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最狠暴君-第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禀和折可大、折可适兄弟自然没有什么同窗之谊,同嫖的机会也不曾有过,但是好歹也能算得上是同袍,如今又有了共同分赃的机会,这交情自然就变得不一般起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王禀才会带兵游弋在夏州城外以为策应,让折可大和折可适兄弟放心的猛攻夏州。
然后率兵来攻夏州的李良辅就有种狗咬刺猬无处下嘴的感觉——
原本在李良辅和任得敬的谋划里面,折氏兄弟和王禀的官位都差不多,两者又都在西北,要说没点儿什么摩擦和矛盾,那简直就是开玩笑。
可是以眼前的局面来看,王禀甘心在外围策应,折氏兄弟可以放心的率兵猛攻夏州,两家好得倒像是一家人,又哪有半分不和的样子?
但是王禀却快要笑尿了。
尽管不知道李良辅究竟率了多少大军过来,但是在王禀看来,李良辅带的军队越多,自己将来的好处就越大——
有自己从太原带过来的精兵,再加上折家军,想要干一个完颜宗瀚手底下的败军之将李良辅,那还不是张飞吃豆芽,手拿把掐的事儿?回头再把李良辅手下的军队卖给秦会玩,那可都是钱!
折氏兄弟瞧着眉开眼笑的王禀,心中难免就有几分不舒服,越看王禀那般模样就越觉得王禀此人欠揍——
李良辅好歹也是西夏名将,你好歹重视几分行不行?
“李良辅此来,必然会带有西夏铁鹞子,其乘善马、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虽死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出铁骑突阵,阵乱则冲击之;步兵挟骑以进。”
折可大生怕王禀轻敌,忍不住说道:“你我军中可没有与之相当的重骑,为今之计,倒不如先行撤开?”
“铁鹞子?”
没了张孝纯在一旁劝着王禀,王禀又显出了几分痞气:“老子打得就是铁鹞子!”
说完之后,王禀便扭头对儿子王荀吩咐道:“传我将令,放铁鹞子过来,等铁鹞子过了中线之后再行引爆震天雷!”
王荀躬身应了,折可大却一脸懵逼的望向了王禀:“震天雷?”
王禀瞧着远处已经慢慢开始提速的铁鹞子,嘿嘿笑道:“其实就是掌心雷。事先埋到土里,等铁鹞子到地方之后再引爆掌心雷,到时候铁鹞子必乱无疑。”
一见折氏兄弟依旧有些懵逼,王禀忽然一拍脑门,叫道:“却是忘了告诉你们了!之前完颜宗望兵围汴京的时候,官家使人弄出来的掌心雷,外裹铁壳,内装火药,声如雷震,破片横飞,真真是当者披糜的利器!
如今这铁鹞子列阵前行,待掌心雷引爆之后,炸毁的外壳会四处横飞,挨着就死,擦着就伤。另外,这种震天的响声还有刺鼻的硝烟味能让战马发狂,到时候铁鹞子的军阵就会混乱,咱们兄弟可就要发财了!”
正说话间,远处的铁鹞子已经慢慢的将速度提了起来,西夏的重甲骑兵们挥舞着手中的长枪长刀,嘴里不断的喝呼着莫名其妙的话,距离王禀当初埋下掌心雷的位置也越来越近。
王禀的神情也终于正经了起来——
官家曾经说过,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决不能因为西夏人弱鸡就不把西夏人当回事儿。
而随着铁鹞子的速度一点点儿提升,其先头部队已经快要越过王禀预先埋下掌心雷的位置,而中军已经全面踏上了雷场。
“引爆!”
随着王荀命令的下达,站在王荀身后的一众亲兵们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火折子,吹燃之后便点向了露出地面的竹管中的引线——
为了防止引线失效,王禀特意让人在埋雷的时候在引线外面套了一层竹管,而且整个战场上密密麻麻的全是预先埋好的竹管和引线,怕的就是不知道西夏兵从哪个方向进攻!
第110章 给老子炸!(第四更!求票!求订阅!)
赵桓一直感叹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又一次在夏州城外的战场上得到了验证。
完颜宗望被掌心雷炸过,完颜宗瀚同样被掌心雷炸过,但是完颜宗瀚在遣使邀请西夏人进攻大宋的时候,却只字未提掌心雷的事情。
所以西夏铁鹞子就倒了大霉——
一开始是接连响起的爆炸声惊得重甲战马受惊发狂,而后四处横飞的弹壳破片就直接使得被钩索绞联起来的战马不断送命,结果就是被李良辅寄予厚望的铁鹞子还没等冲近大宋的军阵就先乱成了一团,被摔下战马的骑兵更是直接死了个七七八八!
“可惜了啊!”
王禀舔了舔嘴唇,满是兴奋的脸上还带着几分心痛:“这一波震天雷炸下来,好几万贯的震天雷没了不说,这铁鹞子也他娘的跟着没了!”
“没了的好。”
折可大道:“铁鹞子毕竟是西夏的精锐,就算留下他们,也未必就能真心归降,到时候说不定就成了祸患。”
“祸患个屁!谁知道这些铁鹞子这么不经炸!还说什么万里挑一的精锐,我呸!”
王禀毫不客气的怼了折可大一句,然后又痛心疾首的叫道:“早知道他们这么废物,我好歹也得少埋几颗震天雷啊我!这下子好了,没了,都他妈没了!本来能卖好几万贯的铁鹞子就这么被炸没了!”
“……”
折可大也只能哭笑不得的安慰道:“正臣兄放心,西夏肯定还有铁鹞子,而且还有一支擒生军,这两支军队都是西夏的精锐,其中尽是些青壮,到时候再抓便是。”
但是折可大的安慰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王禀已经心痛到快无法呼吸了:“再抓?西夏那些蠢货的狗脑子不太灵光,今天干掉了李良辅,后面还会有张良辅、王良辅,而且这些蠢货肯定还会派铁鹞子和擒生军打头阵,到时候咱们还是得炸,铁鹞子和擒生军还是得死。一想到这个,我这个心啊,它就肝肠寸断了啊!”
王禀的心有没有肝胆寸断,李良辅不太清楚,但是李良辅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心已经开始滴血了。
铁鹞子乃是景宗李元昊所创立的重装骑兵部队,除了用它作为西夏最高统治者的护卫、仪仗外,同时还是西夏军队之中的绝对主力,吃得好,装备好,补给充足赏钱高,属于用来冲锋陷阵、突击敌阵的“前军”,一度和宋朝的静塞军,辽国的铁林军、皮室军,金国的铁浮屠并称于世。
而这次带过来的两千铁鹞子,不说是整个西夏所有的铁鹞子,基本上也差不多了——西夏的体量在那里摆着,装备三千铁鹞子已经是举倾国之力了!
如今可倒好,两千铁鹞子按照往常惯用且无往而不利的鱼鳞阵发起冲锋,但是还没等着接触到宋兵呢就差不多已经伤亡殆尽,就算是当今皇帝不追究自己的责任,自己又该如何去面对长眠地下的景宗皇帝!
“却又该如何是好?”
李良辅傻傻的瞧着尸横遍野的战场,整个人已经心神大乱,直到过了好半晌之后才想起来自己身后还有一支擒生军。
“传令下去,命擒生军冲阵!”
李良辅咬了咬牙,沉声道:“告诉他们,这是他们成为铁鹞子的机会!”
不得不承认,李良辅也确实算得上是个人物,仅仅是一句口头承诺就让数万擒生军激动了起来,就连因为铁鹞子全军覆没而落至底谷的士气也重新振奋了起来!
然而也仅仅只是这样儿了——
士气如果能对战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蒋公麾下的百万大军早就把倭奴赶回了老家,当时还没有发达起来的兔子也早该被剿灭才是,又何至于后来一败再败,最后败得独走台湾!
而西夏……即便有铁鹞子的存在,大宋的军队也仅仅只是吃亏在无法追击方面,在其他的地方也未必就比不过西夏的军队。如今铁鹞子还没等建功立业就全军覆没,剩下的那几万擒生军,就更不是折家军和太原军的对手了!
折可适狞笑着摇了摇头,又捏了捏拳头,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后高声喝道:“儿郎们!”
王禀却慌忙拉住了折可适,问道:“你干什么?”
“抓西夏奴好换钱啊。”
折可适理所当然的说道:“现在铁鹞子已经没了,剩下的擒生军不就是上好的西夏奴?你要是再炸上一番,可就亏得更多了!”
“那也得炸!”
王禀一脸肉痛的说道:“之前我没想到这些铁鹞子这么不经炸,居然连铁浮屠都比不上!”
???
折可大和折可适两兄弟就这么一脸懵逼的瞧着王禀。
什么时候,威震天下的铁浮屠成了弱鸡的代名词?还是说,这些跟着官家一起打过仗的将领都变得这么豪横?
王禀却无视了折氏兄弟的目光,接着说道:“所以一不小心,我就多埋了点儿震天雷……这东西很容易就炸,而且不分敌我,你们现在冲过去,很容易就会误伤。”
听到王禀这般说法,折可大不自觉的咽了口唾沫,又舔了舔嘴唇,问道:“你到底埋了多少!”
“嘿嘿嘿。”
王禀颇为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答道:“大概……也就是那么五千枚?”
说完之后,王禀又扭头对王荀道:“刚刚炸了多少?”
王荀躬身答道:“就只炸了三千枚,还有两千没炸!”
“三千?老子打死你个败家玩意!”
王禀顿时就炸毛了,叫道:“一枚好几贯钱的震天雷,你给老子炸了三千?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折可大赶忙拦住已经抽出鞭子的王禀,劝道:“正臣兄息怒!息怒!几万贯钱的事儿,不值当生这么大气,回头多卖几个西夏奴就出来了。”
王禀这才哼了一声,一边就坡下驴的放下了鞭子,一边又吩咐道:“待会儿等那些西夏奴冲过来之后先不要炸,要等他们多跑过来一些之后再给老子炸,听到没有!”
“诺!”
第111章 死中求活
论装备,擒生军不及铁鹞子,论作战意志与能力,擒生军同样差了铁鹞子十万八千里。
整个西夏掏空了所有家底才凑出来三千铁鹞子,而擒生军却随随便便就能拉起来十万人,其中的差距,不问可知。
不过,擒生军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人多,一旦以万人队的姿态发起集团冲锋,再怎么废物的擒生军也能形成一股极为唬人的声势。
但是没能唬住王禀和折氏兄弟。
当第一轮百十枚的震天雷被引爆,眼前的场面就如同复制粘贴了刚刚铁鹞子所经历的那一幕。
巨大的爆炸声,弹壳破片的破空声,刺鼻的硝烟味儿,震天雷几乎集齐了所有能让战马感到不安的要素,更别说四处乱飞的弹壳破片会直接划伤战马的皮肤甚至于血管,使战马彻底陷入受惊的状态。
而战马受惊之后,最倒霉的便是马上的骑兵,更别说所谓的擒生军还比不得铁鹞子。
“真想找人给他们奏一曲百鸟朝凤。”
瞧着眼前四处夺命狂奔的战马还有不断被颠下马的骑兵,王禀不仅已经彻底放下心来,甚至还有心情开起了玩笑:“可是眼前这一幕吧,明明该用最悲伤的那一段,但是我就是忍不住想用最欢快的那一段。”
折氏兄弟的脸色已经黑的快要看不成了。
折可大道:“你知道百鸟朝凤是给什么人用的?”
王禀道:“我知道啊。若是用于丧事,则非德高望重者不可用百鸟朝凤。但是用于喜事,却是人人可用的。”
瞧着乱成一团的西夏兵,王禀又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道:“再说了,人家李良辅是什么人?千里送钱给咱们,如何当不得一曲百鸟朝凤?”
折可大没再理会王禀,反而紧了紧手中的马槊,笑道:“还有一千多枚震天雷没炸开吧?我估计李良辅要么暂时退却,要么就再派几个万人队,直到冲破你的震天雷雷阵。”
“他退不得,也冲不得。”
王禀嘿嘿笑着道:“退兵,就容易形成溃散,而且我有足够的机会再去埋雷。继续冲,他承受不起这么大的伤亡。”
……
“再派一个万人队上去,然后退兵。”
跟着李良辅一起来夏州的任得敬阴沉着脸道:“再拖延下去,就是退也退不得,进也进不得的必败之局了。”
李良辅却有些迟疑了,闻言便忍不住皱眉道:“你知道你在说什么?”
任得敬点了点头,答道:“知道。我说,再派一个万人队上去送死,让他们拖住宋兵,然后咱们带着剩下的八个万人队撤兵。”
“既然宋军已经兵围夏州,那就说明祥祐军司、石州、银州还有左厢神勇军司都已经落到了宋军的手里,纵然想要撤兵,我们也只能去万井口或者大沙堆,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任得敬阴沉着脸道:“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彻底放弃夏州,直接退往铁门关,依关而守,或许还有一丝机会。
但是,陛下是不会给咱们这个机会的。如今夏州失守已成定局,你我要么战死在夏州,要么就等着承受陛下的怒火吧。”
李良辅长叹一声道:“一步错,步步错。当初若是分兵各处死守,只怕还不会落得眼前这般局面?”
任得敬默然不语。
若说一步错,步步错,那最先迈出错误的那一步的,恰恰就是任得敬自己。
身为一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任得敬刚刚被外放为西安州通判不久,只是因为重造鱼鳞黄册和阶梯税率的事情不合自己的心意,所以任得敬干脆趁着李乾顺兵进西安州(海源县)的时候搞了场兵变——
当时的知州正在开军事战备会,而任得敬却让他的两个弟弟悄悄纠集了一群人冲进会场,把与会人员全都砍倒,然后任州叛嘿嘿一笑,从牙缝吐出两个字:“投降!”
于是,一杆白旗,在西安州城上空呼啦啦地飘,李乾顺兵不血刃的进了西安州,并立即提拔任得敬为西安州代知州,而任得敬的国籍也从此由大宋改为西夏。
在这个时候,任得敬没有后悔,毕竟老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像赵桓这般比桀纣还要残暴的君主,又如何称得上是明主?
后来赵桓带兵亲征西夏,任得敬又一直尽心尽力的为李乾顺出谋划策,所思所想也尽是如何保住西夏,然后再用自己一生所学来证明赵桓的一系列举措是错误的。
在这个时候,任得敬依旧没有后悔,毕竟老话说的好,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任得敬有信心能用华变夷,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努力,变西夏为华夏。
任得敬却忘了,所以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乃是出自于朝愈《原道》之中的一段话: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也就是说,这句话适用的对象是华夏血统的诸侯,而是不是“夷狄入中国”。任得敬的想法倒是提前千年就和庸政在《大义觉迷录》里面所说的“韩愈有言: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这一段不谋而合,都是随意篡改了韩愈的文章来替自己摭羞。
但是任得敬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往常看起来精锐无比,传言中能和金国铁浮屠打得有来有往,甚至能够横扫天下的西夏铁鹞子居然会如此的不堪一击,仅仅在一个照面的功夫就全军覆没。
到了这个时候,任得敬终于隐隐约约的开始体验到了后悔的感觉——
前有郭药师这个已经投降金国,后来被杀的常胜军大帅,后有李棁这个想投降还没来得及投降,只是擅自议和就被剁了喂狗的当朝尚书,自己区区一个通叛,又该如何?
尤其是任得敬在得知那些暗中跟自己往来,以求“沟通西夏”的“乡贤士绅们”的下场之后,任得敬的心里就很明白,自己已经再也回不了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