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359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359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啧啧,这话儿是真心实意还是在砌词虚言……钱渊真的分不清,上位者哪个不是人精,会愿意看到手下打成一片?
  钱渊回想了下历史对裕王的评价,“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嘉靖帝以玩弄人心,制衡朝堂而闻名,不料养出个这样的儿子。
  呃,这话不对……应该说是嘉靖帝生的,但真不算嘉靖帝养的。
  “殿下说的是,钱某退避三舍,可能中玄公看不得钱某这般懒散?”钱渊一句带过,换了个话题,“对了,那支船队……”
  一说到这事儿,裕王眼睛就是一亮,“展才,当年你可是在孤面前力保此事的。”
  “那支船队如今大小船只十三艘,往南洋贩货,一个半月一趟,算起来差不多两个月出一次海。”钱渊低声道:“掌管船队之人是钱某心腹,多有乡勇甚至钱家护卫在其中,日后必能为殿下所有。”
  犹豫了下,钱渊轻声道:“汪五峰于海上势力不小,日后还请殿下怀柔。”
  “进献巨木,又有红薯、洋芋,于国有功嘛。”裕王笑着点头,心里想估摸着钱渊在汪直那边也有分红。
  随意聊了一阵,又让钱家酒楼送来饭菜,钱渊吃了晚饭才启程离去。
  回去的路上,钱渊在心里盘算今日之行,还算不错,虽然张居正可能有点糊弄不过去,但高拱、张四维那边应该没问题。
  至于裕王本人……说句不太好听的话,纯粹是个吉祥物啊。
  此行大获成功,一来终于重回裕王府,二来此次除了诸大绶、潘晟之外,还将孙鑨、陶大临引到裕王面前,三来裕王显然对东南税银非常关注,对开海禁通商亦保持兴趣,这对日后开海禁很有好处。
  唯一的问题是日后如何和高拱相处……钱渊叹了口气,尽量不见面……或者尽量选那老头不在的时候去裕王府打个转?


第777章 庞少南
  裕王府那边的破事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了,不管高拱怎么想,终归不得不在各方势力的或劝解,或劝诫,甚至威胁的情况下,选择了视而不见。
  而钱渊本人,几乎是被嘉靖帝赶着去了趟裕王府……至少从表面逻辑上是这样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钱渊继续混迹在都察院里,隔上几日去点个名,时不时邀同僚去酒楼搓一顿,就算是不合群的御史也能收到几张打折票。
  当一个御史老母病故,而因为两袖清风无力操持丧事的时候,钱渊挺身而出,出银出力,为其置办诸事。
  而这个御史去年曾上书三次弹劾钱渊及随园众人,此事传出,钱渊得了个及时雨的绰号,甚至有人将其与汉朝为友人邻居置办丧事的原涉相提并论。
  自从李默归京,都察院也有了不小的变动,几个曾经的李默旧部,有的终于被熬出了头,巡按地方,有的早就改换门庭,被弹劾罢职。
  至于徐阶的门生就比较惨了,但凡有些毛病的都被揪住,好点的罚薪三年,差点的如邹应龙……居然被打发回行人司了,至于早就有意外放巡按地方的林润,至今还被摁在京城,山东巡按御史一职被李默门生一把夺走。
  不过钱渊只顾着看戏,有时和陆一鹏、孙丕扬闲聊,有时和巡按地方回朝的御史详谈,有时也会和上司左都御史聊上几句。
  “展才。”
  还没等到放衙,正准备溜走的钱渊被左都御史周延叫了回去。
  “崦山公,枯坐室内,连扇窗户都不开?”钱渊笑着行了一礼,“已过夏至,京城酷热难当,待会儿让酒楼送几碗冰沙绿豆汤来。”
  “听说是文长仿古方研制出来的?”
  “奇技淫巧之术罢了。”钱渊神情有些悻悻,东南可比北京要热得多,但他实在没脸去问制冰法……毕竟当初还是他“传授”徐渭的。
  周延大笑道:“奇技淫巧之术?记得给事中胡应嘉南下以此相责,被展才骂得当场吐血?”
  钱渊也是无语了,明明只是传闻胡应嘉夜间吐血,现在都变成当场吐血了!
  周延端起茶盏又闲扯了几句,不经意问道:“听说展才午时设宴款待才回京的庞少南?”
  “少南兄刚直秉公,只巡按地方真是可惜了,其人有理事之能,他日当为封疆大吏。”钱渊浅笑道:“今日下官询闽地农事,少南兄侃侃而谈,无不了然于心。”
  所谓的“少南”即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庞尚鹏,广东广州人氏,外放知县因政绩卓越被调入都察院,嘉靖三十六年被钦点巡按福建,虽军略一道无甚建树,但理政颇有手段。
  福建巡抚吴百朋曾在给钱渊的信里提起此人,赞其勤勉有功,不畏权贵……以闽地试种红薯、洋芋,庞尚鹏一力拒大户授平民。
  三天前庞尚鹏被调回京,钱渊特地来问问红薯、洋芋试种,以及闽地战事的细节。
  最关键的是,吴百朋在信里提到,庞尚鹏曾向其提议,得允许后选一县之地试行税法,先行里甲均平法﹐继行十段锦法,最后试行一条鞭法。
  其实钱渊并不清楚,历史上的庞尚鹏就是以助张居正完善推广一条鞭法而闻名的。
  这是个能用的人物……而且对海贸也不陌生,庞尚鹏的父亲就是以木商起家,就是不知道此人是什么背景。
  如果没有背景,都察院里近百名御史,哪里轮得到一个毫无背景的御史巡按福建如此大省?
  但当钱渊拐弯抹角的问起当年何人举荐庞尚鹏巡按福建,周延却顾左右而言他,转而提起已近尾声的江西战事。
  戚继美还在江西中部、东部剿杀余匪,胡宗宪所率平江伯陈圭、南赣总兵俞大猷、江西副总兵刘显诸军堵在粤赣边界处,与张琏所率数千贼兵几度大战,据兵部战报,贼军败局已定。
  “东南传闻,戚门双杰皆出自展才门下?”
  钱渊神色一紧,“崦山公说笑了,此二人是将门虎子,戚元敬早有大志,精通兵法……”
  “戚元敬浙江、福建两度击倭,阵前从无败绩,堪称名将之流。”周延笑道:“但听闻,其弟戚继美从嘉靖三十五年起,就一直跟着展才?军中多有钱家护卫?”
  钱渊有些不安,试探问道:“如今江西战事暂歇,戚继美所部……”
  周延避而不答,转而道:“戚继美先有福建古田大捷,解延平府之围,后又在宜黄大败贼军,急行数百里力保分宜,使贼军溃败,后又相援吉水,乡人来信,赞其不仅熟知兵法,为一时俊杰,所部更是秋毫无犯,堪称王者之师。”
  瞄了眼微微蹙眉的钱渊,周延轻声道:“据闻其部士卒有思乡之心,展才还需尽早筹谋。”
  论战功,比起剿倭得力的戚继光,戚继美还要逊一筹……毕竟倭寇战力更强。
  论名声,虽然戚继美有极为关键的古田大捷,但上虞大捷中三刻钟扫平徐海主力的戚继光更胜一筹。
  也正是这个原因,钱渊选中稍逊一筹戚继美作为日后镇守东南的棋子,戚继光的去向……钱渊觉得自己短时间内无力插手。
  但即使有心腹杨文,即使运气不错浙江总兵落到熟悉的董邦政手中,戚继美才是最重要的。
  戚继美能不能回浙江,将会决定很多事。
  钱渊回京数月,除了偶尔去西苑觐见,去裕王府,被方钝那厮拉去给户部小吏上课之外,基本都在都察院打转。
  虽然经常不来点卯,但钱渊基本的思路却渐渐传开,在这点上他并不忌讳隐秘。
  东南通商得利极厚,开海禁势在必行,但须有大军镇守,以备倭寇来袭……这一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周延今日这几句话显然是在提点钱渊,如果要动手,那就要快点。
  钱渊也是醉了,朝局复杂程度……不涉身其中,实在难以想象!
  兵部尚书杨博远在宣府,署理兵部诸事的左侍郎江东原先和钱渊关系还不错,戚继美、杨文、鲁鹏、侯继高提拔为游击、参将,江东都帮了忙的。
  但自从张四维这些日子出入随园后……江东气急败坏,这还真不能怪他,钱展才那厮是捧起碗吃饭,放下筷子……虽然没骂娘,但也抹抹嘴巴调头就走。
  也不知道杨博什么时候回京……难道非要等到严嵩死翘翘?
  现在内阁里乱糟糟的一片,严嵩虽然是回光返照,但并不大权独揽,只盯着徐阶。
  而李默将礼部丢给林庭机,自己待在直庐只盯着徐阶穷追猛打。
  吕本一如既往的缩着肩膀,正儿八经行使阁臣重任的反而是才入阁不久的吴山。
  要不要回头去问问张四维?
  东南那边晋商进展不错,这点面子应该会给吧?


第778章 用意
  钱渊这边瞎几把乱联想,神色倒是淡淡,如果戚继美不能回浙,杨文能不能担当重任……可惜北上途中没有和董邦政见一面拉拉关系。
  周延又轻声道:“三日前庞少南回京,前日内阁询都察院,推举御史巡按福建。”
  “福建如今除了剿倭之外,并无大事,若要御史巡按……”钱渊眯着眼回道:“理应内阁或都察院上呈陛下,得许可后再令都察院推举两名备选,由陛下御笔钦点。”
  周延点点头,“那日,内阁还询,是否要推举御史巡按浙江。”
  终于来了,虽然巡按御史非常设,但浙江一省这些年先有倭乱,后有通商,总的来说不算平静,设巡按一职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钱渊有心理准备,这一个多月里对此也作出了多种准备。
  但关键是,今日周延为何突然提及此事?
  娘的,钱渊心里有数了,庞尚鹏八成是徐阶门下,此人巡按福建,多受好评,若要选御史巡按浙江,他应该是合适人选。
  严嵩只剩最后一口气了,哪里会去管这等闲事?
  吕本是个摆设,吴山和随园关系不错。
  而李默现在盯着徐阶一阵猛捶,若要插手东南诸事,不会不打招呼……至少林家那边会透些消息过来,都已经纳采纳吉了,虽然在钱渊内心深处,联姻不意味着政治联盟,但这个时代很少出现如钱渊和徐阶闹翻这种事。
  而且和朝中其他重臣不同,李默、林庭机都是东南人,不会不清楚钱渊在东南的分量,不打招呼想吃这块肥肉,也不怕磕坏了牙。
  只有徐阶会做这等事。
  他想干什么?
  一时间,钱渊心乱如麻,这次真的看不清,看不懂……徐阶现在势力大减,应付诸般事手忙脚乱,还要来挑拨如今已经回裕王府的自己?
  钱渊抬头看向周延,“崦山公,挑选御史巡按浙江、福建,可有人选?”
  “怎么?难道展才还想越俎代庖?”周延笑道:“闽地倭患渐息,户部上奏,请于闽地择地通商,若要挑选御史巡按福建,需通此事之人方适宜。”
  钱渊眼睛一亮但并未说话,从这个角度来说,曾经南下的陆一鹏很合适,还有曾经参与上虞大捷,后调任镇海知县助唐顺之主持通商事的孙丕扬也很合适。
  “但巡按浙江……”周延捋须道:“还需仔细筹谋,也罢,今日觐见,陛下尚未提起此事。”
  又闲聊了几句后,钱渊起身告辞,“崦山公,后面几日,下官还要请几天假……”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下官恪尽职守,何敢昼寝。”钱渊赔笑鬼扯道:“母亲尚未入京,定亲诸事……”
  “对了,林利仁幼子林贞耀,展才这个妹婿挑得不错,未定亲前就替随园冲锋陷阵了!”
  钱渊咧咧嘴,这话没法接啊。
  那日的大斗殴中,最勇猛的是孙丕扬、潘允端,最倒霉的是徐А⒆抻α钊侨俗⒁獾氖钦啪诱土譅R两位国子监司业……这个位置,虽然官衔不高,但都是裕王府讲官,要不了多久就能坐上直升飞机,说不定一步就跳到六部侍郎了。
  而林燫完全是被林烃连累的,脸上三道血痕,还不是重伤,没办法请假,顶着这张脸天天被人用古怪的视线打量……为这事,纳采那日,林燫都没给随园众人好脸色看。
  周延呵呵笑道:“去忙吧。”
  钱渊后退几步,施礼正要转身,听见周延问出最后一句话。
  “展才可记得三年前殿试的策问?”
  三年前,殿试那道策问……税赋为国之根基,试论东南提编法。
  钱渊在回随园的路上反复思索,周延不会随随便便提到三年前的殿试策问,究竟有何用意呢?
  虽然相处的不错,周延对自己颇为宽容,甚至参与几次都察院聚宴,但毕竟是嘉靖二年进士,是徐阶的同年。
  今日隐隐透露庞尚鹏的背景,又隐隐提到内阁试图推举继任浙江巡按御史……显然,这一定是徐阶干的。
  怎么也想不通……钱渊索性下了马,沿着街道缓缓步行,反正回了家,小七应该刚刚午睡醒来,精神旺盛的很,八成要拉着自己搓麻或者玩三国杀。
  陪老婆打麻将,那是个悲剧,陪怀孕的老婆打麻将,那是悲剧中的悲剧!
  身后的梁生牵着两匹马东张西望,另两个护卫警觉的四处观望……钱渊现在出行都要带上护卫,美其名曰惜命,没看到内阁首辅的儿子都被人杀了?
  “少爷,看!”梁生上前两步,鼻子抽了抽,“好像是肉夹馍!”
  “嗯?”钱渊侧头看去,还真是肉夹馍呢。
  “不要脸!”梁生吐了口唾沫,“东南各地酒楼学了菜式去,谁不是好言相求,还得补些银子!”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版权,但商行里也是有规矩的,司礼监黄锦的弟弟现在做的是蜂窝煤生意,还拉了好几个勋贵,但事先给钱渊打了招呼得了允许,还每年分了笔银子。
  肉夹馍是西北美食,钱渊前世常吃,这一世入京问了山西人、陕西人,居然没人听说过……据说历史悠久啊!
  “算了,小事而已。”钱渊倒是无所谓,毕竟是从原创不如抄袭,创作不如盗版的时代来的,“去买几个填填肚子,中午那顿庞少南还真不客气,少爷我都没吃饱……”
  说到这钱渊突然住了嘴,这是个古怪的地方,庞尚鹏是徐阶的门人,为何今日自己随口一邀,对方就欣然赴宴,而且中午和自己详谈如此融洽?
  数月前入京,随园已经公然和徐阶撕破脸了,徐阶名望大跌一系列的事都和那场大殴斗有关……虽然钱渊没有出面。
  午宴时,自己还不知道庞尚鹏是徐阶的门人,但对方应该心里有数……即使只归京三日,但绝不会不知道内情。
  “少爷,里面还有辣椒。”梁生咬了口埋怨道:“肯定是从家里酒楼偷的!”
  “狗屁,现在京城周边多少农户种植辣椒,早上出门吃完豆腐脑都有辣椒呢,难道都是偷来的?”钱渊接过来咬了口,“味道还不错。”
  不得不说,钱渊的存在,除了改变这个时代的走向之外,在其他方面的变化上也是起到了作用的。
  给大家拜年了
  正在搓麻的老徐提前给大家拜年了。
  又是一年过去了,去年这个时候刚刚开书,然后是疫情被堵在家里,然后是工作发生变故……希望今年运气能好点,也希望所有书友今年大吉大利,好运常在。


第779章 原来如此
  沿街走过去,一路上钱渊看到了很多原本不应该存在这个时代的东西。
  比如左手边那家酒楼,挑出的旗子上绣了个大大的“辣”字,啧啧,难道是川菜馆?
  说起来这一世还是四川人最爱辣椒,这玩意堪称川人最配,都察院好几个四川籍的御史经常去钱家酒楼,桌上全都是辣椒,还说不够味。
  再比如远远看见街口处的一家店面人来人往,肩上搭着毛巾的小二捧着偌大的木盘穿梭其中,桌上摆着的都是紫铜火锅。
  自从三年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