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80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80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中丞。”腰佩两把苗刀的瓦老夫人大踏步走来,“出海追击吗?”
  “不。”胡宗宪摇摇头,“俞总兵不在,海战倭寇优势太大。”
  瓦老夫人也赞同这点,抗倭将领中,唯有俞大猷最善海战,早在嘉靖三十二年就曾经在海上大胜倭寇,一个月前又在松江外海击败来犯的倭寇,烧毁船只十三艘。
  “老夫人,调配的补给还够吧?”胡宗宪请瓦老夫人在大石上坐下,“如有缺额尽管说,不然日后钱展才可是要问罪的。”
  “胡中丞说笑了。”瓦老夫人有点不习惯。
  自从来到东南沿海,胡宗宪是第一次对狼兵表露出极大善意的文官,即使是之前的吴百朋、聂豹也远远不及,各种物资调配、赏银、军械补充都是最优先的。
  “不说笑不说笑。”胡宗宪摆手笑道:“前任浙直总督周珫一意驱逐广西兵,但之前钱展才一力劝说赵大人留下田洲兵,断言田洲兵必定是抗倭的中坚力量。”
  顿了顿,胡宗宪又道:“钱展才目光深远,能料他人不及……他言老夫人忠心报国,为沿海百姓必不忍离去。”
  随着胡宗宪的讲述,瓦老夫人的思绪越飘越远,去年在吴江遇到的那个青年……不,应该是被钟南俘虏的,当时全军上下饥肠辘辘,沿途官府士绅畏之如虎,唯有那青年态度截然相反,巧思妙想将田洲狼兵拉去了松江。
  瓦老夫人忍不住扑哧一笑,去年末在松江陶宅镇,那华亭秀才说民间传唱“花瓦家,能杀倭。”
  但实际上瓦老夫人让人打听过,这句话实际就出于钱渊之口,不过如今已经在松江、苏州、嘉兴等地传唱开了。
  在张经、李天宠、聂豹陆续被召回京城的时候,钱渊曾经私下和瓦老夫人有过一番深谈,他保证田洲兵不会受到歧视,各方面补给都会及时送到。
  当时的瓦老夫人并不相信,毕竟说出这番话的只是一个虽有名望到年纪尚轻甚至没有一官半职的青年,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她安下心来。
  “胡中丞。”瓦老夫人收拢思绪下定决心,“田洲儿郎出征已将近一年之久,死伤不少,四千兵如今只剩下三千不到……”
  “老夫人放心,拨付的赏银、抚恤都第一时间发放。”胡宗宪有点提心吊胆,没有田洲狼兵,后面他实在没什么信心。
  这几个月来,任环在太湖追击倭寇遭伏击,据说朝中已经准备将其调离,另选苏松兵备道副使了。
  之后曹邦辅在嘉定击溃倭寇追击到陶宅镇,被倭寇反击大败,曹邦辅几乎是仅以身免,赵文华上书弹劾。
  卢镗卢斌父子、俞大猷、谭伦、唐顺之、戚继光都在招募新兵训练,短时间内无法形成战力,如果田洲兵这时候撤走,那真是寡妇死了儿子,没指望了。
  胡宗宪又劝道:“钱展才对老夫人期望甚高……还请老夫人三思。”
  瓦老夫人宛然一笑,“胡中丞误会了,一些伤残儿郎先回广西,另外召集两千儿郎再赴东南。”
  胡宗宪愣了下,霍然起身行礼,“老夫人高义。”
  瓦老夫人起身避开,“胡中丞亲身上阵杀倭,我瓦氏土司何敢惜命?”
  胡宗宪还想再赞上几句,以他的性情是希望将这支田洲兵握在自己手上的,可惜钱展才在田洲兵中的名声太响亮了。
  还没说出口,不远处突然传来喧哗声,胡宗宪皱眉转头看去,幕僚王寅急匆匆的快步走来。
  “大人,北新关遇袭!”
  胡宗宪眯着眼仔细问:“什么时候的事?多少人?”
  “昨日下午,百多倭寇。”王寅低声道。
  胡宗宪转头看向还在收拾的战场,边上瓦老夫人立即道:“让钟南抽调五百人随大人南下。”
  胡宗宪立即放下心了,五百田洲兵的战力对付百多倭寇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他绝想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第184章 倭寇的目的
  虽然已经隔了将近两天,但北新关外还是一片狼藉,看着被收拢起来的几百具尸体,胡宗宪脸色极为难看。
  “八百兵丁围攻,倭寇持刀大呼冲阵,死一百三十七人,伤百余人,余者溃散。”
  “被烧毁三座村落,百姓死伤四百余人……”
  刚刚在海盐大胜一场,脑后勺却被狠狠砸了一棍,胡宗宪有点晕眩感,杭州前卫、后卫的那些老爷兵如今都在杭州城内,守御北新关的都是山东兵,战力还算不错,居然如此轻易被击溃。
  “大人。”王寅吸了口凉气指着不远处,那儿堆放着各式被劈断的兵刃。
  胡宗宪走近细看,有长枪的枪杆,有被从中间劈断的腰刀,甚至还有裂开的铠甲。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缓缓走来,“中丞,有点不对劲。”
  “伯鲁兄。”胡宗宪点头打了个招呼,“如果没猜错,应该都是真倭……不过,一具尸体竟然都没留下!”
  自从上任浙江巡抚后,有了底气的胡宗宪开始大批招揽人才,虽然有如徐渭这样不理会他的,但也有愿意入幕为抗倭出力的,比如钱渊推荐而来的昆山名士郑若曾。
  胡宗宪知道郑若曾在嘉定和钱渊并肩作战,钱渊赞其有谋略之才,胡宗宪亲往昆山相邀,郑若曾慨然应诺。
  “不仅仅如此。”郑若曾摇头道:“自海宁登陆,昼伏夜出,至北新关击溃官兵,杀戮百姓……”
  顿了顿郑若曾声音放轻却加重语气道:“但倭寇没有劫掠财物。”
  胡宗宪瞳孔微缩,同样低声道:“查实了?”
  “嗯。”
  “去哪儿了?”
  “绕过临安,从西天目山边南下,过昌化,侵入严州府。”
  “严州府?”胡宗宪眯着眼来回踱了几步,感觉嘴唇干燥得都撕扯不开。
  浙江是遭倭寇侵袭最严重的的一个省,但也不是所有的府洲都遭倭寇侵袭,其中严州府和衢州府因为不靠海很少遭遇倭乱,这股倭寇的行踪实在有些诡异。
  用不着地图,胡宗宪脑海中有非常清晰的印象,王寅常年在浙江、福建活动,也很清楚附近的地理位置。
  “从严州府继续南下就是衢州府,再往南就是福建了。”
  “应该是往东吧,东面是绍兴府或金华府。”
  “戚继光和卢斌正在金华府招募新兵,要不要派人过去?”
  郑若曾轻轻摇头,“这股倭寇……如果往西……”
  “徽州府?”
  众人还在猜测,突然一声厉喝声在不远处响起。
  “让开!”
  “滚开!”
  “王寅……胡宗宪,胡汝贞!”
  声嘶力竭的暴喝声和兵丁的训斥声同时响起,众人讶然回头,谁有胆子在公开场合如此大呼浙江巡抚的名字,要知道如今浙直总督杨宜就是空架子,东南一地除了赵文华就是胡宗宪了。
  “徐文长?”王寅诧异快步走过去解围,“文长,怎么来……文长?”
  额头尽是大滴大滴的汗水,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看上去颇为滑稽,徐渭不管不顾推开王寅,气喘吁吁的向着胡宗宪方向狂奔而去。
  “胡汝贞!”
  “徐先生,歇息些再说话。”胡宗宪扶住看上去已经脚软的徐渭,“水,快拿水囊来!”
  “胡汝贞!”徐渭低喝一声,右手死死拽住胡宗宪的手臂,“你想召徐某人入幕府?”
  “呃……”
  饶是胡宗宪沉稳,也被徐渭这句话扰的心神不宁,不知所措。
  “我答应你。”徐渭死死盯着胡宗宪的双眼,“派兵入徽州府……倭寇……”
  “什么?!”
  “徽州府?”
  一秒钟的停顿后,七嘴八舌的询问声同时响起。
  郑若曾印证了自己之前的猜测,倭寇真的选择了最不可能的一条路线,西进入徽州府。
  胡宗宪和王寅都在咬牙切齿,徽州府虽然是先后几代倭寇首领的出生地,但从没有遭到倭寇侵袭,这次乡土只怕要遭难。
  徐渭努力撑起身子,“钱展才……去救……”
  嘈杂声登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郑若曾第一个反应过来,“展才被倭寇抓走?”
  徐渭正要点头,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
  王寅回头看向被巡抚衙门侍卫拦着的几个汉子,依稀认出以前在食园见过,他知道徐渭这些日子都在钱渊那儿厮混。
  “是,少爷被倭寇抓走……”
  “是昨天下午。”
  “具体人数不清楚,当时有几十个倭寇,护卫们正在追击。”
  “徐先生立即启程来杭州,太过劳累……”
  王寅和郑若曾细细盘问了好一会儿,才向胡宗宪禀报。
  “应该就是那股倭寇,从严州府西进徽州府,在歙县松明山突然抓走了展才。”王寅咬着牙低声道。
  “必须派兵追击,徽州府只有新安卫,卫所兵不堪用。”郑若曾看了眼徐渭,“任由这股倭寇穿插南直隶烧杀抢掠,朝中只怕多有弹劾。”
  能一击之下击溃八百山东兵,这股倭寇战力相当强悍,仅仅靠那几十个钱家护卫和新安卫的卫所兵,显然是无能为力的,这也是徐渭为什么第一时间奔赴杭州,并答应入胡宗宪幕府的原因。
  正在思索的胡宗宪突然眼角余光瞥见跟着自己南下的狼兵头目钟南一脸阴沉,他知道钱渊在田洲狼兵心目中的地位,据说这钟南和钱渊以兄弟相称。
  低头看看已经昏厥的徐渭,再抬头看看一脸担忧的王寅和郑若增,胡宗宪知道不管是为公为私,出兵是必然的。
  这时候巡抚衙门有军报送到,胡宗宪看了几眼吩咐道:“总督衙门派五百兵,另抽调两百田洲兵,钟南领军,立即启程。”
  二把刀精神一振,二话不说回身就去准备,田洲兵自抵达东南多受钱渊恩惠,自然是迫不及待。
  胡宗宪将军报递给郑若曾,“这股倭寇……”
  郑若曾迅速浏览一遍,忍不住叹息,百余倭寇侵入严州府后攻入淳安县,杀县丞及县人百名,后劫掠船只沿新安江入徽州府,沿途击溃新安卫近千兵丁,徽州守隘官民兵壮五百余人,见贼悉数溃散。
  王寅在脑海中复盘一遍,低声喃喃自语,“的确不对劲。”
  这股倭寇从海宁登陆,北新关、西天目山、昌化、淳安、歙县,行动极为迅捷,似乎他们有着明确的目的。
  胡宗宪脸色是最难看的,原因很简单,倭寇已经侵入歙县,如果一路西进还好,休宁、黟县、祁门,不过这一路多山难行,而且人丁稀少,那么倭寇很可能会选择北上。
  从歙县北上,就是绩溪。


第185章 侥幸
  倭寇侵袭的消息已经遍及整个徽州府,虽然此地交通不便,但这种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
  千余新安卫兵丁一触即溃,数百乡勇还没等到倭寇就溃散而逃,整个徽州府战战兢兢,知府、知县无不躲在城内两腿战战,唯有徽州通判钱铮领乡勇追击。
  从大里说,倭寇来袭,钱铮有守土之责,虽然这些年的磨砺让他的处事手段多了些圆滑,但却没能消磨一个士大夫的本性。
  从小里说,侄儿来投,钱铮保护不力以至于被倭寇生擒,不说无颜去见寡居的大嫂,侄儿是这一脉这一辈唯一的男丁,说得不好听点,他钱铮日后养老都得靠钱渊呢。
  小小村落里,钱铮坐立不安的煎熬着,看见护卫们走进院子,急匆匆的两步赶出去,“怎么样?”
  “没见着人。”杨文阴着脸低声禀报,“但搜查到一些痕迹,应该是往绩溪方向,明日一早就走。”
  钱铮咬着牙来回踱了几步,低声问:“渊哥儿几次击败倭寇,不会是专门来抓他的吧?”
  “可能性不大。”杨文略略提起精神,详细解释道:“少爷虽然几度败倭,但只在崇德县城直面倭寇,所以少爷虽然因为战功名扬天下,但倭寇不太可能认得他。”
  顿了顿杨文补充道:“就算歙县是徐海的老家,也很难弄清楚少爷的行踪,更别说倭寇将少爷抓走……并没有下手……”
  说到这,杨文忍不住飞起一脚揣在旁边的刘洪大腿上,后者被硬生生踹倒,但只闷哼一声一言不发。
  “在杭州,王义说的清清楚楚,但凡不在城内,少爷身边不得少于十个护卫,谁给你胆子只带四个人上山!”
  钱铮低头看见刘洪脸上还是青一块紫一块,这是当日被闻讯赶到的杨文一拳揍的。
  刘洪手撑着地面爬起来,低着头还是一声不吭,他的确没什么话说。
  那一天,十余个倭寇突袭的时候,刘洪没有第一时间掩护钱渊下山,而是领着四个护卫拔刀迎战。
  但没想到这股倭寇武艺精熟,七八个人缠住护卫,其余倭寇追击扯着徐渭往山下逃的钱渊。
  徐渭明显酒没醒,居然拔出装样子的长剑,结果被钱渊一脚踹了下去正好被赶上来的护卫救下,而钱渊可怜的被倭寇揪着衣领子拖走。
  当杨文从歙县城内赶到松明山后,一巴掌将刘洪扇翻,山上的四个护卫三死一伤,倭寇劫掠小镇带着五六个俘虏逃窜,其中就有钱渊。
  在杨文看来,这种事是可以避免的,钱家护卫队虽然人数不多,但在东南高层中是有不轻分量的,华亭城外、临平山两战都证明了他们的战斗力。
  更何况……自家这位少爷是天降魔星,几乎每次出行都会碰上事,什么倭寇围城,什么土匪打劫,应有尽有!
  院子里气氛极为压抑,这时候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沉默。
  “杨头,有消息。”
  冲进来的护卫一脸喜色,让众人提起的心暂时放回肚子里。
  “张头那边查到,今日下午倭寇袭坑头村,有人见到一个青衫人,听描绘打扮应该就是少爷。”
  “有没有受伤?”
  “应该没有,也没有被绑。”
  钱铮长长松了口气,但立即转头看向顾承志,“吩咐下去,绝不能提起渊哥儿的名字。”
  “对,对。”顾承志连连点头,“渊哥儿是倭寇的死对头,估摸着他的名字在海上也颇有些名气了。”
  虽然知道钱渊还活着,但众人依旧眉头紧锁,现在他们只敢在后面影影绰绰的跟着,不敢直接追击,不敢出手,投鼠忌器啊,谁知道倭寇逃窜之前会不会一刀劈死钱渊?
  这种可能性当然是存在的,喘着大口粗气靠着树干一屁股坐在山地上的钱渊心里也很清楚。
  不得不说,虽然钱渊这两年从未放弃过晨练,但如此大运动量的行军还是让他吃不消,不说这些倭寇口里说的是倭语,头上梳着古怪的发髻,仅仅是如此强悍的行军能力,就能判断出,这应该是真倭,而且是倭人中最精锐的浪人武士。
  “姓谭的!”一个粗汉一脚将钱渊踹了个跟头。
  钱渊翻身爬起来走到一个大腿上中了一箭的倭寇身边,从怀里取出药粉撒了些上去,又取出一块白布裹上用力勒了勒。
  连续处置了三个受伤的倭寇后,钱渊起身迅速转头扫了眼,心里默数了遍,八十九人,只少了三人,也不知道是死了还是走散了。
  八十九人并不全部都是倭人,其中有六个明人,刚才踹了脚钱渊的就是个明人,而且是他的老相识。
  看有人看过来,钱渊乖巧的走到一个略微偏一点但并不远的位置蹲下来,很快,三两个人也凑了过来,有的是在松明山下小镇被抓来的,有的是路上被俘虏的,这些人都有相似的身份,要么是医馆中人,要么是药行的伙计。
  一共抓来六人,其中一个年纪有点大又在路上崴了脚,倭寇很利索的将其处理掉,剩下五人年纪都不大,勉强跟得上倭寇才得以生存。
  钱渊看了眼靠过来的这三人,虽然他能理解这些人在恐惧下抱团的心理,但这是他无法接受的。
  钱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