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最狠暴君 >

第192章

大宋最狠暴君-第192章

小说: 大宋最狠暴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初在析津府城下的时候,宋国的那个狗皇帝就给完颜宗瀚送了套女装,结果完颜宗瀚凉了,人头被放置在析津府外的观京顶上,日复一日的经受着风吹雨打,经受着宋国百姓的唾弃与嘲讽。
  现在这姓岳的又给自己送女装……你家京观是不是又缺个顶啊混蛋?
  “传我将令。”
  扫视了大帐中脸色同样难看的一众将领们一眼,完颜宗弼黑着脸吩咐道:“各部紧守门户,若遇宋军挑衅,无论如何都不许出战,违令者,斩!”
  ???
  刚刚还琢磨着怎么才能找回这个场子的一众金国将领顿时都感觉有点儿懵逼。
  女装啊,人家把女装都送到你手上了,你堂堂大金国的新任勃极烈不想辙去干死那个姓岳的,反倒要继续龟缩起来?你丫这是被宋人给吓破胆了吗?
  完颜宗弼一看底下那些将领的脸色,也多少猜到了那些将领心中的想法。只是这般心思没猜到还好,猜到之后反而更让完颜宗弼心里难受。
  这特么是一群傻子吗?
  “姓岳的为什么要遣人送女装过来?因为我们现在驻守在这里,他姓岳的就不敢绕过我们,更没办法跟他们的官家合兵一处。”
  完颜宗弼沉声道:“眼下宋军强而我军弱,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没什么不能承认的。若是因为区区一件女装就跑去跟宋军正面交战,岂不是正中了姓岳的奸计?”
  待一众将领都面露沉思之色时,完颜宗弼又深吸了一口气,问道:“更何况,若是让尔等领兵出战,又有谁敢说自己一定能胜过那姓岳的?”
  被完颜宗弼这么一问,大帐里的一众将领们顿时都哑火了。
  是啊,就算是带兵去跟岳飞死磕又能怎么样?
  论兵力,大金国这边多多少少可以说占了点儿优势,可也就是多占了那么一丁点儿的优势而已,人家宋军的兵力也不少,而且不说人家背靠高丽,想要征兵极为方便,光是宋国的水师就能不断的往高丽这边运送兵力。
  论火力,自家的火铳、掌心雷等火器是怎么来的,别人不知道,这些身处金国高层的将领难道就没有一点儿逼数?那质量,那产量,能跟人家宋国的相提并论吗?
  哪怕只是单纯的论武力,又有谁敢保证能单挑岳飞那个变态?且不说姓岳的那个能单挑杨再兴的狠人,就光他手底下的那个牛皋也足以令人头疼了——单凭力气,还真就没谁敢说能稳压牛皋一头。
  “前番在析津府时,勃极烈便是中了宋人狗皇帝的奸计,以致于兵败身死,如今那姓岳的又想重施那狗皇帝的故计,我又岂能如了他的愿?”
  眼看着大帐里的一众将领们都有些泄气,完颜宗弼也不得不换上轻松些的语气,开始给这些金兵将领们打气。
  “咱们现在就守在这里,不给宋兵北进的机会。等什么时候朝廷再多送来一些火器,便是咱们扬眉吐气的时候了——
  尔等别忘了,姓岳的毕竟是驻守高丽,他手下又能有多少火器弹药?等咱们的火器弹药一到,就算是宋国想要立即给姓岳的补充,只怕也来不及了!”
  一提到火器,完颜宗弼的脸色忽然又黑了几分,沉声道:“对了,咱们回头派人给姓岳的送一封信。”
  完颜宗弼的话音一落,大帐里的许多将领的脸色也都跟着黑了几分,纷纷站出来叫道:“不错,就该遣人往宋营一行,好生问问那那岳的,究竟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守时!”
  “若是姓岳的不思悔改,那咱们下次便也不再讲什么规矩了!”
  “对!他做初一,咱们便做十五!”
  ……
  岳飞有些懵。
  随着手榴弹跟燧发火铳开始列装,地雷也正式走上了战争的舞台——唯一比较操蛋的是,金兵那边在拿到燰发火铳跟手榴弹制造技术的同时,地雷的制造技术也被金人给学去了。
  然后完颜宗弼为了守住自己的辖区,简单的弄明白了地雷的使用方法之后就把地雷这个玩意当成了克敌制胜的法宝,开始疯狂的在宋营对面埋雷。
  再然后吧,因为地雷这个玩意也是刚刚出现不久,大家的布雷手段还都很原始,所以完颜宗弼这边怎么布雷,岳飞那边就怎么排雷——
  只要在必经之路上找那些跟其他地方与众不同的地面就行,或者直接挖出来或者直接引爆,反正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但是随着金兵反反复复的布雷,宋兵也反反复复的排雷,两方人马在完颜宗弼跟岳飞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达成了一个不能明说的默契——金兵头一天布雷,宋兵第二天就去排雷,大家也用不着照面。
  到了前天,本来该宋军这边派人去排雷的时候却正好赶上下雪,宋兵这边的人就没去,寻思着晚一天去应该也没什么大事儿。
  但是谁也没想到,宋兵当天没去排雷,金兵那边却依旧准时准点的在第二天去布雷了……
  然后去布雷的那些金兵就被自己之前布下的雷给炸死了不少。
  完颜宗弼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才写信过来指责岳飞——该你排雷的时候你不派人去,你丫这不是坑人呢么?究竟还有没有一点儿守时的观念了?你要再这么不讲规矩,那你做初一我就做十五,下次我也这么干!
  然后岳飞就拿着完颜宗弼的这封指责信陷入了沉思。
  打仗这种事儿不就应该是你坑我我坑你的么?虽说这次是无意中把你们金兵给坑了,可是再怎么无意那也是坑了你们,你姓完的怎么还有脸写信来指责我?
第448章 难兄难弟
  虽说派人送信来指责自己这事儿显得完颜宗弼没脑子,但是岳飞觉得一个没脑子的完颜宗弼显然要比一个有脑子的完颜宗弼更好一些。
  然后岳飞就给完颜宗弼回了封信,大意就是原本应该去排雷的士卒不小心吃坏了肚子,下次一定注意,保证不会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这次不小心给你姓完的添了麻烦,一来希望你节哀顺变,二来奉上宝钞千贯聊表心意。
  只是岳飞前脚派人把回信给完颜宗弼送去之后,后脚就把手底下的那些探子给撒了出去,让他们去散布一个消息——完颜宗弼收了岳飞的千贯宝钞,把金国的布防情报都给卖了!
  反正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能借着完颜晟的手直接坑死完颜宗弼就最好,坑不到也就是损失一千贯宝钞,权当提前烧给姓完的了,不心疼。
  然后完颜宗弼就有些懵。
  一千贯宝钞卖了金国的布防情报?不是说这一千贯宝钞是给那些因为宋军没有如期排雷而被自家炸弹误炸的士卒们的抚恤钱吗?怎么就特么成了买我们大金国布防情报的钱了?
  再说了,我,完颜宗弼,新任的大金国勃极烈,我特么穷疯了才会因为区区一千贯就卖掉大金国的布防情报?那对我有什么好处?
  “姓岳的简直就不是个东西!”
  连续摔了好几件瓷器却依旧不解气,完颜宗弼气得干脆在金营里破口大骂起来——
  就特么因为那一千贯宝钞,自己百口莫辩之下就只能先将以防御为主的作战方式转变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方式,好以此来自证清白。
  总感觉这一次亏大了。
  完颜晟跟完颜杲两兄弟以及金国一众高层也都听说了完颜宗弼因为区区一千贯宝钞就出卖了金国布防情报的谣言,也知道了完颜宗弼想要用转防御为进攻的态度来自证清白。
  然后金国朝堂上的一众大佬们都被完颜宗弼的骚操作给震惊了——
  跟宋兵默契的一方布雷一方排雷,还特么是按照单双日来排的?
  就因为区区一千贯钱以及连个屁都算不上的谣言,就要改变战略战术来自证清白?
  特么的,你完颜宗弼好歹也是大金国的新任勃极烈,放在大金国那也是跺一脚能让朝堂晃一晃的大人物了,怎么还特么这么幼稚?
  关键是你个沙雕自己幼稚不要紧,你不能因为你的幼稚就拖着整个大金国给你陪葬啊混蛋!
  完颜晟扫视了朝堂一眼,阴沉着脸道:“立即派人去给那个蠢货传信,告诉他,不需要他自证什么清白,朕也从来没怀疑过他。”
  “还有,不光是完颜宗弼,其他人也一样——现在还不是跟宋军全面开战的时候,无论宋军如何挑衅,尔等都记牢记一点,那就是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除非是退无可退,否则不得正面应战。”
  完颜晟的话音落下,金国朝堂上的一众大佬们便在完颜杲的带领下一起躬身应是,然后从完颜晟到完颜杲再到金国的一众大佬们就开始集体怀念宋国的上皇赵吉祥——
  如果宋国现在的官家还是上皇赵吉祥,估计宋国跟金国也没什么好打的了,赵吉祥能直接拱手让江山……
  一起到这里,一众大佬们又开始暗恨已经死了的郭药师跟完颜宗瀚。
  当初如果不是郭药师那个瘪犊子玩意撺掇着完颜宗瀚那个沙雕搞什么南下灭宋,现在大金国跟宋国应该是划河而治,再不济也是以燕云为界。
  现在可倒好,就因为当初那两个混蛋玩意要折腾什么南下灭宋,结果宋国直接换了个官家,反过头来逼得大金国想要跟宋国划滦州而治都不可得。
  这是何等的彼其娘之!
  怀念了一番上皇赵吉祥,又唾弃了郭药师跟完颜宗瀚一番之后,完颜杲站出来躬身道:“启奏陛下,如今已近年底,宋国那小皇帝想来也要回汴京去,边关倒是可以安稳一段时间。”
  “只不过,眼下宋国小皇帝可以过年享乐,宋人可以过年享乐,而我大金国上上下下却不可以学宋人那般过年享乐。”
  “不仅不能享乐,反而要加大火器制造的力度,争取在明年开春之前完成换装,同时还要多多储备弹药和粮食,也唯有如此,才能应对明年宋军的攻势。”
  听听,应对?大金国要全力准备才能应对宋军的攻势?
  这是何等的扎心,又是何等的彼其娘之?
  又怎么能让人不怀念我大宋上皇赵吉祥?
  只是不管多么扎心也不管金国的这些大佬们怎么怀念赵吉祥,都已经改变不了大宋官家是赵桓这个事实。
  包括赵吉祥本人,也已经彻底放弃了所有不该有的想法——自从赵桓当着赵吉祥的面手刃了郓王赵楷,并且说出了那句著名的“朕的皇位,你也想坐一坐?”的名言之后,赵吉祥就彻底放弃了。
  还有被皇城司密谍完颜宗饶“救回大宋”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如今也同样彻底放弃了所有不该有的想法——
  如果耶律延禧还是辽国的皇帝,那他肯定不会写什么禅位诏书,更不会对原本的辽国百姓明发什么附宋诏书。
  但是在五国城里住过一段时间,体验过阶下囚是什么感觉,甚至体验过刀架在脖子上是什么感受,再让耶律延禧写禅位诏书和附宋诏书就容易得多了。
  说白了,那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耶律延禧不老老实实的按照赵桓的意思写下诏书,难道还能翻什么出来浪花?
  旁的不说,就单说辽国百姓——耶律延禧心心念念挂着辽国百姓,可是他们挂念他吗?
  还有萧诺言,这货可是正儿八经的契丹后族,如今也正在汴京城里,如果耶律延禧表示自己还想继续当大辽国的皇帝,萧诺言会怎么选择?
  跟着耶律延禧一起重建大辽?还是第一时间卖掉耶律延禧?
  耶律延禧觉得是后者。
  所以,想得很明白的耶律延禧“自觉”写了诏书,又“自觉”住进了龙德宫,跟大宋上皇赵吉祥当起了难兄难弟。
  “听说,明天官家就要回到京城了。”
第449章 国泰民安?
  赵桓确实快回到京城了。
  从上次离京到现在差不多快有一年的时间了,这眼看着就要到靖康九年的年底,耶律延禧这个前辽国皇帝也已经“接”到了汴京城,身为大宋官家,赵桓也确实该回来一趟了。
  只是这个消息从耶律延禧的嘴里说出来,听到赵吉祥的耳朵里可就不那么动听了——那个大孝子官家回来了,自己这一年里所创作的那些字画是不是又该赏赐给他了……
  想到这里,赵吉祥干脆强忍着心痛,对耶律延禧说道:“朕于家于国无益,平日里也就是些文字书画之类的东西,幸得官家至孝,不嫌弃朕字丑画陋……”
  耶律延禧心道你搁在还装你玛呢……大家都是住在龙德宫里的难兄难弟,难道朕还不知道你个大宋的上皇是个什么待遇?连个小娘子都没有,还不如朕在五国城里过得潇洒……
  当然,心里想归心里想,耶律延禧倒也不至于当面去撅了赵吉祥的面子,反而皮笑肉不笑的附合道:“是啊是啊,当今官家至孝,连朕这个辽国皇伯父在金国都挂念于心,此次官家还京,朕倒是要好生感谢一番。”
  如果赵桓知道耶律延禧说的这些屁话,一定会抢先说一句不客气——朕挂念的是你耶律延禧的安危吗?朕挂念的是耶律延禧的江山!
  虽说现在大宋直接占了辽国的地盘也没人敢跳说指责大宋,但是有耶律延禧自己的禅位附宋诏书,那不是更完美么。
  当然,赵桓之所以回到汴京,最主要的是赵桓通过这次在外一年远离朝堂的观察,已经看到了他想看的东西——
  仅仅只是给朝堂松了不到一年时间的链子,朝堂上的这些大佬们就开始有些飘,甚至就连民间都开始跟着有了一种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论调,认为现在大宋的疆土已经够大了,没必要再没完没了的打仗。
  国泰民安?
  行吧,说别的赵桓可能还有些不好意思,但是要说一句国泰民安,赵桓还真就能厚着脸皮笑纳了。
  毕竟辽国已经成了过去式,倭国、高丽棒子、南越、西夏也都成了过去式,三佛齐马上就要彻底成为过去式,剩下金国跟塞尔柱国也蹦哒不了多久,周边能数得上名号的基本上都宣告凉凉,现在正满世界砸别人场子而不用担心自家被砸的大宋自然也就国泰民安。
  但是要说政通人和,那就纯属是扯蛋了——
  政通但是勉强能说得上,毕竟是带兵打出来的名声,赵桓还真就不担心政不通。
  可是人和呢?
  大宋原本的小朝廷制度就摆在那里,尽管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制,但是很多东西不是说改立即就能改过来,百姓原本的思想也不是那么好改变的,说人和?怕不是在想屁吃!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大宋从来都说不上什么风调雨顺!
  东起东瀛,西至大漠,南至三佛齐,北至草原,这么大的地盘想要全都风调雨顺?
  别说赵桓只是个天子,就算他是老天爷,估计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
  更别说还有三易回来带来的烂摊子——
  “当今自楚之北,至于唐、邓、汝、颍、陈、蔡、许、洛之间,平田万里,农夫逃散,不生五谷,荆棘布野。自京以西,近自许、郑,而远至唐、邓,凡数千里,列郡数十,土皆膏腴,古之赋输,太半多出于此。自两汉以来,名臣贤守,所以为民兴利除害,沟洫畎浍之迹往往犹在。而荆棘成林,无尺寸之耕。”
  这些苏辙在《御试制策》里写得明明白白的烂摊子,宋吹们可以当做看不见,易中天也可以当做看不见,但是易中天和宋吹们能够沉浸在大宋兵强马壮富有四海的盛世繁华里,赵桓这个皇帝还能跟他们一样对这些烂摊子都视而不见?
  如果跟他们一样……那赵桓跟赵吉祥那个沙雕又有什么两样?
  所以,赵桓不仅不能对这一切都视而不见,反而还得下定决心努力干,争取早点儿解决掉这个烂摊子。
  但是周树人曾经说过,理想很丰满,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