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75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75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聂豹已年近七旬,日后再难重逢,张居正虽然在京中,但消息并不灵通,不过他隐隐感觉到了诡异之处。
  先是赵文华上书弹劾,之后嘉兴大捷,南下督战的聂豹突然回京上书请求致仕,陛下下旨召张经、李天宠归京下昭狱,然后聂豹被罢官免职。
  张居正有一种感觉,这一切似乎和远在浙江杭州的那位好友有些关系,这种猜测来自于这半年来那么多封书信,也来自于袖中这封信中钱渊突然提起的杨继盛。
  突然,沉闷的马蹄声将张居正从思索中惊醒,他转头看去,疲惫的士卒从马上跃下,手持封漆的书信高喊道:“军报勿拦!”
  用不着专门去打探,站在六部衙门口的张居正很快听到了消息。
  六天前,小股倭寇侵袭绍兴、宁波、嘉兴、台州各地,各地官兵抵挡不利,多有城池失陷贼手,更有游击将军宗礼在余姚中伏战死。
  不仅如此,永顺州狼兵在嘉兴桐乡纵兵劫掠,有致仕举人全家被屠,江南大震。
  刚刚到任的浙直总督周珫茫然无措,杭州知府胡宗宪紧急请调田洲狼兵南下扫平入侵海盐、海宁的小股倭寇,斩首两百。
  最先收到消息的并不是兵部,而是锦衣卫。
  身形硕长的陆炳手捋长须,皱眉道:“虽多有战功,但毕竟只是个黄口孺子,没想到眼光如此精准。”
  “这厮在东南好大名声。”将张经押送入京的浙江锦衣卫千户周宏正点头道:“上阵杀倭,整理内政,出谋划策,更兼目光长远,被誉为这一代东南最杰出的英杰。”
  “东南不缺才子,但这钱展才有一份赤子之心啊。”陆炳又看了一遍廷讯记录,“张半洲也兑现承诺,的确提到了……永顺、归顺、保靖狼兵均军纪涣散,唯田洲狼兵勇猛奋战更兼秋毫无犯。”
  陆炳微微叹了口气,虽然田洲狼兵正巧露了把脸,但王江泾大捷后,倭寇又赶在年节前上岸侵袭,永顺狼兵又劫掠桐乡,只怕张经、李天宠难逃此劫。
  “大人!”外头侍卫高声禀报:“陛下召大人入宫。”
  “来人。”陆炳立即起身,平举双臂让随从服侍换衣,转头对周宏正道:“只怕这事儿要在年节前解决,你明日就回浙江,日后那秀才有什么消息,可以送一份过来。”
  “是。”
  周宏正弯腰恭敬的退出,心里嘀咕只怕日后对那钱家子要客气点。


第172章 除夕
  食园。
  除夕。
  钱渊毫无形象的蹲在走廊里,双手插在衣袖中,笑呵呵的看着不远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小妹和王氏。
  “姐姐出身军户,穷乡僻野来的。”王氏不停摇头道:“都说东南富庶,还真不假,看的我眼花缭乱!”
  “以前我也没见过这么多……”小妹扑到钱渊肩膀上,“哥哥,哥哥……”
  “老母鸡啊,咯咯咯叫个不停。”钱渊回头刮了刮小妹的鼻子,“喜欢就都留给你做嫁妆。”
  “恭喜恭喜啊,你哥哥疼你,日后出嫁只怕都不止十里红妆。”
  “可惜姐姐已经出嫁,不然也少不了那一份。”钱渊摸摸下巴,“要不回头改改嫁妆单子,日后姐姐在家里也多几分底气?”
  刚走过来的戚继美嘀咕道:“就算什么嫁妆都没有,大嫂在家里也底气十足,大哥哪里敢不听……”
  “哈哈哈!”
  小妹笑得前仰后合,王氏板着脸最后也忍俊不禁,戚继光本就是个耙耳朵,现在更是变本加厉……因为临平山一战后,王氏食欲不振时常作呕,请了大夫确认是怀了身孕。
  “姐,年后还住在食园,不为了你自己也要为肚子里的孩子想想。”钱渊挥挥手,“侍女、厨子、稳婆都会先备下,你只管安心备胎……正好替弟弟看着库房,真怕有贼子上门。”
  王氏知道钱家年后要去徽州府,这次没客气,直接点头应下,又问:“小弟,收了这么多……不会有事吧?”
  “不会。”钱渊扶着膝盖站起,伸了个懒腰,“又没出仕,能出什么事?”
  如今的钱渊虽然还只是小小秀才,但在东南名望极高,毕竟随着几次大捷,这个名字已经遍传东南,之前还因为假冒军功名声遭贬,但随后的临平山一战让钱渊这个名字在东南冉冉生辉。
  也正是临平山一战,让钱渊在杭州民众、士绅中享有极高的地位,从押送俘虏入城的那天开始,食园宾客盈门,以钱家迁居为由送来大批礼品,金银珠宝倒是不多,但各类精美家具、名人字画数不胜数。
  “还赖在这干甚?”陆氏匆匆走来,“说了有厨子,渊哥儿你非要亲自下厨,既然要下厨……眼看着天都快黑了!”
  “是是是。”钱渊赶紧应了声,在松江府时候他还担心叔母陆氏不肯去徽州,没想到人家都迫不及待了。
  原因很简单,叔父钱铮在徽州府纳的小妾生下了一个女儿,写来书信……大意是命中无子,已将小妾转手,日后看机缘是否能从侄儿钱渊这儿过继一个孙儿。
  戴了个简易制作的口罩,钱渊才进了厨房,一脚揣在张三撅起的屁股上,“又来偷吃,小心晚上摆盘不够,把你爪子剁下来充数!”
  “哎,少爷你舍得?”张三手里捏着卤猪蹄还不肯放手。
  “呸!”一旁的杨文忍不住啐了口。
  钱渊也懒得理会这厮,拍拍手问:“护卫那边准备好了?”
  “都齐备了,酒肉管够,这半年弦都绷着,这几日轻松轻松。”杨文笑道:“少爷大方,赏了布料做新衣,又封了年节红包,那帮家伙还说待会儿来食园磕头拜谢呢。”
  钱渊沉默下来,勉强笑道:“算了吧,都是他们应得的。”
  这不到一百的护卫到现在小半年也死伤了十多人,对前世是个刑警的钱渊来说,每个失去的护卫都让他不好受。
  将张三、杨文两个跑来偷吃的赶出去,钱渊抖擞精神开始下厨,大部分菜之前都已经准备差不多了,红烧牛肉、卤猪蹄、卤猪耳朵、冬笋炖咸肉,都可以直接上桌,只需要炒几个菜就行。
  这边钱渊忙着,那边戚继光急匆匆的赶回城,都懒得回家,径直去了食园,先去探望妻子王氏,拜谢陆氏、谭氏的照顾,才有时间去看看忙碌的钱渊。
  “来了啊。”
  “我看你下厨还真不是博长辈欢颜,你是真喜欢下厨!”
  “你管得着吗?”钱渊翻了个白眼,“有道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我这是在触类旁通!”
  戚继光学着也翻了个白眼,“哪天启程?”
  “正月初十左右,正好在徽州府和叔父一起过元宵。”钱渊吼了声,“小火,抽两根柴!”
  戚继光凑上去看了眼,鼻子抽了抽,“又是红烧肉……可惜惟锡不在。”
  “哈哈哈……”钱渊忍不住大笑,吴百朋这几日只要有空,晚上都是在食园吃晚饭,必点一道红烧肉,但今天再脸皮厚也没脸上门,毕竟是除夕。
  “对了,和惟锡兄相处不错?”
  “还不错。”戚继光眼神有些复杂,这半个多月,胡宗宪、吴百朋都对他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善,这一切自然是因为面前这个挥舞饭勺的青年。
  钱家虽然是世家大族,但钱渊这一脉人丁奚落,年节时不讲究太多繁琐礼节,钱渊秉承了前世的习惯,干脆专门让人打了张大圆桌,两家男女一起上桌。
  八道凉菜,十二道热炒,六道炖菜,再加上两道点心、一道甜汤,每个人都大饱口福,戚继美手持猪蹄吃的满口流油,戚继光啃了两口却只能在王氏逼视的目光下丢下,小妹专爱吃鱼,钱渊筷落如雨只顾着吃冬笋。
  一旁的侍女沏茶上来,众人三两成群慢慢聊起来,其中最受关注的自然还是王氏,陆氏、谭氏不停传授相关经验,小妹竖着耳朵仔细听,而钱渊和戚继光低声聊起其他事。
  “那阵型图还真有点意思。”戚继光啧啧赞道:“特别是那狼牙筅,实在是神来之笔!”
  钱渊有点脸红,强自镇定,“那图纸上画的阵型未必是对的,不可死搬硬套。”
  “那当然,这几日我选了些亲兵正在操练,对了,把王义留给我如何?”戚继光求贤若渴,“倭寇不会流窜徽州府,有杨文、张三带些护卫足够了,再说都是水路。”
  钱渊犹豫了下,“这个我要问问王义,如果他愿意,让他带两队护卫留下。”
  “那就再好不过了。”戚继光大喜,“反正你明年乡试还要过杭州府,到时候再带走就是。”
  “总督衙门已经下令施行募兵制,给你多少人?”
  “一千人,毕竟只是个游击。”
  “去哪儿募兵?”
  “估摸严州府。”
  钱渊不自觉摸摸鼻子,他实在有点怕了。
  虽然张经、李天宠沿袭历史在大胜后被押解入京,但也有本应该是浙江巡抚的胡宗宪成了杭州知府,钱渊不知道泄露天机会不会带来什么不可测的变化。
  迟疑了好一会儿,钱渊才低声道:“惟锡兄是义乌人氏,你去问问。”
  戚继光眨眨眼正要问个仔细,突然门外传来杨文高声禀报。
  “少爷,亮卿先生来访。”
  钱渊霍然起身,王寅身为胡宗宪最重要的幕僚,在除夕夜突然来访,难道出了什么大事?


第173章 消息
  胡宗宪是个心机深沉,处事不惊的人,就算是天塌了,他那张脸也僵硬的没有任何神色。
  事实上,在接到旨意后,并不是胡宗宪让王寅拜访食园,只是后者热心的试探一二,看看钱渊会不会改变离开杭州府的想法。
  弄清楚是虚惊一场后,钱渊毫不客气的将王寅赶走,直到正月初四睡了午觉才顶着朦胧睡眼去了趟巡抚衙门。
  “总算来了。”王寅埋怨道:“好心上门通报,居然把我赶出来。”
  钱渊两眼一翻,“如果是徐文长那厮,信不信他破口大骂……不就是升官嘛,也值得到处嚷嚷!”
  “还学的惟妙惟肖。”王寅无语了,摆摆手带着钱渊绕过正堂入了后院。
  就在除夕当夜,朝中下旨,刚刚上任不到十天的浙直总督周珫被罢免,调南京户部侍郎杨宜接任浙直总督,同时升杭州知府胡宗宪为浙江巡抚。
  总算是走上正途了,绕了个圈子,胡宗宪还是借赵文华之力升任浙江巡抚,钱渊前天晚上那是大大松了口气。
  悠悠然走进书房,看胡宗宪脸色颇有愁容,钱渊笑道:“一跃为封疆大吏,还不满足?难不成直接上任浙直总督,这难度太大了吧。”
  “展才说哪里话。”胡宗宪挥手示意一旁的小吏退下,“难啊,太难了。”
  “汝贞兄难道事前没有预备好?”钱渊斜着眼似笑非笑,“我可不信。”
  胡宗宪摇摇头,“巡抚衙门这边虽然权重,但兵权不重,主要负责钱粮供给,如今……”
  “梅村公不是说汝贞兄早有主意?”
  胡宗宪沉默片刻才点点头,提编法说不上是好是坏,但这几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靠朝廷拨银……京中不少官员领的俸禄都一半银两一半宝钞呢!
  “总督大人已经到任。”胡宗宪不自觉的压低声音,“嘉靖二年进士。”
  “嗯?”钱渊眉头一挑,又一个徐阶的同年,前面已经坑了两个了,其中屠大山都被弃市,居然还不放手?
  “据说朝中有人举荐工部尚书欧阳敬德南下领军,但严阁老坚拒,最终廷议时推举杨宜接任浙直总督。”
  胡宗宪说话语气飘渺,和钱渊视线一碰立即闪开。
  钱渊先是一愣,但立即想明白了,啧啧,这风格很严嵩。
  聂豹已经被罢官归乡,如今朝中有资格立山头只有严嵩和徐阶,吏部尚书李默权重但毕竟资历不深,而且身为天官,对这种封疆大吏的任免并没有什么管辖权。
  严嵩不让曾经总督两广军务,颇有战功的小舅子欧阳敬德领军,自然将推荐权拱手让与徐阶。
  说的好听点,严嵩这是怕担干系,这是他一贯作风。
  想的阴暗一点,严嵩这是把徐阶架在火上烤,毕竟徐阶之前举荐的两位同年彭黯、屠大山都大败而归,一个至今还在蹲昭狱,一个已经被弃市砍了脑袋。
  如果杨宜不堪重要,那举荐人徐阶在嘉靖帝心目中的印象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此人曾巡按湖广,平师尚诏为首的叛军,和如今的应天巡抚曹邦辅是旧交。”胡宗宪继续道:“一上任就以狼兵剽掠不可用为由罢用,募江、浙义勇、山东箭手,并调福建、湖广漕卒。”
  “募兵是势在必行的。”钱渊脸色有些阴沉,“田洲狼兵也被撵走?”
  “梅村公刚……”
  胡宗宪话还没说完,赵文华就大步走进来,一看见钱渊就连连苦笑,“杨伯时那厮实在是不堪大用,徐华亭真是找不到人用了。”
  看胡宗宪起身相迎,钱渊才勉强起身拱拱手,“梅村公,田洲狼兵如何?”
  “如今驻扎嘉善县附近,不缺补给,但首级换的赏银要等等。”赵文华恼火的一挥手,“杨伯时前日信誓旦旦要将狼兵撵走,结果今日永顺、归地两洲狼兵头目径直去了总督衙门,杨伯时居然从后门溜了!”
  “什么?”
  “什么!”
  胡宗宪和钱渊异口同声,这特么叫什么事,先是汹汹作势,人家上门找你麻烦,你一个领六省兵马的浙直总督居然从后门逃跑,这传出去……你还要脸吗?!
  “永顺、归地、保靖狼兵倒是愿意滚蛋,但要钱粮补给,还要首级换取赏银。”赵文华恨道:“汝贞你留点神,只怕那帮狼兵找不到杨伯时来找你麻烦。”
  钱渊漠然不做声,胡宗宪先是点头,片刻后才醒转出了书房。
  “之前的承诺会兑现吧?”
  “放心,田洲狼兵必然无恙。”赵文华立即换了一副面孔,笑道:“其他三洲无所谓,如今杨伯时也不敢贸贸然将田洲兵撵走……”
  “因为你?”
  “当然不是,瓦老夫人治军严明,秋毫无犯,在京中多得赞赏。”赵文华嘿道:“就连张半洲也说田洲兵不扰民,陛下亲派使者前往松江府,赏瓦氏银三十两,彩缎三表裹。”
  看钱渊无动于衷的模样,赵文华加重语气道:“别小看这些赏赐,汝贞有临平山大捷之功,也不过就赏银二十两,彩缎二表裹。”
  对比起来,嘉靖帝对瓦老夫人颇多器重,但钱渊忍不住心里吐槽,明朝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抠门,嘉靖帝更是极品中的极品,人家皇帝都是赏金,你却是赏银!
  “后面都拜托梅村公和汝贞兄了,我准备后日启程去徽州府备考。”钱渊懒洋洋的伸了个懒腰。
  对于和赵文华谈定的交易,钱渊并不以为对方会刻意毁诺,从整体上来看,自己提出的条件都是为公,而赵文华提出的条件只是为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赵文华不太可能会反悔。
  当然了,钱渊所依仗的人脉、能力都有空中楼阁之像,所以接下来一年内,他要做的是专研八股,尽早登科。
  赵文华迟疑片刻,低声说:“今日接到京中书信……倭寇侵袭沿海多地,又有永顺州狼兵劫掠地方,陛下大怒,张经、李天宠共八人遭弃市,为其言冤的两御史、三给事中均被贬谪出京。”
  钱渊垂下眼帘,这些都在他的预料之中,张经不死就无法盖棺定论。
  也不知道杨继盛是不是和历史上一样名列榜单,一同赴死。
  沉默片刻后,钱渊径直起身离去。
  虽然心里清清楚楚,虽然知道这就是历史真相,虽然知道政治就是如此丑陋,但钱渊还是难掩心里的厌恶,真该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洗洗眼睛,或许徽州府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174章 一生痴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