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启明1158 >

第150章

启明1158-第150章

小说: 启明1158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留下泪眼婆娑的年迈父母、幼弱妻儿,一家人面临着生死离别。
  他们还能回来吗?
  可能性不大了。
  押运官员和武装士兵是不会在意他们的死活的,一路上连最低限度的温饱都不能保证,一天能吃上一顿饭都算是恩赐,吃饱更是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
  如果想要开小差逃跑,那更是纯粹的找死,会被押运官员用惨绝人寰的方式处决,以此震慑其他有逃跑之心的人员。
  或者当场杀死,或者砍脑袋,或者把尸体大卸八块,更有甚者把他们架在火堆上活活烤死。
  只要是可以震慑人心的,都可以使用,用恐惧和武力统御这些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家壮丁。
  于是他们越发胆小、麻木,再也不敢反抗、不敢逃跑了。
  能活着抵达集结点只是第一阶段的胜利,随后还有成军之后的开拔和路程,还有战争胜负的影响……总而言之,能活着回来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的事情。
  民间是有不成文的潜规则的。
  一旦家里人被当成签军、民夫征走了,就当他死了,回不来了,提前立个排位,大家一起办个集体丧事,也好省点钱。
  这样降低心理预期,那么万一这家人的孩子真的运气爆棚活着回来了,那么大家就能一起抱头痛哭,感恩上苍了。
  这样的情况广泛的出现在燕云之地、辽东之地、河东之地、关中之地,金廷所掌控的剩余的地盘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完颜亮的暴虐行为不仅让民众感到惧怕、绝望,也让民众感到怒气冲天,怕中有怒,而且是极为暴烈的怒气。
  于是苏隐稍微丢下一颗火星,就点燃了反抗的烈焰。
  契丹光复军大起义开始了。
  山前山后地区的契丹人只要能联络道撒八的,基本上都加入了,而联络不到撒八的,听闻有人起事造反,也就跟着在当地掀起反抗,抗拒女真人的强征。
  当地的汉人、奚人、渤海人等族群看到契丹人热火朝天的起事,并且听闻他们也接纳其他族群的反抗者,于是兴奋地加入了他们,扩充了契丹光复军的兵力。
  与其被金国征发了去卖命,不如反抗,好歹还能混上几顿饱饭,说不准还有可能获得自由。
  契丹光复军在咸平府一带掀起反抗狂潮,很快席卷数个州府,金廷的反应还算比较快,很快就派来三万军队镇压此次的起事。
  从三月开始,契丹光复军就和金军交上手了,双方在咸平府一带屡次交手,互有胜负。
  金军战斗力强一些,契丹光复军的人数多、协力者多,就算一时战败,很快就能卷土重来,于是战局很快进入了胶着状态。
  进入四月之后,负责征讨契丹光复军的主将萧秃剌为此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整日里坐立不安,为了一时间难以剿灭的契丹光复军和皇帝完颜亮的夺命连环问而着急上火。
  另一头,赵开山的控制区内也很不安稳,赵开山本人的情绪更是糟糕透顶。
  赵开山尽管获得了大名府之胜,但是随后就在开封之战中失败,被迫后退。
  开封之战损兵近万不说,还失去了大量物资、后勤储备仓库。
  不仅如此,作为大后方的济州、滕州、徐州被搅和的一塌糊涂,后勤人员损失惨重,相当一段时间内,他的大后方已经无法支撑他再一次发起进攻了。
  他必须要休兵养民,否则就会面临统治崩溃的结局。
  而且由于之前金军突击队的百里奔袭,后方数个州的秩序被完全打乱,很多地主豪强家庭的庄园也遭到破坏,损失惨重,一些对赵开山不满的人也趁机摇旗呐喊试图闹事。
  更关键的是一些家住在济州、滕州、徐州等地的光复军士兵知道家乡遭到劫掠和摧毁,哭天喊地,怨气十足,在军队里影响极坏。
  士兵如此,军官也是如此。
  出身三州之地的各级军官们群情激愤,要求赵开山给他们一个说法。
  这些人不仅仅有出身平民的,也有地主豪强出身的,家族利益受损,他们就像是被踩了一脚尾巴的猫,瞬间炸毛,当然要找赵开山要个说法。
  因为这股浪潮太过于激烈,于是赵开山被逼退回老巢沂州坐镇,然后被迫向军队中的这股势力妥协,答应给他们补偿,以此平息事端。
  补偿从什么地方来呢?
  之前战争的缴获,赵开山是拿了大头的,现在需要他用自己的战果来给受损的人们提供补偿,否则情况就很严重。
  不说这笔补偿会让赵开山肉疼到难以忍受,单单是补偿还是不够的。
  他还需要一只替罪羊,一只可以转移军队、官府和民众愤怒情绪的替罪羊,一只代替自己接下所有黑锅的替罪羊。
  总之赵开山自己不能做这只替罪羊,也不能下罪己诏,否则他的领帅地位会瞬间不稳,光复军会不会继续姓赵就不好说了。
  思来想去,赵开山也没有想到该用谁做替罪羊,于是向失去赵作良之后唯一可以问计的赵祥询问意见。
  赵祥的意见很简单。
  周至。
  是他没有成功反攻曹州和单州,没能挽回曹州和单州的后勤基地,并且进一步导致三州的惨剧,他没有完成赵开山交给他的任务,所以治罪于他是最好不过的。
  赵开山对此有些犹豫。
  “周至虽然没有成功收复曹州和单州,但是金贼的突袭谁也没有想到,而且周至还搭建了浮桥,守住了浮桥,为大军殿后,击退金贼追兵,保护主力的安全,最多功过相抵,不至于治罪啊。”
  赵祥面露苦涩,连连叹息。
  “兄长,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了,不把周至治罪了,那些人就要问兄长的罪了,眼下不是讲道理的时候,是要解决危机的时候,没有人比周至更适合当替罪羊了!”
  赵开山沉默许久,又开口道:“周至跟随我很久,对我很忠心,我治他的罪,会不会让他失望呢?”
  “既然他忠心,那就应该继续忠心下去,为兄长顶罪!”
  赵祥坚决说道:“他不顶罪,这件事情就没完没了,必须要有人为此次战败负责啊!不是周至,就是兄长自己,这样一看的话,谁更加合适呢?”
  赵开山没说话。
  好一会儿之后,赵开山认清了局面,最终没有继续坚持,默认了赵祥的策略,于是决定发挥自己的传统艺能,祸水东引,把矛头指向周至,让周至做自己的替罪羊。
  他公开治罪周至,说周至没有完成保护后方的任务,以致于大军在距离开封只有二十里路的时候功亏一篑,是大过。
  大军之所以失败,全都是周至的错!
  然后不由分说,把周至一撸到底,直接丢到监狱里等待进一步处理了。
  接下来就要看群众舆论是否激烈,如果激烈的话,周至难逃一死。
  如果不激烈,或许还能把周至免职,饶他一命。
  至于游奕军,统制官的职位被周至的副将、一名赵氏宗族的子弟赵子然接任了,其余的变动倒是很小。
  赵开山一出手就把锅全部甩给了周至,还把他一撸到底扔进了监狱,这让很多人都没想到,一些叫嚷的很大声的反对派对此不知所措。
  于是光复军内部的政治危机暂时被摁住了。
  但是危机还远远没有到彻底平息的时候。
  周至到底是不是主要责任人,大家心里都有杆秤,都认为周至并不是最直接的责任人。
  然而赵开山面对危局,直接甩锅部下,把立下功劳的周至抛弃,一撸到底还要治罪,这使得不少外姓将领、军官感到寒心。
  他们开始怀疑赵开山的节操,怀疑赵开山能否能真的作为他们的领袖带着他们的继续走下去。
  并且……
  之后再出现类似的事情,下一只替罪羊又是谁?
  反正肯定不会是赵开山自己。
  那么会是谁呢?
  军队里渐渐有了对赵开山怀疑、不信任的氛围和传言。


第297章 东窗事发
  军队中的这种不信任的氛围被赵开山察觉到了,类似的传言赵开山也听说了。
  准确的说,是他安排在各军的赵氏宗族的军官们通报给他的关于一些中低级军官乃至于高级将领私下里的言论。
  早期,他曾经让赵作良挑选一些赵家人塞到军队里面,就算不能担任正职,也可以担任副职,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后来干脆正大光明的任命监军,钳制非赵氏宗族将军的军权。
  这些人不仅有着限制非赵氏宗族军官的权力的职责,也有着将他们的出格言论通报给赵作良的职责。
  这些言论会由赵作良汇总,再由赵作良通报给他。
  所以赵作良不仅是他在军事方面的助手,也是他在正常军务方面的重要助手。
  所以赵作良被赵开河给搞下去之后,赵开山才会特别不高兴。
  赵作良倒台之后,这些信息渠道直接指向赵开山,增加了赵开山的工作负担,同时也让赵开山感觉到情况的不妙。
  有不少军官对于此次军事行动的意见很大。
  比如陈乔山,就在私下里和身边亲信说这一次军事行动赵开山十分莽撞,不听人劝。
  进攻南乐县根本没有必要用那么多大军死磕,只要包围就可以直接去拿下大名府了,何必兴师动众还造成那么大的伤亡呢?
  伤亡那么大,战果那么小,之后军队还特别的疲惫,没有好好休息就去打开封,损失更加惨重,好不容易带出来的精锐几乎损失一半,这是多大的损失?
  李啸也在私下里对赵开山强征壮丁的行为表示不满。
  他认为那是和金国一模一样的行为,是大失民心的行为,金国可以这样做,因为他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
  光复军自我标榜的很好,但是却干出和金国一样的事情,要是百姓从此不相信他们了,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这两人带头,一些中层军官也在私下里对赵开山的决策和兴师动众却无功而返甚至还损兵折将的行为表示非常不满意。
  当然更加不满意的是赵开山牺牲周至的行为。
  他们甚至在私下里怀疑赵开山这一次可以牺牲周至,那么下一次又会牺牲谁呢?他们当中的谁会成为下一个牺牲者?
  人人自危的局面其实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自大名府之战开始军中开始积累着的情绪仿佛要在这个时候集中爆发一样,这种不信任的氛围让赵开山觉得非常不妙,甚至让他觉得有点恐慌。
  他的权势来源实际上就是带着大家一起吃香喝辣发财的能力和对未来的信任,跟随他的人相信他在未来可以带着他们一起过上更好的日子,所以才跟着他走。
  真要说忠诚,这一年还不到的时间并不足以让大多数人对他忠诚。
  能获取更多的利益,才是他成为领帅的根本原因,也是他用以联结、统御光复军的纽带。
  一旦他不能带领光复军获取利益了,一旦他走下坡路了,那么这种纽带也就不复存在了。
  纽带没了,他还怎么当光复军领帅?
  那他的地位也就不保了。
  这该如何是好?
  在这种情况下,赵开山几乎是本能地想要找赵作良咨询一下,就和过去无数次所经历困境的时候一样。
  尽管他不怎么听赵作良的,但是赵作良能给他提供意见,让他有的选择,这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安慰。
  赵祥的馊主意有些时候连赵开山都能感觉到不妙,比起赵祥,还是赵作良更稳妥一些。
  于是赵开山决定召见赵作良,向他问计,然后对他说几句好话,哄一哄他,接着就可以准备操作一下,把赵作良重新任职。
  总不能为了一个愚蠢的赵开河就把有一定能力的赵作良给放弃了,虽然他的儿子的确混蛋,但是稍微教训一下也就够了,没必要一直闲置。
  但是派去的人回来之后很奇怪的告诉他,说赵家人不知道赵作良去了什么地方,赵作良没有在宗族内居住,一家人都不见了,不知所踪。
  赵开山很奇怪,派人再去问,问回来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族人说赵作良很久都没有参加宗族活动了,当然大家也不在意他,之前听说他出去游玩了一趟,然后回来了之后闭门不出,再往后就没有消息了,没人知道他在什么地方,去了哪里。
  赵开山亲自前往赵作良的府邸,发现府邸大门是锁着的,他感觉不对劲,于是派人砸开了锁,推开了门,亲自进去查看情况,这才发现已经人去府空。
  如果只是外出游玩,不可能把府门那么些生活用品全部带走。
  衣物,细软,书籍,字画,赵作良喜欢的收集的那些东西,全没了。
  这……
  这是离家出走?
  因为他撤了赵作良的职,还把赵秀业给抓了,所以赵作良要离家出走表示抗议?
  从此和他一刀两断?
  因为没有任何书信获得,赵开山忍不住的胡思乱想起来,想着想着,忽然又想到了一个关键点。
  他立刻派人去监狱里寻找赵秀业,看看赵秀业是不是还安稳的待在监狱里。
  如果赵秀业还在,那就是赌气式的离家出走,如果赵秀业不在了。
  那么问题就很严重了。
  赵开山希望赵秀业还老老实实的待在监狱里,但是事与愿违,监狱里没有赵秀业,只有一个倒霉的替死鬼。
  县令和赵作良联手导演的狸猫换太子这出戏露馅了。
  因为赵开山的检查太过于突然,县令没反应过来,监狱里的人也没来得及做处理,这个事情就给暴露了。
  赵开山大怒,亲自审讯县令,县令恐惧之下全盘交代,说一切都是赵作良的谋划,是赵作良找到他和他商量计策,要用人把赵秀业神不知鬼不觉的换出去。
  当时县令认为赵作良就算把赵秀业带走了,那也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家族都在临沂县,还能跑到什么地方去?
  结果不曾想,庙的确跑不了,但是和尚带着住持一起跑了,留了一座空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赵开山愤怒之余,就觉得很奇怪。
  难道赵作良认为他会杀了赵秀业,所以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吗?
  不可能的啊!
  他说得很清楚,只是为了平息外人的愤怒,所以才出此下策,他不可能把赵秀业杀掉,找个机会是会放出来的。
  何至于此啊?
  难道你就那么不相信我的节操和承诺,宁愿违背我的命令,也要救儿子?
  赵开山又是生气又是不解,下令部下到处查找赵作良一家人的踪迹。
  他坚持认为他们没有走远,一定是在其他地方居住,可以找到,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但是一直找到四月中旬,都没有关于赵作良的踪迹的消息,赵作良一家子就像是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当然不可能让赵开山满意,赵开山还要继续找。
  直到四月十五日,北面传来确切的消息。
  光复军骠骑将军、河北兵团总帅苏咏霖要结婚了,结婚的对象是光复军领帅赵开山的族叔赵作良之女,赵氏。
  双方已经约定婚期,婚期就在五月初一,结婚地点是河北东路首府河间府。
  苏咏霖还邀请了不少人去参加他的婚礼,说是要把婚礼搞得热热闹闹的,让所有人都知道他苏咏霖从此以后就是个有家室的男人了。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整个赵氏宗族都炸开了一样的觉得惊异,然后就是一边倒的谴责赵作良,说他做出这样的事情居然没有和宗族商量。
  这是不把宗族放在眼里!


第298章 他在转移矛盾
  赵开山一开始是觉得这件事情很奇怪的。
  就像一个山顶洞人面对一支三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