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400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400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闲扯了几句,隆庆帝起身出了凉亭,随意走动,陈洪带着侍者远远退开,钱渊落后半步跟在身后。
  回头看了眼,隆庆帝小声说:“土特产……”
  钱渊简直要爆炸了,你还要土特产啊?!
  也不怕****?!
  “咳咳。”隆庆帝嗔怪的瞥了眼,“这事儿陆文孚知情?”
  钱渊松了口气,递去一个放心的眼神,“绝不知情!”
  隆庆帝满意的点点头,“陆文孚此人倒是知趣,听说中秋那日他将宅子都送出去了。”
  豪宅还是落到了李伟的手里。
  “展才你也是满肚子的鬼心思,把陆文孚当枪使。”隆庆帝笑道:“今日陆文孚上书请致仕,并其三子归乡,展才以为如何?”
  “此乃天子家事,臣不敢妄言。”
  锦衣卫虽然不是太监,但却被视为天子爪牙,皇室家奴,不是文臣能干预的……原时空中万历皇帝那般报复张居正,就有时任锦衣卫指挥使对张居正俯首帖耳的因素。
  更别说……反正黑锅陆炳已经背上了,至于陆家的命运如何,这和钱渊有什么关系?
  “今日内阁纷争不断。”隆庆帝双手负于身后,沿着细碎石子铺就的小路往前,“海运代漕运,元辅赞之,瓯宁驳之,展才欲开海禁,又设市通商,出海贩货的海船数不胜数,此事展才如何看?”
  御前问话,不能长时间思索,钱渊简短道:“海运代漕运,国之大事,臣奉职詹事府,不敢妄言。”
  顿了下,钱渊补充道:“陛下当询其余阁臣并两京户。”
  沉默了好一阵儿后,隆庆帝叹道:“登基半载,方知理政之难。”
  钱渊艰难而隐晦的回答到:“陛下登基时日不长,待扫清沉疴,澄清宇内,必能蒸蒸日上。”
  隆庆帝转头瞥了眼,他自然听得懂这句话,扫清沉疴……把徐阶、李默甚至是吴山等人全都赶走,让高拱、张居正为首的潜邸旧臣执掌大权……
  这的确是个办法,而且能够让自己迅速轻松下来,隆庆帝在心里琢磨着,吕本、孙升多次上书请求致仕一直被留中不发,等过了年,应该差不多了。
  吕本也就罢了,孙升是隆庆帝特地留下来的,毕竟这位的两个儿子,一个是随园第三号人物,另一个执掌镇海通商事,孙升在内阁某种程度上是代表着随园的……虽然他很少去直庐上班。
  显然,这几天淑妃服侍的不错,隆庆帝这只小蜜蜂找到了适合钻进去的花朵,意志开始被慢慢磨去。
  钱渊一进西苑就发现了这一点,隆庆帝看似精神抖擞,实则眼圈发黑,好像被吸了阳气似的,看来这几天过的很爽……


第876章 猜测
  出了西苑,钱渊第一时间让人送信出去,打听内阁今日纷争之事……他隐隐察觉到,有点古怪。
  黄昏之后,随园偏厅里,钱渊、徐渭、孙鑨、钱铮四人围桌而坐,整理从各个渠道收集来的消息……其实在黄昏时,内阁纷争已经传播开了。
  “不对劲。”徐渭和钱渊有同样的感受,“徐华亭想做什么?”
  比较起来,海运更快捷,更方便,只是近海折损也不多,即使有折损也比漕运的折损、耗用要小得多。
  这也是高拱、张居正日后施政的重要一条,但问题是,内阁纷争,高拱没怎么开口,反而是徐阶和李默闹的不可开交。
  徐阶将门生侯汝谅顶在前面,大谈特谈海运能带来的好处,而李默……也不知道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怨,反正直接怼上去了。
  徐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钱渊和徐渭、钱铮、孙鑨皱眉苦思,如果还施行海运,不管怎么实施,都需要大量的海船,以及护卫的水师。
  而东南海船的主要聚集地在宁绍台三府,水师大部分在台州指挥使葛浩手中,小部分驻扎松江府在吴淞副总兵卢斌麾下。
  虽然卢斌隐隐投入徐阶门下,但欲行海运事,不可能绕得过宁绍台三府,也不可能绕得过随园。
  “如若高新郑欲行海运,侯汝谅……徐华亭……”孙鑨猜测道:“随园和高新郑……”
  钱渊和徐渭都听得懂这句话,徐阶很清楚高拱有以海运代漕运的思路,孙鑨是猜测徐阶是试图让高拱接过手。
  有点复杂,有点绕,钱铮一时间没看出来,徐渭和钱渊沉默不语,孙鑨小声解释。
  徐阶这么做,好处很明显,自己主张海运代漕运,李默是肯定会跳出来反对的,而高拱却是海运的支持者……李默、高拱本就脆弱的联盟有可能因此而破裂。
  这半年来,李默冲锋陷阵,高拱步步紧逼,两人至少在内阁配合的很不错,徐阶这个内阁首辅的权力受到了很大的压制,丢出一个诱饵……让李默、高拱的联盟起隙,这对徐阶来说自然是好消息。
  更关键的是,如果海运代漕运一事被定下来,徐阶很可能不会亲手主持……高拱也不会将这件事主导权让给任何人,到时候,高拱必然会跟海运绕不过去的随园产生矛盾。
  听完的钱铮怔怔的愣在那儿,看看若无其事的侄儿,冷笑连连的徐渭……最终钱铮拾起茶盏没滋没味的喝了口。
  “狼吃肉,狗吃屎,下辈子都改不了!”钱渊无所谓的叹了口气。
  论政争水平,熬了严嵩十多年的徐阶毫无悬念的碾压李默和高拱,要不是李默不讲规矩的当面狂怼,以及高拱和隆庆帝特殊的师生关系,他们联手也不是徐阶的对手。
  历史上,隆庆帝登基,高拱突然发难,却被徐阶轻而易举的驱逐,这一世情势大为不同,但徐阶的手段依旧巧妙。
  徐渭冷笑道:“接下来就要看高新郑吞不吞饵了。”
  高拱至今还没有正式入阁,只是轮值直庐参赞机务,这半年多来他在内阁和李默联手,顶的徐阶非常难受……但同时,朝政大事他没有主导权。
  以海运代漕运,这是何等大事,如果高拱接下这幅重担,而且能办得成,必然能迅速掌控朝政。
  但问题就在于,能不能办得成。
  钱渊摇头道:“高新郑此人,性情狂傲,难以容人,却不是个蠢人。”
  “难说。”徐渭也摇头,“高新郑其人,性子太急,不然去年就应该升任礼部尚书了。”
  钱渊继续摇头,“海运代漕运,哪里有那般容易,一个不好,动摇天下,高新郑不会贸贸然去捅这个马蜂窝。”
  今天徐渭和钱渊杠上了,也继续摇头,“高新郑可使漕运依旧,以海运补之。”
  “运河沟通南北,多少货物从运河南下直至东南沿海。”钱渊嗤笑道:“如若海运通行,朝中还会年年拨银修河道?”
  其他三人都沉默下来了,虽然这些年一直没有大修河道,直到今年隆庆帝登基,才提拔大理寺少卿潘季驯为总督河道,并南京户部商议修河道,但每年还是要拨些银子下去的。
  从大局上来说,南北运河起到的最大作用是沟通南北,沿河的德州、临清无数城镇因此兴盛,靠河吃河的人数以十万计。
  但在朝中来看,南北运河的作用在于漕运,以中原、东南的粮草北输,保证京兆甚至西北的粮米供给。
  如果海船能顺利的将大量粮米运到北方沿海,那漕运必然衰败,朝中很难会继续维持对南北运河的修修补补。
  一旦如此,别说那几十万的漕丁,就是沿河的那些靠河吃河的人也不会答应……持续了一百多年的漕运培育出的既得利益者,哪里是那么容易能对付的?
  钱渊曾经对高拱说过,若试图以海运代漕运,必是万般无奈之下,被逼到山穷水尽之时,方能为之。
  看徐渭终于不吭声了,钱渊才下了结论,“只要高新郑脑子没坏,必然暂时蛰伏不动。”
  徐渭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指着桌上的纸笔,“快点吧。”
  “你不写?”
  孙鑨咳嗽两声,”文长兄书法气势磅礴,引人注目……”
  “气势磅礴?”钱渊冷笑道:“犹记得文中兄当年评价是,用笔狼藉。”
  看孙鑨盯着自己,钱渊一摊手,“小弟不能动笔……”
  孙鑨还没开口,徐渭冷笑道:“的确,展才用笔如涂鸦,太容易被认出。”
  “那谁写……”忍不住笑出声来的孙鑨猛地止住了笑声,难以置信的反手指了指自己的胸膛,徐渭和钱渊同时点了点头。
  沉思片刻后,孙鑨诚恳的说:“其实这封文书一出,外人都能猜得到必是随园手笔……”
  “那也不能落人口实!”
  “文中最善馆阁体,一笔一划均合乎规范,今夜就拜托了。”
  孙鑨哑口无言的愣了会儿,转头看去,“世叔……”
  钱铮立即起身拂袖离去。
  钱渊已经开始磨墨了,徐渭已经将纸铺开。
  为胡宗宪写下这封文书,是不忿满朝弹劾胡宗宪的徐渭出的主意,孙鑨和钱铮也颇为赞同。
  而写这么多……是钱渊今晚出的主意。
  因为钱渊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了几十年后的那桩妖书案。


第877章 棋盘外
  虽然随园中多有俊杰,虽然徐渭聪明绝顶,孙鑨家学渊源,甚至有钱渊这样的穿越者,但他们并没有猜中徐阶突然抛出海运代漕运的真实用意。
  以海运代漕运,一个不好就要南北大乱,甚至可能掀起民乱以至于动摇国本,钱渊看得出来,徐阶又如何看不出来呢?
  徐阶起床梳洗的时候天色依旧未亮,在昏黄的灯笼的指引下他先去了书房,这是他从严嵩独掌朝政后就开始的习惯。
  徐阶原本以为,自己终有一日会抛弃这个习惯,但没想到严世蕃死了一年半,严嵩死了大半年,而自己依旧保持这个习惯。
  静静的坐在椅子上,徐阶在盘算今日南宫之事,对此他并不在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胡宗宪的去职已然是必不可免,甚至很可能会下狱论罪,为此几个门生私下也使了些手段。
  关键还是在浙江……徐阶的计划中,一方面在松江府另设口岸通商,调任的吴淞副总兵卢斌能派的上用场,另一方面要将宁绍台三府握于手中……当然,名义上是握于内阁手中。
  而浙江的关键在沿海通商口岸,徐阶知道侯汝谅就任浙江巡抚后很是不顺,被自己那位孙女婿连续几个下马威,如今束手束脚,而调去的浙江总兵董一奎还没什么动静。
  浙江官场论权重,无非巡抚、巡按、总兵三人,名义上都是徐阶的人。
  徐阶枯干的老脸动了动,巡抚侯汝谅、总兵董一奎是没问题的,而浙江巡按庞尚鹏……他记得很清楚,此人是自己半年前的得意门生,东床快婿张居正举荐的。
  要不要将此人拿下呢?
  徐阶在心里思索,备用的人选倒是有,但李默肯定是反对的……如果此次谋划能成功的话,倒是可以试一试。
  天色渐亮,徐阶准备出门,心思又转到了今日的胡宗宪身上……攀附严嵩,贪污军饷,厚贿东楼,贪恋兵权,倒要看看你最后是什么下场!
  当然,徐阶说不出口还有个理由……若非你胡宗宪非要和钱渊同污合流,老夫未必不能容你。
  徐阶也知道自己的心态有些失衡,只要听到……只要想到那个人,内心深处就涌现出难以抑制的怨毒。
  徐阶犹记得,一年多前曾经有一夜,梦中隐隐可见,自己逼退严嵩,清洗严党,迎回众多贤臣,声望一时无二……他记得很清楚,那夜就是京中传闻钱渊启程回京的前一夜。
  自那之后,突发事件一件接着一件,除了严世蕃意外被劫杀之外,几乎每一件事的背后都有钱渊的影子……这让徐阶如何不恨?
  出了门上了轿子径直往西苑去,刚刚抵达还没进门,徐阶甚至还没来得及下轿,他最为信任的门生胡应嘉急匆匆赶至。
  “师相。”胡应嘉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站在轿边,“师相,昨夜有人投帖。”
  “投帖?”徐阶下了轿子,接过门生递来的两张纸细看,脸色登时阴沉下来。
  “师相,学生去问过冯府、张府,还问了几个同年……西城几乎传遍。”胡应嘉保持着气喘吁吁的姿态,“怕是……”
  “必为随园手段。”徐阶冷笑道。
  原因很简单,因为徐府没有接到投帖。
  都不用去想,想保全胡宗宪的人未必只有随园,但投帖各处却漏了徐府的……只有李默和随园有可能,李默的性子做不出这等事,如此剑走偏锋的手段,倒是符合钱展才的性情手段。
  徐阶甚至都知道,随园根本不避讳被别人猜出来。
  “师相,今日南宫议事可要变动?”胡应嘉小心翼翼问。
  徐阶思索良久才道:“无需变动。”
  胡应嘉躬身应是,快步退去。
  “此为妖书!”徐阶暗暗咬牙,但看向胡应嘉背影的视线中带上几丝欣慰,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
  ……
  今天的京城有些古怪,特别是当群臣齐集南宫的时候,气氛更是压抑。
  没有人寒暄,但眼神交流中都有着……看过了?噢噢,我也看过了的交流。
  钱渊从来没想过替胡宗宪脱罪,只会考虑让胡宗宪活着……从这一点上来看,他还没有完全蜕变成政治人物,其实胡宗宪的死对他对随园来说,是好事。
  所以隆庆帝下令南宫议事的时候,钱渊从一开始就没有舌辩群臣的企图,他将功夫用在了棋盘外。
  科道言官弹劾胡宗宪,口口声声下狱论罪,想要破局,就要从舆论上下功夫,徐渭的那份妖书就是杀手锏。
  这是明朝独有的政治制度或者说是政争手段,先制造舆论,形成潮流后再以大势压迫……纵使是原时空中的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也叫苦不迭。
  难得出了西苑,隆庆帝很早就到了,他对今日的议事并不在乎,说到底罢免胡宗宪是任何哪一方都可以接受的,而胡宗宪的死活只是他金口一张。
  不过,这是隆庆帝除了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如此规模的召见群臣,他希望能看到一些和之前近四十年死气沉沉不同的东西。
  隆庆帝更希望亲眼看见,名望愈高的随园在朝中政争中能有什么样的表现,这关乎到日后制衡朝局的关键。
  “都到齐了?”
  “皇爷,阁臣、都察院、六科、翰林、国子监……詹事府均已到齐,六部尚书、侍郎中唯有户部尚书未至。”
  “砺庵公年高望重,户部之事又繁杂。”隆庆帝点头道:“再等等吧。”
  陈洪笑着应是,比起上一任,这位陛下真是宽宏有度啊……换成嘉靖帝,不说什么责罚,光是尖酸刻薄的话就让人受不了。
  方钝已经到了南宫门口,身边是户部左侍郎黄懋官,而户部右侍郎赵贞吉早就进去了……毕竟这位在户部几乎没有一点存在感。
  看方钝脚步不停,黄懋官咳嗽两声,“砺庵公……”
  “嗯?”方钝诧异的看着下属递来的两张纸。
  “昨夜有人投帖……西城百余官员府邸……”
  黄懋官神色不变,今天是陛下登基以来,第一次正式大规模召见群臣议事,也是随园第一次在正式场合的亮相。
  依附随园的官员其实不少,但由于钱渊本人的年龄限制,聚拢而来的官员大都年岁不大,官位不高。
  其中能正式站出来的除了不太可能站出来的东阁大学士孙升外,只有工部侍郎潘晟和户部侍郎黄懋官。
  黄懋官正想着心事,身边的方钝已经停下了脚步。


第878章 南宫(上)
  “恰逢中元,京中老吏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不意恍惚见人,明月高悬,不见人影……”
  “似着红袍,或穿盔戴甲,腰间佩剑……”
  “老吏相询,鬼言为人蒙冤十数载,圣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