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472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472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住手!”
  火把的照射下,周泽抢过一柄狼牙筅戳过去将手持长刀的毛海峰隔开,然后一脚将耳朵已经被削了半片的王一枝踢远。
  “让开,老子剁了他!”
  “无少爷之令,谁都不能动手!”
  虽然是独臂一人,但毛海峰决不罢休……也难怪,毛海峰在黄昏前下山去探看,结果……十多年的兄弟都快被王一枝杀干净了,就连家眷都被糟蹋,毛海峰两个小妾都上吊自尽,这让他如何不想杀了王一枝?
  “胡闹什么!”
  熟悉的训斥声让毛海峰停下了脚步,充血的双眼看见一群人从阴暗处走出来。
  钱渊神色凛冽,盯着毛海峰训斥道:“你个憨货,杀了他,那是便宜他了!”
  毛海峰喘着粗气,声音嘶哑,“那就剐了他!”
  “好,留给你动手。”钱渊哼了声,“钱某明日一早上山和五峰一唔,你还留在这儿作甚?”
  “难道你义父没交代你收拢残部吗?”
  “你多收拢一个人,多收拢一条船只,你义父的底气才会足一分。”
  “难道指望我钱某人是个十世善人?”
  这句话说得再明白不过,毛海峰自然听得懂,义父手上多一分力量,接下来和钱渊的谈判才会多一分回旋余地。
  看这厮还不滚蛋,钱渊轻描淡写的说:“那你留在这慢慢想,本官派人替你收拢残部。”
  得,毛海峰立即归刀入鞘,咬着牙转头就走,让官军帮忙镇压骚乱……自己怕得回头去阎王爷那去收拢残部。


第1051章 谈判(上)
  这一夜,舟山始终处于动乱中。
  一日之间,先是张琏、王一枝汇同闽粤海盗反叛,大量海盗趁火打劫,舟山上较富庶的五个镇均遭洗劫,死伤惨重。
  后有钱锐、钱渊陆续遣派数百武卒镇压乱匪,大砍大杀,血流成河。
  最后毛海峰连夜复仇,搜杀残匪,收拢旧部,不用说,也是趟出一条血路。
  天已经蒙蒙亮了,站在山腰岩石上远眺的汪直死命咬着嘴唇,捏着望远镜的手在不停颤抖。
  二十多年前,少年汪直冒险出海,经历无数险阻,终打下一片基业,占据倭国松津浦,自称徽王,麾下民众数万。
  在嘉靖三十六年设市通商后,汪直开始渐渐将自己在倭国的基业转移到舟山上,数万户的人口,数以百计的船只,还有大量火器兵械……而仅仅一日,大都化为乌有。
  虽然一整夜都在安慰自己,但等亲眼看到这一幕,汪直还是心如滴血。
  “久违了,汪公。”
  汪直缓缓转身,一别两年多,当年那个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青年并没有褪去那些年轻人独有的特质,只看那锋锐眼神,汪直就知道,面前的还是那个钱龙泉。
  “钱某知汪公之痛。”钱渊缓缓上前和汪直并肩,远眺那些残破废墟,“并非虚言,若无昨日之变,一甲子之后,舟山繁华不让镇海。”
  “你到底想做什么?”
  让人意外的是,汪直并没有先问对方对自己的处置,也没有提出自己的条件,而是问了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
  钱渊视线一转,那个方向是镇海,当然,这个距离看不见镇海,看不见侯涛山,更看不见侯涛山上那座坟墓。
  “我到底想做什么?”钱渊低低笑了,“汪公纵横海上,所求者,为财为名为权,钱某人也不例外。”
  “只不过不仅仅是那些……”
  这么多年了,汪直始终看不清身边这位青年的真实面目,但他和唐顺之有着同样的感觉……钱渊到底想做什么?
  轻轻摇头,汪直不再去想这个问题,“适才滶儿来报,收拢残部,只两千余人,未归舟山、尚在倭国的嫡系,加起来也不过四五千人,船队多有损失,如今……汪某实在承担不起重任……”
  “尚未到入京之时啊。”钱渊转头笑道:“五峰船主纵横海上二十载,不可如此轻易退却。”
  “如今东南有两浙水师、吴淞水师,更有戚继美、卢斌一干名将,你不过将老夫做个幌子罢了。”汪直惨然一笑,“今年五十有六,还要打生打死……”
  “自然无需汪公亲自出马。”钱渊轻声道:“只需遣派一人出面,钱某自然全力襄助。”
  汪直是不能退的,虽然实力大损,虽然威势大跌,但汪直一走,毛海峰无力管束,部下必然四分五裂,不说什么沦为倭寇,仅仅考虑对海商的管束力度,钱渊也不会允许汪直退却。
  在上岛之后知道父亲安然无恙,钱渊开始思索善后事,第一个念头就是,王一枝叛,徐碧溪、刘蛟死,真是好事……特别是徐碧溪,这是汪直已经定下的接班人,心思缜密,处事公正,在海商中很有威望。
  听到钱渊这句话,汪直不由冷笑道:“遣派一人出面,龙泉公想推荐的是尚在京中的方鸿,还是谭七指?”
  钱渊微微一笑,“方鸿大哥还需磨砺,谭七指投入汪公麾下时日不久,两者相互扶持,当能稳住大局。”
  汪直打量了钱渊一眼,“你如今名重一时,倒是心狠……”
  “非为盗,而为贾,何言心狠?”钱渊面色转冷,“若是钱某心狠,昨日当立即派人让方先生回镇海,今日再从容收拾残局。”
  “此二人主持大局,钱某早在数年前就已定下,只不过汪公御下不力,以至于提前而已。”
  汪直忍不住又在想,你到底想做什么,让嫡亲兄长主持海商事……其实海商很多时候和海盗、倭寇是能划等号的。
  你一个两榜进士,深受两任帝王宠信,广有名望,在东南根基深厚,军中人脉极广,还想插手海上,难道你想造反吗?
  “其实……这一切和汪公都已经没关系了。”钱渊笑道:“再熬上四五年,钱某送汪公入京与世兄团聚,共沐天恩。”
  汪直犹豫了下,但他也知道,自己没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叹息了声问:“逸儿在京中还好?”
  “不好。”钱渊摇头道:“王本固以谭七指侵袭台州为由,弹劾汪公复叛,奏折是五月二十八日入京,当日,刑部侍郎、郎中,大理寺左少卿齐聚汪府拿人。”
  “什么?”汪直脸色微变,一为儿子,二为时日,自己是六月一日逃窜,而奏折早在五月二十八日就入京了。
  “当日,钱某率护卫从刑部、大理寺手中抢人,刑部一名郎中被殴至重伤,右侍郎被钱某扇了一个耳光。”
  面对接下来这段话,汪直也没话说了,不管怎么样,人家已经够意思了,甚至都超出汪直的想象了。
  “之后钱某觐见,奉陛下密令,当夜出京南下。”钱渊笑吟吟道:“汪公猜猜,为何陛下许钱某南下,而且还加兵部侍郎衔巡视东南海疆?”
  “加兵部侍郎衔巡视东南海疆?”汪直愣了下,虽然他不是官场中人,但也知道这个临时职务的分量,沉思片刻后试探问:“谭七指?”
  “哈哈,的确如此。”钱渊大笑,“陛下尚在潜邸时,钱某承诺为裕王府组建船队,此事朝中多有人知,但知道主持此事的是谭七指的人可不多,王本固自然是不知晓的。”
  “难怪,难怪……我都忘了。”汪直低低的嘀咕了几声,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钱渊在东南沿海的分量,还想着有朝一日和钱渊相见,只可能是在京中,没想到钱渊会再赴东南。
  “我已命两浙水师、吴淞水师挑选战船,今日启程突袭张琏老巢。”钱渊随口道:“另外舟山三处码头扣留船只甚多,回头让毛海峰分分,那些跟着王一枝胡闹的闽粤海商的船只都给我。”
  “行,若是不够,回头我从倭国调来补上去。”汪直当然知道,这是为谭七指重建皇家船队。
  钱渊往前走了几步,视线落在左侧的森林,今日还是乌云遮日,不过没有下雨,茂密的林中颇有声动,几只兔子、野鸡在探头探脑。
  之前这一番话算是试探,算是解释,也算是钱渊在告诉汪直自己的底线,你不能走,但需要交出权力……接下来是细节,需要一点点的磨。


第1052章 谈判(中)
  树林边,手持雨伞的钱锐无奈的看着凹进去的石壁下方那两人,讨论声,争吵声不绝于耳,偶尔还能听见几句钱渊那尖酸刻薄的嘲讽,然后随之而来的是面红耳赤的汪直的骂娘声。
  以一对一,钱锐没掺和进去,只站在一旁听着,这是汪直强烈要求的,钱渊也没有反对。
  钱锐和钱渊都心里有数,以后这些谈判细节能不能变成事实,是需要钱锐参与其中的。
  一方面,钱锐始终参与其中,对谭七指、钱鸿未来掌控海上势力有很大的帮助。
  说到底,钱渊日后不可能直接指挥,在这个时代也不可能玩遥控微操,那钱锐必定会走到台前,成为这一股势力的核心人物和主要决策者。
  另一方面,汪直的要求带着暗示,这些年你老子一直在我身边,这次谈判之后,他还会在我身边吗?
  钱锐的留下给出了肯定的回复,他以方顿的身份出现在汪直身边,这会给汪直相当程度的安全感。
  汪直也不傻啊,之前几年你钱展才和我的联盟牢不可破,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你老子在我身边!
  “以后要跟着我,你愿不愿意?”
  “唯少爷……”周泽话说到一半顿住了,唯少爷之命是从……这句话在这个场合说不太妥当。
  钱锐笑了笑,“没办法,跟过来的只能是最为信任的人,否则一旦泄露……”
  周泽默默点头,目前知道老爷身份的人就两个人,张一山是游击将军守御宁海,那只能是自己了。
  “你在京中见过鸿儿?”
  “没见过大少爷……不对,是见过的,但没认出来。”周泽瞥了眼不远处还在和汪直争辩的钱渊,笑着说起当日在靖海伯府发生的事,“难怪少爷那日大发雷霆,将刑部郎中揍得皮开肉绽,又给了赵贞吉一记耳光……大少爷受了伤,不过不重。”
  “明日就写信过去,让他回东南吧,总不能让渊儿一人苦苦撑着。”钱锐叹息一声,“此次,张三攻打府衙将我抢出来,只怕众人疑虑……”
  “也未必不是好事。”周泽轻声道:“按少爷计划,日后管束海商,若有难处,除了张三,卢斌、侯继高、杨文可能都会相助。”
  钱锐也点头赞同,应该有不少人都猜出自己和渊儿之间有某种联系,或许还会有人猜到当年徐海之败,但如若自己深居简出,不见旧人,理应不会泄露身份。
  有周泽在,加上长子钱鸿,再加上谭七指……听说他受伤不轻,再带进来一部分钱家护卫,以护卫为骨架搭建框架,另外再行补充,以汪直的名义……很快就能恢复实力。
  船只应该不缺,张琏老巢能补充一部分,王一枝没有独立船队,但闽粤海商的船队全都扣下来,实在不行还能从吴淞水师、两浙水师弄来。
  那种能在雨中发射的鸟铳,也不知道渊儿手上有多少,在海上未必有大用,毕竟海战……不会挑选有风雨的时日,但在其他场合是能派上大用场的。
  补充兵源……记得几年前渊儿和谭纶那厮交易过,台州、处州、金华三府始终以乡勇的名义募兵,只是不成军而已,如果肯出银两,以招募伙计的名义,应该很顺利。
  对了,特别是台州府黄岩县,就因为梁生、梁万宁,下梁乡梁家在黄岩县已经是地方豪族了,那边兵源最佳,又肯卖命。
  这边钱锐在仔仔细细的盘算,那边钱渊还在和汪直寸土必争,前者云淡风轻,后者面红耳赤。
  “汪某还没诚意?”汪直气急败坏,“官军驻扎舟山,都将矛尖顶在我喉咙上了!”
  “误会了不是!”钱渊殷切一笑,“此次王一枝之叛影响甚大,未必没有效仿者,驻守舟山……其实是为护卫汪公。”
  汪直都被气笑了,“那我还要谢你了?!”
  “那就不必了……不过,舟山虽是岛屿,但终究是大明之土,官军驻扎,有何不妥吗?”钱渊慢条斯理,“本朝洪武年间,舟山先隶属昌国县,后改为昌国乡,设昌国卫。”
  “虽然昌国卫后迁去象山岛,但舟山依旧置中中、中左两千户所,后隶属定海卫。”
  “只是卫所败坏,两个千户所有其名无其实,再到正德年间,海贸大兴,卫所几乎全都参与海贸,有的经商,有的沦为倭寇海盗。”
  “你说说看,官军驻扎舟山,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
  “汪公如今爵封靖海伯,但舟山岛可不是你的封地呢。”
  一连串话有条有理,堵得汪直胸闷,他总不能说是朝廷不要舟山岛,我才接手的,也不能说岛上数万民众至少一半以上都是我从倭国迁来的……
  “所以,官军驻扎舟山,只是钱某随口一提而已。”钱渊笑吟吟道:“东南往倭国航路,才是重中之重啊。”
  嘉靖三十六年,钱渊择镇海县设市通商,大量海商云集此处,无穷无尽的海船在这儿装载货物扬帆出海。
  以甬江出海口来划分,海船有三个目的地,其一是北上朝鲜,这条路相对来说比较近,但利润相对来说也比较少,只有不多的几家参与其中,而且还是在钱渊暗中的怂恿下。
  毕竟日后若是行海运事,需要大量相关海域的气候等资料,也需要丰富的经验。
  另两条航线一是往南洋,这也是大部分海商的选择,利润丰厚,基本上货物是供不应求,滞销的情况非常少,但这条航线来回时日相对来说比较长,而且路上有可能会遭遇海盗。
  虽然往南洋的海船都是几家甚至十几家集合船队一起启程,但也难免损失,不说南洋那些西洋海盗,前几个月的张琏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以,最后一条往倭国的航线是最为令人垂诞的,相对来说往返时日不长,利润丰厚不让南洋航线,而且因为汪直的存在,除了运气不好碰上暴风雨,几乎没有什么危险。
  但这条航线,早在多年之前就被汪直牢牢把控在手中,任何人都不要想染指……当年徐海能聚拢起那么多倭寇,也有汪直把控航线,排挤的那些海商只能投向徐海的缘故。
  可以说,汪直纵横海上的势力,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他掌控了这条航线。
  换句话说,汪直如果还将这条航路握在手中,多年之后,说不定就能恢复元气。
  这是钱渊不想看到的。


第1053章 谈判(下)
  这几年,设市通商之后,凭借独占往倭国的渠道,汪直势力膨胀,自然没有和其他人共享这条航线的可能,即使有几家海商被允许走这条航线,也是要交出相当一部分利润的。
  在东亚、东南亚这片海域中,倭国在很长时间内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进出口地点。
  而今天,钱渊是铁了心要汪直交出这条渠道,而被逼到绝境的汪直硬着头皮就是不肯应声。
  一旦交出这条航线,汪直觉得……自己就如摆在案板上的一头猪,任人宰割。
  钱渊有些不耐烦了,挥袖道:“老毛病了,这些年过去,一点没改!”
  “当年你执意排斥那些海商,使得他们无法从沥港参与海贸,结果沦为倭寇,四处上岸侵袭,最终惹得沥港被毁。”
  “此次和当年有什么不同?”
  “那些闽粤海商为什么跟着王一枝、张琏冒险起事,还不是看中你手中这条航线!”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吃独食,总不是好事!”
  顿了顿,钱渊加重语气,“就算留给你,你保得住吗?”
  “如果我要抢,你留得下吗?!”
  要不是汪直在倭国经营了十多年,实在是根深蒂固,上上下下打点的太好,人脉深广,又怕惹得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