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世纪全面战争 >

第200章

18世纪全面战争-第200章

小说: 18世纪全面战争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远东帝国引以为傲的红夷大炮,在西班牙称霸世界的时候,确实很不错,但在现如今的年代,随便拉出来一门欧洲新型野战炮,有效射程和破坏力都不亚于红夷大炮,并且还具备更高的射速和精度!
  可以说,无论是火炮还是单兵枪械上,双方都已经出现了代差,至于波斯帝国军队里还没有淘汰的甲胄,在轻装燧发枪兵团面前,就跟一个个活靶子一般。
  当甲胄无法提供足够的防护力时,甲胄就会沦为增加负重的累赘。
  这就是为何欧陆陆军会率先去甲胄化的缘故。
  这其实是一种矛大于盾的军事变革。
  对于波斯帝国的主动投降,维也纳政府自然举手欢迎,毕竟维也纳政府在开战前,就已经给波斯帝国开出了附庸国条款。
  也正因如此,波斯帝国才没有倒向明明更强大的欧罗巴联邦帝国,抱着侥幸心里试图顽抗一下。
  毕竟欧罗巴联邦帝国的陆军再强,双方中间隔着奥斯曼和俄罗斯广大领土,光是后勤压力就足以让欧罗巴联邦帝国无法发挥出多少军力。
  更不用说,伦敦政府的使者还拍着胸脯给波斯皇帝许下一大堆空头支票。
  直到战争爆发,波斯皇帝才发现,欧罗巴联邦帝国有多么强大可怕,而看似尊重波斯帝国主权完整的伦敦政府,只不过是一张纸老虎罢了……
  面对波斯帝国的投诚,伦敦政府根本无能为力,他们甚至无法抽调多少本土陆军调防英属阿富汗地区。
  伦敦政府有太长的海岸线需要防御,虽然欧罗巴联邦帝国海军败了,但不代表欧罗巴联邦帝国没有远洋舰船,双方的破交战从宣战伊始,就没有停歇过。
  如果不在本土保留大量正规军防御的话,光是一支支小股登陆的帝国近卫军,就足够他们头疼的。
  李维政府没有派遣少数舰船运送少量部队登陆,也正是因为英伦三岛如今正在拼了命的暴兵,送上去的部队根本起不到什么战略作用,顶多打出几个好看的伤亡比。
  而无法击溃敌人的作战,对李维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毕竟他消耗的不是廉价的炮灰兵团,而是荣耀值训练出来的洗脑士兵!
  无法击溃英军,杀死再多人也没用,反倒会因为不列颠本土防御战中的一次次胜利,给英军士兵提供越来越高的军心士气。
  胜利是最高效简便提振士气的方式。
  欧罗巴联邦帝国的稳定,靠的就是帝国近卫军一连串胜利,普通人不会在意战争中死伤多少,因为政府不会将这些数据全部公开,隐瞒真实数据美化政府是一个政客的基本操作。
  至少在英国人眼里,帝国近卫军取得的胜利中,战损比都不会太过悬殊,伦敦政府控制的舆论报纸上,从来没有刊登过真实的数据。
  哪怕己方战损无法作假(阵亡士兵家属会证实),但可以在敌人损失方面作假啊。
  毕竟不列颠平民不可能去欧洲大陆上亲自查阅敌人到底死了多少人。
  至于敌人报纸上刊登的数据,完全可以利用舆论战口水战的方式进行污蔑。
  这个套路可不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创新,早在报纸刚被发明出来的年代,敌对政府互相扯皮的套路就已经十分成熟。
  在远东帝国的历史上,更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心理战的文学著作,比如说那个给自己起名叫孙子的伟人。
  攻心为上这句话,想必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
  连孙子这种几千年前的古人都明白的道理,这个时代的政客怎么可能不知道?
  好歹大家都是依靠忽悠老百姓上位的,在数据上弄虚作假是常规操作啊!
  就好比21世纪国家公布的数据中,平均收入几万几万看上去根本不高,然后老百姓傻眼了,我的工资为何只有平均工资的零头?
  而且周围人也没什么大款啊!
  然而,即便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个数据违和不真实,但又有几个人能去查询计算真正的平均工资?
  就算有那个心,也没有那个权限去查看这些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数据啊!
  最终的结局无非就是,谁也没办法驳倒官方公布的数据,除了选择相信外,他们别无选择。
  踏入社会中的人或许不在意这些虚的,但对于那些没踏入社会,或者对社会踏入不太深的人来说,这官方数据岂不是就是在告诉他们,百万年收入只是基本标准,月薪低于一万的都是乞丐……
  于是乎,女性相亲标准工资就新鲜出炉了,年薪不过百万的,在她们眼里都变成了废物……
  说白了,社会价值观都是国家政府引导的。
  就好比现在李维的欧罗巴联邦帝国的价值观,基本上就是李维的宣传部引导的,就连李维是上帝使徒这种听起来就不靠谱的言论,都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当真了!
  这其实就跟21世纪上,网络人均配车法拉第,月入百万一样,再不靠谱的言论,只要说的人和相信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所谓的‘常识’。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常态,三人成虎事多有不是什么小概率,而是人性的规律!
  而政策的宣传,其实就是利用了这个规律。
  李维政府的造神计划,就是踩在这个心理学规律上实施的。
  只要找准规律,舍得投入资金,再荒谬的结论只要有简单的逻辑,都可以成为普世价值观。
  即便是21世纪那个互联网异常发达的社会也不能免俗,毕竟在21世纪一夫一妻制度深入人心的年代里,仍然有很多国家实行着一夫多妻制度,并且将一夫一妻制度打为邪教思想……
  在部分国家里,一夫一妻制度是普世价值观,在另一部分国家里,一夫多妻制度才是普世价值观,这种完全对冲的普世价值观,在21世纪国际之间比比皆是。
  这就好比,阅读不同国家的历史教科书,会发现非常有趣的现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教科书叙述的历史是一模一样的!
  并且越是渺小自卑的国家发行的历史教科书,历史的叙述越是夸张,比如说某个把全宇宙都划为自己领域范畴内的民族……
  人家就是公开指着鼻子对准你——老子就是吹牛逼,有种你打我啊!
  没人打,所以他牛比吹的越来越大……
  想要杜绝这种现象唯一的途径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全球性国家,当所有的民族都臣服于一个政权时,真理才会变得唯一。
  1817年初,波斯帝国和欧罗巴联邦帝国洽谈了友好停战意向,俄罗斯王国在波斯帝国主动降格为波斯王国,承认欧罗巴联邦帝国的宗主国地位,并愿意派军进攻阿富汗地区后,撤出了自己的军队。
  并调转防线,越过中亚大草原,从北部进入阿富汗地区,配合波斯帝国的军队,由北向南入侵阿富汗。
  波斯帝国则是由西向东进入阿富汗。
  当然,双方的军队都是以解放阿富汗的名义进入的。
  而饱受英国殖民者剥削的阿富汗游击队,在外国入侵者的助力下,又一次掀起起义。
  实力不足的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不得不退出阿富汗地区,在印度次大陆北部拉拢印度土邦,建立新的防线。
  到了1817年中旬,阿富汗地区在臣服欧罗巴联邦帝国的前提下,得到独立建国的权力,正式建立了阿富汗王国。
  随后,波斯、俄罗斯、阿富汗三国联军,展开对印度次大陆北部的攻势!


第369章 英国投降
  “号外!号外!
  欧罗巴的恶魔李维正在将屠刀伸向其他大陆的人民……”
  伦敦市街头,行人匆匆从报童身边走过,无论对方喊的多么响亮,也没有多少人去购买报纸。
  恰恰相反,所有贩卖食物的店铺,外面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曾经让人艳羡的中产阶级,拿着不断贬值的英镑,顶着满脸的疲惫焦急的等待着。
  街头巷尾的乞丐数量一天比一天多,不过却看不到年轻人的影子。
  年轻的男人不是被强征入伍,就是被拉入军工厂中,年轻的女人则用自己的身体,消费着廉价的青春果腹……
  首相府中,英王罕见的参加了这次首相内阁会议。
  在场的氛围压抑着让人喘不上气来。
  印度虽然没有沦陷,但战火的燃烧和印度土邦们阴晴不定的态度,让印度洋运往英伦本土的物资一天比一天少,哪怕欧罗巴联邦帝国和他的附庸国,并没有派出多少破交舰袭扰航线……
  从1816年双方开始选择,到现如今的1818年,短短两年时间,曾经辉煌一时的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就发现他们已经无法承受战争之重。
  无论是殖民地还是本土民众,都弥漫着挥之不去的失败情绪,欧罗巴联邦帝国绝对统一的政体,庞大的人口基数,悍不畏死的军队,让任何一个了解实情的英国高层都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尤其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不列颠皇家海军与欧罗巴联邦帝国拼了个两败俱伤的惨胜之后!
  “李维的使者正在游说北美洲大陆,美利坚那帮叛徒对于李维提出的泛世界联邦十分有兴趣。
  谁也没想到,向来以独裁霸权著称的李维,竟然愿意在美洲问题上做出如此大的让步。
  美利坚合众国只需要名义上的臣服和经济上的接纳,就能获得李维的‘原谅’,我们在全世界已经没有盟友了……”
  外交大臣汇报完之后,殖民地大臣又站出来说道:
  “印度次大陆战事陷入焦灼状态,但我们无法从本土运送兵力补充,欧罗巴联邦帝国的附庸却可以不断派遣援军进入印度次大陆北方。
  那些臣服于我们的印度土邦,已经在李维的附庸国政治宣传和拉拢下,出现大面积叛逃现象,现今为止,已经有13个印度土邦加入到李维政府宣传的泛世界联邦中,并派兵在我军后方大搞破坏。
  继续这样下去,丢失印度次大陆只剩下时间问题。”
  又是一个坏的不能再坏的消息……
  “加拿大地方殖民政府受到美利坚合众国的警告,他们对于继续维持与欧罗巴联邦帝国的战争状态感到不满,尤其是加拿大地区的法国人,他们不知从哪里得到了大批火枪,已经在他们的法裔自治区武装起来。
  以我们在加拿大的驻军,根本无法同时对付法裔的叛乱和美军的入侵。”
  “那些美国乡巴佬只需要几个师的部队,就能平定,甚至占领他们的白宫!”
  “那么做没有意义,因为我们不可能抽调那么多舰船运送军队登陆北美洲,并维持在北美洲的新战场,那么做只会让英吉利海峡的海权漏洞百出,到时候天知道会有多少李维的帝国近卫军登陆英伦三岛。
  英伦三岛现在虽然已经拥有数十万武装力量,但我们却没办法将这支武装力量运用在海外任何一片领土上。
  哪怕那些殖民地面对的敌人,对于本土的正规军来说,无比脆弱……”
  “我们是否可以找李维商量,让他不要登陆英伦三岛?
  这场战争胜负已分,我们继续坚持下去没有多大意义。
  拥有整个欧罗巴大陆工业实力和人口资源的李维,根本不可能被打败。
  其实,在李维整合了欧罗巴联邦帝国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失败了。”
  “你当我们愿意承担战争的代价么?
  是李维咄咄逼人,非要让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让出首都伦敦!
  我们可以割让北美,让出印度次大陆,离开远东,甚至丢掉所有的殖民地,但我们不可能让出伦敦,这里是我们的家!”
  “战争无法取得胜利,家又有什么意义?
  不等李维的帝国近卫军登陆,不列颠就会被这该死的战争拖垮!
  看看外面,英镑都已经贬值到什么程度了!
  去年还在为惩罚暴君李维欢呼的民众,此时已经高举着反战旗帜,要求我们停止这一切,他们需要的面包,不是将自己的父亲、兄弟和儿子送上战场!
  单凭英伦三岛的资源,我们根本不可能维持几十万本土陆军。
  更何况,我并不觉得,这几十万红衫军能打得过近百万的帝国近卫军。
  那可是横扫欧洲大陆的可怕军队,被李维施展了精神魔法的战争怪物,他们会毫不犹豫的背上炸药包冲向战场,而我们的士兵只会躲在胸垒后面瑟瑟发抖!
  这是一场不对称战争,李维可以允许其他国家建立‘泛世界联邦’,我们不列颠为何不能加入进去?”
  “没错,李维的使者是愿意接纳不列颠加入泛世界联邦,然而开出来的条件是让我们放弃伦敦地区,肢解英伦三岛。
  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在欧罗巴大陆上实施着独裁统治的李维,在外面一直以解放者自居,他不光要解放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李维甚至想要将已经被我们同化的威尔士人也解放出来。
  至于我们的殖民地,李维更是要求全部独立!
  如果答应了李维的条件,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将会蜕化为英格兰王国,或许李维会允许我们保留海外一些没几个移民的荒岛。”
  会议再次陷入诡异的沉默。
  双方不是第一次接触了,对于李维政权提出来的底限,他们自然很明白。
  这也是在明明不可能战胜的战争中,大家仍然在咬牙坚持的原因。
  “李维愿意接受我们迁都加拿大么?”
  一直没有开口的英王突然出声道。
  内阁首相苦笑着点了点头:“李维的目标只是英伦三岛和印度的解放,他对北美洲的兴趣不大,连美利坚乡巴佬李维都放过了,自然不介意更加荒僻的加拿大。
  不过英伦三岛必然会被李维肢解。
  就如同刚才我所说的那样。
  李维要在英伦三岛上建立爱尔兰邦国、苏格兰邦国、威尔士邦国、英格兰邦国……如果我们愿意加入欧罗巴联邦帝国的话。”
  “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可以给李维,但英格兰必须留在我们的手里,李维要的无非就是伦敦这座城市,来彰显他的功绩。
  如果李维愿意接受英格兰和加拿大组成联邦制王国,以主权附庸国的形势加入到泛世界联邦的体系中,伦敦市给他就给他吧。
  保住英格兰和加拿大地区,至少可以让我们一直传承下去,李维终归会有老死的一天,更何况他荒淫无度,寿命不可能太过长久。”
  “陛下,我会努力从李维手里争取到停战条约。”
  “在结果出来前,让我们的小伙子们努力守住现有的防线,我们是打不过李维的欧罗巴联邦帝国,但也要让李维知道,通过战争方式赶尽杀绝,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好处。
  并且将我们的条件告诉那些仍然独立的国家。
  如果李维连这个条件都不答应的话,只能说明李维不允许这个世界上出现第二个主权国家,所谓的泛世界联邦不过是一个稳住大家的幌子罢了。
  我想,应该没人愿意臣服于一个连附庸国都无法容忍的宗主吧。”
  1818年,关于世界霸权的战争以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败亡落幕。
  李维甚至没有派兵登陆英伦三岛,昔日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国就被战争耗尽了最后一份元气。
  当停战条约的消息传回伦敦后,如此丧权辱国的投降条约,诡异的没有让英王的支持率下降多少。
  无论是资本家、中产阶级还是平民阶层,对战争的停止都充满了庆幸,除了少数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大骂英国政府是卖国贼外,没有人抱怨这场战争的结束。
  虽然欧罗巴联邦帝国自始至终没有登陆,但短短两年多的战争,却让英伦三岛饿死了超过十万人!
  爱尔兰人民在得知解放的消息后,兴高采烈的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