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166章

启明1158-第166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素来能打的苏咏霖也与赵开山分开来行动,这更让某些人产生了疑虑。
  之后的情况果不其然,和苏咏霖分开行动之后,苏咏霖在河北打的风生水起,赵开山在南边则是举步维艰。
  投资赵开山的人损失惨重,不仅没有收回投资成本,反而还往外赔了一大笔,更有甚者家族被毁,血本无归。
  之后虽然赵开山甩锅周至,又答应给受损的人赔偿,但是人死不能复生,很多人对赵开山相当的失望,并且进一步怀疑他根本没有能力带着光复军更进一步。
  然后在这个时候,苏咏霖成功占据河北的消息传来。
  两相对比,所有人都明白了。
  之前赵开山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除了他个人的些许能力和运气,大概率就是苏咏霖做出的贡献被大家算在了赵开山脑袋上。
  真正能打的能前进的是苏咏霖,不是赵开山。
  赵开山只是一个旗号,打起来好看,仅此而已,真正能能成事的,是苏咏霖。
  然后,赵开山死了。
  赵开山死了以后,儿子赵玉成没有上位,光复军的主导权落到了以新任领帅赵祥为首的赵氏宗族手中,以赵祥为首的赵氏宗族控制着光复军的主力。
  而这群人又能给他们和光复军带来什么呢?
  乱。
  以及敲诈勒索。
  赵氏宗族在掌权之后做出的事情真的是屡屡刷新这些地方势力的下限。
  他们本来以为赵开山之前干的事情已经是这帮人所能做到的极限了,没想到那只是一个开始。
  从赵开山病死、赵祥夺权以来,掌权的赵氏宗族已经对地方势力们敲诈勒索了十多次了。
  理由不一,数目不一,敲诈对象不一,但是都是冲着捞钱去的。
  所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这些人似乎觉得他们掌握了权力,就要及时使用,否则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死死捂住赵开山本来要赔偿给各地受损严重的地方势力的那笔钱,用这笔钱做文章。
  金军铁骑在光复军大后方来了一轮游行之后,受损失的地主乡绅们纷纷给赵开山施压,要他赔钱,赵开山承受不住巨大的政治压力,只能答应赔偿。
  赵开山本来是要按照各家损失多寡来分配这笔钱的,但是落到赵祥等人手上,这笔钱的分配方式就要有所不同了。
  单纯的来说就是有个先后顺序。
  有些人先得到,有些人晚得到,有些人得到的多,有些人则得到的少。
  满足他们需求的人先得到,得到的还多,不能满足他们需求的人得到的少,甚至晚了也未必能得到。
  他们用这种方式坐地起价,硬是把赈灾补偿变成了坐地起价大竞拍,从计划分配变成市场竞争,价高者得。
  右军统制官赵毅看中了沂州本地土豪钱氏家中的一处肥沃土地所在庄园,于是就各种暗示让对方把这座庄园送给他。
  否则钱氏申请的那笔钱就会因为受损程度不如另外一户土豪王氏家族,而被王氏家族先得到那笔钱。
  根据小道消息,钱氏得知王氏给赵毅送了礼,本来他们家受损并不太严重,却因此被抬到了第一批接受补偿的家族名单当中。
  又比如滕州本地土豪陈氏因为家中资产受损比较严重,急需一笔钱来恢复建设,否则会有很多庄户没房子住,会闹事。
  但是后军监军赵以源表示陈氏如果不把一处庄园赠送给他,就不把这笔钱批给他,让他等。
  陈氏也通过小道消息得知同县土豪家族、与之素来有争端的齐氏家族送了珍宝给赵以源,请赵以源把本来属于陈氏的钱划到自己名下,想着拖死陈氏,给陈氏放血,借此机会从陈氏身上咬肉下来吃。
  济州本地家族李氏、吴氏一样受损严重,双方都很需要一笔钱来周转,结果选锋军监军赵景焕表示没那么多钱同时拨付,所以看他们各自的表现。
  谁的表现比较好,谁就能先得到那笔钱。
  最后吴氏把漂亮的女儿送给赵景焕做妾侍,赔了一笔嫁妆,得到了那笔钱,得以苟延残喘下去,而李氏又是气恼又是无奈,被逼着贱卖土地以渡过难关。
  这几件事情只是这一段时间内集中发生的一些事端的缩影。
  赵祥为了拉拢大家支持自己,就把事权给大家分了一下,每个手上拿到权的人都能来一波变现,让自己大吃一顿,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
  就是没人想到该怎么安排光复军的下一阶段任务。
  他们对着赵玉成还会言之凿凿的谈论“民心”,可到了自己手上,“民心”也就是一坨屎,哪有土地财物香?
  短短半个多月,赵开山占领区已经被这群人折腾的乌烟瘴气。
  谁也不会想到真的有人可以做出比赵开山更蠢、更无语的事情,和他们比起来,赵开山简直是个贤明之君。
  至少赵开山还会主动向金国发起进攻,并不怂,也能打出一些战果,多多少少给人们一点盼头。
  可是这群人也不进攻,恢复工作也不做,就想着到处捞钱了,就好像根本不把光复军放在眼里,也不担心金国人会不会打过来之类的。
  作为新任领帅,赵祥也没有做太多的正事。
  在得到了苏咏霖那边不干涉的保证之后,他重重松了口气,外部环境已然安全,剩下来的就是内部环境的整理。
  他首先清洗了一波赵玉成在军队里少的可怜的势力,然后把他加班加点整理出来的那些卷宗一把火烧掉,把一些原始账册也给毁掉,把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全部毁灭。
  接着,他安排文职人员按照赵氏宗族现有财产的状态编撰全新的账册,直接坐实了赵氏家族对起义红利的侵吞,把起义红利变成了赵氏家族的自古以来。
  他做了领帅,但是最在乎的居然是那些土地,像极了守财奴。
  这边办理“公务”,那边又迫不及待的“编写”族谱,加班加点的把他自己这一支抬入了赵氏宗族的大宗、主脉,把赵开山这一支改成小宗,微不足道的末流。
  于是赵祥也顺理成章地变成了赵氏宗族的领头羊,族长。
  手握领帅之权和家族族长的族权,赵祥顿时感觉自己重装上阵了。
  重装上阵的赵祥开始了自己肆无忌惮作威作福的生活。
  以赵祥为首,光复军的伪·第二代领导集团开始了欢乐无边的生活。
  然而就在他们欢乐无边之时,苏咏霖派往赵祥控制区各地方的交涉队伍已经开始了第一轮交涉。
  最先展开交涉的交涉对象就是之前被赵家人坑过的沂州钱氏家族。
  交涉出乎意料的顺利,几乎是交涉代表人刚刚表明来意,钱氏就紧紧握着他的手向他表明了心迹,说他们无比愿意接受苏咏霖的领导。
  并且进一步表示——
  只要苏咏霖一声令下,他们立刻组织军队去临沂把赵祥的脑袋剁下来,献给苏咏霖。
  都不要苏咏霖亲自动手的,他们自己就能联合起来,把赵祥的脑袋剁下来。


第325章 百姓不要,地主乡绅也不要,就要他们自己
  当时负责交涉的人很是意外,不知道为什么钱氏对赵家的意见那么大,居然发展到了恨的地步。
  于是负责人赶快追问,一问之下才知道赵家人这段日子里到底干了多么荒唐的事情。
  一切都和苏咏霖派他们来的时候预想的不一样。
  赵家人的乱搞几乎把他们变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死敌,这些人甚至想要把赵家铲除掉……
  于是负责交涉的负责人们在交涉成功的同时,不约而同的派人把这件事情告诉苏咏霖,让苏咏霖对目前赵祥控制区的实际情况有个了解。
  苏咏霖相当惊讶。
  没想到在他进行准备的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光复军就能被赵祥和那些赵家人玩成这个样子,看上去哪怕没有自己插手,赵家集团也得意不了多久了。
  别说底层百姓了,连同为地主乡绅的大家族都被他们分而治之,各种敲诈勒索给自己谋取利益,这不是自绝于天下吗?
  根基呢?
  他们的统治根基呢?
  他们凭什么统治啊?
  百姓不要,地主乡绅也不要,就要他们自己。
  咦,这波操作怎么看上去有点眼熟?
  恍惚间,苏咏霖觉得自己好像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波操作,做出过这种蠢事的人显然不仅仅只有赵祥集团这一群人。
  这样看起来,赵祥集团的覆灭也就在旦夕之间,这借壳上市的戏码到这里也算是结束了。
  光复军原本就是苏咏霖取名,苏咏霖赋予它深刻的含义——驱逐胡虏,光复中华。
  只是苏咏霖当时弱小,不得不依托赵开山逐步发展。
  现在事已至此,是时候让光复军回到它原本应该回到的轨道上,去做它原本应该去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某个人或者某一些人满足他们的私欲。
  未来的路,未来的一切,苏咏霖都要自己掌握在手里。
  苏咏霖于是传令从雄州霸州前线下来的天兴军和天雄军进入战备状态,现在开始从河北向济南府前进,然后暂时停留在济南府,等待进一步的命令就向泰安州挺进。
  这两支军队将作为赵作良最大的后盾,给他提供足够的底气,震慑所有居心不良之辈,也为之后对赵祥集团进行清算奠定基础。
  不过就算没有这两支军队的前进,苏咏霖觉得也不会有人认为赵作良背后的后盾不是他。
  翁婿一体,赵作良和苏咏霖的利益已经绑定在了一起,赵作良未来的行为就是苏咏霖的授意,没人会不懂。
  所以赵作良的行动注定会很顺利。
  别说利益受损的家族了,就算是利益没有受损的家族,面对赵氏集团的胡作非为,怕也是心惊胆战。
  赵氏集团原本的造反根基就是地方上的地主乡绅,是因为他们的支持才有赵氏集团的崛起,赵开山竭力维系的也是这一根基。
  若不是认识到这一点,赵开山又怎么会掏自己的口袋去补偿那些人呢?
  然而现在赵祥等人的行为正在快速摧毁这一根基,以至于地方势力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投靠苏咏霖换一条活路了。
  苏咏霖的交涉团队四处行动挖墙脚的时候,周少宁和赵作良也悄悄潜入了沂州,开始接触光复军的将领。
  不管到什么时候,军队总是最强悍也是最重要的力量,能够控制军队的人往往都是最后的胜利者,不能控制军队的领导人就是傀儡,声望再高也是傀儡。
  赵作良在光复军当中还是有点威望的,毕竟他曾经以全军副帅的身份带领几支军队打过胜仗,给那些将领和士兵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于是两人准备从李啸和陈乔山身上着手。
  李啸和陈乔山和苏咏霖算得上是笔友。
  苏咏霖北上之后,他们依旧保持着书信往来,对苏咏霖的功绩相当崇拜,经常向他讨教行军作战的一些问题,苏咏霖也会给他们回复。
  所以苏咏霖写了两封信,分别给到李啸和陈乔山,作为赵作良和周少宁的“利刃”。
  接触李啸和陈乔山并不是什么难事。
  赵氏集团的人只想着捞钱、赚好处,根本没什么人关心不能真正掌握权力的李啸和陈乔山。
  作为高层当中的少数派,李啸和陈乔山徒有高位,没有实权。
  于是李啸经常因为心情抑郁而外出打猎,陈乔山则经常流连于酒馆、青楼,以此消磨时间。
  两人未必不想做点什么,但是政治上被赵氏集团排挤,军事上被赵氏监军钳制,难以有所作为,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微不足道的反抗。
  也就给了赵作良和周少宁趁虚而入的机会。
  李啸看完了苏咏霖的亲笔信,面露犹豫之色。
  “苏帅说的的确很对,眼下这种情况是该做出改变,但是我毕竟深受赵氏恩德,做出这样的事情,真的可以吗?苏帅不会认为我这样做是不忠不义的行为吗?”
  周少宁笑了。
  “将军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想法呢?且不说赵氏恩德与国家大义到底孰轻孰重,单说赵领帅个人恩德与赵祥等人又有什么关系?
  难道将军愿意听从赵祥这等卑劣小人的号令,做出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吗?乃至于他们要投降金贼,将军也要追随吗?那不是忠诚,那是愚忠。”
  李啸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种事情我当然是明白的,我当然不愿意听从赵祥这种卑鄙小人的号令,可是……”
  “还有什么可是的呢?”
  周少宁摇了摇头道:“继续犹豫下去,光复军可就彻底要被败坏了,李将军应该不会忘记光复军是为什么而存在的吧?
  难道光复军的存在是为了给这些赵家人谋取私利、敲诈勒索的吗?驱逐胡虏,光复中华,这才是光复军存在的意义。”
  李啸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便看向赵作良。
  “您也是这样看待这件事情的吗?”
  赵作良点了点头。
  “局面不能继续这样败坏下去了,否则,赵氏才是真正的危险,赵氏会死无葬身之地。”
  李啸又低下头,似乎还有些犹豫。
  周少宁继续劝说。
  “退一步来说,赵祥有篡改故领帅赵开山遗嘱之嫌疑,还将赵玉成软禁,这难道不是背叛之举?李将军真的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而不愿有所作为?”
  “我当然不愿碌碌无为。”
  李啸捏了捏拳头:“如果时机成熟,可以有所作为的话……我愿意做点什么。”
  “这才是明智之举。”
  周少宁很开心。
  确定了合作意向之后,李啸似乎又注意到了什么,看着赵作良,缓缓开口道:“赵公,还有一件事情我很疑惑,不知道赵公能否据实相告?”
  “你说。”
  赵作良点了点头。
  “若吾等成功拿下赵祥,未来光复军又是以何人为首?听从何人的号令?”
  李啸的提问很有针对性,也很直接,是赵作良喜欢的提问方式。
  于是赵作良给了他一个明确的答复。
  “雨亭的意思,是让我作明面的领帅,统领光复军。”
  “也就是说实际上是苏帅作为真正的领帅统领光复军?”
  “是的。”
  李啸低下头,不说话了。
  少顷,周少宁决定说点什么。
  “这话说起来有点直接,但是李将军应该知道,当今天下大势摆在眼前,谁才是那个可以带领光复军推翻金廷走向胜利的人,难道不是一眼看过去就可以明白的事情吗?
  李将军,我说句不中听的,赵领帅也好,赵玉成也好,赵祥也罢,他们谁能与苏帅相提并论呢?苏帅才是光复军的希望,是唯一可以带领吾等推翻金廷的那个人,李将军不这样认为吗?”
  李啸闭口不言,在心中默默地权衡利弊,又想了很多过去和苏咏霖来往的事情,不得不在心里承认苏咏霖的能力远超赵氏众人。
  不说赵祥和赵玉成,就算是赵开山,之前为了平定内乱而甩锅周至的行为也的确是让跟随他的很多人感到寒心。
  包括李啸在内,原本追随赵开山的很多人都是因为觉得他豪爽,是个豪杰,跟着这样的豪杰征战才有未来。
  但是他们没想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开山领兵数量越来越大,豪气却越来越看不到了。
  这样的赵开山,这样的赵氏,真的值得他继续追随吗?
  李啸沉默了很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是时候改换门庭,寻求一条可以继续走下去的道路了。
  跟着赵氏,可能只是死路一条吧。
  于是他叹了口气。
  “苏帅说的对,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光复军被他们折腾的乌烟瘴气,但是我又该怎么做才好呢?赵氏还是把持着最重的兵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