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最狠暴君 >

第43章

大宋最狠暴君-第43章

小说: 大宋最狠暴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象这种事儿是在那里明摆着的,只要稍微懂那么一点儿天象,基本上就能胡扯上几句,再联系一下当今官家好筑京观的事情,传起这么一波谣言实在很正常的事情,就像当初还有人传言上皇幽会李师师的时候被人听了床底呢。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民间传起来一波谣言很正常,可是想要把谣言传得这么快这么广,甚至都能影响到朝堂上,若说这其中没有人在幕后推动,只怕连傻子都不会信。
  也正是因为如此,孟太后才会发这么大的火——
  当初赵桓离京之时,可是亲自请了自己来垂帘听政,又指定了李纲和张邦昌、李若冰以及掌握了殿前司的王宗濋、掌握了京城禁军的何灌等人一起辅政。
  结果可倒好,官家那边刚刚传来几场捷报,有没有把金兵彻底赶出去还不知道呢,朝中就闹出来这么大的乱子!
  “接着查!”
  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孟太后又哼一声道:“多增派一些人手,无论如何都要查清楚,背后到底是什么人在搞鬼!”
  “太后明鉴。”
  王宗濋躬身应了,却又有些迟疑的道:“只是朝堂上若有人藉此发难……”
  孟太后道:“那就让他们发难试试!哀家行得正,坐得直,受了官家委托才垂帘听政,又岂会怕了这些跳染小丑的污蔑?”
  说完之后,孟太后忽然猛的一顿龙头拐杖,冷笑一声道:“不就是指责哀家牝鸡司晨么,可别忘了,哀家当年也是提得动刀,杀得了人的!”
  话音刚落,便听得殿外传来一阵阵叩见官家的声音,赵桓的笑声也随之响起:“是什么人惹得皇伯母生这么大的气?”
  进了殿中,赵桓先是向着孟太后躬身拜了拜,直起身子后才道:“侄儿不孝,离京这许多时间,又将政务都托付给皇伯母,还望皇伯母恕罪?”
  “好!恕罪,恕罪!官家也是二十好几的人了,怎么还是副惫懒性子?在外也不知道好生照顾自己,倒是瘦了许多。”
  一见到赵桓,满足了对亲儿子一切幻想的孟太后顿时就消了气,笑道:“官家怎么着急赶回来了?金兵可曾退去?”
第74章 汪爱卿给朕解释一下?(第五更,求订阅,求票)
  金兵?
  金兵倒是没退走,但是除了完颜宗望和完颜宗弼带着一起跑路的那三四千人之外,剩下的都被筑成京观了,就算想让他们走也没办法走了。
  当然,赵桓自然不可能当着孟太后的面直接说出来这种屁话,当下也只是说了句金兵已退便遮掩了过去,转而又将话题绕到了朝堂上面:“侄儿现在刚刚回来,却不知朝中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一提到朝中,孟太后刚刚平息下的怒火顿时又起来了,猛的一顿手中的龙头拐杖,指着王宗濋和李纲等人怒道:“你问他们!堂堂的当朝太宰、少宰,外加一个殿帅,居然连谣言是哪儿起来的都查不明白!”
  “皇伯母息怒。”
  赵桓也没想到在瑶华宫修道多年,孟太后的性子居然还是这么火爆,无奈之下也只得摆了摆手,示意李纲等人先撤,然后劝慰道:“区区一些谣言而已,不值当皇伯母如此动怒。”
  “怎么不值当!”
  孟太后怒道:“他们说哀家牝鸡司晨,哀家不在乎,可是他们把官家都说成什么样儿了?再让他们这么传下去,回头就该有人说官家要生吃人心了!”
  “皇伯母别生气,区区一些跳梁小丑罢了,他们愿意跳,就先让他们跳着,回头一巴掌拍死也就是了,为他们气坏身体可不值得。”
  等李纲等人都离开了之后,赵桓才嬉皮笑脸的道:“若是皇伯母实在气不过,那就等明天,侄儿好好替您出口恶气。”
  听得赵桓这么一说,孟太后却变得紧张起来:“你可别胡来,收复燕云的功绩在那里摆着,一些小丑传些疯言疯语的影响不了什么,早晚有平息下去的时候。
  可是你要是为此而大动干戈,却是要被写进史书的。听哀家一句劝,咱不招惹那个骂名。”
  “皇伯母放心,哪儿有什么骂名啊。”
  赵桓笑眯眯的道:“侄儿是天子,肯定是老天爷觉得朝堂和地方上有一群酒囊饭袋祸乱江山,所以才出了这些天象来提醒侄儿。这乡间的地主老财还知道心疼自家的傻儿子呢,您说这老天爷就不心疼侄儿?”
  “你啊你!”
  孟太后也被逗笑了:“偏你就会胡说八道!不过啊,这该注意的还是得注意。
  朝堂上怎么样不去说他,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这两条腿的人,咱大宋可不缺。但是啊,这民间可跟朝堂不同,官家还是要稳当些才是。”
  赵桓嘿嘿笑了一声,向着何蓟使了个眼色之后才又接着说道:“皇伯母且放宽心就是,侄儿心中有数。”
  ……
  紫宸殿里好不容易才轻松了两三个月的气氛忽然就变得有些压抑。
  赵桓面无表情的坐在龙椅上偶尔打量一番朝堂上的众臣,偶尔又偏过目光去观察在阳光下来回飘动的浮尘,等到御史台的御史大夫们弹劾了一堆有的没的之后,气氛忽然就莫名其妙的冷了下来。
  “都说完了?”
  赵桓依旧面无表情的打量了群臣一眼,然后咳了一声道:“都说完了,那就换朕来说几句。”
  从龙椅上站起来之后向前踱了几步,赵桓才将目光投向了何蓟,问道:“把你之前查到的事情都说出来,让朝堂上诸位爱卿都听听,也好看清楚自己身边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何蓟躬身抱拳应了,然后出班奏道:“靖康元年四月申朔,太白犯岁星。次日,门下侍郎汪成业与签书枢密院事陆孟在汪成业家中宴饮,席间用菜二十八道菜,饮汾酒,谈及太白犯岁星,汪成业曰有兵战,破军,杀将。官家不顾百官劝阻,一意孤行,恐有不忍言事。
  丙辰,太白、荧感、岁、镇四星合于张。壬戌,彗出紫微垣。门下侍郎汪成业与签书枢密院事陆孟、朝中参知政事朱嗣、同知枢密院事杨泰鸿、观文殿大学士余炎彬、保和殿大学士庄策、敷文阁直学士卫时、右谏议大夫孙庆、枢密直学士鱼元驹、中书舍人尚良骥等又聚。
  席间用菜三十六道,酒依旧为汾酒,有观文殿大学士余炎彬所遗玉佩为证。席间,门下侍郎汪成业言及官家亲征事,多有僭妄之语,参知政事朱嗣附合其言,又提及鱼鳞黄册之事搅扰民间,致使民间物议纷纷,小民生活难以为继。
  同知枢密院事杨泰鸿又提及秦桧秦知州在奉圣州大修长城,言道秦桧奸贼视人命如草芥,驱使百姓如牛马,长城之下朽骨累累百鬼夜哭,此皆秦知州之罪也。
  其后,门下侍郎汪成业与参知政事朱嗣、同知枢密院事杨泰鸿等计十人相约共同进谏,请官家停止重造鱼鳞黄册与修建长城等事,又遣人以太白犯岁、荧感合星、彗出紫微垣等事为由在民间多散谣言,意图裹挟百姓上书。
  其后,门下侍郎汪成业遣人往李邦彦家中送书信一封,提及可趁此机会救出李邦彦,要求李邦彦府中提供银两好打点上下,得银三千两,有原文书信与李邦彦府上所送白银为证。”
  亏得何蓟记性好,手中笏板上记不下的东西竟也都尽数记在了脑子里,此时一条条说来,竟是丝毫不显混乱。
  待到何蓟说完之后,赵桓才盯着汪成业等人狞笑道:“来,汪爱卿给朕解释解释,什么叫做破军杀将,什么又叫做恐有不忍言事。”
  早在何蓟把这些话都复述一遍,又拿出来观文殿大学士余炎彬遗失的那块玉佩和自己遗人送到李邦彦家里的那封书信之后,汪成业就彻底崩溃了。
  那些话可以赖掉,玉佩可以不承认,想必余炎彬也不会傻到承认那是他的玉佩,但是这封书信,却是实打实的赖不掉的东西——
  当初怎么就猪油蒙了心,只想着避嫌所以让人送书信过去?早知道李邦彦家里的蠢货连烧掉书信都不懂,就应该派人送句话过去的!
  “官家开恩!官家开恩!”
  眼看着当初与自己亲近的那些官员都是副嫌弃的表情躲着自己,汪成业顿时疯狂的叫道:“臣一时糊涂,一时糊涂啊!念在臣当初不曾弃官而逃,也曾捐钱助饷的份上饶了臣这一遭啊官家!”
  赵桓却没有理会汪成业,反而笑眯眯对何蓟道:“李邦彦和孙觌他们几个是不是还在牢中?”
第75章 世界辣么大,朕要去看看
  “朕闻,上天有好生之德。”
  赵桓来回踱了几步,说道:“朕原想着念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份上,让这些混账东西活到秋后再行处置,可是现在看来,诸位爱卿却是根本不给朕这个机会啊。
  传旨,李邦彦、孙觌、汪成业、陆孟、朱嗣、杨泰鸿、观文殿大学士余炎彬、保和殿大学士庄策、敷文阁直学士卫时、右谏议大夫孙庆、枢密直学士鱼元驹、中书舍人尚良骥等十二人诽谤君上,妖言惑众,三日后弃市,籍没其家产,家人发配奉圣州。”
  挥挥手命殿前司的士卒将几人带出去,赵桓又在汪成业等人的求饶声中接着说道:“对了,诸位爱卿记得替朕向东岳大帝问一声,看看以后还有没有什么天象异乱和天机不对之类的事情发生,回头朕派人去接应几位爱卿。”
  紫宸殿里的气氛顿时又是一紧。
  许多人都想替汪成业等人求情,然而皇城司把所有的证据都摆在了眼前,而且汪成业等人也是一个劲儿的求饶却不见反驳,那还怎么求情?
  更吓人的是官家后面说的那句派人去接应——派谁去?怎么接应?问题是特么接应完了之后根本就回不来好吗!
  赵桓打量了一眼众多低头看靴子花纹的大臣,冷哼一声后又坐回了龙椅,笑眯眯的道:“司天监何在?”
  司天监正周良才暗自抹了一把冷汗,出班应道:“臣在。”
  “太白犯岁,四星合张,彗出紫微垣诸事,何解?”
  赵桓嘴角挑起一抹不可察觉的微笑,开口道:“朕也很好奇,怎么这许多异象就接连发生在朕御驾亲征之时?”
  周良才悄然抬头打量了赵桓一眼,却见赵桓依旧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周良才心中顿时一紧——
  虽说官家平时也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可是那种笑跟眼前这种笑,他不一样啊!
  强忍着腿肚子转筋的感觉,周良才斟酌了半晌之后才躬身道:“启奏官家,《荆州占》曰:太白犯岁星,为旱,为兵,若环绕与之并光,有兵战,破军,杀将。石氏曰:太白与岁星相犯而有灭者,诸侯相灭所宿之国受之。
  《诗经》亦有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金国偏居一隅,乃诸侯之相。陛下亲征太原,阵斩贼酋完颜宗瀚,正应诸侯相灭所宿之国之言也。”
  越说越顺当,周良才干脆开启了信口胡柴模式:“太白主刀兵将军肃杀之威,荧感主战,岁星主福德,镇星主农耕民生,四星合于张,又有彗出紫微垣,乃应官家率兵征战四方,开疆扩土以利万民之兆。”
  待到说完之后,原本还有些转筋的腿肚子登时也不转筋了,就连隐隐有些作痛的脖子也不疼了,刚刚还跟针扎一样的后背更是一阵舒坦。
  赵桓更是差点儿就忍不住鼓掌了——
  瞧瞧,瞧瞧人家这读过书的,就是比那些沙雕网友有文化,彗出紫微垣明明是主贵戚将败之兆,但是跟前面的四星合张结合起来,到了人家周良才的嘴里就主官家率兵征战四方,开疆扩土以利万民之兆。
  “所以说,根本不是什么上天示警,更不是说朕倒行逆施以致上天震怒?”
  赵桓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模样,说道:“有劳周爱卿为朕解惑。”
  周良才连道两声不敢,又见赵桓没其他吩咐,这才慢慢退回了班中——官家现在的笑容是多么灿***之刚才可是大不同,大不同啊。
  ……
  干脆利落的镇压了朝堂上的众多憨批之后,赵桓又把李纲和李若冰等人召进了宫里。
  “重造鱼鳞黄册之事进行的如何了?”
  曲指敲了敲身前的桌子,赵桓沉声道:“从正二品的门下侍郎和正二品的参知政事外一直到正四品的中书舍人都参和进来,看起来这重造鱼鳞黄册之事牵动了不少人的心啊。”
  虽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赵桓也没想到,单单只是重造鱼鳞册和户籍黄册,远没到改动田制的时候就能闹出来这么大的风波。
  就按照现在这个局面来看,真要是到了改动田制的时候,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大的乱子。
  “情况很不乐观。”
  李纲躬身答道:“往年重造黄册,都是各地方官府自行统计之后上报,此次却有御史和皇城司的参与,无论是地府还是百姓都没办法瞒报,那些利益受损之人自然就有了抗拒之心。
  实际上,仅京城一地,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便清查出隐藏丁口二十余万,若是等整个大宋都筛查一遍,只怕丁口要多上百万不止。
  只不过,京城乃是天子脚下,有些人还不敢做什么小动作,出了京城,只怕已经有人开始或威胁或勾结官府和御史了吧?”
  赵桓点了点头,很想告诉李纲自信点儿,把“只怕”两个字去掉。
  现在的情况是,普通的百姓还好说,毕竟只要不是把他们逼得没有一点儿活路,那些无权无势的百姓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但是那些掌握了一定权势的士绅们却是早就已经有人开始或威胁或勾结官府和御史了。
  毕竟,那些士绅们手中的土地多,家里的丁口也多,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鸟用。
  官府是官府,御史是御史,御史之外还有明暗两路皇城司的人手跟着,再暗处还有内行厂的人手在暗中监视着这一切。
  更别说连续几场大战下来,赵桓手中已经牢牢握住了当初汴京城的守军和种师道手里的西军,真就是有人敢跳出来搞事情,赵桓也绝对不介意一巴掌拍死他们。
  几十年的皇帝当下来,赵桓早就看透了,官员之中有节操的肯定不在少数,但是没有节操的混账东西肯定更多,指望他们能老老实实的办事儿,还不如指望沙雕书友多写章评更靠谱一些。
  “朕打算去看看。”
  赵桓曲指敲了敲桌子,说道:“久居深宫,何以知民间疾苦?不知民间疾苦,何以治天下?”
  李纲想笑。
  官家是在京城待不住,找了这么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想要出去浪,而地方上有些人则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居然敢在这时候给官家找不痛快。
  “臣愿伴驾随行。”
第76章 给官家添点乐子
  冒充他人这种事情,赵桓干起来很熟练,而且没有丝毫的心理压力——
  上辈子曾经冒充过自己的小舅子,也曾经冒充过英国公家的亲戚,还冒充过成国公府的小公爷,现在不过是又一次冒充自己的小舅子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儿。
  然后李纲成了管家,何蓟成了护院头子,杨再兴成了护院,无心成了贴身长随,一群人就这么直奔陈留而去。
  陈留原本是个大郡,喊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谯郡人曹操就是在这里,靠着孝廉卫弘捐献的家产矫诏讨董。
  只不过,隋朝统一之后废了陈留郡,改置汴州,唐末时朱温建立后梁,就以汴州为京城,称为东京开封府,后晋、后汉、后周包括大宋也都定都于汴州,陈留也就慢慢的走向了没落,变成了汴州的一个县。
  然而也仅仅只是陈留这座大郡走向了没落。陈留城中的士绅大贾们不在少数,有些也是传承了一二百年的世家大族,论起给赵桓添乐子的本事,他们一点儿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