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全面战争-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而然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破产农民涌入城市中工作,这么多人工作吃饭,资本家们当然可以将薪酬压到最低底限,只要保证不饿死工人即可。
如果没有这么多内卷的工人的话,资本家们想要招人恐怕就需要提升薪酬了!
这,其实就是人口红利!
只不过,获利的是国家和有钱资本家们。
国家获得的利益是经济繁荣工业发展带来的税收增长和产能增长,也就是俗称的国力增强。
资本家们得到的利益则是可以拼命压榨无产者的剩余价值,甚至连同他们的生命都当作消耗品来使用!
这就是为何明明人地矛盾已经全面爆发,伦敦政府仍然不遗余力鼓励生育的原因。
当然,无产者也不是傻子,真到了人口稠密到吃不饱饭的地步,革命就会伴随而来。
但革命的问题在不列颠岛上不严重,因为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是一个全球殖民的国家,有着众多海外殖民地可以进行‘人口泄洪’。
当穷人多到一定程度,连混低保的工作岗位都竞争不到的时候,他们不用原地等死,然后被拉入革命势力之中当炮灰,他们可以选择到海外去拼一拼。
海外的不列颠殖民者贵族很多都急需人口,为此他们甚至愿意提前支付船票来招纳本土的穷人。
这就保证了不列颠岛上的穷人一直维持在安全线之内,不会爆发激烈的革命。
这也是为何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中,除了饱受欺压,连人都不配当的爱尔兰人频繁造反外,其他地区都比较平稳的原因。
不是因为日不落帝国的荣耀,也不是伦敦政府体恤民情,跟他们报纸上宣传的那样是民主国家,而是因为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有着众多海外殖民地可以转移人口阶级对立的矛盾。
“首相大人,现在再起欧陆战争虽然对国内经济发展会产生极大的负担,但我们不能坐视暴君李维扩充领土。
我们可以联合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乃至欧陆其他拥有主权的国家,共同出面调停暴君李维与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帮助奥斯曼帝国保住他们的安纳托利亚本土(奥斯曼人对小亚细亚的称呼)。
如此一来,暴君李维反对的话,就是公开跟欧洲所有的主权国家站在对立面上,我们组建第五次反法同盟也会变得更加轻松。
否则,现在的欧陆各国都比较畏惧暴君李维,让他们毫无理由的对暴君李维宣战,难度还是挺大的。”
皮特首相听到外交大臣的理由后,微微点头称赞道:
“不错,以和平的名义将所有的主权国家拉到同一个谈判桌上,如果暴君李维执意要进攻奥斯曼帝国的话,不用我们多说,那些国家也知道该做出何种选择。
只是,我们做好第五次反法战争的准备了么?”
“首相大人,我们没有做好,但暴君李维同样没有做好,否则他已经接受奥斯曼帝国的和谈条件,对普鲁士王国或俄罗斯帝国发动进攻了。
暴君李维此时正在进行内部改革,我们资助的革命党势力十分难过,被暴君李维占据的地盘,大多都经过战争的摧残,希腊半岛更是沦为无人区,可以帮助暴君李维迁移大量的人口,解决人地矛盾。
没有了人地矛盾后,暴君李维的控制区民众就不会出现大饥荒,光靠革命理论在暴君李维的高压统治下,很难拉拢到太多人参加革命。
所以,从内部推翻暴君李维已经不可取,我们必须从外部扼制暴君李维的扩张。”
“嗯,远东地区的正式条约虽然还没有签署,但局势已经注定,而且消息闭塞的清廷应该无法得知欧洲这面大战的消息,谅他们也不敢违背签订的条约。
我觉得是时候开启战端了。”
1808年中旬,罗马近卫军在小亚细亚地区高歌猛进的时候,伦敦政府同意了奥斯曼帝国的外交请求,拉上了欧洲所有还存在的主权国家,共同对李维所在的维也纳政府发出调停请求。
调停的条件很简单,李维的军队撤出奥斯曼帝国世代生活的小亚细亚地区,解除双方的战争状态。
奥斯曼帝国可以为此支付李维政府在战争期间的军费。
说白了就是奥斯曼帝国花钱买平安,但割占领土是绝对不可能的。
李维政府没想到,伦敦政府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纠集了整个欧洲所有的主权国家,甚至听说伦敦政府还派人出使中亚的波斯帝国,想拉着这个同样腐朽的古老帝国加入到调停当中。
只不过由于波斯帝国路途遥远,所以消息才没有传过来。
李维政府自然能看出来,这次调停是伦敦政府为下一次欧陆大战拉拢盟友做准备。
毕竟罗马帝国已经足够强大,本来就让欧陆各国提心吊胆,此时还在奥斯曼帝国那里扩张领土,大家能不担心么?
这时候再有伦敦政府牵头,欧陆各国联合的趋势已经可以预见。
第348章 大战来临前
伦敦政府为首的调停可不是空喊口号,不列颠皇家海军已经调集了地中海舰队的主力,进入奥斯曼帝国的港口,只要得到命令,就可以立刻对罗马帝国的海军主力发起攻势。
同时,伦敦政府还划下红线,声称如果登陆的罗马近卫军继续进攻的话,不列颠皇家海军有权利为捍卫和平而开炮!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战争威胁了!
谁叫伦敦政府扩编后的地中海舰队,整体实力要比罗马帝国的地中海舰队强出一丢丢呢。
为此,李维在维也纳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
正如伦敦政府所预料的那般,罗马帝国没有做好开启全面欧陆战争的准备。
“陛下,如果现在开战的话,我们的海军舰队大概率会被击败,到时候好不容易攒出来的海军家底,就全部葬送了。”
海军大臣率先给李维交了个底。
是真的打不过不列颠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
“我们的战船虽然没有不列颠人的多,但大型战列舰的数量跟不列颠人的地中海舰队没多少差距,即便战败,不列颠的皇家海军也会损失惨重吧。”
海军大臣听后微微一愣,行政点化的忠诚让他忍住了在心里吐槽的冲动。
皇帝陛下这是打算拿海军玩兑子游戏么?
这真是……
“陛下说得对。
海军全员上下,愿为陛下的荣光奋战致死,即便战败也会让不列颠人的皇家海军得不偿失。
可是,一旦没有了这支舰队,帝国将再也无法完成大规模登陆作战,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也会孤悬在小亚细亚地区,不列颠的皇家海军只要从别处抽调战舰,很容易就能封锁君士坦丁堡海峡。”
“登陆英伦三岛的战略暂时不做考虑。
小亚细亚上面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也不是大问题,他们已经攻下了十多座奥斯曼人的城市,掌握了军工厂,可以满足基本的战争消耗,让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呆在小亚细亚地区也无妨。
以奥斯曼帝国新军的能力,是不可能正面击败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
“可是,陛下。
那样的话,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将会沦为一支孤军,很难进攻到奥斯曼帝国的都城。”
“那就固守地盘,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只要钉在小亚细亚地区,奥斯曼帝国就要全力以赴的防备着,到时候开战的话,奥斯曼帝国根本没有力量去支援我们的敌人。
我说的对吧。”
“陛下英明!”
在场的内阁重臣齐声高呼道。
李维微微颔首,这个基调已经确立下来。
海军大臣即便有所不甘也不敢表露出来,只能思考海军舰队主力覆灭后,如何依靠岸防炮台守住那些造船厂的事情。
不过那些造船厂周围的岸防炮台都经过大修加固,火炮数量众多,不列颠的皇家海军真要是强攻的话,摧毁一座造船厂的代价绝对会让不列颠的皇家海军失声痛哭。
至少,在罗马帝国的海军大臣眼里,不列颠皇家海军强攻造船厂是得不偿失的举措。
木壳风帆战舰即便建造周期短,但也是也花费金钱和人力资源的,不可能无意义的消耗掉。
更何况,不列颠皇家海军舰队中的宝贵水兵。
那些不列颠水兵可比罗马帝国的海军水兵能打多了。
海军大臣之所以笃定己方海军无法击败不列颠皇家海军的地中海舰队,就是因为双方水兵之间的差距。
罗马帝国的海军水兵,绝大多数都是渔民训练而成的。
原本的老资格法兰西水兵,不是升职就是到后方当教练去了。
这也是为了快速扩充海军所做的妥协。
更何况,罗马帝国的海军舰队严重缺乏大规模实战经验,他们只有剿灭海盗和欺负奥斯曼渔船战舰的作战经验……
跟不列颠的皇家海军对上,保准要吃亏。
双方海军硬件设施差距不大,但软件设施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就是李维愿意拿自家海军跟不列颠皇家海军兑子的原因。
对李维来说,掌控半个欧洲的他不缺乏造舰资源,缺的是有经验的水兵,而有经验的水兵除了长时间的训练外,只能依赖于大规模战事让其快速成长起来。
反之,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一方的水兵,被消耗的话再补充就是跟罗马帝国平齐的新手水兵,只要兑子海战一直打下去,李维有信心将双方水兵的人均战力拉到同一水平。
至于为此所付出的大批水兵生命,在李维眼里只不过是一串伤亡数字罢了。
李维治下缺少有经验的水兵,但能作为新手水兵预备役的渔民可一点不缺!
海战打的就是国力比拼,现在的罗马帝国国力可比英伦三岛强得多,就算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可以通过殖民地资源补血,但别忘了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还要给欧陆其他国家当奶妈呢!
李维看向财政大臣问道:“帝国现在有能力开启全面战争么?”
“回禀陛下,罗马近卫军不需要支付任何军饷和战时补贴,战争消耗远低于其他国家,如果在战争期间不增加普通的附庸军的话,维持个三五年全面战争还是没问题的。”
财政大臣的意思很简单,附庸仆从军的维持费用已经超过罗马近卫军!
毕竟有了希腊炮灰兵团的前例后,罗马帝国统御下的各个民族对自家男人上前线参加仆从军打仗,有了明显的抗拒,不再是那种管吃管住再加上低廉的战时津贴就会屁颠屁颠上战场的时代了。
天知道他们会不会有去无回?
给暴君李维当兵风险太大!
即便罗马帝国治下的民众不清楚希腊兵团的惨剧,但他们知道希腊兵团全员阵亡在伊斯坦布尔城内的结果!
因此,现在的罗马平民已经很少有人愿意为李维政府打仗了。
那种地方民团和警察部队不算,这属于上班打卡的工作岗位,叫做打工不叫做打仗!
民间不好战,征兵的成本自然就高。
这跟罗马近卫军不同。
罗马近卫军的兵源可以强征入伍,反正扔进军营里训练一个月,就傻乎乎的自愿背着炸药包上战场为李维尽忠。
如果普通的仆从军强征入伍的话,那就要防备他们在上前线的路途中和在前线的期间,开小差当逃兵!
战事激烈的时候,临场兵变也不是不可能。
在伊斯坦布尔战役中,连装备落伍的希腊兵团被逼急了都会临阵兵变,更何况是其他各族的附庸军?
虽说附庸军的兵变肯定打不过罗马近卫军,但在前线既要打敌人又要看着自家部队不兵变,这不是自找麻烦么?
当然,要防止兵变还有一个好办法——砸钱!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附庸仆从军自然也不例外。
然后财政大臣站出来提醒李维,罗马帝国不是土豪,砸钱这条路走不通!
还是乖乖用罗马近卫军打仗吧。
既不要命又不要钱,多好的军队啊!
而且,罗马近卫军的纪律性,也能节省很多普通军队不必要的开支——比如说对生活条件的要求!
李维想到全面战争模版上的六十万大军,觉得自己似乎真的不太需要附庸仆从军加入,顶多打下一块地盘后,从后方抽调民团到前线负责治安。
拉地方民团做治安队和拉地方民团上前线的价格,是完全两个概念。
甚至很多地方民团,十分热爱在占领区执行治安的任务。
毕竟,这是他们为数不多获取灰色收入的途径。
占领区嘛。
大家就不用太过遵守军纪了!
而且被入侵的国家,肯定会有一些刁民富商存在,为了皇帝陛下产出奸佞,大家义不容辞!
至于抄家后的财产,就当做兄弟们的辛苦费了……
不要奢望那些地方民团的纪律性,李维政府为了激励这些地方民团的工作积极性,对一些不太恶劣的现象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的罗马帝国不用附庸军,就只能用这些地方民团了。
实际上,地方民团跟以前的附庸军都是一批人。
如今罗马帝国的地方民团就是曾经的附庸国军队,筛选进入罗马近卫军后不合格淘汰下来的兵源。
在李维眼里,地方民团唯一的优点就是人足够多!
“不调动地方民团参战的话,我们足以应付两线作战的局面么?”
李维又抛出一个问题。
他平日里根本不关注这些事情,基本上都是内阁班子做好汇总报告,答案都写在卷子上,李维才会简单浏览一下。
若非如此,这么大一个帝国都需要李维管理,李维还哪里有时间去享受他的后宫团队,在全国展开时装秀活动?
哦对了,时装秀是李维在伊斯坦布尔战役结束后发明的全国性活动。
21世纪的人都知道时装秀的意思!
就是一群美女穿着性感的衣服,在台上走秀,然后下面有一群评委打分,合格的就可以晋级。
不过由于这个时代的服装种类匮乏,所以时装秀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几个服装中,经过走秀海选之后,就会被分批次护送到维也纳,然后穿上李维亲自设立的皇家服装社设计的衣服款式。
理所当然的,皇家服装社只是李维开出来的马甲,只为他一个人服务,负责将李维上辈子那些男性同胞们感兴趣的女性服装制作出来。
一般而言,经过地方海选的走秀审核后的女人,姿色身材都不错,还不会有狐臭!
嗯,狐臭是时装秀节目的硬性规定,因为李维不喜欢!
所以,到维也纳参加李维亲自观赏的时装选秀活动的美女,数量并不算多,不会让李维看到视觉审美疲劳的程度。
李维的皇家服装社会为通过海选的每一位美女亲身定制一套服装,然后走秀给李维本人观看。
李维在观看时,同意的话就会将牌子收入一旁的小箱子,一个女人只有一次上台走秀机会,错过了也就没机会了……
所有被李维审核通过的美女,为了李维大帝的个人安全,都会被完完全全的捆绑起来,然后由李维亲自审讯一遍,审讯结束后,才会交给安妮调教,看看是否有可能成为李维的长期美女保镖。
嗯,审讯的过程就不在这里详细叙述了。
每一次时装走秀活动,李维都得亲力亲为审讯上百人,多的时候甚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晚上都得完成审讯工作!
如此日理万机的李维,能有多少时间去治理国家?
所以,李维召开御前内阁会议的次数真心不算多……
放在任何国家的历史上,李维这种君主都是彻头彻尾的昏君!
这也是李维喜欢办事直接为结果的原因。
“陛下,承担两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