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最狠暴君 >

第48章

大宋最狠暴君-第48章

小说: 大宋最狠暴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起这个,陈东顿时就来了精神,甚至都顾不得口渴了:“又四民。《谷梁传·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注: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通财货曰商。”
  赵桓忍不住摇了摇头——
  民最早在甲骨文中的形像一只被刺伤的眼睛,表示由刺瞎一只眼睛的战俘充当奴隶,后指平民、百姓,这么有学问的事儿朕都知道,你当朕跟那些沙雕网友一样无知?这种屁话还用得着你说!?
  眼看着赵桓轻轻摇头,陈东忍不住有些懵逼,却又不知道哪里说错了,又想起这是在朝堂上奏对,忽然之间就有些手足无措的感觉。
  赵桓却也不以为意,只是接着问道:“何谓与民争利?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足。
  今天下贫者愈贫,几无立锥之地,而富者越富,阡陌相连,不抑兼并,岂非异于天道?
  朕欲立阶梯税率,取富者多收税,贫者少收税乃至不收,损有余而补不足,此乃天道,所收赋税也将用于强国强兵强民,又何来与民争利之说?”
  又一次摇了摇头,赵桓又望着刚才那个说“金兵的命也是命”的士子,问道:“可曾去过边关?可知我大宋有多少儿郎死于边事?可知我大宋的百姓又有多少死于金兵之手?金兵的命也是命,我大宋百姓的命就不是命?”
  再将目光投向另一个指责秦桧大修长城以致民怨四起的士子,赵桓又接着问道:“不修长城,何以阻挡金兵南下劫掠?自周而始,至我大宋,胡骑南下不止,若无长城,靠尔等去阻挡金兵?”
  一说到这个,殿中的一众书生们顿时又来了精神,什么“广修仁德,四夷宾服”之类的屁话更是不绝于耳,直接把好好的紫宸殿变成了菜市场一般。
  而赵桓也终于彻底失望,就连心中最后一点点儿的希望也被这些书生们亲手浇灭。
  广修仁德然后四夷宾服的说法,这些书生的依据是《韩非子·五蠹》:“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但是这些沙雕们却全没关注到这句话里的重点——执干戚舞!
  干、戚是指古时的两种兵器:盾牌和大斧,用武器作跳舞的工具,颇有先礼后兵、德先武后的味道,基本上就是当时有苗不服舜,禹准备直接硬干,舜却选择了拿着斧子和盾牌比比划划的,意思就是告诉有苗:小老弟你服不服气?不服就干你了啊!
  然后有苗就服了。
  换句话说,如果舜不是拿着斧子和盾牌在那里跳舞,光在家里玩什么休教三年,你试试有苗会不会服?多半会抽冷子过来把舜吊起来打一顿才是真的!
  现在这些沙雕书生们就是这副鸟样儿,满脑子的光想着什么仁德教化,却把干、戚给扔到了一边儿,也不知道他们是自知有脸自称为儒生的——
  孔夫子创立了儒学是不假,可是力能搏牛的孔夫子创立的儒学提倡六艺,基本上就是要求“儒”要能文能武有才艺,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退可处江湖之远以忧其君。
  但是现在呢?自打当唐之后,骑、射这两项显然已经被这些读书人用在了青楼楚馆的姑娘们身上,什么骑马射箭之类的是全然不会了,简直丢尽了孔夫子的脸面!
  “现在,你们谁能来跟朕说说,在宫门前殴死朱拱之的事情。”
  望着又一次陷入自嗨而不可自拔的一众士子们,赵桓又一次摇了摇头,说道:“朱拱之,朕记得他,一个心地很善的太监,当初也曾跟着朕一起亲征太原。”
  说着说着,赵桓就出离的愤怒了起来:“可是,他没有死在金兵的手中,反而死在了你们的手里!他错就错在,不该劝你们回去读书,免得你们激怒了朕,被朕一刀给砍了!”
第87章 抢夺话语权
  “朕宣尔等面圣,原以为尔等必有高论。却不想尽是些狗屁不通的歪理!”
  赵桓摆了摆手,喝道:“朱拱之当初从征太原,又从征大同,也曾阵斩金兵十数人,积功至三等县男。如今尔等在宫门外当众殴死勋爵,朕纵然有心饶过尔等,这国法却饶不得!”
  赵桓的话音一落,陈东登时疯狂的叫道:“一个阉奴,居然能阵斩十数金兵?官家要杀我等,直言便是,又何须找这许多理由!”
  旁边一个生员也附合道:“不错!我大宋向来不因言而杀人,如今官家要杀我等,已是坏了祖宗成法,昏庸至此,又何必找什么借口!”
  “住口!尔等无能,却不能将所有人都想的想尔等一般无能!”
  眼看着陈东等生员的丑状,李纲却是再也忍不住了,站出来后指着陈东喝道:“朱内侍和同一批积功受赏的内侍封爵之时,还是老夫亲自从礼部接了告身,又和礼部一起去内廷见的礼,何来弄虚做假之说!”
  陈东等人这才彻底傻眼——
  经过完颜宗望兵围汴京之后,李纲在读书人之中的声誉还是有保证的,远比当初浪子宰相李邦彦的名声要好上无数倍,此时自然犯不上冒着名声扫地的风险说谎。
  然而问题是,李纲没有说谎,就意味着朱拱之真有爵位在身——你说特么一个死太监还能杀十多个金兵?杀金兵也就算了,有爵位了还特么在宫门口那里表现的那么,怂?
  “是陈东!还有王某!李某!”
  一个生员忽然反应过来,指着陈东以及另外两个生员叫道:“便是这三人动的手,学生等纵然想要阻拦,却也有心无力,望官家明鉴!”
  有了一个带头的,陈东和王某、李某的身边顿时就呼啦啦的空出来一大片空地,许多生员皆是离得陈东远远的,其中更有几人叫道:“此皆陈东等人所为,与我等无干!”
  李纲忍不住失望的摇了摇头,然后离着这些生员们远远的——
  见过蠢的,但是却从来都没见过这么蠢的,这些蠢货们居然把最后一线生机也亲手断送!
  陈东的脸上却露出几分坦然,瞧了瞧旁边忙着和自己划清界限的生员,哂道:“不错,就是陈东带的头。只怪陈东有眼无珠,看错了尔等!”
  说完之后,陈东更是从衣袖上用力扯下一块扔到地上,冷笑道:“自今日起,陈东再不识得尔等,尔等也休要再说曾与陈东同窗!”
  “我等亦羞与你陈东同窗!”
  带头跟陈东撇清关系的生员暗中向陈东使了个眼色,同样撕了片衣袖之后叫道:“若早知你陈东是如此奸恶之辈,刚刚便应该打死你陈东,省得你为祸世人!”
  几乎是转眼之间,陈东等人就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拨人,而两拨同为国子监的生员之间各自撕下自己的衣袖开始互扔,就这么在朝堂上上演了割袍断义的好戏。
  望着眼前这一幕,赵桓不禁气得浑身发抖,大热天的全身冷汗手脚冰凉。
  听说从春秋时期一直到秦汉乃至于唐,那些读书人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为了一个承诺就千里送人头的事情从来没少干,还有两个蠢蛋喝酒的时候因为没肉就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烤着吃,还特么一边笑着一边比谁割的肉多,然后一起失血过多而亡,当真是“割股相下酒,谈笑鬼神惊”。
  可是怎么到了大宋就变成这个熊样儿了?如今这大宋的读书人到底是怎么了?还能不能好了?
  “都拖出去!”
  心中越想越不是个滋味,赵桓忍不住怒道:“陈东等生员不思读书报效,反在宫门外殴死当朝勋爵,其罪难逃!
  其令,陈东、王某、李某三人凌迟,余者由殿前司杖毙,一个不留!家人全部远窜奉圣州力士营,遇赦不赦!”
  王宗濋正想问问赵桓什么是杖毙,可是一看赵桓那张臭脸,刚到嗓子眼的话就全咽了回去,暗自合计着干脆就用杀威棒打吧,直接打死,应该就是杖毙?
  朝堂上也陷入了一阵诡异的寂静。
  没有人再跳出来替陈东等人求情,也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去招惹赵桓。
  然而赵桓却不打算就这么把这事儿给掀过去。
  回到后宫之后,赵桓便阴沉着脸对无心吩咐道:“你自去准备人手,去办一份刊物,朝廷邸报,朕的言行,金国和西夏以及海外动静,都可以往上登。只记得一点,卖得便宜些,越便宜越好,最好是能让百姓也能买得起。
  另外,金国也好,西夏也罢,都是些穷凶极恶之辈,记得如实刊登就好。至于海外,现在有许多富饶无比的宝地,正待开拓。”
  把报纸的大概情况跟无心说了一遍之后,赵桓又曲起手指敲着眼前的桌子。
  上辈子就已经玩过的报纸是个好东西,是能让赵桓跟儒林抢夺话语权的一件利器——
  从古至今一直都是这么个理,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牛逼,就像明末的东林党和复社一样,五人墓碑记把一群抗税的暴徒粉饰成英雄,螨清之友袁嘟嘟成了被冤杀的民族英雄,黑的说成白的,白的也能说成是黑的。
  哪怕是到了后世也是一样,各种乱七八糟的媒体带来的除了信息大爆炸,还有潜移默化之中的洗脑,大量的滚着叽歪们洗出了一大群脑瘫患者。
  当然,报纸也仅仅只是赵桓跟儒林士绅们抢夺话语权的第一步而已。
  大宋的识字率也比大明末年的时候好一些,然而也仅仅只是好了那么一些而已,离着后世彻底消灭文盲还是差了许多——
  别看《水浒传》里有许多山寨土匪头目都识字的,可是问题在于,《水浒传》是小说而不是史书,那些山寨头目识字不识字,不还是施耐庵一句话的事儿?
  这也就意味着,赵桓现在把报纸弄出来,能争取到的只有那些血还没有凉透的读书人,还有一部分还有良心的士绅,加外那些粗略识得些字的普通百姓。
  真正想要解决问题,光靠报纸是不够的。
第88章 赵桓一生,套路不弱于人
  最关键的是,报纸这种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是大杀器,其威力要远超傻大木家的洗衣粉,大宋的那些正人君子们自然不会愿意看到这种东西出现。
  甚至赵桓都替那些读书人想好了该怎么给报纸这种东西添乱子——
  众所周知,大宋只有那些士绅才算得上民,剩下的那些泥腿子们在士绅的眼里甚至连牲口都算不上,毕竟牲口吃草就能活,能耕地能拉车能挤奶,死了还能吃肉,那些泥腿子们的肉能吃?
  所以,为了自己的利益,那些士绅还有那些未来将会成为士绅的读书人肯定不介意曲解报纸文章的本义,然后把黑的说成白的,再把白的说成是黑的,就像是滋油美丽奸的那些讼棍们干的事情一样。
  这也就意味着,最终解释权确实是在赵桓的手上,但是中间的渠道,却被那些士绅们完全给垄断了,这也是历史上有些皇帝们明明是想要干好事儿,最后却莫名其妙的就变成了暴政苛政。
  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政令不通,或者说是上下不通——
  你不可能指望那些大字不识得一个的百姓去好好研究朝廷的邸报。先不说他们有没有路子能得到朝廷的邸报,就算是有,又会有几个人真正去研究?
  后世天朝有朝廷官网,有新闻联播,有地方政府网站,可是普通百姓又有多少真正关心过朝廷的动态?就算是网民,实际上也没多少关心的,否则的话,官方也不至于搞出什么斗音号和B站号之类的玩意了。
  连黑话部、五大双花红棍和大东风都特么有自己的斗音号,不还是被那些喜欢带节奏的恨国滚着叽歪者和十几亿网民给逼得!
  早就熟知这些套路的赵桓自然不可能坐视这种情况的发生。
  在让无心去准备报纸的事情之后,赵桓又立即把何蓟给召进了宫里,然后面授机宜:
  “去找些不得志的读书人,越不得志越贫困潦倒越好。找一些这种人出来,随便在皇城司下面成立个新的衙门,给他们编制和俸禄。”
  “养闲人?国库都空得能跑老鼠了,朕哪儿来的钱养什么闲人?朕是要让他们去酒楼茶楼之类的地方说书!让他们给百姓讲报纸!”
  “书?朕给他们一些提点,大致的东西朕给他们准备好,让他们去写,写完了就去说书,说完了就讲报纸,把朝堂上的事情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儿的讲给百姓去听。”
  “还有,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该说的事情又该怎么说,你这个皇城司提举的心里得有数儿。”
  “另外,让这些人在说书之余,去创建扫盲班,就是教那些大字不识得一个的百姓们识字,朕给他们准备好教材书目,教学之余还要把报纸讲给那些参加扫盲班的百姓去听。”
  “教会十个百姓识字,能识得五百个常用字,能够看得懂报纸上面在说些什么,那这个教书先生就是一级士,教会五个,就是二级士,教会一百人就是三级士,以此类推。到了八级士,朕亲自给他封爵!许袭三代的那种!若是有人能教化十万百姓,朕不只给他封爵,朕还让他配享文庙!”
  赵桓慢慢的把自己上辈子已经玩过的,还有刚刚想出来的那些套路都说了出来。
  赵桓相信,这些穷困潦倒的书生们在酒楼茶楼讲报纸还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是玩扫盲班,那些百姓肯定会拱破脑袋也要参加,这是一种深植在骨髓深处的执念,从来就不会因为一时的贫富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迭而改变。
  尤其是那些大字不识的普通百姓,越是自己不读书,就越知道读书的好,也就更想读书。反倒是那些有机会读书的,反而不会太珍惜读书的机会。
  所以,现在赵桓给了普通百姓以识字的机会,就是为了直接从渠道下手,干掉中间商!
  至于何蓟怎么去找那些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又怎么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为皇城司所用,那是何蓟的事情,跟赵桓没什么关系。
  而随着赵桓的嘴巴不停开合,何蓟的表情也越来越丰富。
  何蓟的心里很清楚,如果今天的事情都传扬出去,相信马上就要被凌迟的陈东都未必会感觉到痛——
  这已经不是牵连九族三代那么简单的事儿了,更不是什么杀人诛心就能够说得过去的。官家这么干,整个儒林和全天下的士绅都会把陈东等太学生员视为生死大敌,包括他们的九族都得恨他们死得太轻松!
  但是,这跟自己又有什么关系?
  自从何蓟从官家那里知道了纪纲和田尔耕、许显纯这三个名字之后,何蓟就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奋斗方向。
  ……
  赵桓很忙,比周杰棍歌曲中的牛仔要忙得多,甚至比杜甫还忙——
  何蓟前脚刚刚离去不久,李纲和李若冰又被召进了宫里。
  然后赵桓就盯着李纲和李若冰道:“何谓嘉大惠于天下?”
  李纲和李若冰互相对视了一眼,却发现对方也是一脸茫然。
  什么叫嘉大惠于天下?官家能下永不加赋诏,那不就是嘉大惠于天下?关键是官家现在问这个问题干什么?是想听我们说几句好听的夸夸他?
  略微一迟疑,李纲还是躬身拜道:“启奏官家,臣以为官家能下永不加赋诏,使得天下百姓从此不再承担重赋,此即嘉大惠于天下。”
  赵桓笑眯眯的点了点头,接着却又摇了摇头:“天下百姓,皆为朕之子民,若因赋之一事而使百姓生计艰难,朕又于心何忍?不过,虽然朕下了永不加赋诏,却也算不得是真正的嘉大惠于天下。”
  在赵桓看来,赋这个东西他跟税又不是一回事儿,单纯的说永不加赋,其实不过用来是收买人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