启明1158-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情报,耶律元宜得知不久以前进攻雄州和霸州并且占据上风的光复军军队全面南撤,可能是得到了金军即将进军的消息,所以主动南撤,去做准备去了。
他们肯定在某些坚固的防御设施里等着金军的到来。
想到这里,耶律元宜就觉得心惊胆战,不知道那些狡猾可怕的贼军到底给他准备了些什么,他十分谨慎的大量派出索敌哨骑,一边往南进发,一边扩大索敌范围,确定自己是安全的。
他是觉得万一碰到光复军主力,立刻撤退,绝不恋战。
什么打胜仗报捷……能活着回去就是最大的胜利!
可是战场上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安全。
九月三十日,金军和光复军决战的第一场战斗正式打响。
周满城率领水军强袭金军补给船队,使用火油、火药、撞击、强弩等方式攻击金军船只。
金军虽然也有护卫船只,可是面对光复军专业的水军显得十分笨拙,像个发烧的肌肉壮汉,挥舞着王八拳,十成力气用不到一成。
滹沱河下游河面宽敞,光复军水军在河中大摇大摆的发起进攻,金军船只则缺少反制手段,在水中阵型混乱,指挥失当,不堪对敌。
岸上的金军只能干瞪眼,眼睁睁看着自家的船只被击沉、烧毁,船上的物资化作飞灰。
运送物资的金兵和签军大量跳河求生,使劲儿往岸边游,也不知道能活下来多少人。
总而言之,耶律元宜所部的粮秣和大量军需物资被毁,军队顿时陷入停滞,无法前进。
对此,耶律元宜表面惊慌失措地写奏表给中都,向皇帝请罪,心底里却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单纯的坏事。
当时他在小山丘上看着光复军水军大摇大摆撤退的时候,除了不爽之外,心中还有隐隐约约的庆幸。
幸好他行军速度比较慢,要是走的太远,太过于深入,这个时候想停下来往回走都很难,粮食都不够走回去的。
到那个时候光复军派一支部队跟着打,绝对能在他回去之前把他留在这里,那可就惨了,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现在可就好了。
粮秣被烧毁,只剩下随军使用的七天口粮,军械物资尤其是箭矢也不够,军队并未随身携带太多,各种后勤物资都不多。
综合一下,就是军队无法继续前进,必须要后退,否则军队就要活生生饿死在这里。
他现在必须要撤回保定补充粮草,军需,请皇帝陛下做进一步的指示。
两方面的大军主力都没有做什么接触,苏咏霖带兵刚刚前进到莫州,金军就在耶律元宜的带领下撤退了,避开了苏咏霖的兵锋,不与他交战。
回去报信的人跑的速度也不快,花了三天多功夫才把消息送回去,完颜亮一听,勃然大怒。
“耶律元宜干什么吃的!他这个兵部尚书还想不想做了?不想做的话有大把的人等着!还没打仗就把后勤粮秣给丢掉了,他会不会打仗?”
汇报消息的纥石烈良弼觉得耶律元宜的罪过并不算大,于是向完颜亮进言。
“耶律元宜虽然失了粮草,但是保全了军队,没有让军队受损,因他为人稳重,没有冒进,粮秣损失之后才能快速回军,换了冒进的人,怕是已经深入了。
到时候失了粮草,大军随身携带的粮食又不多,军心必然大乱,贼军再予以追击阻拦,保不齐这两万先锋军就要丢在河北,大军未出而先锋覆灭,对于大军士气的打击是特别的大。”
完颜亮想了想,觉得纥石烈良弼说的也有道理。
遇到这种事情还能冷静行事保全军队主力的人,确实不能算是个废物。
和粮食比起来,还是人更重要一些,粮食年年都有,人若要长成,至少也要十四五年。
于是完颜亮决定再给耶律元宜一次机会。
“那就传令给他,要他小心行事!注意保护粮秣!再要失了粮草,直接问罪革职!给我滚回家去!”
第377章 完颜亮把家底子都掏出来了
面对光复军的强势水军,完颜亮甚至有些无奈。
于是他和纥石烈良弼商议,两人都认为水路运粮已进行不通了,为了保护军队的粮秣,只能采取成本更高的陆路运粮。
但是这样一来又要准备好些时日。
纥石烈良弼稍微盘算了一下,就告诉完颜亮,说就算前线有粮食有人,准备起来最快也要十几天的功夫,那就要到十月中旬了。
所以干脆就别前进了,留在保定收集情报,给大军主力做做工作,就别打了,打起来又要影响大军主力的粮秣准备计划。
完颜亮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就一场小胜,一场!一场就足够!最多十天,大军主力出征之前,耶律元宜必须要出兵,办不到这件事情,你们自己看着办。”
完颜亮冷冷地把这一任务甩给了纥石烈良弼,纥石烈良弼只能无奈地接下这个任命。
其实,完颜亮的要求,他是可以轻易办到的。
只是长期应对完颜亮的经验让他多留了几个心眼,把办成此事的时间说的长了一点。
完颜亮肯定不会答应给他那么多时间,等完颜亮大刀阔斧的砍下来之后,正好是他可以接受的时间,稍微还有一点富裕,多少有点余裕。
他要是第一时间就接受任务,完颜亮反而会觉得他还有余裕,继续压缩时间。
那可就完了。
又能办好事,还能得到嘉奖,反正完颜亮是不可能知道他的忽悠,所以这样做百利而无一害。
做下级的面对上级,若是只会说实话,那问题可就太严重了。
上级总是强调踏实,强调实话实说,这话可千万别轻信。
真要是实话实说,第一个翻脸的也是上级。
什么时候说实话,什么时候说假话,什么时候真假参半,那可都是做下级的艺术。
这门艺术操持好了,才能取悦上级、积累人望、积累功勋,从而晋升为上级。
这门艺术操持不好,轻则原地踏步晋升无望,重则稀里糊涂的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自十七岁做官以来,纥石烈良弼已经宦海沉浮二十年,二十年间,他看到了太多太多这样的牺牲品。
他们或许很聪明,才华横溢,出身高贵,但是全部都倒在了“做人”这一项上。
出身高门大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为牺牲品的可能,但是作为完颜亮的臣子,你就算是高门大户本门本户,也随时可能成为牺牲品。
所以纥石烈良弼就在完颜亮的统治之下学乖了。
要能办事。
但是会办事的前提是,会做人。
走出宫门,纥石烈良弼深深叹了口气。
这件事情最后的处理结果让纥石烈良弼满意,让完颜亮勉强满意,但是耶律元宜却十分不满意。
他得到枢密院的文书,告诉他皇帝深深地责怪他,让他戴罪立功,要他等待后勤粮食到位之后立刻出兵。
一场小胜。
这是他在大军出征之前必须要办到的事情,办不到,兵部尚书就别做了。
耶律元宜放下枢密院文书,深深地叹了口气,满心的无奈和怨愤。
小胜,小胜。
小胜也是胜,也是要打仗的。
胜利那么容易吗?
如果那么容易,完颜阿邻就不会死了!
好不容易退回保定,现在还要继续打?
耶律元宜一甩手把枢密院文书摔的远远的,暗自恼火。
但是这是命令,不得不遵守的命令,如果这个命令不遵守,他就是抗旨不尊,完颜亮为了杀鸡儆猴,把他脑袋都给砍了也很有可能。
那还能怎么办呢?
趁着粮秣队伍还没到位,赶快侦查一番。
耶律元宜接着之前没做完的事情,派出大量精干的斥候哨探南下侦查沿路的敌情,寻找敌军主力的踪迹。
然后他得到的情报是光复军有一支数量相当的军队驻守在莫州的任丘。
这没什么奇怪的,驻守在任丘扼守水路,这很正常,要说有什么不正常的,大概就是南边文安县和大城县已经没有人的踪迹了。
城池内空荡荡的没有人,城外能找到人的乡村也是空荡荡的,不仅是人,连生活物资也没了,他们转了一圈都没找到能吃的东西。
没人了?
百姓都被迁移走了?
好大的手笔啊,玩坚壁清野!
耶律元宜有些感叹,觉得这些叛军为了打胜仗也真的是什么都干得出来,把人都带走了,这样金军南下就要面临补给线的问题,无法就地取用粮食的话,问题还真的挺严重的。
这样一想,他就想到了之前得到消息,说他率军抵达益津之前,进攻雄州霸州的光复军就撤退了,现在想想,这两个县的人应该就是那个时候被带走的。
而几乎是同一时刻,原本正在和保州、安州等地光复军对峙的遂州、安肃州等地官员也有报告,说当地光复军正在整顿军备,似乎有撤退的迹象。
这样看来,估计光复军正在执行比较大规模的坚壁清野行动。
这是想要把对峙第一线的人和物资全都转移走,给金军增加困难吗?
但是金军主力可不是他,而是那将近六万人的骑兵,那才是完颜亮手里的王牌。
而且还不止完颜亮一支军队的骑兵。
河东完颜毅英麾下还有骑兵。
开封府孔彦舟麾下也有骑兵。
三方面加在一起,八万骑兵其实不会少的,对外稍微宣称一下,讲个十万的数字,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不是。
那可真的是金国的家底子。
根据耶律元宜的统计,除了少数应对蒙古人的警戒骑兵之外,基本上整个北部战线上能调动的骑兵都被完颜亮调动了。
为了对付光复军,完颜亮也是竭尽全力,把家底子都掏出来了,基本上就是这一战打不赢就基本宣告金国在中原的统治结束了。
没了优势骑兵,金军对上光复军完全没什么优势可谈。
但是话又说回来,光复军虽然很强,步军也好水军也好,都可以算强,可骑兵那是真的高级技术兵种,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你就算组织十万骑兵也是个空架子,禁不住打。
金军的骑兵虽然也掺了不少水分,也有不少滥竽充数的存在,但主体可都是货真价实的骑兵。
能马上肉搏,能骑射迂回,货真价实。
河北大地一片坦途,无险可守,骑兵铁蹄之下没有哪里是不能朝发夕至的,除非你能把整个河北全部坚壁清野了,否则骑兵快速突击之下,任何坚壁清野都没有意义。
你能把沿线几个州坚壁清野,但是骑兵快速突击之下,这几个州的防线很快就能打穿,打到后面,不还是让我们“就地取粮”的好地方吗?
但是话又说回来,没有意义是针对金军主力的,而他又不是主力,面对精锐的光复军主力,他这两万人根本就不够看。
打什么胜仗?去哪儿打胜仗?
我特么……
等一下!
文安县和大城县不是没有人驻守吗?
我为什么不避开这两地,直接攻取没有人驻守的文安县和大城县,这样不就等于取得胜利了吗?
而且攻取这两地,根本没有必要去争夺任丘,直接就能从侧翼威胁到河间府,这不是大大的好?
嗯!这是个好办法!
于是耶律元宜下令探子们全力侦查文安县和大城县,确保那里的确没有任何埋伏起来的光复军,以便于他兵不血刃连下两城。
最后侦查的结果的确是这样,的确没有任何光复军的存在,这两地就是空空如也,光复军也好,百姓也好,全没了。
看来真的是被放弃了。
耶律元宜大喜过望,感觉自己从绝望之中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第378章 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十月初八,纥石烈良弼“很快地”解决了耶律元宜两万先锋军的粮秣运输问题。
耶律元宜为表示自己的“忠勇无畏”,当天就正式出兵,兵锋直指文安县。
十月初十,耶律元宜的先锋攻占了文安县,十月十二日,耶律元宜的先锋攻取了大城县。
他“用兵如神”,出乎敌人的意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攻取了光复军设防的“薄弱处”,一举击破光复军两座城池,“收复了”霸州,且直接威胁到了河间府,取得开门红。
如此一来,不仅占领了地盘,还从侧面威胁到了河间,必然逼迫在任丘的光复军南下河间府回防,这样河间以北基本上就被收复了。
耶律元宜感觉自己立下了大功,已经足以向完颜亮交差,非常高兴,就没打算继续往前,而是在大城县驻军观望局势,等待皇帝的“进一步命令”。
顺便报个捷,让皇帝知道他打了胜仗了。
甭管这个胜仗是不是光复军送给他的,是不是他捡了便宜的,反正这就是胜仗,这就是皇帝要他打的胜仗。
到此为止,他不会继续往前了,反正前面就是河间府,传说中贼首苏咏霖的驻地,肯定是重兵防守,他根本不可能战胜。
与其头铁的去招惹苏咏霖的主力,不如在这里安安稳稳的当咸鱼,等着完颜亮的主力来——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在此之前,万一光复军主力来攻击他,他就“苦战一番”,大不了“不敌撤退”就是。
反正只要他能保全军队,那就算战败,也不是大罪。
耶律元宜的算盘打的震天响,心里全是生意经,嘴上却不停地说着“臣忠心耿耿”,进一步给完颜亮本就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计划增添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而对于这个局面,苏咏霖早就预料到了。
之前他率领虎贲营骑兵和魏克先的玄甲军北上准备和金兵打一场仗的时候,得知水军立下大功,把金军粮秣全部击毁,然后金兵就撤了。
苏咏霖停驻在已经完成坚壁清野的任丘县,在这里想了想,觉得这支金兵很有些意思。
和其他头铁的金兵不一样,这支金兵粮秣一被毁,立刻就撤退,似乎连不甘心都没有,反倒像是解脱一般。
沿着金国六州防线的临近几个州县因为距离太近,直面金军兵锋,真要打起来难度太大,难以撤退,所以苏咏霖决定直接放弃,没打算驻兵防守。
他的第一道防线由西到东就是真定、安喜、无极、蒲阴、博野、河间、乐寿、清池这八座城池。
所以文安县和大丘县都是直接被放弃掉的战略纵深,反正所有人和物资都被他带走了,连木材都被他砍伐了不少,留给金军的很有限。
眼下被这支金兵攻占也完全在他的预料范围之内,苏咏霖唯一感到好奇的是,这支金兵为什么避着他的兵锋,不愿意和他正面对决,哪怕是稍微打个照面呢?
他们怕了?
金兵怕了他了?
这可有意思,打从岳飞死了以后,苏咏霖感觉金国还从未怕过某个汉人或者汉人的军队,这一次这群金兵是真的怕了吗?
思来想去,苏咏霖觉得还是稳妥一点比较好。
根据当前的情报来看,金兵主力还没有完成南下的准备,这支先锋军跟主力隔着那么长的出动时间,很明显不单单是先锋军。
按照一般的惯例,大军主力和先锋军的出动隔着三到五天算是正常的,这边隔了大半个月了,究竟是不是先锋军就更加值得商榷了。
苏咏霖暗自揣测,这很有可能就是完颜亮那个暴躁老哥受不了他的水军攻势了,所以派出来吸引他的视线的军队。
想用这支部队和他周旋,让他只顾着应付陆军,忘记了水军的攻势,不要再派水军袭扰他了。
可是苏咏霖并没有忘记。
金军优势太大,他好不容易拥有一个军事方面的优势可以压着金军打,又怎么会轻易放弃?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