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377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377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婆怀孕,自己出差外地,一去几个月不回,连个电话都没有……放在后世,得被骂得狗血喷头。
  对这样的待遇,钱渊是有心理准备的,昨晚一进卧室,还没等小七发火,他就反手抽出了一条崭新崭新的搓衣板。
  看着脸上挂着悔恨的丈夫,板着脸的小七噗嗤笑出来……然后,一堆婆子、侍女将钱渊赶了出去。
  已经两个时辰了,钱渊看着进进出出的那几个产婆,想问些什么,但又不敢开口,好不容易张开嘴,却发现嗓子沙哑的像被刀磨过一般。
  “别担心,还早着呢。”黄氏倒是不紧张,“刚进去看了,挺好的,精神头也足。”
  钱渊松了口气,“快生了?”
  陆氏、谭氏都是过来人,一听这话都摇头,第一胎一般五个时辰打底,倒是第二胎开始个把时辰就够了。
  一听还要那么久,钱渊坐不住了,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院子里来回转个不停。
  “别转了!”王氏呵斥了声,“平平安安,一点岔都没出,急什么!”
  那边林烃陪着妻子过来打探消息,看钱渊这幅模样,不禁笑道:“舅兄向来是奔马迎面亦不改色,不料如今……”
  话还没说完,钱氏就给了丈夫一个白眼,林烃赶紧换了个话题,“对了,戚继美调令已然南下……”
  “二弟调令?”王氏回过头来,“调哪儿去?”
  “回浙江。”林烃解释道:“如若调到云贵,倒是能生个副总兵,回浙江,还是参将。”
  看钱渊那边还是在满院子乱窜,时不时还要扶墙稳稳身子,林烃又说:“元敬兄那边不太好说,一省总兵官调职,内阁是要票拟的,而参将调驻,兵部即可。”
  对此,钱渊从来没有担心过,李默那边不知道那份礼物的分量……呃,毕竟压根就不知道是什么礼物。
  但高拱是知道内情的,也很清楚那份礼物有什么样的分量,戚继美调驻浙江这等小事,高拱是肯定会帮这个小忙的。


第820章 下马威
  虽然距离除夕还有些天,但北京早就天寒地冻,钱渊都急出一身汗,内衣里面湿漉漉的一片,风儿挂过来就是一个哆嗦,但仍然守在门口不肯离去,甚至还想着进去看看情况。
  陆氏、谭氏、黄氏和王氏几个女人倒是挺羡慕里面的小七的,有这么贴心的丈夫,实在是运气。
  “钱大人你先出去!”
  “不能进,不能进……”
  实在忍不住想进去看看的钱渊被拦在门外,借着门开的空档,他伸长脖子听见小七的呼痛声,这才略微放心了点,听这声音还中气十足。
  门还没关上,里面传来一阵惊呼声,一个婆子扯着嗓门嚷道:“生了,生了!”
  后面的陆氏、谭氏一拥而上,里面已经隐隐能听得见婴儿的啼声。
  “儿子,女儿?”
  “弄璋弄瓦?”
  钱渊双手张开将人都拦着身后,阴着脸从里面努努嘴,“大人如何?”
  一个婆子奔进去片刻后才出来,“母子平安,母子平安。”
  钱渊终于放下心来,一屁股就坐在门外的地上。
  林烃好奇的看着妇人们陆续进屋子,扶起钱渊笑道:“恭喜恭喜,弄璋弄瓦?”
  “都说了母子平安!”钱渊哼了声,“扶稳点!”
  经过一个时辰的一系列程序后,钱渊才被允许进屋,疲惫的妻子已经沉沉睡去,额头上的刘海被汗水打湿,被包裹起来的婴儿就在枕头边。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这是钱渊两世第一次看到血脉传承,米粒大小的指头很是可爱……就是皮肤皱巴巴的。
  “好了,看一眼就出去。”陆氏轻声催促道:“坐月子一个不好,这辈子都遭罪呢。”
  钱渊摩挲着小七的手,缓缓将其放进被窝,正要离开,小七却醒了。
  “辛苦了。”钱渊只简短的说了句,毕竟身后都是人呢。
  小七可不管,只使了个眼色,钱渊有些迟疑,犹豫了会儿才把手掌伸过去。
  “哎……”谭氏一脸的诧异,倒是小妹忍笑拉着母亲,看着二嫂用力咬着二哥的手掌。
  钱渊像是没感觉似的坐在那,脸上还仍有笑意。
  折腾了好一会儿后,钱渊才出了屋,去洗了澡才回了随园,心里还在想着坐月子的事。
  前世坐月子请个月嫂,实在不行去月嫂中心,这一世只能在家里……密不透风的房间,连床都不能下,而且一个月不能洗澡,想想就知道小七会抓狂。
  “恭喜,恭喜展才喜得贵子。”
  “恭喜,弄璋之喜。”
  好些人聚集随园,不仅仅是随园士子,还有不少平素来往的同僚,徐渭、林烃正在招呼,陶大临、吴兑等人的妻子一直在后院帮忙。
  钱渊喜笑颜开的一挥手,“明日大摆筵席……算了,三日内,酒楼免费!”
  钱渊有点低估酒楼的号召力,第二天消息传出去后,从早到晚,宾客盈门,酒楼里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据说六部六科,翰林都察院,这几天相当多的人请了假,生病断腿,什么理由都有。
  别看都是官儿,但如果没油水,在京中也挺难熬的,如那些老翰林,虽然不至于真的肉都吃不起,但来钱家酒楼吃一顿实在心疼。
  但钱渊不在乎,真的三日之内全都免费,而且还不限量供应,随园里天天人满为患,一派喜气洋洋。
  钱渊这边心情好的不行,每天陪着老婆过月子,偷偷帮老婆擦身子,夜夜抱着老婆睡觉,而远在千里之外,新任浙江巡抚侯汝谅的日子简直是过不下去了。
  赴任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下旬,侯汝谅刚刚抵达杭州的时候还不错,布政司、按察司以及杭州知府、钱塘县令等人均在码头相迎。
  但仅仅三刻钟后,进了巡抚衙门大门的侯汝谅惊呆了,别告诉我,一省巡抚手下就这大猫小猫两三只?
  除了杂役下人之外,衙门一共只看到了五个小吏、文员。
  侯汝谅毕竟曾任辽东巡抚,也是带了幕僚过来的,甚至还带了四五十个亲卫……都是辽东饥民,受侯汝谅活命之恩。
  最得侯汝谅信任的张师爷摇摇头,“离除夕尚有八日,虽然东翁南下需要时日,但如此懈怠也……不对!”
  侯汝谅也反应过来了,从布政司到府衙、县衙今日都去码头迎接,巡抚衙门内的文员小吏怎么可能不知道上司赴任?
  张师爷出去转了一圈,脸色阴沉的回来……一共就五个文员小吏,三个已经是白发苍苍,另外两个……一个瘸了条腿,一个瞎了只眼。
  侯汝谅和张师爷可以确定,这是个下马威啊!
  不过,侯汝谅能巡按巡抚辽东,性子自然不会软,立即叫来年纪最大的小吏,仔细盘问。
  “前任中丞大人离职的时候?”须发尽白的老吏想了想,扳着手指头数了数,“约莫四十人……不对,至少半百中秋时候分发月饼,连同幕僚一共五十八盒。”
  侯汝谅揉了揉眉心,“幕僚不算,仅文员、小吏。”
  “那的确约莫四十人。”
  张师爷喝问道:“人呢?”
  “不晓得。”老吏一摊手,“大人有所不知,且听属下细细道来。”
  “来人,上茶。”侯汝谅按耐住脾气,点头道:“慢慢说,说清楚。”
  老吏抿了口茶就放下了,干笑道:“属下是浙江人,喝惯了龙井。”
  张师爷嘴角动了动,有点后悔叫这厮进来,老油条了!
  “浙江不比北地,频繁战事民乱,常设巡抚。”老吏捧着茶盏取暖,缓缓道:“嘉靖二十六年,因倭患初设浙江巡抚,但两年后,朱长洲自写墓志,作绝命词,饮药而死,巡抚衙门就此烟消云散。”
  侯汝谅知道对方说的“朱长洲”指的是大名鼎鼎的朱纨,因手段酷烈导致浙闽两地豪门大户群起而攻之,不得不自杀身亡。
  “直到嘉靖三十二年,台州、嘉兴频遭倭寇侵袭,朝中再设浙江巡抚,对了,和大人一样,也是外省调来的,时任山东巡抚的王民应。”
  侯汝谅有点不耐烦,随口道:“王凤州之父,前两年因俺答攻蓟门而下狱论死。”
  “对对对。”老吏慢吞吞的说:“当年王民应是从布政司、按察司、杭州府衙、嘉兴府衙,还有钱塘、富阳各县的县衙抽调文员、吏员充实巡抚衙门,此后这就成了惯例。”
  “砰!”
  侯汝谅面色铁青拍案而起,现在他听明白了,因为浙江巡抚并非常设,所以压根就没有惯用吏员,都是从各地抽调借用的。
  如今自己赴任浙江巡抚,那些吏员全都各回各位……这没毛病,自己都找不出发作的借口,更何况自己初来乍到,不可能脑子坏了拿这种事立威。
  自从大街上闹了那一场,侯汝谅就知道自己南下怕是阻碍重重,但没想到,对方的下马威这么狠!
  还想干一番大事呢,现在都没人手,干个屁啊!


第821章 下马威(续)
  虽然这个下马威让侯汝谅愤怒非常,但他性情坚韧,从不轻言退却,更何况背靠内阁首辅,身为浙江巡抚,他有的是时间、手段来从容收拾。
  侯汝谅甚至如此想,旧人一扫而空也未必是坏事,毕竟前面数任浙江巡抚多有和钱渊牵扯不清的人物,比如胡宗宪,比如谭纶,比如吴百朋。
  但侯汝谅没想到的是,人家给的下马威还没完呢。
  新官上任第一件事不是去放火,而是去盘点,看看前任给自己留下点什么。
  空空如也的库房里,只有两个人在,侯汝谅终于没忍住,一脚踹飞了脚边的一个小木凳,从牙齿缝里崩出三个字,“谭子理!”
  张师爷在一旁无语的摇头,官场惯例,继任者一般不会去找前任的麻烦,但前任一般也要给点面子留点底子。
  而谭纶是一点面子都没给,估摸着库房里的老鼠都打着铺盖搬家了!
  现在就算侯汝谅把文员、小吏都招满,也拿不出银钱发放俸禄……就连身边的几十号亲兵都够呛,最多也就混个吃喝不愁。
  张师爷劝了好一会儿,侯汝谅喘着粗气不肯出去,前者只能自己出去问个究竟。
  “自朝中设浙直总督以来,两浙税银、税粮均输总督府,巡抚衙门这边从不经手,阮鹗、吴惟锡、赵大洲均按旧例。”
  “那谭子理呢?”侯汝谅冷笑道:“他上任时,已然没了浙直总督。”
  “胡汝贞提编六省,税赋承受最重的就是浙江,多有提编至三四年后的府县。”张师爷一边琢磨一边说:“谭子理行休养生息之策,多次上书朝中,免嘉兴、湖州、严州税赋,税粮之事尽交付布政司,常例……”
  看了眼侯汝谅,张师爷咽了口唾沫才低声说:“免了各府常例。”
  在张师爷看来,前任谭子理将规矩坏的不成样子了,众所周知,县府省各级衙门,都是要收常例的,巡抚衙门这边的常例就是从浙江那么多府衙收来的。
  这对于浙江巡抚来说,这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收入,一旦出了什么紧急事,就要从常例银里拨付,更何况这也是浙江巡抚衙门的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
  侯汝谅大怒起身,没有人手就算了,浙江多有文人士子,自己总能招募来,但没有银子……放屁都不带响!
  这时候,敲门声响起,从辽东跟来的钱粮师爷走进来,“东翁,账目对不上,中秋之后,账上应还有白银二十六万两,各式绸缎布匹数百匹。”
  侯汝谅精神一振,“难不成谭子理全都……”
  “不可能,谭子理就算贪婪类严东楼,也不会做这等蠢事。”张师爷立即摇头道:“只怕另有内情。”
  “去问问。”侯汝谅咬着牙道:“就问那个老吏……哼,留在这只怕也是刻意为之。”
  片刻后,张师爷面色灰败的回来了,带来了一个合乎情理,但侯汝谅无法接受的事实。
  那二十六万两白银和布匹绸缎都是借来的……从宁波府衙借来的。
  这是个巧妙的误会。
  当年谭纶接任浙江巡抚后,手上也是空空如也,又免了各府的常例,想方设法从外甥钱渊那弄银子。
  最终两人达成协议,宁波府衙、镇海县衙向浙江巡抚衙门输银,而谭纶尽量保持宁绍台三府的兵力调配,并许卢斌、侯继高、杨文、张元勋各将领以乡勇的名义募兵成军。
  谭纶在任的时候,巡抚衙门是很阔气的,甚至还养了个戏班子专门研究海盐腔,而谭纶上书丁忧守孝回江西老家之后,留守杭州的郑若曾接到随园密信,将手下大都遣散,库房里留存的全都送回宁波。
  说到底,和其他省份不同,浙江巡抚曾经一度罢设,前后八任巡抚有一半都被下狱弃市甚至自杀,这直接导致衙门内部的小吏、文员都有战战兢兢之感。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被抽调到巡抚衙门,这些人的本职也是在府衙、县衙那边。
  更要命的是在于库房,巡抚名义上总管一省,但浙江巡抚是不同的……至少在短时间内,镇海、宁海是不受浙江巡抚管束的,甚至隐隐宁绍台三府都有脱离之像,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内阁对给浙江掺沙子的原因。
  侯汝谅痛苦的揉着眉心,人手略微好办一点,实在不行还能去外地借调,但没银子……
  难不成现在就去镇海要银子?
  人家会理会自己吗?
  至少这个时间段,有随园在背后撑腰,唐顺之、孙文和会乖乖听话?
  唐顺之那厮一个月三四封奏折,变着花样大骂户部,主要是骂如今的户部右侍郎赵贞吉。
  难不成让各府开始上缴常例银?
  侯汝谅都不用猜,真这么干,自己的名声一定会臭到家……谭纶可以先免后恢复,但自己不行。
  这时候,外间张师爷拿着一封信进来,面无表情的说:“东翁,镇海来信。”
  “嗯?”
  “宁波府尹唐荆川催还巡抚衙门今年欠账。”张师爷低头看了眼,“共计三十八万七千二百一十六两。”
  有郑若曾在,弄一份账目太轻松了,而且这还是扣了又扣的,实际浙江募兵、练兵、打制兵船的费用远比这个要高。
  侯汝谅都被气笑了,还有零有整的呢!
  “不入两浙,不知龙泉之重啊。”侯汝谅叹了口气,沉思片刻后吩咐,“镇海那边无需理会……宁绍台三府都无需理会,令其他府衙限期缴纳常例。”
  “东翁,只怕……”
  “先翻看账目,打听一下,浙直总督之前常例数目,只需缴纳三成即可。”
  张师爷松了口气,“属下这就去拟文。”
  侯汝谅孤身一人回了后院,这儿最早是朱纨初设,后王民应修缮而成,除了阮鹗之外,其余的浙江巡抚都驻扎此处。
  朱纨自杀,王民应下狱论死,彭黯下昭狱后被一撸到底,屠大山、李天宠遭弃市,阮鹗更是大败丧师,赵贞吉灰头土脸,胡宗宪隐有危机。
  侯汝谅在心里盘算了下,突然发现,前后这么多任浙江巡抚,目前还能平平安安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和钱渊早年投契,交情不逊徐文长的吴百朋。
  另一个是钱渊的小舅,谭纶谭子理。
  侯汝谅不禁在心里猜测,这仅仅是巧合吗?


第822章 不乱
  嘉靖三十七年率军先入闽后入赣,古田、宜黄、分宜数场大捷塑造了戚继美不弱其兄的赫赫威名。
  重新回到镇海的戚继美虽然未满三十,但长时间的领军作战的经历造就了他身上淡漠而不失威严的气势。
  但仅仅两年,戚继美没有想到,如今的镇海已非旧观。
  沿着甬江一路东进,沿途的码头不下十处,每一处都繁花似锦,人烟茂盛,吆喝的号子不时在江岸边响起。
  戚继美站在船头久久眺望,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