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明一切都在钱渊的掌控之中。
在心里琢磨了下,严世蕃没有回直庐,而是漫步在西苑里兜了圈,转到平日那些翰林撰写青词的地方。
“东楼公。”
“东楼公。”
李春芳、严讷、袁炜均起身行礼,他们都是以青词得宠的翰林近臣,向来不涉党争,只走幸进之路。
原本这儿还有个郭朴,不过今年五月终于熬出了头,直升礼部右侍郎……他是嘉靖十四年进士,已经熬了二十三年了。
严世蕃只点点头,并未回礼,只问道:“文长呢?”
三人中李春芳中进士时日最短,但却是状元出身,答道:“半个时辰前,陛下相召。”
严世蕃脸色浮现了然的笑容,拱拱手转身就走,现在他已经完全确定了。
如若是自己掌控局势,也会这么安排,先送密信直抵西苑,再使军报入京。
接下来,不关自己任何事了,只需要看戏就行。
嘉靖帝这些日子一直在看戏,看得津津有味,他通盘知晓钱渊“所有”的计划,饶有兴致的看着钱渊如何远在万里之外便能搅动京中风云。
“文长,你真的不知?”
徐渭目瞪口呆的看着手中的密信,半响后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的说:“陛……陛下,臣……臣真的不知,展才也……也太能瞒了,居然连……”
“噢噢,难怪那个向导刚送到南京就暴毙而亡……一定是展才下的手!”
“应该是那个向导招供的……好像是姓王……”
看徐渭低下头找那十三家海商名单,嘉靖帝笑道:“其实姓吴,吴大虎,杭州府钱塘县人,嘉靖三十五年迁居富阳。”
徐渭猛地抬起头,“就是展才第一次南下,力劝总督府抄的那一家……难怪当时信中说,陛下是知晓内情的。”
“啧啧,光是海船就抢了二十多艘!”嘉靖帝拿着单子啧啧道:“八家海商都是富户,这次展才想必捞的盆满钵满,也不知会送几成上京!”
“皇爷,展才还是守规矩的。”黄锦凑趣笑道:“连镇海税银账目都清清楚楚,甚至放出话来,不怕户部和司礼监派人去查,如何会贪几家富户的银子。”
“黄伴,税银要么入府衙,要么入太仓库。”嘉靖帝哼了声,“这些抄来的……怕是他直接扛回钱家的私库了!”
“陛下,老奴这可要替展才叫屈了……”
“钱展才那厮给了你多少银子,居然在朕面前替他叫屈!”嘉靖帝笑骂道:“也不看看你身份,身为内相……别几两银子就被买通!”
那边徐渭已然将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在心中复盘,叹道:“展才下的一手好棋。”
“你与钱展才是生死之交,居然不知晓他棋艺高明可比国手?”嘉靖帝摆手道:“其他的事朕不管,镇海设市通商……不会因此大衰吧?”
徐渭眨眨眼,“应该不会吧,展才密信中提到了,他在京观前将吴家的家主吴志枭首,海商尽皆战战兢兢,若无意外,后面几个月,税银理应不降反升。”
嘉靖帝满意的点点头,话题一转又聊起青词,徐渭打起精神,全力施展,妙语连珠惹得嘉靖帝不时开怀。
一直到快放衙的时候,嘉靖帝突然问道:“展才南下多久了?”
徐渭在心里略略一算,答道:“嘉靖三十五年五月初启程,到如今已是两年零两个月了。”
“嘉兴府两场大捷力挽狂澜,绍兴府两番大战,终击杀徐海,剿灭倭寇,更设市通商,钱粮输中枢以解朝中用度不足……展才南下,不可谓不劳苦功高。”
嘉靖帝抱着狮猫起身踱了几步,叹道:“如今浙江倭患已平,通商顺畅,难道还不回京吗?”
“难道还要再跑到福建去建功立业?”
徐渭的脸皱成一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徐渭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对钱渊个人而言,最好的选择还是回京,如果能重入翰林那就最好了,这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以钱渊的功劳,嘉靖帝对其的欣赏,特赐入翰林,不会招致太多的反对,毕竟钱渊本就是庶吉士出身。
更何况之前是有过先例,徐阶就是被撵出翰林院,后回朝再入翰林,又入詹事府,还是以惯有的储相路线一步步升到内阁次辅。
而且不说其他的,久在外地,圣眷渐淡,这对钱渊来说,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但徐渭也清楚,至少短时间内,钱渊并没有回京的打算。
第618章 随园众杰
随园。
随意吃了几口饭,钱铮就放下碗筷,叹道:“渊儿看似沉稳,实则喜好弄险,这性子也不知道随了谁?!”
陆氏正盯着最近有些厌食的女儿,随口道:“据说朝中科道言官还在弹劾渊儿?”
“军报入京,弹劾愈烈。”钱铮哼了声,“尽是无事生非!”
陆氏也放下碗筷,“都南下两年半了,也该回京了吧……那些科道言官干嘛揪着渊儿不放!”
钱铮腮帮子动了动但没吭声,什么科道言官非要揪着钱渊,明明是钱渊揪着那些科道言官,就连徐渭都上去踹了脚……用徐渭的话说,这叫拉仇恨。
钱渊发了会儿呆,看着仆妇、丫鬟撤下饭菜,突然起身道:“应让渊儿尽快回京,两浙、苏松倭患已息,大嫂如若不肯上京也能回松江,正好渊儿托人在青浦置地,约莫四百亩良田。”
“也不知道嫂嫂为何不愿上京……”陆氏嘀咕了声,看丈夫往外走,“你去随园?”
京中将这栋宅子称为随园,但实际上,随园只是这栋宅子的一部分而已。
“去看看博茂,这段日子他一直在随园养伤。”钱铮胡乱应了句就出了门。
钱铮出入随园的次数并不多……虽然随园士子正式成为一股政治势力后,外界也将其视为随园一员。
原因也很简单,钱铮是个不太拉的下脸的,毕竟他是钱渊的长辈,但钱渊离京前,将随园托付给了徐渭。
钱渊不在京,徐渭才是随园的主心骨。
走到随园门口,钱铮抬头看了眼拱门上的“随园”二字,原本这两字是张居正所题,那位坐冷板凳坐的屁股都生了茧子,在成了徐阶东床快婿后,先是入詹事府为右春坊右渝德,最近又传出消息可能会兼任国子监司业。
钱渊和张居正虽然没正式撕破脸,但已然决裂,嘉靖三十五年钱渊短暂回京,请高拱重题“随园”二字制成匾额。
真能折腾啊……钱铮叹息着往里走,看到侧屋里灯火通明,有人影闪动,不禁有点难堪,毕竟是侄儿好友,又在随园养伤,都五六天了,自己都没过来看一眼。
自从那场轰动京城的六科大混战之后,冼烔和陆一鹏一直留在随园,前者声称是在养伤,后者声称要照顾冼烔……
随园士子中,年龄最小的是冼烔,其次是钱渊,再次就是陆一鹏,不然这两人也不会被选入以年轻官员为主的都察院和六科。
走到门边,钱铮准备咳嗽两声,突然听到里面冼烔用尖锐的腔调大喝一声,“胡!”
“全字牌,碰碰胡,拿算盘来……终于轮到小弟用算盘算番了!”
钱铮手都攥成拳头了,身子一晃,不得不扶一把墙壁才站稳……依稀记得当年会试之前,自己来随园……以为他们钻研时文,不料却是半边院子搓麻,半边院子烤全羊!
里面孙铤不爽的看着冼烔眉飞色舞的算番,“你养伤也差不多了吧,都胖了一圈了!”
陆一鹏立即反驳道:“谁说的?那点流了血,得好好补补。”
“就几滴鼻血而已!”陈有年哼了声,“再说了,子京你又没受伤!”
陆一鹏嘿嘿笑道:“博茂年幼,又没成亲,身为兄长,自然要照顾一二。”
外面的钱铮除了冼烔和孙铤,没认出另两个声音,但这时候,一个他非常熟悉的声音响起。
“他们是怕回了都察院、六科被揍呢!”徐渭冷笑道:“放心吧,那帮人没这胆子!”
“为什么?”
“因为今日送入京的那份军报?”开口的是兵部主事吴兑。
“不错,也不仅如此,消息很快就会传开。”徐渭解释道:“我也是今日才从陛下那得知详情的……呃,东南应该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
“还记得嘉靖三十四年,百余真倭从嘉兴府杀入杭州府,再从严州府西进徽州府……”
“当然!”一直没出声的孙鑨接口道:“展才为护文长而被倭寇掳走,文长疾奔杭州入幕胡汝贞幕府,借得数百狼兵,一路追击……”
钱渊和徐渭生死之交的交情是随园产生强大凝聚力的一大关键,所以这件事诸人都非常清楚。
钱渊被掳,徐渭千里追击以至于抱病参加乡试,重病将死之际,钱渊裹挟锦衣南下探视,一席毒言……将一只脚都进了鬼门关的徐渭拉回了阳间。
徐渭叹了口气,将十三家海商雇百余真倭绕行袭南京的事一一说明,众人听得目瞪口呆,外间的钱铮也听的倒吸一口凉气……他是从头到尾跟着追军行动的,居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隐秘三年,一朝出手,尽杀来袭者,垒成京观,抄家灭族……”徐渭笑道:“今日黄昏前,我已然放了消息出去,或许弹劾展才的折子明日还有,但谁看不清楚……展才挖了个坑让那些海商跳下去?”
孙鑨对听得懵懵懂懂的冼烔解释道:“这等谋划,这等辣手,何人不忌惮三分?”
徐渭补充道:“再说了,展才那是连岳父都敢打的,他如若出手……可不会只像我一样只踹两脚!”
屋内众人哄笑起来,自从钱渊娶了小七过门,殴打岳父……好吧,“岳父”这个词已经成了徐ёㄓ么驶懔恕
徐渭顿了顿又说:“科道言官中……也颇有些复杂,好些人背后……模模糊糊看不清楚。”
“难免的。”孙铤径直道:“父亲曾经提到过,朝中诸部,就属都察院、六科最为驳杂。”
“这次弹劾随园的……”陈有年插嘴道:“回头得理出一份来……对了,钱叔父正是通政使嘛。”
“不用麻烦了!”钱铮面无表情的甩袖进门,目光扫了扫众人,“已然理出来了。”
“钱叔。”
“刚聲公。”
“刚聲公。”
诸人纷纷起身行礼,冼烔还特地往边上让了让,让自己离麻将桌远一点……
“算番算清了?”钱铮盯着冼烔,“看来伤势已然痊愈了。”
冼烔干笑着又往后缩了缩。
“如今不仅京中,天下皆遍传随园众杰之名,却窝在屋子里搓麻嬉戏!”
钱铮资历深,辈分又长一辈,训斥的话……众人也只能乖乖听着。
侄儿这些好友,的确都是人中之杰,但似乎也算得上狐朋狗友……钱铮只觉得心累,摇头道:“五日内,弹劾折子共计七十三封,五十八名科道言官……啧啧,自杨升庵被贬滇南以来,朝中再无这般动静。”
徐渭拱手问道:“其中言辞激烈者几人?不痛不痒者几人?弹劾展才者几人?”
“弹劾展才违背祖制开海禁通商者几人?”孙鑨接口道:“这是关键。”
“弹劾随园者几人?”吴兑补充道:“毕竟那日大打出手,多有科道言官不忿而上书弹劾。”
钱铮点点头,缓缓道:“弹劾展才者大都言辞激烈,弹劾其违背祖制者二十六人,共计三十三封奏折,弹劾随园士子斯文扫地大打出手者十六人,共计二十一封奏折,余者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不痛不痒。”
徐渭在心里琢磨了会儿,笑道:“还请世叔稍后写一份名单。”
“做甚?”
徐渭忍笑道:“展才自嘉靖三十二年名声鹊起,言辞犀利,长于军略,心思缜密……但侯涛山一战后,世人皆知其睚眦必报,备下这份名单,以备不时之需。”
这当然是个笑话,钱渊睚眦必报的名声早就有之,徐渭是打算从这份名单入手做些预备。
第619章 吃独食(上)
随园最早只不过是钱渊住所,嘉靖三十四年末徐渭、诸大绶、陶大临等绍兴、松江应试举子汇集于此,又因第二年的春闱而名声鹊起。
当时整座钱宅尚未完工,随园占地并不大,后钱家酒楼日进斗金,直到嘉靖三十六年才竣工,如今已是庭院深深,大树遮阴,兼以江南园林风格,多有精舍。
随园士子在这儿都是有固定住所的,眼看马上就要宵禁了,除了住的很近的陈有年之外,其余人都去歇息,只留下徐渭、孙鑨和钱铮三人在侧屋饮茶。
“回京?”孙鑨先是沉吟片刻,然后偏头看了眼徐渭。
钱渊南下两年多了,和随园诸人多有信件往来,其中最频繁的自然是徐渭,其次就是孙鑨。
孙鑨能隐隐感觉到,钱渊暂时还没有回京的打算。
“真是巧了。”徐渭苦笑道:“昨日陛下也询此事。”
钱铮精神一振,“文长如何回禀陛下?”
徐渭微垂眼帘,并没有作答,只沉默以对。
钱铮立即明白过来了,叹道:“他不愿回京?”
“设市通商至今不过年许,但已然卓然成效,不仅京官俸禄,钱粮可输大同、蓟门等边军要塞,甚至解辽东饥荒,展才实是于国有功。”孙鑨轻声道:“但如若回朝……回都察院,也未必是什么好选择。”
徐渭闷声道:“虽今日陛下未明言,但如若展才回京,有可能重入翰林,甚至直接入詹事府。”
看了眼脸色木然的钱铮,孙鑨又说:“如今朝中多有弹劾者,开海禁通商一事尚未定论,展才留在东南,或许行事更便捷。”
顿了顿,孙鑨加重语气补充道:“朝中如今分宜、华亭相争之势愈加惨烈,宣大总督杨顺是严嵩义子,此次只怕难逃此劫,期间颇有华亭插手之迹。”
钱铮身为通政使,明面上的消息自然是最清楚的,“今日送来的军报?”
俺答数月前南下,蓟门防线全面动摇,蓟门总兵欧阳安、蓟辽总督王忬下狱论罪,只怕难逃一死,后俺答转而向西,再攻宣府,破应州四十多堡。
钱铮叹道:“宣大总督杨顺,宣府巡按御史路楷两人皆严党,只怕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明边军重镇无非蓟、辽、宣、大。”徐渭摇头道:“今年蓟门、大同遭俺答肆掠,受损颇重,辽东又逢饥荒,如今宣府也……陛下颇为恼怒,今日严分宜请见被拒。”
“拒见分宜,此事隐秘,但华亭不会不知,只怕又蠢蠢欲动。”孙鑨揉了揉眉心,“朝局混乱,展才不肯回京也理所应当。”
钱铮瞥了眼孙鑨,后者的父亲孙升自嘉靖三十五年起复吏部左侍郎,其人地位超然,两任天官李默、吴鹏对其都算客气。
孙升就在三个月前转任南京礼部尚书,在某些人看来,孙升是往前迈了一步,毕竟南京礼部尚书是能直调北京六部尚书,然后就能顺利入阁。
但如今看来,只怕孙升是有意离京避开这政治漩涡……其长子孙鑨,次子孙铤均是随园士子。
“展才暂时不会回京。”徐渭脸上颇有苦楚,“严分宜执政十余载,如今朝中最严重的的问题即是吏治……虽然展才也曾说过,何朝何代,吏治永无清明,但如今实在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钱铮和孙鑨都有些茫然,他们听得懂这句话,严分宜贪财举世皆知,在罢斥李默,将吴鹏捧上天官宝座之后,严分宜肆意妄为……在工部捞银子还不满足,手已经伸进了吏部。
去年初京察,严党大获全胜,空出来的位置……严世蕃就差明码标价了,坊间传说,徐阶提拔门生补位,都不得不给严世蕃先送去千两白银。
钱铮和孙鑨茫然的是,这和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