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多年皇帝生涯以来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政治局势也会出现巨大的动荡,那些过去被他压制住的反对派们很有可能借机搞事,让他手足无措。
之前他让梁珫调查撺掇皇太后向他进言的那些人的身份,发现并不单单是女真人权贵,契丹人权贵和汉人权贵也在其中。
这群人囊括了整个朝堂的方方面面各派势力的人物,并不是某一个势力派别自作主张,这让完颜亮意识到他的南征伐宋计划是真的不得人心。
本来还能依靠他多年杀戮换来的威望强行推动此事,一统天下之后再清洗朝堂,可是眼下大军战败,损耗了他的威望,南征与否的争论再次回到了桌面上。
完颜亮深深地感到了危机的来临。
他必须要尽快做出强硬的应对,表达自己强硬的并不沮丧的态度,否则就会让人觉得有机可乘。
尤其是那些宗室。
他是个强人皇帝,强人皇帝绝对不能露怯,一旦露怯,局面就会彻底崩坏!
为了应对危机,完颜亮决定先下手为强。
首先他把战败的责任全部推到完颜阿邻身上,下令收回完颜阿邻身上的全部荣誉和爵位,还要把他的家人下狱,把完颜阿邻家中的男性全部处死,女性全部发卖。
雷霆一击让蠢蠢欲动的朝中反对势力顿时一愣,感觉到了完颜亮的威胁之后,这帮人暂时不敢乱蹦了。
多年杀戮积累的恐怖威慑一时半会儿没那么容易消散。
随后完颜亮又以【没能帮助主帅渡过难关】为理由,将脱离速降职,以示惩戒,以此表示自己对事不对人的态度。
可是谁都感觉到了完颜亮正在磨刀霍霍的态度,那种威胁群臣不准乱说话的态度。
群臣震怖,相当一部分人不敢说什么。
但是完颜亮清楚,这种态度并不能威慑所有人。
举国动员南征刻不容缓,必须加速执行,必须要尽快调动更多兵马到中都府集合,否则不仅自己很危险,金国也真的危险了。
危急时刻,完颜亮得出了自己的判断。
并且快速召集重臣、老臣参加御前会议,共同商讨这件事情。
做出这个决断之后,完颜亮忽然发现了一个未曾发现的华点。
眼下的确是情况严峻,不容懈怠,但是也因为这个局势的,使得自己的个人危机与金国的国家危机绑在了一起。
自己的核心利益与群臣的核心利益前所未有的实现了统一,至少在平叛这件事情上,不会有人反对了。
因为再反对,叛军就真的要打到中都来了,到时候不就是金国的崩盘吗?
金国完蛋了,大家谁能好过?
一直以来君臣之间的矛盾前所未有的被空前的危机压制住了。
这倒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完颜亮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也发现了绝地翻盘的契机,如果操作得当,这一次的危机反而是自己彻底巩固权势地位的天赐良机。
完颜亮有了一些想法。
第257章 完颜亮并不打算放弃
高层会议很快展开。
毫无疑问的,仆散忽土和徒单贞主导的枢密院遭到了老臣、重臣们的一致抨击。
大家一致认为是这两人的不作为导致局面恶化到今天这个地步,所以这两人难辞其咎。
完颜亮看出来了群臣表面上对这两人发难,实际上是在对两人背后的自己发难,对这两人发难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不满。
虽然自己的强硬态度让群臣不敢正面开怼,但是当着主人的面打狗也算是一种表态。
心中不满的完颜亮却因为战场上的战败而不能正面回怼群臣的怒火,于是只能妥协退让。
他下令革除徒单贞的所有职位,贬为庶人,赶回老家耕种田地度过余生。
对于仆散忽土,则以所荐非人之罪解除枢密使的职位,降职为枢密副使,改任尚书左丞纥石烈良弼担任枢密使。
群臣见完颜亮退让一步,见好就收,也不过度逼迫,于是结束了问罪环节,开始商讨应对方案。
因为兹事体大,完颜亮召集了很多老臣来问计。
其中就包括太祖皇帝身边传令兵出身的四朝元老、尚书令、广平郡王耨碗温敦思忠。
因为大神级别的温敦思忠出现了,所以更多掌握大权但是辈分不够的重臣们也开始扮演人畜无害的小白兔,把主要的话语权交给温敦思忠。
完颜亮对于温敦思忠也是相当尊重的。
对于这位四朝元老,他给予了非常高的荣耀和地位,在满朝旧臣惨遭杀戮的同时,温敦思忠的地位却水涨船高。
当然,他的本意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这位对于朝廷和军队都有很大影响力的元老帮他说说话,给他背书,让他在执政的时候多一点底气。
但是温敦思忠可不是一个榆木脑袋,不好糊弄的。
四朝元老,活到现在的活史书!
开玩笑。
之前完颜亮和群臣闹矛盾,要强行推动南征伐宋战役的时候,温敦思忠没有主动表态,直到完颜亮亲自来问,他才表态——不支持。
完颜亮很不高兴,面对温敦思忠,就不问可否,但问何时才能成功。
温敦思忠也很直接的说出一个数字——十年。
这不是明摆着和我叫板吗?
完颜亮更不爽了,回怼道:“我认为数月就可以了,令君为什么要说十年?难道我朝军队如此孱弱不堪,十年才能击败宋国?当年攻克开封,我军只用了不到两年!”
温敦思忠毫不客气。
“太祖皇帝伐辽,当时军民上下万众一心,尚且耗时数年,更别说如今群臣反对,百姓愁怨,更兼师出无名,江、淮间暑热潮湿,不堪久居,又怎么能以数月为期限成功伐宋呢?
开封之战,到底是我军实力更强,还是宋人愚蠢、胆怯,把所有能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这一点,老臣以为陛下应该更加清楚!”
完颜亮气的无话可说,拂袖而去,十分不快。
但是他拿温敦思忠没什么办法,只能以皇帝的权威强行推进此事。
眼下局面更加严峻,叛军眼看着就要威胁中都了,金国的统治面临重大的考验,这已经不是意气之争的时候了。
完颜亮需要动议,需要可以立刻行动的有效的建议。
这倒是可以,因为事关大家的切身利益,官员们立刻出谋划策。
比如用哪支部队对抗哪支叛军,用多少部队可以覆灭叛军之类的。
端的是一个胸中自有乾坤图,一切问题尽在掌握之中,个个都是转世诸葛亮,多智近妖。
他们都说叛军虽然打败了咱们两万骑兵,但是起事时间短,根基浅薄,并不是关键大敌,只要挫其锋芒,必然可以剿灭之。
此番战败,主要是完颜阿邻的无能,以及混乱的指挥,还有贼军的狡猾。
对此,完颜亮不认同。
但是完颜亮还没有说话,温敦思忠就拍了一下椅子的扶手,怒气勃发。
“贼军正面击溃我大军铁骑,使用步军获胜,是步军!以步制骑,在尔等眼里,贼军就那么不堪一击吗?尔等养尊处优,不习战事,就不要在这里胡言乱语,祸乱君心!”
温敦思忠的怒火直接把那群再世诸葛亮怼的连头都抬不起来,也让完颜亮舒爽了一阵。
他很早就想这样说了,现在温敦思忠帮他说,效果更好。
“以步制骑有多难,你们知道吗?老朽随着太祖皇帝起兵征战一路走来,总归也没见到几次以步制骑还能大胜的战例,就那么几次,几乎还都是一个人打出来的,那个人的名字你们应该都没忘吧?”
温敦思忠深吸一口气,字正腔圆的用汉话吐出两个字。
“岳飞!”
群臣纷纷惊愕,不敢相信温敦思忠这种四朝元老级人物居然会用那个可怕的魔神一般的将军来对比这一次遇到的敌人。
有官员认为温敦思忠用岳飞对比此番贼军首脑,实在是有点小题大做。
“令君,岳飞已经死了很久了,而且此间贼人若有岳飞之能,我等安能久居中都呢?他们肯定一早就出兵中都了,但是现在并没有,所以令君是否过于夸大了贼军的能耐?”
温敦思忠立刻瞪圆了眼睛。
“贼军起事至今不过八个月,已经占据山东、河北,有足以击溃两万骑兵之雄师,如此强悍善战,你如何敢于觉得老朽在过于夸大贼军之能?非要贼军兵临中都城下你才知道老朽是对的?”
温敦思忠年龄很大,可脾气依然火爆,怼的那个官员连连后退,直说不敢,并且低头认怂。
环视周围一圈,温敦思忠看到没有官员敢于反驳他,纥石烈良弼、仆散忽土、完颜奔睹等老资格权势人物也不敢出声,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觉得自己的意见得到了尊重。
然后他看向了完颜亮。
“陛下,此番贼人起事,规模甚大,兵力庞大,不可等闲视之,些许偏师已经不能与之对抗了,务必要集中主力才能剿灭之,陛下需要集中精兵猛将方可南征,切不可贪图快速,分兵出击。”
完颜亮点头。
有温敦思忠帮他背书,给他争取时间,再妙不过了。
“令君所言老成持重,不愧是四朝元老,我朝柱石,令君所言深得我心。”
温敦思忠很满意,抚着胡须,老神在在的坐了下来。
然后完颜亮才开始发言。
“贼军势大,甚至可以击溃主战骑兵,使大金蒙受重大损失,这一点,别说尔等,我也没有想到,可以说,我们都轻视了那支贼军,加上来不及抽调更多的部队,以至于两万骑兵战败,折损大半。
如今再后悔已经没有用了,好在我朝实力雄厚,贼军若以为击溃两万骑兵就能高枕无忧,实在是太小看了我大金国,我已下令举国动员,必将以数十万大军进攻之,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
群臣也没什么话好说,于是纷纷表态支持皇帝这样的准备。
完颜亮看第一阶段自己成功过关,很高兴,于是准备展开第二阶段的博弈。
他还是不想放弃趁机伐宋的想法,于是决定趁这个机会把接下来的打算也说一下,再试探一下群臣的底线。
“之前战败,也有我所托非人的原因,没有选择正确的统帅领兵出征,以至于遭到这样的溃败和耻辱,我感到非常痛心,所以决定,下一次出征,我将亲自统兵!”
群臣一愣,随后愕然。
很多人很快就反应过来,意识到皇帝还没有放弃他最早的想法。
伐宋。
平叛可能只是他伐宋的前奏而已,他还是想要伐宋,还是想要一统,并不想仅仅只是维持这个割据的局面。
好家伙,还没放弃呐?
第258章 老人家啊,你玩的有点太大了吧?
眼见完颜亮在讨论国家生死存亡问题的会议上夹带私货,刚刚被任命为枢密使的纥石烈良弼不能接受,立刻站出来反对。
“陛下,讨伐叛军何须陛下亲自出动?河北山东叛贼距离中都本就不远,陛下坐镇中都遥控指挥即可,骑士传递军情一来一回不过一两日,何须陛下亲身犯险?臣以为,这是不明智的决定。”
宗室老臣完颜奔睹也站出来表示不支持。
“陛下身系国家重担,一言一行都关乎大金国的稳定,老臣以为陛下实在不应该亲身犯险。”
另一名老臣乌延蒲卢浑也表态不支持,把话说得更加明确了。
“陛下,贼军狡诈,战力颇强,陛下乃一国之君,岂能亲身犯险,自古以来天子出征打的都是必胜之战,天子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老臣以为,陛下还是坐镇中都,另择良将出征即可,天子不能身居险境。”
以这三人带头,参加会议的重臣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开始反对,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总而言之话语不尽相同,但是中心思想只有一个。
皇帝不能御驾亲征。
就更别想着南征了。
死心吧你!
完颜亮当然能读出群臣的意思。
于是完颜亮怒气勃发。
“良将?谁?”
完颜亮很不高兴地询问群臣:“你们倒是推举一个良将出来给我看看,之前说完颜阿邻是良将,结果呢?还有哪个良将可以统领全国各地不同部署的军队一同进攻而不闹出乱子?”
这话算是问到了点子上,把群臣给问住了。
金国那么大,将军那么多,选择一个良将当然不能算是难事,但是完颜亮还提出了一个要求。
能统合全国各不同所属的军队一起进攻。
这难度可就不是一般二般的大了。
金军打从建立开始就分属不同的派系,从来也不是铁板一块,早年完颜阿骨打在世的时候还能凭威望整合全军,完颜阿骨打没了,大家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各自有各自的追随对象和利益核心。
同时各支军队也因为出身地区不同、战功不同和其他的一些小矛盾而长久敌视,互相之间合不来,难以妥善合作。
完颜宗翰、完颜宗弼、完颜宗望等一大批开国将领部下的军队到后来都演化成不同派系,彼此都有不小的矛盾。
可以说军队里是山头林立,你不愿意看到我立功,我也不愿意看到你立功,总之大家碰不到还好,碰到了,那可就难说了。
这一回全国动员,集合的可不是一地军队,随随便便选一个良将,可能指挥的动一地军队,却指挥不动另外一地的军队。
一线指挥官面对统帅的命令选择性执行,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敌军进攻转进如风,愣是见死不救,坑也能把精锐军队坑死。
所以自古以来一旦军队上了数量且来自不同地方的时候,统帅人选就是最大的困难。
光有军事能力还不行,还得有协调各地不同出身军队一同进攻执行战术的能力,至少要让各地军队都心服口服乖乖效力。
这才是最要命的。
因为指挥不动军队从而使得战术意图不能实现,结果战败,这样的事情可没少发生过。
过去,金国内部拥有如此威望的将帅并不少。
但是现在,因为完颜亮登基之初一顿神级操作,把军中广有威望且能威胁到他的将军基本上都给杀了,功勋老将损失惨重,没死的也是噤若寒,以至于当前金国还就真的缺一个可以担当统帅的人物。
有的威望足够,但是年龄太大,不便出征。
有的能力足够,但是威望不够,统御不了骄兵悍将们。
在这种情况下,完颜亮以皇帝的身份亲自统兵反而是最好的选择了。
要不然,难道要让白胡子白头发的温敦思忠再次上阵吗?
群臣犯了难。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知道该推举谁来做这个万无一失的统帅。
眼见群臣哑口无言,完颜亮颇为得意。
“既如此,那还是由我亲自担任统帅,亲自出征吧,诸位臣工如果没什么意见,那么此事就……”
“总而言之,陛下还是想要在平叛之后顺势南下,讨伐宋国,对吧?”
温敦思忠坐在座位上,毫不客气地打断了完颜亮的话。
完颜亮眉头一皱。
群臣则一惊,纷纷看向了温敦思忠。
老人家啊,你玩的有点太大了吧?
完颜亮强忍心中怒气,看向了温敦思忠。
“令君此言何意啊?”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陛下所思所想,无非是想要在平叛之后,顺势南下伐宋,以竟全功,老臣说的没有错吧?”
温敦思忠也看向了完颜亮。
完颜亮深吸一口气,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何不可?既然已经举国动员,那就动员到底,一鼓作气,平叛之后,顺势伐宋,宋必然没有准备,只要宋没有准备,我军就能顺势而下江淮之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