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光武 >

第31章

大汉光武-第31章

小说: 大汉光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刘秀点点头,走向正在贴着墙根儿缓缓前进的队伍。其余三名少年按奈不住心中好奇,也主动快步跟上。

  四人都长得眉清目秀,文质彬彬,一看,就知道是前来入学的少年才俊。所以,正在排队的同龄少年们,也不故意对他们隐瞒。先迅速朝四下张望了一番,就七嘴八舌地将实情合盘托出。

  “排队,排队当然是投卷啊!你不知道要先投了自己所写的文章,给老师们挑选点评,然后才会被老师们决定是否收入自己的门下么?”

  “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可是,谁不想挑一个好的师尊?”

  “有个好恩师带着,将来出人头地的机会也多一些!”

  “这么多学生,国师和鸿儒加起来才只有六个,大伙不先投卷,怎么可能被老师看上眼?”

  “投卷好,投卷好。比往年全靠父辈们的面子强多了!”

  “我倒不指望拜在两国师和四鸿儒门下,能有个秀才肯做授业恩师,就已经心满意足!”

  “老天爷保佑,千万别落在哪个韦编手里,那下场简直是生不如死!”

  ……

  很显然,阴固父子两个人品虽然差了些,途中却也曾经说过几句实话。这太学里头,果真是门内有门,山内有山。想要投在一个合适的老师门下,竟比入学还难。


  第四十八章 明堂辟雍气象新(第一更)

  第四十八章 明堂辟雍气象新


  刘秀等人在家中时,也曾经于诗赋方面下过很多功夫,虽然写出来的东西语言甚为稚嫩,意境也未见得有多高远,但跟同龄其他学子所做的诗赋相比,倒也未必差得许多。因此,四人匆匆向指点迷津的者道了声谢,便掉头拉着刘縯和邓晨,一道跑出了太学。然后豁出去钱财,买了上好的白绢和笔墨,将各自这辈子最得意的作品重新誊写了一份,在阳光下晒干之后,再度折回太学排队投卷。

  如此来回多耽搁了些功夫,待轮到他们四个时,队伍已经变得短了许多。那负责收卷的小吏核对完了荐书和路引之后,信手翻开刘秀、邓奉、严光、朱祐四人的卷子,见上面的字个个写得端端正正,虬劲有力,心里就先叫了声好。再看内容,竟不是少年人常见的伤春悲秋,而是多少涉及了一些民间疾苦,对这四份卷子,就忍不住又多看了数眼。

  邓晨在旁边见状,连忙将身体朝前探了探,借着少年们的胸口遮挡,将两块薄薄的银饼压在了卷子上,口称:“舍弟四个乃是外乡末进,初次来到长安,什么都不懂。卷子上若有缺失之处,还请长者多多指点!”

  “好说,好说,这四份卷子,不敢说一定都列在甲等,至少乙等里头往前头数!”那小吏见邓晨如此“懂事儿”,眼睛立刻笑成了一条缝。大袖一挥,如会“五鬼搬运”之术般,瞬间就将银饼变没了踪影。随即,又笑呵呵地补充道:“阅卷大概需要五天时间,待所有卷子排出了大致档次,才会由国师和鸿儒复审,以确定最后的名次。你等如果想远远地瞻仰一下我朝国师风采,不妨五天后再来!”

  “多谢长者指点,晚辈没齿难忘!”邓晨立刻心领神会,又深深地给小吏行了个长揖,然后才拉着满头雾水的刘縯、刘秀等人,施施然离开。

  倒了僻静处,大伙便再也憋不住心中好奇,围住邓晨刨根究底。后者先四下看了看,然后笑着解释道:“哪不上油哪里就不转,这太学虽然是书香之地,其实也跟天底下其他衙门没啥两样。我刚才偷偷观察,好些人都在卷子下夹带了礼物。所以干脆下一记猛药,别人给铜钱、绢布,咱们直接给银饼。别让你们四个,一进太学的门,就落在别人身后!”

  “这,多谢姐夫!”刘秀眨巴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向邓晨拱手施礼。内心深处,却觉得自家姐夫此举未必真的有什么效果。想那两国师、四鸿儒和三十六秀才,俱是何等惊才绝艳人物?心中自然应该有一股浩然正气在,怎么可能为了些许贿赂,就连最基本的公平和公正都不顾,胡乱评判文章的优劣?更何况,收钱的都是底下的小吏,最后未必会给国师、鸿儒和秀才们分润,现在就忙着送束蓨,未免太急。

  邓晨知道最自家这个小舅子向来想法多,见他道谢时的敷衍模样,顿时就猜到他心中不服。于是乎,又笑了笑,非常认真地解释道:“自古以来,都是官做得越大,看上去越和蔼可亲。而越到底下的小吏,越是凶狠刁滑。此为何理?不过是官做得越大,你平素越见不到,所以给你个好脸色,对他来说又有何难?而底层小吏,却是真正做事的,所以待人接物只是,就难免把本性暴露了出来。我想,既然世道如此,这太学虽然是清雅之地,就未必能够免俗。”

  “这……”刘秀等人无言反驳,只能瞪圆了眼睛苦笑。

  看到少年们满脸单纯模样,邓晨忍不住也笑了笑,继续低声补充道:“这几天,前后足足有三四千学子来太学投卷,如果一份份看,早把国师和鸿儒们给累死了。肯定是先由小吏筛选一遍,选出比较出色的几十份出来,然后再交给国师和鸿儒们评定名次,优中选优!所以小吏这关,尤为重要。否则你文章写得再好,送不到国师、鸿儒和秀才们面前,他们怎么可能慧眼识珠?!”

  “哦!”刘秀、邓奉、严光、朱祐四人终于恍然大悟,齐齐钦佩地点头。

  马三娘却气得连连撇嘴,冷笑着道:“连太学里头,都需要花钱买路。将来倒了官场上,还不是一个比,不读也罢!免得学问没做好,一个个全都黑了良心。”

  “不读书,我们将来出路在哪?总不能都去打家劫舍?”邓奉听得不顺耳,忍不住翻了翻眼皮,大声反问。

  “你?”马三娘被他戳中了心中痛处,顿时眼睛里就见了泪光。朱祐见了,少不得又要帮她去向邓奉“讨还公道”。几个年青走一路吵闹一路,倒也省得寂寞。待回到客栈之时,已经又和好如初。

  接下来四天,刘縯和邓晨两人,一边替少年们置办换各种生活所需,一边带着大伙游览长安城内外的风光名胜,日子几乎是一晃而过。到了第五天,又起了个大早,匆匆吃了一口早饭,将全身上下收拾干净,然后就迫不及待地朝着太学赶去。

  早有另外一些消息灵通的学子,在当初投卷的房子前等待。见了刘秀等人,也不觉得奇怪。大家伙儿彼此相视而笑,然后心照不宣地继续对着屋门发呆。

  大约等到了上午巳时前后,太学正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紧跟着,有一辆四匹栗色骏马所拉着的高车,沿着青石板铺就的道路,徐徐而入。却没有在大门附近走丝毫停留,直接奔了坐落于院子深处,一座看上去甚为巍峨的殿堂。紧跟着,护送马车的随从自外边拉开车厢,铺好脚踏,将一个峨冠博带,仙风道骨的长者搀扶了下来。

  那长者双脚落地之后,立刻甩了下衣袖,转身冲着跟随过来的众学子,微笑而视。随即,又朝着大伙点了点头,嘴里发出一声低低的“唔”,倒背着手,缓缓踏上了殿堂的台阶。五缕长髯,被秋风一吹,飘飘荡荡,不惹纤尘。

  注:第二更在12点前后。


  第四十九章 书山有路犬当道



  “国师,国师看到我了!”

  “国师,国师冲着我点头了!”

  “国师,国师肯定看中了我的卷子……”

  几个追随在马车之后的学子,幸福得几乎要当场晕倒,一个个手捂胸口,泪流满脸。

  刘秀心中也觉得刚刚下车的长者气度不凡,然而却不知道此人姓刘还是姓杨,到底是哪个国师?兴奋之余,便忍不住想找人请教。然而,还没等他来得及发问,便有一个洪亮的声音传入了耳朵:“嘉新公,他一定是嘉新公。你们看,你们看这辆马车,绝对是驷驾,非公侯不得乘坐!”

  “当然是嘉新公他老人家!”四周围,立刻有人不屑地撇嘴,“这还用你说,两师四儒里头,只有他老人家才封了公。”

  “当世大儒,嘉新公不愧是当世大儒,这行止气度,着实让人看一眼就心折!”

  “那当然,若论学问,当世除了皇上,恐怕就得是嘉新公了!”

  “是嘉新公,只有嘉新公他老人家,才会亲自来看我等的卷子!”

  原来刚才那位仙风道骨的长者,正式两国师之一,嘉新公刘歆。无论学问还是做人的本事,在当朝都数一数二。早年间,为了避大汉哀帝的名讳,特地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刘秀。如今大新朝取代大汉已有多时,他却依旧没有改回原名。当朝皇帝王莽知道后,非但没怪他心怀前朝,反而亲口赞其“忠直”。将他的封爵一路高升,最终位列大新朝四公之一。

  “也不知道今年嘉新公他老人家,肯收几个弟子?要是能聆听他的教诲,哪怕天天用戒尺打我的手心,我都甘之如饴!”惊叹之余,有学子就开始做起了白日梦。

  “想得美,沈定,就你那两笔臭字,嘉新公看一眼就得熏晕过去。怎么忍天天都看?!”有人嘴巴尖刻,立刻对走白日梦者大声奚落。

  “嘉兴公收徒,看得是学问和人品,又不是看字?!”做白日梦的沈定不服,扭过头大声反驳。

  “字如其人,你没听说过么?”对方显然跟他相熟,继续不留情面地打击。

  “牛同,你又皮痒了不是!”沈定忍无可忍,举拳欲打。

  “养气的功夫太差,小心被嘉新公他老人家看到,就更不会收你了。”名字唤作牛同的尖刻嘴巴学子向后窜了一步,摇头晃脑地威胁。

  “嘉新公才不会看到!即便看到,你也逃不到这顿打!”沈定闻听,肚子里的怒火更盛,举着白白胖胖的拳头追上去,冲着牛同的脊背猛捶。才刚刚捶了两三下,就忽然听到了一声怒喝,“呔!你这白首穷经的腐儒,休要信口雌黄!若《说命》为伪,《尚书》当中,还有几字为真?总不能我等治学一辈子,用的却是一部假书!”(注1)

  众学子被吓了一跳,顾不上再议论,打闹,赶紧朝声音来源处匆匆回头。却见殿堂的大门被人用脚奋力踹开,刚刚进去没多久的嘉新公刘秀,铁青着脸匆匆而出。五缕长髯卷了两缕,另外三缕扛在了肩膀上,也顾不得去掸,很显然被气得不轻。

  而紧跟在他身后,则是一名五十岁上下,头发斑白,面带愁苦的老学究。一边追,一边义正词严地补充道:“子俊,我辈治学,去伪存真乃为第一要务。岂能因为怕损了《尚书》的完整,就拿伪作来滥竽充数。那非但有愧于先贤,而且终将误人子弟。到头来,世人都以伪为真,真正的古圣遗篇,反倒被当成伪书了!”

  “那也不能,随便拿几份旧竹简来,就号称真书!”嘉新公刘秀摆脱对方不下,只能停住脚步,大声驳斥。

  “孤证为伪,群证可论。况且我手里这些,乃是从先秦墓葬中所出,里边的礼器,皆有年代可考?!”头发斑白的老学究,显然是个认死理的,挥舞着手中竹简,大声提醒。

  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各不相让。将台阶下的学子们,听了个目瞪口呆。原来,国师也有跟人吵架的时候,并且风度全无,就差没有捋胳膊,挽袖子,互相饱以老拳。

  “虽然出自先秦墓葬,却不能说它就是《命书》”

  “这么大字,你怎么不能不认识吧!”

  ……

  “你休要强词夺理,刘某今日被你突然袭击,无力驳斥你的歪理邪说。且回去找足了证据,再让你知道今日之言,如何大错特错!”忽然意识到门外还有一大堆学子在看着,嘉新公刘秀不想再继续争论下去,径直上了马车,随即从人策动了挽马。

  白发老学究甚为执着,居然又追着马车跑出了数十步,才喘息着停了下来。一手扶着自己的腰,一手紧握卷册,像宝剑般指着马车的背影,大声叫喊,“刘秀,你个无胆匪类。居然又不战而逃。三日之内,你若不露面,许某就登门拜访,看你到底能躲到哪里去!”

  “这人是谁啊,居然把嘉新公给气跑了!”刘秀看得好生有趣,轻轻拉了拉距离最近的学子,低声请教。

  “还能有谁,许夫子呗,四鸿儒之首!除了他,谁敢如此对待嘉新公?!”那学子见他也是一身儒衫,知道彼此将来有可能是同窗,就压低声音,如实解释。

  “哦!”刘秀一边轻轻点头,一边偷眼打量许夫子。正准备仔细看看,这老学究手中的卷册,到底是何物?不料想,许夫子的目光刚好朝他这边扫了过来,与他的目光恰恰对了个正着!

  “咯噔!”刘秀就觉得自己的心脏坠了一下,头皮紧跟着就是一麻。赶紧将目光侧开去,假作欣赏周围的风景。

  “哼!”那许夫子在人群里找不到对手,余兴难尽。冷哼了一声,仰起头,大步走回了屋子。对身后所有年青学子,都不屑一顾。

  大堂前再无名师可供仰视,众学子又等了一会儿,便三三两两,回到了太学门口当初大伙投帖的屋子前,继续等待放榜。

  也许是因为第一次接受新生投卷的缘故,把大家伙等得饥肠辘辘,榜单却依旧没有挂出来。直到时间临近傍晚,才有七八个小吏,捧着数块巨大的红色绢布,姗姗来迟。然后随便用了些浆糊,将写有学子名姓的绢布朝屋子外的墙壁上一贴,就宣告完事。

  “走,看看我们拜在了哪位夫子门下!”刘秀和一众学子们,没有功夫去计较小吏的态度,纷纷叫喊着围拢到红色绢布前,寻找自己的名字。

  不多时,朱祐就第一个跳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我的名字在甲榜第十二位,追随刘龚,啊,是刘夫子,主修《周礼》”

  四周围,顿时响起了一片祝贺之声。无论先前相熟不相熟,学子都由衷地替朱祐感到庆幸。

  “我排在甲榜二十三位,恩师姓阴,竟然是阴方。主修《春秋》!”严光也很快找到了自己名字,兴奋得大喊大叫。

  在路上,他们都曾经从庶士阴固嘴里听说过,两国师和四鸿儒的名字,以及治学侧重。其中刘龚和阴方两个,恰恰位列于四鸿儒之内。教出来的弟子日后出路虽然未必及得上两国师,却也是前途一片光明。

  邓奉的排名稍稍靠后,列在了甲榜的最末。所以找起来多少花费了一些时间,老师也不再是四鸿儒之一,而是一名姓周的秀才。即便如此,依旧让周围许多连乙榜都没挨上学子们,羡慕得眼睛发红。

  找完了自己的名字之后,朱祐、严光和邓奉三个,就开始在榜上寻找刘秀两个字。以他们四个人平日的切磋结果,刘秀的水平即便比不上朱祐,至少跟严光能保持齐平,绝不在邓奉之下。谁料,从甲榜的榜首,一直找到了丁榜最末,却始终不见任何一个“秀”字!

  眼看着天色渐渐擦黑,众学子或兴高采烈,或垂头丧气,但都已经有了师门,唯独自己一个人被遗漏在外。刘秀心里就着了急,快走进步,来到一名前来发榜的小吏身前,先行了个礼,然后低声请教:“敢问长者,所有学子的名字都在榜上么?怎么晚辈找不到自己的名字?”

  “有这事儿?”小吏被问得微微一愣,旋即,歪着头反问,“你叫什么名字,可在卷子上写过什么违禁之词?”

  “没有!”刘秀犹豫了一下,用力摇头,“晚辈姓刘,单名一个秀字。晚辈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