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问题都商量结束之后,赵作良告诉了苏咏霖一件事情。
“去年,南边宋国朝廷派人来联系领帅,说要给他封官,想要招安他,但是我估计宋国朝廷也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以至于被金国人知道,所以这件事情现在还是秘密,知道的人很少,领帅那儿,一只手就数的过来。”
苏咏霖听了,目光变得相当犀利。
“所以,咱们的赵领帅已经接受了宋国的官职?”
赵作良点了点头。
“是的,宋国给他的官职是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制置使,等于把山东两路交给领帅掌控,因为当时将军还没有克服河北,所以宋廷不知道这件事情,而且,领帅没有把山东实际上是三足鼎立的情况告诉宋廷。”
“这倒是有点意思。”
苏咏霖笑了出来:“咱们的赵领帅不想让南国朝廷之道山东实际上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做主的?”
“差不多,将军的领地和孙子义将军的领地,分别被分给了我和赵祥做总管,现在我失去了职位,也不知道他把这个职位交给了谁,但是南国朝廷的确不知道将军和孙将军的存在。”
赵作良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了。
苏咏霖想了一会儿,缓缓点头道:“赵领帅不打算和南国为敌?他打算投靠南国?”
“这倒不是。”
赵作良摇头道:“当时谁也不知道将军能把河北拿下来,能击败金贼大军,所以领帅这样做的原因是想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万一被打败了,将来也不至于在北国等死。
他并不喜欢南国,更看不起南国皇帝,所以不打算让南国干预插手山东的事情,只是借这个由头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过说起来,南国也不曾派人北上,干预山东事务。”
第273章 一桩纯粹的婚事
苏咏霖原先不清楚临安朝廷的内部消息。
安插在南宋的情报组织也没有那么快就能手眼通天,没那么快就能搭上南宋政府内部的关系线,所以苏咏霖对南宋的情报是不足的。
姚宏放那边给的消息也没有涉及到南宋政府的战略层面上,以至于那么久过去了,他甚至不知道南宋和赵开山之间有没有接触。
现在知道他们有了接触,南宋方面还给赵开山封了官,有了插手这场大起义的迹象。
但是从种种情况来分析,只能说赵构不愧有着完颜构的“美名”,还是那么怂。
中原都打成这样了,金国已经被打成这幅怂样了,居然还不趁乱出兵北上抢占好处,并且试图恢复中原。
他但凡敢派兵来中原浑水摸鱼,一路出四川一路攻开封,金国的日子顿时就不好过了。
这个时候要是能喊上西夏,西夏也一起出兵,金国在关中的部队休想回援燕云,那么到那个时候苏咏霖就能专心致志对付燕云的金军主力了。
当然了,这只是幻想,指望金国的敌人们互相协助,还不如期待他们互相拆台,互相扯后腿。
那才是人间奇景。
可就是因为赵构那么怂,那么懦弱无能,苏咏霖对宋才毫无期待。
当然换了之后任何一个皇帝也差不多,政治强人救不了南宋,自打赵构害死岳飞之后,南宋就这幅德行,无药可救了。
除非来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给它换换血,与其费心救它,不如将之彻底毁灭,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所以苏咏霖对于南宋的动向已经不是很关心了。
“这样啊……”
苏咏霖想了想,开口笑道:“这两边是在互相算计啊,一边想借着另一边的国力做后盾,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保全自己的性命,另一边又想着什么也不用付出,用惠而不费之法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中原数十万大军,有趣,有趣。”
赵作良皱起眉头。
“将军为什么这样说?”
“您想想看,南国既然要招安赵领帅,为什么要偷偷摸摸而不是光明正大的公开?为什么不干脆派兵派官员北上接管山东政务,而是要委任赵领帅自己负责?”
赵作良想了想,很快得出了结论。
“因为担心惹祸上身?”
“对啊,我在南朝生活那么多年,临安朝廷是个什么德行,我一清二楚,他们很矛盾的,一些人想要光复中原,一些人想要保持现有状态不改变,在一个朝廷里,就像左右互搏一样。
这种情况若出现在一个人身上,那绝对是脑子有病,若出现在一国身上,这个国就真的很麻烦,我猜测,南朝既不想放任这个中原大乱的机会重回中原,但是也担心我们最终战败。
他们很担心我们只是一时声势庞大,很快就要落败,他们如果在这个时候帮助我们,到时候就会被金贼追究,金贼就有理由南下伐宋了,赵官家怕,知道吗?他怕!”
苏咏霖满脸都是嘲讽——对赵构的嘲讽,对那群被金国吓破了胆子的庸碌无能之人的嘲讽。
一味地担心光复军撑不下去,不敢北上,担心事后被金国算账,惹祸上身。
但是他们想过另外一个问题吗?
如果光复军真的可以独立推翻金廷……
还要你南宋干什么?
这帮蠢货君臣不会想着等大起义成功之后再北上来招安吧?
他们若真要干出这样的事情,苏咏霖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的使者全都砍了耳朵送回去。
什么脑回路才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苏咏霖希望南宋朝廷不要做出这样的蠢事,但是联想到他们之后一系列惹人耻笑的神操作,顿时感觉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他们可能真的自我感觉良好到认为整个中原都在期盼着他们回来。
赵作良听了苏咏霖的分析,顿时感觉这种看问题的角度挺有意思的。
“将军的意思是,南朝不会北上?不管我们打到什么地步,南朝都不会北上?”
“直到金贼主力覆灭之前,直到金国皇帝身死之前,直到金贼被我驱逐出中原之前,他们都不敢北上,他们如果要北上,一定是要等到不会付出任何代价却能获取天大利益的时候。”
苏咏霖一边笑一边比划着说道:“就像是一整块大肥肉被咱们做熟了之后直接端到赵官家嘴边求他吃,喂他吃,还要给他擦嘴,他还会对这块大肥肉挑三拣四嫌肥腻,差不多就是这样。”
“这……”
赵作良有点难以接受,问道:“中原难道不是宋国故土?就算赵官家不敢,朝堂上总还是有些有识之士的吧?他们会怕吗?”
“他们不怕,但是奈何不了皇帝怕,皇帝怕,臣子再怎么勇敢,又能怎样呢?而且往后看,这样的臣子也会越来越少,现在宋国朝堂上基本都是南人在做决策。
南人的故土可不是中原,不像当年南渡的那群北人,他们还是想要回到家乡的,但是他们不断凋零,剩下的南人为主的朝廷,并没有北伐的动力。”
“这样说的话……原来如此。”
赵作良恍然大悟:“这样说起来,南国根本就不会为了我们或者说为了伐金大动干戈?他们根本就不会北伐?北伐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未必,或许也会,一个朝廷里总有那么几个一腔热血的愣头青,但是他们的北伐除非一帆风顺到头,否则,一定会被自己人拖垮。”
苏咏霖笑道:“一旦恢复中原,北人又要加入朝堂,分割南人的权势,现在临安朝廷内的那些掌握大权的南人当真愿意和北人共享权势?当真愿意看着手中的权势缩水?
他们才不愿意,而且我跟你说,越往后,连主动投靠宋廷的北人都会被歧视,越往后越会被歧视,会被冠以一个不好听的污名,被宋廷歧视。”
赵作良倒吸一口冷气,看向苏咏霖的眼神越发的惊讶。
“不曾想将军已经看到了这个地步。”
“对南国宋廷,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期待,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向往,否则,一定会被它坑死。”
苏咏霖满怀恶意地把目光投向了南方:“有朝一日,若我能驱逐金人恢复中原,我一定会带着百万雄师南下伐宋,找到赵官家,把他恭恭敬敬的迎回开封。”
“将军……”
赵作良目瞪口呆:“这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
苏咏霖笑了:“现在,您还愿意把女儿嫁给我吗?”
赵作良咽了口唾沫,心脏砰砰直跳了好一会儿才冷静下来。
然后他咧开嘴,似是无奈似是激动地笑了出来。
“事已至此,我还有别的选择吗?我都上了这条船了,现在反悔,怕是根本不可能活着回到沂州了,对吧?”
赵作良看向了苏咏霖。
苏咏霖也露出了诚实的笑容。
“眼下河北山东地面上不太平,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的,人一死,可就死无对证了,怎么查,也是查不出来的。”
“将军……真是做大事的人。”
“世道如此,我别无选择。”
苏咏霖整顿了一下医冠,后退三步,朝着赵作良躬身行礼。
“小婿见过岳丈。”
赵作良的神色有那么一瞬间非常复杂,心中思绪百转千回,到头来化作百分之六十的无奈和百分之四十的决然。
他上前双手扶起了苏咏霖。
“好。”
苏咏霖和赵惜蕊的婚事就这样敲定了。
无关乎个人意愿,不掺杂私人感情,一桩纯粹的干干净净的别无选择的婚姻达成了。
第274章 这两人的狼子野心终于暴露无遗!
这桩婚姻是基本上达成了,不过眼下这还是个秘密。
苏咏霖和赵作良还有事情没办完。
赵开山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赵作良把女儿嫁给苏咏霖而毫无反应,为了把事情落实,苏咏霖需要把赵作良全家接到自己身边来。
所以他没有对外公布这件事情,甚至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身边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苏咏霖出动了虎贲营第二排全体士兵和情报部队第五行动组全体。
这次特殊行动以第五行动组组长周少宁为负责人。
带走赵作良一家子倒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赵作良的儿子赵秀业眼下被关押在临沂县府的牢狱之中做政治筹码,为了把他弄出来,可能要花一点心思。
当然这不是难事。
赵开山又不在沂州,也没有自己亲自盯着这件事情,所以沂州暂时处在天高皇帝远的状态。
按照那帮官吏的习惯,除非赵开山亲临,否则只要有钱拿,什么都好说,只要钱到位了,他们甚至可以冒一定的风险帮着办事。
于是苏咏霖特批了一笔经费,准备用百试百灵的贿赂大法来一招狸猫换太子,把赵秀业救出来。
“当然了,把他救出来之后,岳丈还请严加约束,小婿这边的法度法规之严峻和执行,远超赵领帅那边的法度法规之严峻和执行,而且很无私。”
苏咏霖给了赵作良最后的警告。
对于这样的警告,赵作良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
“我答应你的,同样的错误,我不会犯第二次。”
“如此甚好。”
一切就到这里为止,赵作良很快就在苏咏霖安排的人员保护之下南下了。
随后,在全军大整训期间,苏咏霖象征性的给赵开山写了一封信,请赵开山正式任命自己为兵团总帅,任命孙子义为兵团副帅,方便他之后的军事行动。
言辞之中并没有商量或者请求的意思,只是一种通告,象征性的通告,意思就是不管你答不答应,我都会这样做。
反正赵开山也不能影响苏咏霖。
孙子义归附之后,整个河北加半个山东其实都是苏咏霖的势力范围,苏咏霖的实际势力已经比赵开山还要大了。
不管赵开山说什么,实打实用实力打出来的势力范围是赵开山用言语不能取代的,赵开山想要做点什么,首先要面对的不是苏咏霖,而是部下们的质疑。
诚然苏咏霖麾下战斗军队数量的确没有赵开山那么丧心病狂就是了。
苏咏霖对各部队还是稍微做了一些精简的,把老弱病残淘汰了,愿意回家的回家,不想回家的收入辅兵编制,专门给正兵做一些杂事,运送粮草之类的,也算是人尽其用。
主要战斗部队基本上都是青壮年,不存在老弱病残充数这种存在。
精简之前,河北大混乱时期,河北军队林林总总能凑出二十三万二十四万的样子。
苏咏霖精简之后裁军六七万,全部让回家或者转为辅兵,战斗兵员明确。
青壮年就算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那战斗力也普遍比老弱病残要强。
而赵开山不这样搞。
他就是往死里募兵,甚至武装征兵,除了自己本部各军十万以上的总兵力之外,还有其他各地主武装团体差不多十二三万的样子。
算上一些原先留存在各州府城池中投降他的原属金廷的射粮军,他的总兵力能往二十五万的规模上跑,的确宏大。
这些部队名义上都接受赵开山的指挥,但是除了赵开山本部各军之外,其余各军、营的编制指挥十分不明确。
相当程度上,这些军队只是打着光复军的旗号存在的散兵游勇,赵开山是否知道他们的存在都是个问题,更不用提统一指挥。
赵开山也没有兴趣帮助这些地主武装团体整训、明确编制,只要他们可以当做一股军事力量存在就可以了。
仿佛只要他们存在,就一定会听从赵开山的命令,为了他的命令奋勇作战似的。
至于他们到底是真心反金还是浑水摸鱼,他都不在乎。
所以攻打南乐县的时候,赵开山损失军队超过一半,为了维持实力不得不武装征兵,而不是征调其余十几万现成的军队。
主要是他根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联络上、协调好那些地主武装团体,只能用直接征兵这个简单、低成本的方法来维持数量。
如此一来,数量保证了,质量就不一定了,壮丁们跑的跑逃的逃,留下老弱病残。
没办法,就算是老弱病残,只要是个男的也给拉来凑数,送上战场当炮灰,权当是清洗无用人口了。
南乐县打到后面,因为实在缺少后勤人员,赵开山甚至允许拉一些青壮农家妇女来用,连女人都不放过。
所以打完这一战之后,赵开山想方设法东拼西凑增加直属军队的数量,试图自己解决一切可以解决的问题。
他直接在整个大名府征兵,一口气扩充三万军队,正洋洋自得呢,觉得自己很快就可以拥有三十万大军了。
然后苏咏霖的通知信就给送来了。
苏咏霖在信里很不客气地告诉他自己和孙子义合兵一处了,要建立兵团了,要当总帅了,请赵开山允许,并且下达正式命令。
完全不像是请示,只是非常直接的通知。
这给赵开山气的,差点就没吐血了。
所幸赵祥完成武装征兵的任务回到了赵开山身边,好言好语的安抚了赵开山,给他顺了顺气。
“苏咏霖狂妄无知,目无领帅,这是他的罪,领帅犯不着为他生气,身体要紧,还是身体要紧。”
赵开山一把推开了赵祥。
“苏咏霖!孙子义!这两人的狼子野心终于暴露无遗!两人合兵一处占据河北,还拉起一个什么兵团,要当总帅!他怎么不干脆问我把光复军领帅的身份拿走算了!我给!我真的给!”
赵开山咬牙切齿地狠狠一捶桌面,满心都是恼火。
“这两人图谋不轨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领帅也不是刚刚才知道,现在关键问题在于这两人合兵一处,实力大增,河北,还有半个山东都被他们控制,如此一来,对我们很不利啊。”
赵祥低声道:“苏咏霖打败金贼骑兵,威望大涨,就这些日子看来,咱们军队里对苏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