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全面战争-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成建制的当逃兵!
波尔查脑海里不禁回想起之前李维对他下达过的命令,派人去通知李维的主力部队后,立刻下令全军加速前进。
波尔查和巴伐利亚兵团的部队共同承担着护卫后翼的任务,在这支后翼部队和主力部队之间,有着漫长的辎重队,所以巴伐利亚兵团距离李维的主力还有不小的一段距离。
这就是罗尔夫敢鼓动雷萨里特离去的底气。
辎重队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等李维的主力回返,他们早就跑远了。
更何况,李维的主力还有十几门火炮的拖累,行军速度必然是不如巴伐利亚兵团的。
至于附近的波尔查所属部队,真敢拦截击溃便是,巴伐利亚兵团可不是弱军!
第39章 守密者
“大人,波尔查那小子的部队还在追赶,马上就要贴近我们的后队了。”
罗尔夫一路小跑来到雷萨里特身边,脸色有点不太自然。
他归队后,本以为波尔查的队伍会离去,没想到竟然开始慢跑追赶!
而雷萨里特的队伍为了保持阵形,是不可能跑步前进的。
排队枪毙时代可不是二战那个时期,列队行进的时候遇到攻击可以随时随地散开,既可以躲避火力轰炸,也不会削弱己方的火力。
在这个时代,就靠燧发枪那打一枪装一下弹药的节奏,真要是散开了大家也别打仗,等着被敌人一拥而上一股一股聚歼得了。
不然的话,这个时代早就研发出来线膛燧发枪,为何迟迟没有成为军队的制式武器?
线膛燧发枪射得远射得准,性能看上去要比滑膛燧发枪优越不少,但唯独一个缺陷,让线膛燧发枪永远不可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武器——装填复杂缓慢!
滑膛枪管只需要把弹药装进去,拿着一个杆子捅一捅就能射击,但线膛燧发枪由于枪管里有膛线,杆子捅弹药的时候十分费劲,甚至还需要预备小锤子一点点往里面敲击。
结果就是线膛燧发枪装填一发子弹的时间是滑膛燧发枪的数倍!
战场上最重要的是什么?
火力密度!
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面积,谁能爆发出更高的火力,谁就能占据优势。
火炮就是这么称为战争之神的!
显而易见的,装填更快的滑膛枪可以轻松在同样的时间内,打出远超线膛燧发枪的火力密度,自然而然的就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武器。
毕竟打仗是群体性运动,而不是几个人互相比枪法的决斗。
事实已经证明,使用滑膛燧发枪想要保持最佳火力密度,就必须时刻维持队形,哪怕是在战斗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个时代的大国强军,基本上都在强调队列的重要性,队列训练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从行军纵队最快速的变换为能交战,发挥出火力密度的排枪横队。
一旦让敌人占据先手,出现了横队打纵队的趋势,那基本上就相当于几十上百人在同时朝十几个人射击,不把你丫的打成马蜂窝才是怪事!
18世纪普鲁士出了一个腓特烈大帝,最喜欢使用的战术就是斜向战术方阵,能获得战斗优势的原理其实就是在战场局部地区,形成了以多打少,占据火力密集优势的局面。
然后在局部战场迅速取得胜利,击溃一股敌人后,朝其他方向围攻,形成席卷之势!
当然,现如今大家都知道已经死去的腓特烈大帝的著名战术,不再是死板的平铺一条战列线往前进攻。
雷萨里特目光如闪电一般刺向罗尔夫,仿佛在质问他,你不是说你可以摆平一切么?
不过此时雷萨里特也知道不是斥责罗尔夫的时候,立刻下达一连串命令,正在快速离去的巴伐利亚佣兵团,在一道道急促的鼓声中停下脚步,一个接一个方阵在各自军官的命令下后转身!
前队变后队,后队变前队,巴伐利亚兵团不愧是巴伐利亚公国的正规军,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正向面对波尔查所部的队形调整。
要是让基础线列步兵这么做,肯定达不到这般高的效率,谁叫基础线列步兵的队列能力差劲呢?
波尔查的队伍看到敌军停下脚步,集体转向后,立刻下达了减速慢行的命令。
毕竟慢跑追赶的时候,整个队列其实都变得松散起来,若不是这些士兵有着强烈的荣誉感约束着自己,早就跑得乱套了。
基础线列步兵还远没有达到在战场上跑步前进,然后投入战斗的战术素养。
雷萨里特在几名副官的陪同下,来到队伍侧后方,举起单筒望远镜看向波尔查正在整理的队伍。
随后,转头看向面色略显苍白的罗尔夫,语气冰冷道:“罗尔夫,我已经采纳了你的建议,但这时候出了差错,你不会介意去跟波尔查见一面吧。
他的人比我们少了整整一倍,打起来对他没有什么好处,我只是想完整的把大家带走罢了。”
罗尔夫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刻,毕竟雷萨里特对他的态度一点也不算友好,若不是罗尔夫背后是巴伐利亚大公的意志,他早就被雷萨里特整治了。
这里,毕竟是雷萨里特说的算。
而且雷萨里特背后的家族,也不惧怕罗尔夫的家族。
无奈之下,罗尔夫只好答应,前往波尔查的队伍。
当罗尔夫出现在阵前时,波尔查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但并没有贸然进攻。
波尔查也知道己方兵少,打起来占不到便宜,对面可不是瓦讷市守备军那群乌合之众!
而是巴伐利亚公国知名的雇佣军!
战场上不是说士兵不怕死就能获得胜利,否则教会的狂信徒早就统一世界了!
波尔查的目地是拖住雷萨里特的巴伐利亚兵团,除非对方主动进攻,波尔查才会带兵迎击。
他不怕死,他相信自己刚刚从查尔斯城镇训练营中接收的这些士卒,也不会怕死,即便他们在几个月之前,还在瓦讷市一战中兵败投降。
在全面战争系统之下,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就能让一群懦夫变成连爹妈都不认的屠夫!
波尔查知道真相,他担任了一个月的主教官后,亲眼目睹那些战俘从最初的不屑和鬼鬼祟祟,到后来对李维的狂热崇拜,就明白这些士卒将会是这个世上最不怕死的人!
不过,波尔查同样崇拜李维,哪怕他本人偶尔会在回忆往生中感到违和,但这并不妨碍波尔查为李维隐瞒这个隐秘。
不单单是波尔查,在黑龙军团中,绝大多数的老兵和军官都知道训练营‘洗脑’的隐秘,但他们都守口如瓶,并且认为这是上帝赐予李维的伟大能力,也是他能拯救法兰西乃至全世界的底牌!
第40章 第一枪
“你好,少校,我是罗尔夫,巴伐利亚兵团的少校副官……”
不等罗尔夫介绍完自己,波尔查突然打断道:“立刻让雷萨里特带着他的队伍返回原来的地方继续前进,否则我将会把巴伐利亚兵团列入敌人的行列当中!
想要背叛伟大的李维男爵,就要做好死亡的准备!”
罗尔夫嘴巴微张,怔怔的看着波尔查。
他很好奇,对方是如何把一个区区男爵跟‘伟大’这个词汇联系在一起的!
之前接触的时候,没发现这帮人脑子不正常啊。
难不成是因为翻脸以后,对方流露出真实本性?
难怪我觉得黑龙军团上下对李维的忠诚透露着诡异,原来这帮人是跟教会狂信徒差不多的疯子!
李维怎么做到的?
巫术?
神父的祈福?
还是某种秘密试验?
这一刻,罗尔夫想了很多,但吐出的词汇只有一个:“好的。”
罗尔夫看到波尔查严肃认真的面孔还在盯着自己,连忙补充道:“大人请放心,我会将原话转达给雷萨里特,保证让他迷途知返,不和贵部产生冲突。
我们毕竟是自己人嘛。”
波尔查微微点头,让卫兵放走了罗尔夫。
而罗尔夫回到雷萨里特的身边时,立刻满脸晦气的汇报道:“大人,那个波尔查就是一个疯子,他竟然让我们卸除武装向他投降,然后押送我们去见李维!
大人,我怀疑波尔查早已派人去联络李维主力,我们的时间不多了,赶紧进攻击溃波尔查,然后离开吧。
波尔查不打算给我们活路,我们也要让他不得好死!”
雷萨里特看着罗尔夫:“波尔查真的想要让我们缴械?”
罗尔夫有些心虚,不过脸上面色不变,反正他笃定雷萨里特的脾气不可能继续派人过去联络,更何况他的身份摆在这里,雷萨里特是不敢杀自己的!
“波尔查对李维额外崇拜,我们的行为彻底触怒了他。”
罗尔夫坚定不移的回道。
“算了,反正已经撕破脸,波尔查只要不是傻子,肯定会派人去通知李维的主力。
我们的时间是不多了。
准备进攻!”
雷萨里特懒得去搭理罗尔夫这种小人,转身对身边的军官下达了一连串命令。
很快,军乐鼓声响起,巴伐利亚兵团的少尉走在自己麾下的连队方阵前方,手持佩剑,引领着自己后面的士兵踩着鼓点前进。
波尔查看到后,丝毫没有感到惊讶,似乎笃定雷萨里特不可能就范。
波尔查麾下的军乐鼓声随之响起,两者的鼓声是不一样的。
巴伐利亚兵团的军乐是巴伐利亚公国的军歌,黑龙军团的军乐只是寻常有些节奏的鼓点。
这种鼓点算不上是曲子,但用来维持士卒前进的节奏感足够了。
大国的军队之所以选择某个曲子作为军乐鼓点,主要是为了增强军队的凝聚力和爱国热情,而不是说加上音乐了节奏感会变得更强。
黑龙军团不需要军乐来增强凝聚力,自然是使用最简单的节奏鼓点。
黑龙军团的军官都知道,他们最擅长的战术就是三列齐射加刺刀冲锋。
其他战术对他们来说都比较生疏,交替射击的话,队列能力不强的基础线列步兵很容易走乱,列阵对射的话,基础线列步兵的装填效率也不算高,连正规军的标准都达不到。
哪怕是拼刺刀,基础线列步兵的能力也跟民兵差不多。
对枪不行,玩队列不行,拼刺刀不行,除了士气外一无是处的基础线列步兵,自然只能用近距离三列齐射!
打第一枪不需要考验装填的效率,一起列阵冲锋也不需要考虑单兵的刺刀战斗能力。
三列齐射的战斗效果已经被英国佬证实过,唯一需要的只有勇气罢了。
当然,在这个时代的军队,队列、对火枪的熟练使用、拼刺刀等等都可以依靠训练和战争经验不断提升,唯有勇气这东西比较玄学。
毕竟人类是贪生怕死的生物!
雷萨里特没有看过黑龙军团战斗,但雷萨里特看过黑龙军团训练时的场景,觉得黑龙军团也就是比民兵稍微强一点的准正规军罢了。
若不是黑龙军团打赢了瓦讷市战役,雷萨里特根本不会正眼看黑龙军团。
这是来自于一名老牌上校的骄傲。
此时,雷萨里特看到波尔查的部队竟然和自己的队伍相向而行,面对面对攻,眼神里不禁浮现出一抹诧异之色。
“黑龙军团的勇气倒是令人敬佩,以少打多,士兵的队形竟然丝毫不乱。”
雷萨里特手持单筒望远镜,看着昂首挺胸,一脸傲然的波尔查麾下士兵,心里暗想道。
罗尔夫没有参加战斗,他的身份足以站在雷萨里特身边享受安全的位置。
而雷萨里特也不想故意坑杀这位巴伐利亚大公的‘联络人’。
双方的距离本就不远,很快拉近到百米距离,这已经是这个时期火枪对射的标准距离。
一般的部队都是在这个距离停止脚步,举枪射击的。
只有精锐的部队,才会放近到50米距离再射击,能做到这一点的都是各国至少训练数年之久的老牌部队。
排队枪毙时代的火枪兵虽然训练容易,号称三个月就能拉上战场,但想要成为精锐,同样需要漫长的岁月去训练巩固,往往数年时间才能整训出一支能在炮火中前进的精锐部队。
三个月训练出来的,只能算是炮灰……
进入百米距离,巴伐利亚兵团的脚步没有停下,波尔查队伍的脚步同样没有停下。
英国佬的战绩历历在目,谁都知道第一枪距离敌人目标越近,打出去的效果越好,要是能把火枪怼在敌人的大脸盘子前面开火,基本上一轮齐射下来对方就崩了!
波尔查对麾下军官的命令只有一条——一直走到能看到敌人前排士兵的眼白,再停下脚步齐射!
一千人的部队全部被平摊开,组成了一排三列横阵,没有任何纵深可言!
第一枪,不是生就是亡!
第41章 可怕的官僚
100米,90米,80米……
连李维麾下的半吊子线列步兵都知道第一枪三列齐射的威力巨大无比,雷萨里特和他麾下的兵团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或者说,这个时代所有的精锐都在追求第一枪在尽可能近的距离内开火,除了东欧那些‘蛮子’!
比如说其中的代表沙俄帝国,就不追求第一次射击,原因无他,沙俄帝国做出来的燧发枪质量在欧洲列强中,名列第一……倒数的!
燧发枪质量太差,导致沙俄帝国很少去追求齐射的效果,这就形成了沙俄帝国与欧洲环境迥然不同的作战风格——子弹是懦夫,刺刀是好汉!
口号喊得挺响,说白了不过是老毛子为了掩盖自家枪械都是伪劣品的缺陷罢了。
沙俄帝国的枪械质量太差,不光是因为工业基础不足,同时也跟沙俄帝国的‘欧洲第一贪’官僚体系密不可分。
因为沙俄帝国是欧洲列强中,与东方中央集权制度最相像的国度,也就是说国家伟力集于帝王一身。
在沙俄帝国,沙皇的权利跟东方帝国的皇帝差距真心不大。
中央集权意味着国家上下的主要管制力量依靠的是官僚体系,而不是封建体系。
官僚这种阶级,是十分容易腐败堕落的,贵族阶级好歹还会在自己的封地里注意一下自己的名声,人都是要脸的嘛!
然而官僚就没这个顾忌了,因为官僚代表的是国家,代表的是君主,官僚把事情搞烂了,大家会本能的把黑锅扣在君主和国家头上。
这种事情哪怕到了后世也数不胜数,平民百姓都知道社会中遍地不公,但老百姓最喜欢埋怨的是政府和国家,而不是某某政府高官,甚至大多数老百姓连政府官员的名字都不知道,谈何埋怨?
既然做错事情了有国家背锅,这帮官僚贪起来自然肆无忌惮,连遗臭万年的后顾之忧都没了!
所以,官僚制度比封建体制更容易出贪官,但却是中央集权的必须手段。
因为官僚无依无靠,没有封地,不会世袭(走后门的不算),他们不在任期上大捞特捞,一旦下台失去权利,还能剩下什么?
人走茶凉的道理不光在东方通用,在西方社会同样如此!
而这个时期的欧洲列强中,沙俄帝国的君主权威是最高的,哪怕国内有贵族,但贵族的权利也在多任沙皇大帝的手段下,变得越来越微末。
甚至那些沙俄贵族,为了继续享受权利,不得不主动同化为国内的官僚阶级,跪舔沙皇大帝的屁股!
在沙俄帝国,没人敢不舔沙皇帝王,沙俄帝国的君主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一个微末之辈飞黄腾达,权力之盛丝毫不弱于东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皇朝。
沙俄帝国跟东方帝国的政治形态如此相像,与当初莫斯科公国被蒙古人统治过有很大关系,说白了,老毛子中央集权的御下手段,大部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