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帮契丹官吏狗仗人势,就喜欢欺负契丹人,对女真人倒是奴颜婢膝,留着也没什么用,一起杀了拉倒。
总之这一波被杀掉了不少人,整个西北路招讨司算是基本上崩溃了,完全不能行使职能,这一路军政陷入了无指挥状态。
随后,撒八夺取了招讨司内的兵器和盔甲,全面武装了自己的第一支部队,然后又杀了很多可以找到的相关女真官员,夺取当地武库,进一步发动了契丹农牧民们一起起义。
他宣称金国要把他们全部征召当兵,一个壮丁一匹战马都不给留下,这就是让他们全部去送死,而他们坚决不能认同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反抗这不公的待遇。
现在汉人将军苏咏霖已经率领数十万汉人夺取了山东、河北作为根据地,正在准备大规模北伐中都,和女真人做拼死战斗。
汉人兄弟们已经站起来反抗了,我们契丹人难道还要继续做女真人的奴隶、被他们榨干最后一点财富吗?
契丹族人们的反抗情绪很快就被鼓动起来,大批大批的壮丁响应了撒八的号召,跟随撒八一起造反起事,准备向东发展。
他们计划一边夺取契丹人的故乡临潢府,一边向北京大定府方向进攻,准备和苏咏霖所控制的河北之地对金国中都地区形成两面包夹之势。
南北包围,一起把中都府攻克,杀死完颜亮,剿灭金国中枢,让金国在事实上死亡。
然后获取他们所渴望的已经失去了几十年的自由!
这个计策是苏隐建议的,撒八考虑了之后觉得这个计策很有可行性,于是决定按照这个计策来行动。
一边军事行动,一边号召更多的契丹人群起响应,扩充造反队伍。
契丹大起义,正式开始。
第263章 完颜亮的计划
或许是因为金国的政策不得人心,或许是因为被剥削的太狠,总之契丹人的反抗情绪很快就被点燃了。
有了一个带头的,其他人蜂拥而起,勇气十足,暴烈的像是被点燃了的火药桶。
撒八获得了招讨司储备的三千套甲胄,还有大量长枪、盾牌、战车、弓弩箭矢等兵器,很快就把跟随他一起抗争的最早一批契丹人武装的像模像样。
又因为他们长期和草原上的骑兵交战,所以骑术精湛,不用训练就能掌握很不错的骑兵战术,是很好的骑兵。
可惜就是战马数量不多,骑兵数量也不多,一旦金国正规军来了,数万骑兵威慑之下,他们很难与之抗衡。
于是撒八计划夺取金廷设在会宁地区的八个猛安所蓄养的马匹,顺便把那八个猛安狠狠的收拾掉,学习苏咏霖,大量剿灭女真人的猛安谋克组织,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
与此同时,撒八采取苏隐的建议,广泛派出人手前往各契丹农牧民聚居区,以民族大义号召他们响应,争取更多人和撒八合流,组织更加庞大的军队。
这个时候,是金国正隆四年、南宋绍兴二十九年的二月初。
契丹人武装大起义从这一刻开始就如火如荼的发展了起来,反叛的烽火很快燃遍整个山前山后,进一步向辽东地区扩展。
而这个时候,完颜亮还不知道他过于激进的政策已经又给自己招惹了巨大的麻烦,甚至这个巨大的麻烦将和南边的大麻烦南北呼应,形成两面包夹之势。
他正在研究那个让他吃不香睡不好的敌人——苏咏霖。
从多方面渠道搜集到的关于光复军的情报显示光复军有一个总的领导人,号称领帅,自号开山赵,是山东人,是本次起义的首领。
而那个击败完颜阿邻和两万骑兵的家伙叫做苏咏霖,不知道是哪里人,但是自号骠骑将军、河北总管,属于光复军的指挥体系。
目前光复军群体主要就是这两个人在领导,赵开山在山东,苏咏霖在河北,兵力数十万,规模十分庞大,非常棘手。
眼下虽然南宋方面还没有动兵北上的消息,但是一旦有了这样的消息,对于完颜亮来说就真的非常糟糕了。
他本来想顺势伐宋,结果宋军却主动打过来了,那就很尴尬了。
所以不管怎么说,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光复军大起义摁下去,剿灭之,恢复河北与山东,然后再顺势南下伐宋。
这样一来,首先要面对的敌人就是苏咏霖和他统领的河北叛军。
赵开山且不说,似乎没什么太大的名望和能耐,但是苏咏霖不简单,能硬碰硬打败完颜阿邻和他的两万骑兵,实在不容易。
完颜阿邻能统兵,有战功,学识优秀,在完颜亮看来是金国新一代青年将军之中的佼佼者,而这样一个佼佼者带着强大的骑兵部队和一千重骑,居然被打败了。
现在想想,温敦思忠用岳飞来形容这个叛贼的确不是在开玩笑,或许他真的就是这样看待苏咏霖的,也真的觉得苏咏霖对金廷的威胁程度堪比岳飞。
岳飞是个多么棘手的存在,完颜亮很清楚。
一些隐秘的传闻曾说当年岳飞北伐到开封的时候,因为过于恐惧,金军大将们都准备好要投降了,不打算抵抗了。
某位辈分很高的被打哭的元帅级人物也失去了抵抗的信心,面对大军要投降的汹涌言论不敢制止,软绵绵的说什么等岳飞打来了再投降也不迟。
可见岳飞当时已经把他们打的一点脾气都没有,甚至准备要投降了,这足以想见岳飞到底有多么强大的战斗力。
后来岳飞死在了自己人手里,金国去了一个心腹之患,这才终于和南宋达成了绍兴和议,恢复了和平,双方都很满意。
本以为那么多年过去了,天下不会再有岳飞那种人物存在,结果……这个苏咏霖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为什么那么能打?
他想不通,无论如何都想不通。
两万骑兵,四万战马,战略级别的力量,配合一些签军,就算是南下伐宋都能成为一路主力,结果一战被打崩了,损失惨重。
活着回来的只有三千四百多名骑兵和六千多匹战马,战损极为庞大,金廷本就不宽裕的财政狠狠的被扯下一大块,血淋淋的。
那些管经济账目的官员们恨不得冲到完颜阿邻的家眷面前把他们的脑袋全给拧下来,战死士兵的家属们也群情汹涌,几乎酿成巨大的混乱,全靠京城军队弹压。
这是多大的损失啊!
就算是完颜亮自己也是心里一抽一抽的疼。
金廷的军事实力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一支战略级别的骑兵力量的折损使得完颜亮一时半会儿居然拿不出可靠的骑兵力量出击。
除非他把他的卫戍部队派出去。
但是那样一来,他的身边就没有可靠的卫戍力量了,那是行不通的。
所以现在只能期待契丹人和辽东部分的女真正兵快速赶来,汇聚成一股庞大的战略力量。
他将用这样一支军队剿灭河北、山东的叛军,然后以开封为前进基地,向南进攻。
这个时候,关中的军队也要准备着从四川方向进入南宋,猛烈攻打四川的宋军力量,争取拿下四川,顺流而下,攻打南宋的侧翼。
这样完成战略大迂回,彻底将南宋打败,完成天下一统。
那样简直太美妙了。
完颜亮设想了一下那样的未来,顿时觉得心情好了起来。
可是回归到现实,他觉得就算是对付这个苏咏霖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能打败完颜阿邻,足以证明这个家伙手上有一支强大的精锐军队,可以和金军当中最强的部分硬碰硬……
于是完颜亮感觉温敦思忠那个老家伙说的话还是有点道理的,至少绝对不能随意出击。
必须要等到动员完成之后,再以泰山压顶之势压上去,要是人数不够就压上去,万一被打败了,那就真的危险了。
中都能不能保住都是个巨大的问题。
添油战术行不通,军队人数少也不行,必须要等到动员完成。
完颜亮决定暂时对河北地区的苏咏霖采取守势,不主动出击,也不允许前线将领随意出击。
于是他下令易州、遂州、安肃州、雄州、霸州、清州这六个州动员全部女真正兵和其余各族签军组成军队,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六州全部的军事资源和士兵都归枢密院统一调度,由枢密院建立联合防御体系,确保六州当中的任何一点都不会被突破。
他要在中都周边以这六个州建立一道防线,护住中都,在大军正式动员完毕之前,拦住光复军北上之路。
但是坚决不准任何一支军队主动出击,无论光复军做了什么,都不准主动出击。
而且武器保管要做好,正式的进攻命令下达之前,只有女真正兵可以拥有武器,其余各族签军不能拥有武器,只能做杂活。
枢密使纥石烈良弼和枢密副使仆散忽土全权负责此事,但凡有所疏忽,完颜亮必然向这两人问罪。
于是纥石烈良弼和仆散忽土一边为了动员令而发愁,一边又要为六州防线劳心劳力。
两人干脆分工,纥石烈良弼更熟悉政务和后勤,就专门负责动员令相关部分。
仆散忽土更加熟悉之前的河北战事,那就负责六州防线。
金廷的这一动作也没有逃过苏咏霖的情报部队,情报部队很快把北部六州进行全面动员、坚壁清野、严防死守的消息通报给了苏咏霖。
第264章 无极改编
对于完颜亮采取守势的战术,苏咏霖倒也不觉得奇怪。
真要是完颜亮立刻派兵南下再次进攻他他反而觉得奇怪了。
两万骑兵都被干废了,完颜亮再怎么暴躁,也不是个蠢货,他必然不会再用添油战术,不会像葫芦娃救爷爷一样一个一个的送,肯定要集合大军再一鼓作气打过来。
动员令可是需要相当多的时间的,集合数十万那绝对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的。
发动一场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国战,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动员的军队才能真正的到位。
至于要正式出征发动进攻,除了后勤物资的筹备之外,还有进攻路线的规划和物资的提前投放。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军队主力出动之前,粮草就要出动,随着军队前进的路线不断延伸,或者要求沿途经过各州府在指定地点提供粮秣,这样可以稍微减少一些后勤消耗。
十万正兵,需要更大数量的民夫和骡马帮忙运送粮秣,否则将不能供应军队的需求。
这就至少还需要再有一到两个月的后勤准备,否则大军后勤一旦出了岔子,军队都别说打仗,进军的路上就有全面崩盘的风险。
以如今金国的国力,能供他完颜亮动员一次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次动员一旦失败,整个中原他就别想要了,可以直接滚回辽东老家了。
苏咏霖可以拍着胸脯这样说。
所以完颜亮要想发动战略进攻,再怎么快,也要到今年秋冬季了。
最好等到天气更冷,北方主要河流全面上冻,那么更方便金军的战略进攻。
当然了,完颜亮不主动来攻,这也是苏咏霖希望见到的,因为他的主要依仗胜捷军实在是受损严重,短期内无法恢复战斗力。
即使这一个多月以来,大量伤兵伤愈归队,为胜捷军的战斗力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就苏咏霖看来,胜捷军的战斗力也就恢复了战前的八成。
要是再来一个月或者两个月,胜捷军的战斗力一定可以超过战前。
因为人数增多了,军队更加专业了,也更加富有战斗意志和自信了。
一战打崩金军骑兵,直接扫清了胜捷军士兵们心底里对于金军骑兵、尤其是铁甲重骑若有若无的恐惧,这一战的胜利彻底让他们不再恐惧骑兵、不再畏惧重骑了。
苏勇和辛弃疾这两个打败重骑扭转战局的关键先生以及他们率领的部队被誉为光复军中的战斗英雄,受到广泛的尊崇。
于是顺水推舟的,苏咏霖在此战之后创立了战争授勋制度,创立了三个等级的战斗英雄称号。
每一个等级都有明确的授勋标准,规定得到战斗英雄称号的人可以优先获得提拔机会,其家属也将得到更加优厚的英雄家属待遇。
苏勇和那群顶住铁浮屠凶猛撞击的士兵们还有辛弃疾率领的赤斧营是第一批受到表彰的士兵。
他们阻止了金军铁浮屠的正面冲击,他们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扭转了战局,鼓舞了全军的战斗意志。
所以这批正面对抗铁浮屠、或者战死或者活下来的士兵,分别被授予一级、二级或者三级战斗英雄,他们的家眷也将得到妥善的照顾。
只要大起义存在一天,维持一天,就绝对不会忘记这些战斗英雄和他们的家眷们。
战后,苏咏霖还在无极县城外修缮了英雄纪念碑和忠烈祠堂。
他率领士兵们把战死士兵的牌位送入忠烈祠堂,以示尊敬和永远的纪念。
他们的奋战和英勇无畏,让胜捷军扫清了对金军若有若无的恐惧,他们再也不会感到恐惧,只会对那些金兵充满仇恨,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打败他们,为战友报仇。
辛弃疾得到苏咏霖的允许,把赤斧营从三百人扩充到一千人,日日操练不停息,等待着下一次更大规模的战略决战。
辛弃疾现在浑身热血,每天都和部下士兵们一起打熬力气,锻炼肌肉,就想着到时候和更多的铁甲重骑决一死战。
他的身体越来越强壮,吃肉也越来越多,整个身体就像雕塑一样十分健壮,八块腹肌已经见了雏形。
而整个赤斧营都是和他一样凶悍的肌肉猛男,每天除了军事技术的训练就是打熬力气,苏咏霖特批大量马肉、鸡肉给他们补充蛋白质,期待着他们再一次的胜利。
虎贲营因为指挥使苏勇受伤还没有归队,则由副指挥使丁思远、耿兴文分别指挥进行扩军和训练。
原本战争之后只剩下不到两千人的虎贲营快速恢复到了五千人的编制,虽然人数增多了,战马增多了,但是战斗力未必增强了,训练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除了白虎团之外的四大主力团纷纷在短时间内扩军至一万人。
而为了增强战斗力,苏咏霖也下令给苏绝,给了苏绝扩军至一万人的命令,允许苏绝在东平府就地征兵、训练,增强后备兵员的战斗力。
苏咏霖的目标是在完颜亮南征之前,把胜捷军的总兵力扩充到五六万人的规模。
想要加入胜捷军的人很多,但是胜捷军的资源供不起那么多人。
为了保证精锐,就精益求精,选择最好的兵源,其他意图参军者则分配到其他各部队中,比如孙子义的神武军。
五大主力团扩充军力至一万人,苏咏霖自己的直属部队虎贲营、赤斧营分别增兵至五千人、一千人。
除此之外还有五大后勤文职部门和战地医疗队的编制,以及情报部队的编制,总的算起来,胜捷军的人员数目已经超过六万人。
完成扩军任务之后苏咏霖就没有进一步扩军了,转而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
他打算在完颜亮南下之前多少把这批新兵训个样子出来。
不说和老兵一模一样,至少要有个架子,有个模样,干起仗来不会胆怯,不会溃逃。
把他们训练成种子,到时候推翻金廷,就能直接爆兵。
时间的确很紧张,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主要是看完颜亮能给他留多少时间。
正隆四年、绍兴二十九年的正月过去之后,二月份,苏咏霖又有了大动作。
他考虑到各部队人员增加之后带来的指挥困难,为了进一步规范各部队编制,方便日后统一指挥包括胜捷军和神武军在内的所有河北军队,苏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