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69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69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次交易中,徐阶和严嵩联手抹杀王江泾大捷,冤杀张经、李天宠,逼聂豹辞官退隐。
  徐阶稳固了他内阁次辅的地位,朝中除了严嵩之外,唯一能威胁他的只有吏部尚书李默,但吏部尚书按例是不能入阁的。
  在这次交易中,除了赵文华捞了一笔战功之外,严党一点好处都没得,胡宗宪的功绩还要等好几年。
  于是,严党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
  所以,徐阶抛弃了那位已经在昭狱中被关了几年的学生杨继盛。
  钱渊相信,自己的猜测不会距离事实太远。


第158章 交易(续)
  夜色渐渐褪去,油灯不知何时已经熄灭,透过窗户隐隐能看见天边微微透白。
  屋内两人都很久没说话了,赵文华隐秘的偷眼窥探见钱渊脸上的黯然神伤,在心里感慨万千,很多年前,自己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
  一夜聚精会神的苦思冥想,钱渊早已口干舌燥,他声音沙哑的打破沉默,“张经、李天宠皆去,胡宗宪?”
  “还不知道他能不能担当重任……”赵文华小声问:“展才,你觉得呢?”
  钱渊避而不答,继续问道:“卢镗、俞大猷、汤克宽……”
  “不会涉及武将。”赵文华给出了保证。
  “还有吴百朋。”
  “浙江巡按……”赵文华犹豫了下,“浙江巡按是有直奏之权的。”
  “保下他,他懂和光同尘。”钱渊坚持。
  “我尽量。”
  “最重要一点。”钱渊疲惫的手撑桌案站起,“谗毙张经、李天宠,逼退聂双江,你有没有想过,东南战局很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
  不等赵文华反驳,钱渊挥挥手道:“徐海虽然势大,但比起汪直差的太远,如今五峰船主在日本自称徽王,其手下直属海盗多达数万。”
  “所以,张经、李天宠可去,但必须留下狼土兵,至少要留下田洲狼兵。”
  “那我试试。”黑暗中的赵文华深深看了眼钱渊,听到如此内幕,遭遇如此剧变,这个松江秀才却将心思放在这些地方,真不愧是让聂双江力保的人物。
  钱渊拾起苗刀,缓缓挂在腰侧,“今晚冒犯,还望梅村公海涵。”
  “等等。”赵文华迟疑了会儿,很快神情坚定下来,几步迈过来,“展才,日后……还望你能开脱一二。”
  “梅村公说笑了,在下区区秀才……”
  “没有说笑,能得诸公看重,能让双江力保,通晓军略,理政高超,心思深沉。”
  “只看你今日持刀直入。”赵文华斩钉截铁道:“十年之后,展才必是朝中栋梁。”
  钱渊转过身,歪着头打量着这位和后世评价颇有不同的赵文华,“梅村公贵为工部右侍郎,又有严分宜为后盾,何至于此?”
  “上了船,身不由己啊。”赵文华长叹一声,“如今严阁老七十有四,还能撑几年?
  东楼兄虽然聪明绝顶,通晓时务,但毕竟不历科场,最多也止步侍郎。
  徐华亭为人阴狠,赵某人不能不多想几日。”
  钱渊倒是记得这位的下场,因为贪污被嘉靖下令拿办,罢官归乡途中暴毙而亡,据说揉肚子把自己给揉死了。
  看钱渊不说话,赵文华咬着牙低声说:“和严党无关,只是你我约定。”
  “为兄身为严党,日后展才入朝,也能替贤弟解些小小烦恼不是?”
  赵文华都快五十岁了,口口声声为兄、贤弟,还真够拉的下脸。
  钱渊还是没说话,眼中透出丝丝幽光,在情绪缓缓褪去之后,他仔细考量利害得失。
  赵文华算得上是严嵩心腹,官至工部右侍郎,记得后来还担任过工部尚书,最重要的是他后面几年内将是东南战局的实际掌权者,这是一枚很不错,很有用的棋子。
  但严党的名声太差,特别是在士林中的名声太差,沾上日后只怕少不了麻烦,说不定还会和徐阶怼上。
  想了又想,钱渊轻声道:“王江泾一战,客兵大都难以抵挡,唯有田洲狼兵勇猛不畏死,但缺乏补给。”
  “包在为兄身上!”赵文华精神一振,“回头让胡汝贞来办。”
  赵文华知道有戏,自己判断的没错,对面这松江秀才是个很实际的人。
  钱渊记得很清楚,张经被逮捕入京,瓦老夫人带着田洲狼兵回了广西,之后倭寇再次入寇,东南沿海局势大坏,胡宗宪都险些战死。
  如果能保证补给和赏银,钱渊会尝试让瓦老夫人留下,在那支戚家军之前,田洲狼兵是东南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钱渊眯着眼试探道:“游击将军戚继光有将才。”
  “立即提拔!”赵文华笑道:“为兄信得过展才的眼力。”
  钱渊早就后悔写信给张居正提到戚继光了,这位名将来到浙江后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分配的杭州前卫兵丁堪称老爷兵,而且也不受屠大山、张经等人的重视。
  “卢斌正在训练新兵,戚继光也想招募一批新兵。”
  “没问题,本来就有这计划。”赵文华立即点头答应,“李天宠滚蛋之后,为兄会推荐胡汝贞接任浙江巡抚,到时候全都交给他。”
  “双江公……”钱渊得寸进尺。
  “贤弟,这事儿为兄无能为力。”赵文华苦笑道:“不过双江公德高望重,也不是贪恋权位的人,应该会主动辞官归乡。”
  钱渊沉默半响后点点头,这些事的处置权只在严嵩、徐阶、严世蕃几个人手中,赵文华并没有撒谎。
  缓步走到书桌边,钱渊拿过一张纸,提笔写下一首诗。
  赵文华低头细看,两眼放光,连连点头念道:“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好一首绝句!”
  赵文华也是翰林出身,自然看得懂隐藏在诗文下的深意。
  万马齐喑不仅仅寓意东南战局,也寓意如今一片混乱的朝局。
  不管是东南还是京中,都需要大量人才来拨乱反正。
  “展才以通晓军政、经世济用闻名,没想到还有这等诗才,不比杨升庵稍差!”
  杨慎被贬云南,几十年来博览群书,被后世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在如今也名望极高。
  赵文华细细打量钱渊,心里有点打鼓,他不确定对方诗中的“天公”到底指的是谁?
  是今上嘉靖?
  是景王?
  或者是裕王?
  没有问对方有没有记牢,钱渊直接将纸张缓缓撕碎,“日后如若有要紧事,会带着这首诗来。”
  “好。”赵文华不禁嘴角抽搐了下,这首诗说不上多惊世骇俗,但也远在及格线以上,却只是做联络所用。
  “咯吱。”
  钱渊推门走出书房,带着潮湿水气的寒意扑面而来,让他不禁精神一振。
  “展才,现在去哪儿?”赵文华追出来问。
  钱渊不管不顾径直离去,四五十个护卫将其围在中间,一伙儿骑着马向西疾驰而去。


第159章 再无相见之日
  实话实说,张经虽然是如今大明首屈一指的统帅,但在军略一道上算不上特别有天分。
  制定的计划说不上漏洞百出,但很多地方都是想当然,碰到极富军事天赋又狡诈的徐海,自然要弱上一筹。
  当然了,张经这次前后调集将近十万兵力围剿,兵力优势太大,这是徐海没有想到的。
  不过,九千多倭寇在王江泾被官兵合围,如此不利的状况下,徐海依旧找到了一条可能的脱身之路。
  十一月二十日,徐海断尾求生,甩开大部,只带着两千多部下甩开了死缠烂打的狼土兵,绕行再度攻克嘉善县,然后一路东进,在平湖县境内遭遇俞大猷。
  毫无疑问,海盐、海宁太远,如今徐海最可能从平湖县乍浦镇离海,俞大猷就是负责堵这个口子的。
  但徐海连续两日猛攻不克后,突然调头北上,沿着海岸线扑向金山。
  不得不说,吃了好几次亏后,徐海这些常用的穿插操作已经算不上新鲜,但倭寇们的执行力比官兵强太多了,俞大猷根本来不及追击,反而是瓦老夫人带着田洲狼兵咬住了倭寇,双方缠斗着向金山方向前进。
  ……
  陶宅镇似乎没什么变化,依旧是那副模样,熟悉的院落、街道、码头,拐角处倒塌的石墙还是老样子,甚至飘飘洒洒的细雨依旧是离开那天的模样。
  钱渊默默在街道上游荡,但似乎也变了很多,至少没有了那一营驻扎的官兵,记得那个章游击带着的兵丁是从南京调来的。
  离开临平山,钱渊第一时间赶来陶宅镇,虽然他知道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但他依旧来了。
  不来这一趟,似乎胸膛里翻滚的那些情绪让他难以恢复平静。
  不过,钱渊来迟了。
  就在王江泾大捷消息传到陶宅镇的那一天,聂豹立即启程回京。
  站在府门外,钱渊怅然若失,这个时代没飞机没高铁,这辈子还能再见面吗?
  久久屹立,依稀记得聂豹在府门内的叮嘱话语中带着的关切,也记得在府门外聂豹毫不留情的训斥驱逐。
  虽然相处只有短短两个多月,大部分时间一老一小互相都看不顺眼,甚至还暗地里斗法,但聂豹最终选择保全这位松江秀才,而钱渊最终选择再赴陶宅镇试图再见一面。
  “周先生!”钱渊讶然看着慢慢踱出来的周师爷。
  “展才。”周师爷惨然一笑,“双江公猜你会来,我在这儿已经等了六日了。”
  钱渊敏锐的发现,周师爷称呼聂豹为双江公,而不是之前的东翁。
  “双江公孤身北上,临行前嘱咐我归乡。”周师爷挤出一个有些难看的笑容,“钱展才看似圆滑谨慎,然心中自有热血,所以他肯定会来。”
  钱渊默然无语,这当然是聂豹临行前留下的话。
  迈过门槛,两人缓缓入府,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道向院子深处走去。
  “我已经都知道了。”
  钱渊第一句话就出乎周师爷预料之外,他讶然看向这位面色凝重的松江秀才。
  “双江公还有话留下吗?”
  “谈诗论赋非你所长,尽早登科。”周师爷轻声道:“如今不比国朝初,不中进士终非正途,难以一展所长。”
  钱渊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右侧那排房屋,正中那间就是聂豹之前的书房。
  “被赶出陶宅镇之前那晚,我曾问,还有相见之日吗?”
  “双江公已经决定辞官归乡,我想……他并不希望有相见之日。”
  周师爷的话颇具深意,一般来说新科进士在观政之后就会被分配到各部、各地,大都会出京任职,其中只有一种人不会出京,那就是一甲进士,以及庶吉士。
  一甲进士是直接入翰林院,庶吉士会筛选一部分入翰林院,他们被视为储相,是朝中各方势力竭力拉拢的对象,他们将向着内阁一步步前进。
  不过钱渊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这上面,而是集中在前半句话上,辞官归乡?
  钱渊很快就明白过来,聂豹并不打算挣扎什么,他试图牺牲自己来保全抗倭大局,自己辞官归乡,保住张经能够留在浙直总督的位置上继续未完的大业。
  钱渊佩服聂豹的操守,却对此不太看好。
  徐阶这只老狐狸会信得过聂豹真的会牺牲自己?
  不拿下张经,不抹杀这场王江泾大捷,不逼地聂豹彻底死心,万一嘉靖哪天召已经归乡的聂豹入阁,怎么办?
  这种事是有先例的,费宏、谢迁、夏言都有过类似的遭遇。
  徐阶不在乎聂豹是不是真心诚意,他要的是,聂豹没有入阁的可能性,在这种心态下,拿下张经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更何况,在严嵩、徐阶看来,这场大捷之后,东南倭乱将很快平息下来,之前是啃骨头,之后是吃肉。
  连续举荐浙江巡抚连遭败绩的徐阶会忍着不伸手?
  向来以不担责任,只愿意占便宜的严嵩会眼睁睁只看着?
  “其实也好,双江公早过了耳顺之年,也该安享晚年。”周师爷笑了笑,“只是害的我少了份俸禄。”
  绵绵细雨渐渐大起来,两人进了书房品茶闲聊,周师爷细细问起临平山一战,俘虏四百多倭寇的战绩几天来已经传遍大江南北,要知道王江泾大捷,几路官兵杀敌千余,俘虏没超过一百人。
  借助这一战,胡宗宪的名声扶摇直上,钱渊之前被聂豹驱逐的名声也得以恢复。
  “听说了,听说了!”周师爷笑的直打跌,“据说倭寇头目大骂展才太缺德……哈哈哈!”
  钱渊两眼一翻,“明明是胡宗宪干的,怎么变成我的主意了?!”
  “没办法,他胡宗宪的名气哪里有你钱展才响亮?”周师爷啧啧道:“昨天上海县顾定芳先生还来过,说起这事,颇多赞誉。”
  钱渊突然歪着头想了想,“先生应该知道,我和族人不合。”
  “听说过,你那族弟不是还给你洗马来的?”
  “等东南倭乱平息,我准备迁居青浦。”钱渊郑重其事道:“听别人称一句华亭钱展才……听到华亭两字,浑身上下都不舒服!”
  周师爷愣了下,双手都竖起大拇指,仰天大笑,笑得浑身都在发颤,笑得眼角依稀湿润。
  他很清楚钱渊的圆滑,这是个不愿意得罪任何人,甚至和赵文华这等严党中人都保持良好关系的谨慎人物,能说出这样的话实在不容易。


第160章 构陷
  京城,西苑。
  万寿宫外,一个年轻的太监缩头缩脑的在拐角处张望,手里捏着一份奏折。
  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慢吞吞的走出宫门,招招手将年轻太监叫过来,笑骂道:“猴崽子,装模作样,又捞了不少好处吧。”
  “黄公公,几两银子您老也看在眼里?”年轻太监将奏折递过去,小声说:“还真没什么好处,内阁那边将其他奏折都压下来,只递了这一封。”
  “严阁老、徐阁老这么吝啬?”黄锦嘿了一声,漫不经心的打开奏折看了眼,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转身往回小跑。
  内阁和司礼监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前者负责票拟,后者负责批红,前者在外为百官之首,后者在内近在皇帝身侧,协同之间也相互制衡。
  不过嘉靖一朝,严嵩极得嘉靖宠信,而陆炳的存在大幅度削弱了司礼监的权责。
  很难说这是不是嘉靖一手刻意造就的,虽然不讲规矩,但制衡之术却不学自通。
  两刻钟后,黄锦苦着脸出来,挥手让人去叫内阁诸公,心里暗骂那张半洲可真会惹事,五年前俺答围城后,今上还是第一次如此大怒。
  来觐见的是内阁首辅严嵩,内阁次辅徐阶,内阁群辅吕本,以及吏部尚书李默。
  身着道袍的嘉靖帝闭着眼睛盘腿而坐,看上去心平气和,并没有之前怒气勃发的模样。
  良久之后,嘉靖帝才睁开眼睛,狭长的双目精光四射,配上薄薄的嘴唇,微微尖锐的下巴,显出一副十足的刻薄像。
  “嘉兴大捷,杀倭近两千。”嘉靖帝的视线落在严嵩身上,“惟中。”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严嵩的反应堪称神速,老迈的身躯第一时间拜倒在地,“张半洲横扫倭寇,东南倭乱就此平定。”
  嘉靖帝嘴角微翘,嘲讽的视线转到徐阶身上。
  徐阶并不慌张,“三日前南下督战的工部右侍郎赵文华弹劾张半洲养寇不战,听闻朝中有弹劾奏章,方匆匆出击,嘉兴、苏州、松江、杭州各地都遭倭寇侵袭,期间详情还要详加查实。”
  “惟中,赵文华是你干儿子,说说吧。”嘉靖帝伸手拿起三日来一直放在手边的弹劾奏折。
  严嵩颤颤巍巍的站起,要拱手说话,却忍不住先喘了几口气。
  “还不搬把椅子来。”嘉靖帝看了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