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316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316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林烃面前痛斥钱渊之过的那个人是其父林庭机的举主李默……呃,早在李默还没被罢官之时,就看钱渊不顺眼。
  没办法,钱渊的所作所为自认为秉心而行,但客观上却一次又一次给了李默重击,他如何不讨厌钱渊?
  甚至李默都恨屋及乌,随园一干人他都看不顺眼。
  李默的妻子和林庭机的妻子是同族,就在十多天前离世,林烃陪同其母赴瓯宁拜祭,因戚继美古田大捷后北上建宁府,有人提及钱渊,然后李默……
  钱渊前些天还天真的在想,能不能和有可能起复的李默缓和关系呢!
  林烃虽然才十八岁,但自小聪颖,并不偏听偏信,想着明年上京去问问父兄,林庭机如今是礼部侍郎,林燫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还在翰林院里熬资历。
  林烃就是今年过的乡试,准备年后启程上京赶考。
  船只抵达闽县,林烃邀梁生一行人去林铺乡,今日已经是十二月二十八了,后日就是除夕。
  但在城门口,梁生意外的撞见了一个熟人,戚继光麾下的把总楼大有。
  “回闽县催军粮。”楼大有笑着拍拍梁生的肩膀,“江西那边怎么样?”
  “你们都缺军粮?”梁生咂咂嘴,“江西那边才惨呢,继美兄都去临川抢粮了,现在应该已经出兵西进临江府、吉安府,估摸着很快就有军报来。”
  “大战将起,你来闽县做甚?”楼大有眨眨眼,“龙泉公让钱家护卫入闽,战功不小,要我说……径直入军算了,你梁生至少一个把总。”
  “绕了我吧,要不要入军,那是少爷说了算。”梁生顿了顿,没将王义留下的消息说出口,张三曾经嘱咐过他,此事不可外传。
  梁生问了问,知晓运粮的船队已经离开,自己两天不可能回镇海,而楼大有还要负责粮米转运,索性应下林烃之邀,去了林铺乡。
  林铺乡,听此名即知,此地以林氏族人为主,而林族人就算中不了进士,举人、生员数不胜数,一乡之地尽是墨香。
  林烃匆匆将母亲送回家,让族人挤出几间宅院,好歹让梁生这四十多人住下来,忙前忙后,诸般事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毕竟是年关,林烃那边也事多,毕竟父兄都不在家,诸般事都要他出面,只嘱咐下人不可怠慢。
  梁生等人都不太想出门……出去撞见的都是文人士子,来往行礼,文质彬彬。
  “早知道就早些启程了。”梁生捡着盘中的肥鸡腿,“入闽之前,少爷说过回去会亲自下厨呢!”
  “那是挑三位战功最著的。”洪厚瓮声道。
  “排不到首位,难道还排不到前三?”梁生一瞪眼,“毛海峰那厮,也不知道等等。”
  这次输粮米入闽的船队就是毛海峰统领的,不过梁生想多了……钱渊杀到招宝村,逼着毛海峰大过年的去一趟南洋。
  这个除夕夜,梁生等人不缺吃喝,但却冷清的很,如果在镇海,必然是新衣在身,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拿着骰子,搓着麻将。
  大年初一的清晨,马蹄声在林铺乡响起,意外的客人拜访林家。
  来人是福建总兵戚继光。
  “戚总兵。”
  “你梁生向来没大没小,又是旧人,何以官职相称?”戚继光笑骂道:“不过此次记你一功,林贞耀闻名闽地……”
  林烃笑着说:“此次多亏梁兄弟援手,林某身死不计,只顾及母亲。”
  梁生嘿嘿笑道:“记功?”
  “当然,戚某去信,你带给展才。”戚继光沉吟道:“你账上还有三百多棍,这次一次性扣掉一百棍好了。”
  旁边护卫和楼大有等人都笑得前仰后合,钱渊在战时杀戮决断,平日里待护卫颇为温和,一旦护卫犯错,都是记账。
  梁生脸黑如锅底,将一众人都赶了出去,才轻声问:“有信带给少爷?”
  戚继光拦住要避开的林烃,笑道:“非隐秘之事,于闽地剿倭相关。”
  林烃到也不想离开,静静的站在一旁……他对钱渊有着很强的好奇心,那位也不过比自己大六七岁而已,如今却名扬天下,闽地也多有谈论,有人言其幸臣,有人言其能臣。
  “闽地不同于两浙,近海处多有岛屿,虽屡屡败倭,但剿之不尽,死灰复燃。”戚继光解释道:“望展才斡旋。”
  林烃没听懂,但梁生一听就明白了,犹豫道:“此事只怕一时难定,毕竟越境。”
  戚继光点点头,“遍数两浙,唯展才可持。”
  钱渊在镇海、象山两地修建战船,如今已颇有规模,毕竟一年多了,战力也勉强过得去,但水师南下入闽作战,这是浙江巡抚谭纶也不敢做的事,而钱渊在这方面对嘉靖帝有很强的影响力。
  梁生应下此事,琢磨了下,“那明日启程。”
  戚继光松了口气,转而问起戚继光在江西的战事,还没说几句,外间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江西军报。”
  “进来。”
  楼大有一脸欣喜的入屋,“大捷,三日前,贼军猛攻分宜,二爷从吉安府绕至袁州府,由西向东,解分宜之围,大败贼军。
  平江伯、俞总兵、刘总兵率大军进击,擒杀萧晚等十三贼首,贼军溃散南窜。”
  戚继光和梁生都久历战事,在心中复盘战事,战局僵持两月就是因为分宜在贼军口边,胡宗宪令戚继美所部护住分宜,才率大军进击。
  “那日临川抢粮,难怪江西巡按也到场,必是总督遣派。”梁生啧啧两声,“绕至袁州府,走的可不近。”
  “论脚力,某麾下亦不及继美所部。”戚继光笑了笑。
  卢斌、戚继美、杨文三部都是钱渊能直接掌控的部队,钱渊自然将野外拉练这种事交代下去,这也是钱家护卫每日必须的训练。
  “倒是刘惟明这次……”梁生笑道:“当年山阴会稽大捷,少爷曾言,此人胜未必能大胜,败必然大败。”
  戚继光没有接话,而是幽幽叹了口气,“今日启程。”
  “什么?”
  “今日启程回镇海。”
  梁生愣了好一会儿,隐隐约约猜出了什么,低声道:“江西多山,虽贼军溃散,但流窜作乱,绞杀干净尚需时日。”
  戚继光保持沉默,虽然胡汝贞调任是因为张琏作乱,但毕竟是闽赣总督,很难说贼军败北后,会不会插手福建剿倭之事。
  要知道张琏大败,很可能就此南下逃窜入粤,那时候,腾出手来的胡宗宪不会放过倭寇这搓手可得的功劳。
  戚继光虽是一时名将,但亦有私心,绝不希望都到了嘴边的战功变成鸭子扇着翅膀飞走。
  要知道戚继光和钱渊关系太近了,而且当年上虞大捷之后,他率兵回宁波,釜底抽薪使胡宗宪围剿汪直的计划全盘落空。
  说的不好听点,这次要不是没办法,胡宗宪绝不会用戚继美的。
  “好,即刻启程!”梁生点头道:“反正原本明日就走。”


第681章 人选
  远在闽县的梁生这次猜错了,镇海钱宅这个年过的不算太舒心。
  钱渊还琢磨着府衙也是要放假的,总算可以休息休息,甚至孙铤都过来打过招呼,没说的,累了几个月,终于有时间搓麻了……大过年的,荆川公总不会打上门吧!
  但直到外间火光映天,一片大乱的时候,钱渊才恍然大悟,前世还没下海的时候,自己哪次除夕不是在外面过的?
  就算在宣传科做冷板凳那两年,到了年节也要被抽调出来弥补警力不足……太天真了!
  从设市通商到现在已经一年半了,如今的镇海常驻人口增长两倍,流动人口更是数不胜数,即使是年节时分,也有大量流动人口留在镇海县城。
  而如今的镇海,多有富商,就是普通百姓人家也因为这条甬江讨个温饱,若是勤快点,脑子活络点,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与通商无关的买卖也在镇海出现,比如秦楼楚馆,比如各式赌坊,以及在年节时期会出现的爆竹铺子。
  小年夜那天,一家爆竹铺子走水失火,这下好了,刚吃完饭,摩拳擦掌准备上桌的孙铤火急火燎的带着人赶去救火。
  这一把火烧的……小半条街都烧没了!
  死了四人,烧伤七人,还附带着烧毁民房十六户,最要命的是爆竹铺子的老板也死了。
  孙铤实在没辙,只能先将十六户人家安排到驿站去……场面混乱不堪,想想也是啊,好不容易倭乱平息,又设市通商,过上好日子,坐在家里阖家团圆,不料隔壁一把火烧过来,死了人不说,家都没了!
  钱渊揉着眉心也是头痛,这年头可没保险,不认栽……难不成让县衙出钱?
  “查查哪家的人,能设铺子的,八成是本地人,就算家里人死绝了,也有族人。”孙铤半条眉毛都没烧没了,头发被火撩得卷起。
  钱渊知道孙铤这是想让那家的族里出银……这个时代,家族家族,家和族是分不开的。
  “换个法子。”
  “嗯?”
  钱渊冷笑声,城内严禁焰火爆竹,后世都没法子杜绝,但想弥补这十六户人家的损失,却是不难的……只要祭出大杀器就行!
  当天夜里,县衙、府衙所有人手出动,甚至连钱家护卫也跟上,第二日钱渊还调杨文率三百兵丁入城,全城查办爆竹铺子……大过年的,放放爆竹讨个喜庆也行,去城外江边放去,在城内被逮着,五两银子起步。
  于是,除夕夜、大年初一,大年初二,整整三天,吴成器、宋继祖、孙铤带着人手满城转悠,真怕一把火又把哪条街给烧没了。
  不过,不管哪个时代,作死的人总是有的。
  衙役、捕快、小吏跟做贼似的散布全城,人人怀里揣了一叠罚单,啧啧,五两银子三两充公,一两上交,一两私留,动力无限啊。
  身边的护卫几乎都撒出去帮忙了,钱渊一个人无聊的坐在家里,大年三十晚上陪着小七、大嫂、小妹搓麻……都不带血的,只记账。
  陪女人搓麻也不是不可以,但……个个都喜欢赖皮,打了一轮之后才发现三四五被自个儿拆了,居然要捡回去!
  真是夭寿!
  到了大年初二,唐顺之的到来将钱渊从苦海里拯救出来,他带来的是江西战报。
  “萧晚被刘显擒杀?”钱渊诧异的看着军报。
  萧晚在古田县被戚继美、俞大猷击败,但之后率贼军入赣,势如破竹,连战连胜,贼军攻破的城池有一半都是萧晚的战功,不料死在刘显手中。
  两人去了外书房,墙上挂着一幅江西地图,这是小舅谭纶上次来镇海留下的。
  “戚继美绕路入袁州府,从西部入分宜县。”唐顺之的视线落在吉安府,“只怕贼军要南下。”
  钱渊打了个哈欠,“那是自然,张琏本是粤人,再说了,胡汝贞是闽赣总督,总不能改成闽赣粤总督吧?”
  唐顺之长叹一声,“分宜误国事!”
  如果没有分宜县,或者说分宜县没出个严嵩,胡宗宪是能从容调兵,将贼军大部剿杀的,而且战事也不会托到现在。
  正是因为投鼠忌器,胡宗宪将戚继美所部调入袁州府护卫分宜县,一战之下,虽擒杀萧晚等贼首十三人,斩首逾千,生擒千余,但张琏率残部数千人南窜逃入吉安府。
  原本戚继美是可以堵住这个缺口的,所以唐顺之才说分宜误国事,这个分宜指的是分宜县,也指的是严分宜。
  真是心大,你一个宁波知府管那么多……钱渊心里牢骚,但实在不想回去陪她们打一圈几个时辰的麻将,硬着头皮听着唐顺之的絮叨。
  慢慢的,钱渊的心思也飘渺起来,如若江西战事结束,胡宗宪这个闽赣总督必然罢设,胡宗宪本人会如何……钱渊并不关心,除非日后徐阶上位又要翻旧账。
  但胡宗宪麾下的将官,钱渊很关心。
  自去年徐海败亡,汪直来降,诸军轮番出击,今年已经少有倭寇侵扰浙江沿海,但最具战力的俞大猷、戚继光、戚继美、刘显诸部都调入闽赣作战,浙江已然有些空虚。
  如今汤克宽驻守嘉兴府,侯继高、杨文驻守宁波府,卢斌、张元勋驻守台州府、温州府,岳浦河驻守绍兴府,鲁鹏留守杭州府。
  问题在于,没有一个能统率诸军的人物,这个人物需要将才,需要战功,也需要名望,更需要地位。
  汤克宽已然落伍,而且和钱渊关系一般,侯继高、杨文、张元勋、岳浦河、鲁鹏都是游击将军,卢斌也不过是个参将,地位都算不上多高。
  关键是原浙江总兵官俞大猷、副总兵戚继光陆续入闽,总兵、副总兵都是空的……钱渊真怕朝中突然空降。
  以能力论,俞大猷和戚继光最为合适,两人都是名将之姿,而且都擅长海战,后者对火器的重视可能更加合适。
  以远近关系论,戚继光、戚继美兄弟都很合适,特别是戚继美所部基本都是钱渊一手带出来的,诸战都在钱渊直接指挥下进行,而且是以钱家护卫为骨架构建。
  只不过戚继美资历尚浅,年纪也太轻了点,如今位居参将,而且又有个福建总兵的同胞兄长,戚继美就算此次在江西战事中频频立功,提拔为副总兵的可能性也不大。
  钱渊翻动着脑海深处的记忆,历史上的戚继光在平倭之后北调为蓟门总兵,而俞大猷留在了南方的福建、广东一带……很难说这是徐阶做的手脚,更多可能是文官集团对武将的天然警惕性导致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戚继美是最合适的人选。
  钱渊不禁浮想联翩,历史上的戚继美是以戚继光弟弟的身份出现,这一世,说不定戚继光是以戚继美哥哥的身份出现在史书中呢。


第682章 城破
  这个正月,注定很多人过不好。
  比如孙铤在镇海忙的吃饭都没空,比如戚继美在江西为那些流传的残匪焦头烂额,比如戚继美揣揣不安于胡宗宪是否会回福建。
  京中也差不多,江西战报尚未入京,嘉靖帝倒是无所谓,但下面不少臣子都有点心里打鼓,准确说,是严党在打鼓。
  如若贼军攻破分宜县,屠弑严氏族人,真怕严嵩撑不住倒下,毕竟八十岁的老人了,光靠刑部尚书欧阳必进、工部尚书赵文华还真顶不住,加上小阁老也没用啊。
  严府内,气氛压抑的很,一方面乡梓被扰,另一方面欧阳氏身体从去年开始就一直不好,长期卧床。
  “回了!”严世蕃不耐烦的斥道:“他来作甚!”
  严年偷眼往上瞧了眼,严嵩缓缓道:“让元质明日再来。”
  冷着脸坐在一旁的欧阳必进轻轻哼了声,“严府高门,大司空不是惟中的义子吗?”
  看严年出门,严世蕃两眼一翻,“小舅这话就不对了……”
  “东楼!”严嵩喝了声,缓缓道:“任夫,元质虽为义子,今日却是家宴。”
  欧阳必进都懒得说话,微微闭眼,要不是姐姐病重,自己都不会上门。
  虽是严嵩小舅子,虽被视为严党,甚至因为严嵩才得为刑部尚书,但欧阳必进在士林里的评价并不低,而且诸般事都卓越有为。
  严世蕃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小舅,前些日子柳州案……”
  “既为大司寇,当秉直而断。”欧阳必进淡漠的回道。
  严世蕃脸色愈发难看,柳州大案,上呈刑部复核,收了重礼的严世蕃递了话到刑部,但欧阳必进一点面子都不给,赶在放假前断案,等开印上朝就要问斩。
  在历史上,类似的事不少,后欧阳必进转吏部尚书,严世蕃要贿鬻官,明码标价……要知道严世蕃这方面名声特别好,收了银子肯定要办成,但欧阳必进却不理会。
  屋内陷入一片死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