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174章

启明1158-第174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读书,写写字,作作诗词,和汉人士大夫子弟穿着儒袍一起外出游玩,踏青赏春,风花雪月,美人在怀,何等风流快活?
  打仗?
  打个屁!
  这些女真人的子孙显然把这样的生活当成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可是完颜雍却知道,这样的现状就是先人们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就在数十年前,女真人还是契丹人的奴仆,受尽契丹人的压迫,如果没有战争,女真人如何翻身做主?
  好吃的粮食和舒适的大屋子,难道是老天爷挥挥手就赠送给女真人的礼物?
  不是这样啊。
  完颜雍觉得当下这种南北叛乱不息的现状,也和当代女真族人忘记了金国立国之前的艰难困苦和立国之初的危机四伏有关。
  若有朝一日他可以掌握大权,一定要好好的教育一下这群忘了战争的不肖子孙们。
  可是……
  何时才能掌权呢?
  完颜雍陷入了一阵苦闷之中。
  另一边,追忆了一阵子,乌延蒲卢浑回到了现实。
  “可谁曾想,这才多少年啊?二十年?二十年都不到,大金国的军队居然颓丧到这个地步!要是梁王在世,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不知道要被气成什么样子!”
  完颜雍思考了一会儿,问道:“当初我军真的那么强吗?”
  乌延蒲卢浑立刻点头。
  “强啊,怎么不强?一个辽国,半个宋国,可都是我们打下来了的!”
  完颜雍又问道:“那为什么我大军始终没有灭宋呢?我曾听闻,当年就有人主张一举灭宋,但是为什么没有实现呢?”
  “这……就说来话长了。”
  乌延蒲卢浑感慨道:“真要说起来,咱们强,可似乎也没有那么强,当时我们都觉得辽军和宋军不堪一击,可是偶尔,还是有那么些能打的军队。
  我们也吃过败仗,很多次败仗,尤其到了后来,岳飞带领的那支军队,真的是所向披靡,善战如梁王都拿他没有一点办法,我们多次想要彻底灭宋,但是都被打回来了。”
  “那是我们不够强,还是宋人没有那么弱?”
  完颜雍这个问题问的很好。
  乌延蒲卢浑思考了很久,才缓缓说道:“在我看来,可能二者都有吧,咱们没有那么强,宋人也没有那么弱,而且双方交手的时间长了,对彼此都熟悉了,就很难说谁更有优势。”
  “那么要是如今,我军再次大举南下伐宋,能赢吗?”
  完颜雍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乌延蒲卢浑一愣,顿时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完颜雍。
  “你想说什么?”
  “我只是单纯的好奇,听闻陛下准备南下伐宋,不知道我军能否取胜,听说满朝文武都很抗拒南下伐宋,而陛下一定要伐宋,才有如此行动。”
  完颜雍面不改色。
  乌延蒲卢浑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才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不好说啊,这种事情不到真的发生了,谁又能说得准呢?朝中大臣大多数都认为不是打不赢,但是很难一口吞掉宋国,所以不支持开战,但是陛下一意孤行,我们这些做臣子的,也只能遵命。”
  “那您以为我军能否战胜宋军,消灭宋国呢?”
  “战胜宋军和消灭宋国是两回事。”
  乌延蒲卢浑摇了摇头:“就算一时战胜宋军,可是宋国的国力摆在那边,人口摆在那边,只要他们想,还是能给咱们造成巨大的麻烦的。”
  完颜雍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少顷,又问道:“眼下南北两路叛军侵袭,这样的情况下强行伐宋真的是可以的吗?总之我认为这是不可以的,平叛就好,稳定内部之后才能谈灭宋,不是吗?”
  乌延蒲卢浑笑了。
  “你不怕我把你说的话告诉陛下,陛下惩罚你?”
  “老将军光明磊落一辈子,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况且,我只是作为一个臣子议论朝廷得失而已,如果这也有错,那不就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了吗?
  这样的事情在过去无数次发生过,每一次都有一个不太好的结局,以陛下之英明果断和学识渊博,是断然不会去做这种事情的。”
  完颜雍也笑了。
  乌延蒲卢浑愣了愣,上下打量着完颜雍,然后再次放声大笑。
  他当然不会把这些事情告诉完颜亮,他又不姓完颜。
  他只是来打仗的,别的任何事情他都不会参与进去,任何话语在他这里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记住。
  不过度参与朝廷政治是他安稳度日的生存哲学。
  从先帝和今上那充满血色的皇位交替时代走来的乌延蒲卢浑太清楚什么事情可以参与、什么事情要退避三舍了。
  他见过太多比他权力大、比他地位高、比他更有智慧的人死在他的面前,他们无声的哀嚎时时刻刻警醒着乌延蒲卢浑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一身战功和七十岁元老的身份注定他只要不过度参与朝政斗争,就一定可以得到善终,这是他的战功和生命力换来的政治特权。
  血战一辈子换来的政治特权,他才不会主动放弃。
  政治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玩的转的,要有实力,还要聪明。
  但是可悲的是,连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玩不转政治的人都不是很多,所以他们总是死的特别快。
  时间进入到六月中旬下旬,气候开始变得炎热,烈日炎炎之下,契丹光复军攻打辽阳城的热情也逐渐被更高的气温蒸发掉了。
  而且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很多士兵由于得不到妥善的及时的治疗,身上的创口快速发炎,伤情快速恶化,以至于大量死亡。
  没有死在战场上,却因为看上去并不严重的创口发炎而死掉,凄凄惨惨,死掉之后也只能草草掩埋,或者干脆放火烧掉。
  进入六月份,因为伤病而死的契丹光复军士兵的人数就超过了战死的人数,而且随着久久无法攻破辽阳城的挫败,军队的军心逐渐不稳,士气逐渐低落。
  眼见如此,撒八相当的忧虑。
  他向身边人问计,身边人也给不出好的计策。
  苏隐半个月之前被苏咏霖召回中原,据说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办,暂时离开了契丹光复军,于是撒八也没有一个可靠的顾问能够帮他。
  与此同时,他得知移剌窝斡那边进攻临潢府的势头也遭到了挫折,军队在临潢城下碰的头破血流,损失比较严重。
  辽东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而撒八注意到了。
  眼看着大胜萧怀忠带来的军事红利被消磨殆尽,撒八真的非常忧虑。


第341章 契丹人的起事不可能成功
  长时间的战斗,有胜利,也有失败,更多的是相持,撒八开始意识到契丹光复军和金军在战斗力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之前能获得那么大一场胜利,是因为萧怀忠的骚操作,使得他们有了很好的先决条件,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了。
  而现在金兵拒不出战,固城死守,让他拿不出任何应对的方案。
  除了围城,就是围城。
  物资消耗了那么多,粮秣消耗了那么多,却不能取得应有的战果,这让撒八开始质疑自己到底该不该继续进攻辽阳。
  作为金帝国的东京,辽阳的地位当然很重要,占据辽阳府,足以切断金国燕云地区和辽东地区的联络,使金国失血严重,难以为继。
  但是同时,辽阳也是重兵把守的地方,距离金国中枢也很近,方便随时支援,金国不可能坐视辽阳被攻克,一定会派大军支援,一旦大军支援抵达,契丹光复军又该如何对抗呢?
  排除一切问题不说,单说辽阳高大的城池和宽深的护城河,加上城墙上密密麻麻的守军,就让撒八感到头皮发麻。
  他们没有乱了阵脚,没有开门投降,而是据城死守,这样继续下去,怎能不让撒八感到忧虑呢?
  而相对于辽阳府,临潢府的距离更远一点,远离金国中枢,他们想要救援,想要出兵都要更加困难一些。
  而且相对于辽阳府,临潢府的地位稍低,战略地位也没有辽阳那么重要,二选一的话,金国一定死保辽阳,而不是临潢。
  在这里看不到攻克辽阳的希望,而且大军的损失也渐渐变大,主力的锐气被消耗的一干二净,继续打下去,怕是要被耗死。
  该不该更换一下战术思路,选择其他的方案呢?
  撒八开始思考契丹光复军的未来,并且逐渐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跳出这个圈子,去往更广阔的天地开创更加了不起的基业呢?
  另一边,苏咏霖召回了苏隐,向苏隐询问契丹光复军的种种情况。
  通过苏隐的描述,他对契丹光复军目前的处境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契丹光复军战胜了萧怀忠,取得了大胜,兵力扩充到八万人的规模,还在不断的扩充,突破十万只是时间问题,控制的底盘也在不断扩大。
  军队人数增多,武器装备也在不断地增加,军队的战斗力不断攀升,声望越来越大,很多对金廷感到不满的契丹人、汉人、渤海人、奚人都去投靠他们。
  他们目前的战略是兵分两路,希望同时攻破东京辽阳府和临潢府,扩张势力,并且把辽东地区和燕云地区分割开来,切断金国的胳膊。
  “他们认为之前咱们攻取山东、河北已经是一次大成功,断了金国一臂,为了彰显契丹光复军的强悍,他们也要断金国一臂,南北呼应,响应咱们的攻势,把金国打懵。”
  苏咏霖看了看地图上的标注,顿时皱起了眉头。
  “这个情况可算不上多好,比起我,他们的起点更低,距离金贼中枢更近,注定更加危险,咱们被金贼中枢注意到的时候,整个山东都到手了,已经有底气了,他们可没有。”
  “阿郎不看好他们的计划?”
  “不看好,他们除了骑兵比我们多,更加善战之外,相对于金贼来说没有任何优势。”
  苏咏霖摇了摇头:“临潢府也就算了,为什么要打辽阳?辽阳是金国五京之一,城墙也好,护城河也好,城内守备兵力也好,都不是他们该去招惹的,攻城可是有很多讲究的。”
  苏隐无奈道:“可能他们就是想断金国一臂,响应咱们的攻势。”
  “断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别到时候金国的臂没断,他们的命却没了,他们应该妥善利用骑兵的优势,往北走,把临潢府当成前线,深入草原,发挥骑兵优势,不断给金国放血,而不是在平地上和金国步军硬碰硬。”
  苏咏霖摇了摇头:“照他们这样打,一旦金兵固守城池不出战,很快就会把他们的锐气消磨一空,锐气没了,这支军队想要再打开局面就难了。”
  “阿郎认为他们不能长久?”
  苏隐询问道。
  “那我就不清楚了,决定他们能不能长久的不是他们,而是金贼,我只是不看好他们的决定。”
  苏咏霖站起了身子,走了几步,开口道:“不过就算他们占不了上风,金贼想要一口气平定他们也不可能了,势头已经起来了,想要彻底打下去,不是那么容易的。”
  “那接下来……”
  “接下来就要看咱们了,契丹人大概率只能走到这一步,想要吸引金国大军怕是没那么容易的,金国大军还是要靠咱们自己应对,求人不如求己,他们能打到这个份上,给咱们争取了那么多时间,已经很好了。”
  苏咏霖带着苏隐走出了军帐之外,听着耳畔隐隐传来的军队的操练之声,很是满意。
  契丹光复军的起事和存在在他看来本来就是权宜之计,为了牵制金国的军力,消耗金国的国力,给他增强自身争取宝贵的时间。
  没有一个明确的政治纲领和长久的战略,契丹人的起事不可能成功,但是尽管如此,也足够了,能让他们在战场上消耗金国军队,就很好了。
  到头来,能否推翻金国,还是要靠自己的硬实力,硬实力不过关,一切都是妄言。
  所以自打军队改组完成之后,他就没有停止过对雄州和霸州的进攻。
  虽然说他没有打算彻底与金军开战,但是当他发现金军坚持防守而拒不出战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练兵的大好时机。
  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苏咏霖轮番调动各支部队上雄州和霸州前线参与攻坚,不只是十大主力军参与了进攻,三十二个独立营也被他轮番拉上了战场。
  说实话,这些战事的规模并不大,战斗并不激烈。
  金军是死抱着防守、绝不出击的策略,在苏咏霖的威逼下居然主动放弃了霸州的大城县和文安县。
  他们不断往后退,以益津、保定和归信三县为铁三角,依托瓦桥关和益津关两大关口,沿着易水河、滹沱河打造了坚固的防线。
  这坚固的防线给苏咏霖的进攻带去了很大的阻碍。
  但是很巧的是,他并没有打算真的攻克这里,否则他就会把十万大军全部压上去和金军战略决战,一举夺取雄州、霸州,直取中都。
  当然这很难就是了。
  苏咏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练兵,让新兵见识战场,在老鸟的带领下熟悉战场,以此弥补之前一战损失太多老兵带来的战力下滑。
  所以面对金军打造的营垒防线,苏咏霖是以一种战术角度去对待的。
  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部队有没有在这样的地形环境之中击败金军守军的能力。
  所以各支军队轮番上阵,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用最强火力面对金军严密的防御。
  金军这种严密的防御策略极大的考验了各军的组织度和将领的战术水平,稍有不慎,就会把练兵之战打成溃败之战。
  那是不能被接受的。
  现在看来,练兵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各军接二连三发起进攻,两个多月的时间接连攻占金军八个营垒,歼灭金军数千。
  金军不主动出击,则光复军各军进退自如,损失也较小,更重要的是每一支部队都有了战斗经验,对战场有了初步的认识。
  每一个新兵也都见了血的颜色,闻了血的腥味儿,见识到人被砍成几段之后是什么模样,有了浑身发抖半夜做噩梦的战场初体验。
  不过让他们上战场不单单是为了让他们熟悉战场。
  如果仅仅只是让他们熟悉战场,那么轮番作战的意义就非常有限了。
  苏咏霖想要做的是让他们在战场上学习,在战场上成长。
  这对一支军队来说很重要。


第342章 学习型军队
  苏咏霖一直非常重视军队里的教育工作。
  除了思想教育,军事教育和文化教育也相当在意。
  军队改组结束之后,他明确规定了指导司负责思想和文化方面的教育,而军事教育则由军队里自行组织的军事教导队负责。
  思想和文化方面的教育,指导司已经运行的较为熟练。
  从指导司总部举办的针对各级军官的学习班和军队内部指导员针对士兵的学习小组,各自有各自负责的领域,任何一个层面都不会拉下。
  士兵以读写三百字为扫盲基本合格的标准,中低级军官则要达到五百字以上才能算合格。
  完成扫盲任务之后,士兵们就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了。
  他们会迅速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会主动汲取知识,文化水平会出现一个质的飞跃,整个人也会和过去完全不一样,更像是个人了。
  思想教育就不用多说了,这是每天都在进行的。
  而在军事教育层面,苏咏霖也是实行一个层层负责的体制。
  兵团里的高级军官很大一部分都是苏咏霖自己带出来的,从思想到文化再到军事领域都是传承自苏咏霖,然后跟着他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总结出一套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