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光武 >

第71章

大汉光武-第71章

小说: 大汉光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围的太监和侍卫们,也不敢火上浇油,一个闭上嘴巴,再度做起了泥塑木雕。

  御书房内的气氛,立刻变得无比压抑。窗外的寒风呼啸声,瞬间也变得大了起来。“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仿佛无数孤魂野鬼在哀嚎。而御案旁边的水晶琉璃灯,则亮得扎眼。灯罩内的烛火上下跳动,就像一颗颗正午的太阳。

  在烛火照射下,王莽身背后的舆图,反射出了一层层金光。金光与烛火相互叠加,又从背后将王莽的身体照得更亮,宛若一尊正在显灵的神明。

  低头看了一眼紧张不安的刘秀和装聋作哑的侍卫、太监,“神明”一般的王莽,再度缓缓开口,“朕之所以力行恢复古制,就是因为汉制过于粗疏。只可惜世人目光短浅,总是觉得朕多事,宁愿守着千疮百孔的汉制等死,也不愿意跟朕一道铲除积弊。”

  “昔日商鞅变法,也阻力重重。但商君之后,秦国的实力,却一跃成为六国之首。”刘秀被灯光晃得头晕眼花,不敢再沉默下去,躬下身体,试探着安慰。

  王莽好像瞬间就找到了知音,满意地连连点头。“嗯,你说得对,昔日商鞅变法,也一样受到了百官质疑。商君有秦王支持,朕却根本不需要秦王!”

  “陛下圣明!”侍卫和太监们,再度全都活了过来,齐齐开口称颂。

  王莽的脸色,由失落迅速转为喜悦,摆摆手,叹息着道:“圣明不圣明,自然有后世史家评说。你们现在说,却为时过早。来人,给刘文叔赐座,赐茶!”

  “学生谢陛下厚恩!”刘秀被王莽瞬息万变的态度,弄得浑身上下都不自在。赶紧跪倒于地,小心翼翼地叩首。

  王莽却笑了笑,非常和蔼地说道:“你平身吧!心里尊敬朕,不叩拜又怎样?肚子里恨不得朕立刻死,每天磕一百个头也不见得丝毫忠诚!”

  刘秀接不上话,讪笑着起身落座。王莽端起太监们拿来的茶水,自己先抿了几口。然后又示意刘秀也喝了几口,最后,才放下茶盏,笑着道:“扯远了,朕今天找你来,说好了是要当面谢你救命之恩的!”

  “学生不敢!”刘秀连忙将茶盏放到了地上,起身拱手,“当时即便没有学生挡那一下,羽箭也伤不到圣上分毫。学生不敢贪功,更不敢”

  “你挡了就是挡了,朕看到了,自然就得领情!”王莽非常大气地挥了下手,郑重强调,“朕由此,可以看到你的本心!”

  “学生能入太学就读,受圣恩甚多。”刘秀无奈,只好躬身补充。

  “知恩图报,你是个有良心的!”王莽很是欣赏他的单纯,笑了笑,大声补充,“也不枉了许大夫的多年教诲。朕听说,你在太学,连续三年岁末大考,都未掉出过前十,可有此事?”

  虽然话头转移得非常突兀,但是这个问题,刘秀却预先有所准备。因此,略微在心中整理了一下措辞,便笑着回应,“学生是许夫子的亲传弟子,起点原本就比其他同学高,岁末试考得稍好一些,才是正常。况且刘祭酒,扬祭酒,平素也对学生指点颇多,学生不敢不努力,辜负了他们的栽培!”

  “嗯,名师出高徒。这话着实不虚!”王莽对刘秀的态度和回答,都很满意,点点头,继续笑着夸赞。“你追随许大夫主修尚书,得了他几分真传?!”

  这个问题,也未出昨天的预习框架。刘秀笑了笑,快速给出答案,“学生所学,不及尚恩师一成。正应了那句话,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学生瞠若乎后矣!”

  “你想做颜回?”王莽学识渊博,立刻就听懂了刘秀所引用的典故,是颜回评论他自己跟孔子之间差距所言,眉头跳了跳,笑呵呵地追问。

  “学生不敢。学生只知道自己跟夫子之间的差距,丝毫不亚于颜圣之于孔圣!”刘秀也笑了笑,再度低声自谦。

  王莽被他的话逗得莞尔,随即就起了考校学问的念头。这个举措,再度超出了刘秀预先的准备范围。但后者连续三年埋头在藏书楼里苦读,基础打得绝对扎实。自身又反应机敏,见招拆招,将王莽所问的每个问题,都稳稳答了出来。

  王莽开始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出的题目都非常简单。不多时,他就被刘秀的学识所震惊,悄悄地增大了难度。然而,无论他将题目出得多难,只要不过于偏僻晦涩,刘秀总是能给他带来惊喜。到最后,考校竟隐隐朝着探讨方向发展,并且双方在许多地方都不谋而合!

  这下,耗费的时间可就久了。太监们连续添了四次茶汤,并且悄悄给刘秀使了七八次眼色,都未能成功将考校打断。到最后,眼看着日暮将至,而皇帝陛下连哺食都没顾上用。赵姓左监门只好硬着头皮凑上前,小声提醒:“圣上,外边又送来三百斤奏折,您看”

  “啊,这么多!”王莽本能地抱怨了一句,随即,意识到今天自己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一名寻常学子身上。站起身,笑着吩咐,“都给朕送到书房来,朕连夜批阅就是!刘文叔,你非但身手高明,学问的确也是一等一。朕的那几个晚辈,输给你,一点儿都不冤枉!”

  “学生并非有意冒犯皇族,还请圣上,圣上宽恕学生失礼!”刘秀的思路,有点跟不上王莽的变化,楞了楞,讪讪地起身赔罪。

  “什么冒犯不冒犯的,他们自己不用心,怪得了谁!”王莽正在心头上,怎么看刘秀,都怎么顺眼。于是乎,大度里挥了一下胳膊,笑着强调,“甭说是朕的族孙,就是朕的亲孙儿,进了太学,也得凭真本事出头。否则,我王氏家族,岂不要一代不如一代?你做的好,朕的儿孙,就得如此磨砺,才会懂得天外有天!”

  “谢陛下鸿恩!”刘秀心中顿时又松了一大口气,对王莽的心胸,也佩服得五体投地,想了想,再度拱手行礼。

  “不用谢,朕不会管太学里边的事情。但是出了太学之后,你可要好自为之。”王莽笑了笑,继续轻轻摆手,“毕竟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出来太学之后,朕的儿孙,便是朕的脸面,不能随便被人羞辱!”

  “是!学生谨遵教诲!”知道今天的考校,差不多该结束了。刘秀带着几分紧张与期待,躬身回应。

  皇帝昨天当着数万人的面儿,宣布要酬谢他的功劳。今天的御书房考校,刘秀自问应对得也算中规中矩。如此,按照苏醒和沈定等同学家人的推测,皇上给予的赏赐,应该不会太薄果然,不辜负他的一番期待,王莽想了想,忽然大声说道:“你品学兼优,昨日又立下大功,朕理当厚赐于你,让学子们以你为楷模,让乡里百姓也以你为荣耀!”

  “学生不敢,是刘祭酒、扬祭酒和家师平素栽培之功。学生自己”该说的谦虚话,必须得说。按照昨天的准备,刘秀再度躬下身体回应。

  “他们是他们,你是你!朕当然不会忘记了他们!”王莽又欣慰地大笑,随即,忽然很不经意地询问道:“你既然姓刘,祖居南阳,父亲还做过一任县宰。莫非也是前朝宗室子弟?刘祭酒竟然与你同名同姓,也真是凑巧了。不知道你们两个,是否出于同族?”

  注1:五司,王莽改制,设司恭大夫、司徒大夫、司明大夫、司聦大夫、司中大夫。负责监察官吏。


  第一百一十二章 引未弦未发却已发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阅读。


  第一百一十二章引弦未发却已经发


  “呼——”狂风透窗,虽然未曾吹到人的身体上,却令人感觉到彻骨的寒。

  ‘皇上知道我是前朝宗室之后?!’刘秀的身体僵在半躬状态,双腿发硬,手臂又酸又涩。’他既然知道我跟祭酒同名,又知道我的籍贯,还知道我父亲曾经做过一任县令,怎么可能没看过我的入学文档?’

  ‘那上面清楚地写着,我是长沙王之后,因为推恩令,爵位代代递减成为平民!他如果看到,为何还要有此一问?’

  人在危急关头,大脑转得极快。短短半个呼吸时间,就已经有无数念头,闪过少年人的脑海。自己是长沙定王之后,定王是大汉景帝的第六子,而景帝的父亲是文帝刘恒,祖父则是大汉高祖刘邦!

  至于另外一个刘秀,曾名刘歆。乃是大汉高祖同父异母兄弟,楚王刘交的后裔。虽然地位比南阳平民高了不知道多少倍,论血脉,二人却是如假包换的同族!

  汉人尊敬祖宗,只要没穷到卖身为奴,其名字就在族谱上记录得清清楚楚。皇帝如果有心查验,只要随便派一名心腹去对照一下,就能将祭酒刘歆(秀)和学子刘某之间的关系,调查得清清楚楚!

  既然是很清楚的事情,他为何还要当面追问?他为何还要让刘某亲口再说一遍?!

  “刘秀,陛下在问你的话,你为何不回答?”赵姓左监门偷偷看了一眼王莽的脸色,哑着嗓子大声催促。

  “回,回圣上的话!”刘秀激灵灵又打了个冷战,背上的寒毛,根根倒竖。“学生,学生没打听过祭酒的出身,所以,所以一时无法推算出跟他两个算不算是同族!”

  “不急,谁都不会把族谱带在身上!”王莽忽然笑了起来,苍老的面孔,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高贵而神秘。“他是大汉楚王的嫡传后裔,不过年少时行事孟浪,已经被宗老丛族谱上除名!后来幡然悔悟,才改名为刘秀。所以,他这一支若修族谱,只能从他自己而起!”

  “这……”刘秀的心脏猛地一坠,瞬间就明白了王莽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答案。

  ‘皇上不是随口而问,他是有意为之。他先前的许多作为,也并非随意而行!’

  ‘包括他下旨将南阳大尹革职法办,恐怕根本不是因为此人纵容小吏搜刮民脂民膏,而是因为他“昏庸糊涂”,居然将一个大汉高祖的嫡系子孙送入了太学!’

  ‘如此,他忽然明知故问的缘由,就呼之欲出了!’

  ‘他需要的根本不是事实,他是希望刘某人亲口否认,自己跟前朝宗室没任何关联!’

  ‘如此,他才能将刘某人放心大胆的提拔,就像他当初提拔刘歆!如此,才能一举切断刘某人与前朝的联系,成为他麾下可以依仗重用的鹰犬!’(注1)

  “怎么,你还没算清楚么?”赵姓监门最擅长察言观色,偷看到王莽脸上已经露出了一丝不耐烦,赶紧又哑着嗓子催促。

  在他看来,眼前这个年青人简直傻得可笑!还太学生呢,呸,连这点小帐都算不清楚,书肯定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陛下这是给你机会,让你跟过去一刀两断。你的祖宗早就死去多年了,给不了你吃,给不了你穿,更给不了你荣华富贵。而只要陛下一句话,却可以立刻让你平步青云!

  “回,回陛下的话!”刘秀努力控制住自己的身体,让自己颤抖得不那么明显。“学生,学生……”

  当年哥哥花了巨大代价送自己来太学,是希望自己用功读书,他日为官一方,光耀门楣!

  自己在藏书楼里日夜苦读,也是为了出人头地,让整个家族摆脱继续下坠的态势,重新回到富贵门墙!

  如果自己实话实说,恐怕非但这次被皇帝召见的机会将白白浪费,将来的前途恐怕也会步步坎坷。

  而如果自己顺着皇帝的意思说……

  “呼——”“呼——”“呼——”窗外的晚风一声比一声急,一声比一声大,声声催人老。

  烛火跳动,照亮御书房的廊柱与画梁。

  这是刘氏祖先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未央宫。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刘氏祖先的血汗和荣光!

  现实的富贵荣华,像一块金锭,在刘秀脚下闪闪发亮。而祖先的荣誉,则像一块寒冰,沉重地压住了他的肩膀。

  是低头捡起金子,还是继续挺直腰,扛着祖先的荣誉踉跄而行。这种选择,对一个刚刚长大的少年人来说,真的是无比地艰难!

  “刘秀,你可考虑清楚了再回答!”赵姓监门的话再度传来,像刀子般,切割着少年人的心脏。

  “呼——”寒风透窗,吹动御案背后的灯火。将王莽的面孔照得忽明忽暗。

  王莽曾经是当世第一大儒,养气功夫非同一般。但是,看着吞吞吐吐始终数不出准确答案的刘秀,他却有些恼怒了。

  他的要求很简单,只要刘秀亲口否认跟前朝的关系,就会立刻论功行赏!这考察的不是刘秀学问、能力和反应速度,而是考察此人的态度。

  从古至今,无论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可能毫无芥蒂的,重用前朝皇帝的后裔。甚至会找各种借口将前朝皇帝的嫡系子孙赶尽杀绝。而他,不过是要一句话而已,这个要求根本不过分,甚至可以说非常慈悲。

  可眼前这少年人,为何还要犹豫不绝?!

  “刘秀!”赵姓监门绝对是一头忠犬,知道急主人所急,怒主人所怒。扯开嗓子,大声呵斥!

  刘秀的身体明显打了个哆嗦,大腿和肩膀,微微颤栗。

  是选择荣华富贵,还是选择尊严,这个问题很难,其实,也很简单。

  当初,在棘阳城中,哥哥和他,其实已经面做出过一次选择。

  是交出马武,换取官府奖赏,还是豁出去性命,保护马氏兄妹离开?大哥、姐夫、冯异、刘植等人,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当初,在灞陵桥上,哥哥和他,曾经选择过第二次。

  是眼睁睁地看着王氏和阴丽华被掠走,装聋作哑直奔太学?还是挺身而出,制止凤子龙孙的胡作非为?大哥再次带着他,毫不犹豫地拔出了布衣之剑。

  如今,大哥不在身边,他需要自己来选择了。

  他知道,前路艰难,自己却必须仰首而行。

  有股浩然之气,忽然从房顶上倒灌下来,注满了刘秀的全身。再度躬了下身体,他用颤抖的声音,认真地回应,“启禀圣上,学生不敢欺君!学生是前朝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跟,跟没改名字之前的刘祭酒,算是同族!”

  “刷——”书房里的灯光猛地一亮,随即迅速变暗。

  注1:鹰犬,在汉代不是贬义词,指的是帝王心腹。后汉书·陈龟传》:“臣龟蒙恩累世,驰骋边垂,虽展鹰犬之用,顿毙胡虏之庭”,韩信与刘邦的对话中,也有“为陛下所禽”的话。


  第一百一十三章 做官要做执金吾



  赵姓监门的脸色瞬间一片乌青,瞪圆了眼睛,双手因为愤怒而颤抖。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众侍卫齐齐按住剑柄,只待听到皇帝一声令下,就将御书房内这名不知道死活的少年人拖出去,乱刃分尸。

  然而,命令声却始终没有出现。

  许久,许久,直到赵姓监门忍不住都要跳起来越俎代庖。大新朝圣人皇帝王莽才忽然笑了笑,缓缓问道:“不敢欺君?这话朕好像听说一次。刘文叔,此言上回也是出自你之口吧?你先在文章中把上古之制菲薄了个遍,然后又以一句“不敢欺君”,妄图蒙混过关?”

  “启禀圣上,学生不敢!”既然已经豁了出去,刘秀的心态反而不像先前一般紧张了。想了想,不卑不亢地向王莽抱拳施礼,“学生不敢欺君!去年岁末大考,学生只为了答卷而答卷,并未考虑时政。而学生以为,时政自有陛下和三公九卿定夺,学生区区一份考卷,传播不到朝堂之上,也不足以影响您和百官的决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