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259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259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好了,都是熟人了,还扯这些场面话,有意思吗?”钱渊不悦的挥挥手,心里很是不爽,汪直回来,明日家宴八成是没戏了。
  “不过五峰船主倒是来的正好,这次钱某多谢了。”钱渊说到这顿了顿,转头四顾。
  王义、梁生和两个护卫悄然退下,汪直也挥手让手下出去,谭七指和钱鸿也退下。
  钱渊这才笑道:“升官发财,升官发财……升官在发财之前,这点银子本官也不放在眼里,五峰船主可懂?”
  汪直迷茫的眨眨眼,看了眼钱锐,才试探问:“要不再拨几条船?”
  “嗨,真是对牛弹琴!”钱渊嗤笑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钱锐手捋长须,轻声道:“钱大人之意……此次贩货的银子另有他用?”
  “还是方先生聪明。”钱渊大笑道:“实话跟你们说吧,银子是要送上京的。”
  “噢噢噢,懂了,懂了!”汪直恍然大悟,“徐阁老……不过就三万两银子,只怕有点少吧?”
  “三万两还少?”钱渊觉得自己刚才那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错了,三万两纹银真不是个小数字!
  这笔银子送给徐阶……那是没影的事,不过在汪直的脑海中,徐阶这个内阁次辅是钱渊的后台,送银上京那是理所应当的。
  钱渊没好气的吐出一个词:“内承运库。”
  “内承运库?”钱锐立即走到汪直身边低声解释,“是皇上的内库。”
  汪直咬着牙发狠道:“钱大人,如若能递到陛下面前,汪某凑个整数!”
  啧啧,真是好气魄!


第560章 吃货
  在这个时代,汪直算是明朝少有的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行者,至少很会算账,只要朝廷正式允许开海禁通商,送多少银子都能回本!
  不过钱渊不领情,嗤笑道:“五万两?十万两?二十万两?”
  “这是抱了个聚宝盆啊,小心来个太监,敲你几百万两!”
  “到那时候,你是给还是不给?”
  汪直心里一惊,知道这很可能成为事实……不仅仅是士子文官,普通百姓对太监也没什么好印象。
  太监嘛,除了捞银子,人生似乎也没其他指望了。
  几百万两……汪直也拿不出那么多,到那时候,得罪了太监,自己说不得只能窜回倭国,说不定倭乱再起,通商一事化作泡影。
  钱渊咳嗽两声,“谭七指此次南下耗费时日颇久,除了粮食还运了些其他货物回来……都在舟山上?”
  “在舟山上,前日汪某亲自看过。”汪直转头看了眼徐碧溪。
  “集中堆放在库房里,一个招呼,十日内可送抵杭州。”徐碧溪点点头,“钱大人,那些货物……”
  “此事绝不可泄露。”钱渊加重语气道:“通商一事能不能持久,就要看这批货物能不能讨得陛下欢心了。”
  汪直立即回头警告的看了眼毛海峰,徐碧溪和方先生都是谨慎人,就毛海峰嘴巴比较大。
  “义父放心……”毛海峰保证的话出了口才反应过来,“那批货是什么?”
  “不知道就别问!”汪直呵斥了句,转头道:“对了,先生留在岛上的好玩意,这次带过来了……正巧,龙泉公也在。”
  陆续抬进来的有向日葵、西红柿、玉米、辣椒、四季豆,这些农作物的种子钱渊都有,是钱鸿前后两次送来的,如今正在彭溪镇种植培育。
  钱渊看了眼父亲,随口问:“怎么种?”
  钱锐不敢多说,只简单的回答道:“埋进土里,浇水。”
  青年时期也下地的汪直忍不住笑了,“方先生这话说的……回头再说吧。”
  “后面院子大,先种一批。”
  “钱某在县城那宅子也有个院子,到时候还要请先生指点一二。”
  钱渊还是希望父亲能找个由头和母亲尽早团聚,但钱锐心存顾忌,没说话只偏头看了眼汪直。
  “行行行,不过方先生是读书人,钱大人要雇……可是要花银子的。”汪直笑着打趣,指着抬进来的两个箱子,“龙泉公,这是南洋送来的奇花异果,来看看?”
  钱渊这下来了兴趣,蹲下打开箱子,一股臭味登时扑鼻而来。
  “怎么这么臭!”
  “都烂了!”
  “路上不是让人放了冰块吗?”
  “拖了十多天,船舱里又闷热,冰块也不顶用啊。”
  汪直在那冲着徐碧溪等人发脾气,钱渊捂着鼻子上前,随手操起一把刀挑挑拣拣。
  呃,有芒果,还有菠萝,都是热带水果,难怪烂的这么快。
  回头让汪直去找找,也不知道有没有榴莲,钱渊受不了那味,奈何小七喜欢。
  汪直拉着脸把徐碧溪骂了一通,又让人抬了个箱子进来,亲自打开看了眼才掀开盖子,笑道:“这个没问题……还请龙泉公来看看,这就是上次提到的那种亩产极高的作物?”
  哎呦,红薯终于弄来了,钱渊眼睛一亮,今晚就能吃烤红薯了!
  但等他走过去细看,娘的,不是红薯,而是土豆!
  钱渊既欣喜也无语,土豆是好玩意儿,亩产高,也耐旱,能做主食也能做菜,也是埋在土里的,说起来和红薯还挺像。
  “去吕宋岛的船队带回来的,据说亩产极高,山地都能种的活。”汪直得意道:“那些西洋人盘查也没没收,带了三大箱子回来呢。”
  “不是这玩意。”钱渊拿起土豆掂了掂分量,比前世菜市场的土豆要小的多,“再让人去找,如果不是吕宋岛,就在南洋其他地方找找,肯定是西洋人带来的。”
  “不是?”
  “嗯。”钱渊招手叫来梁生,“这箱扛回去……五峰船主不会不答应吧?”
  “呃……”汪直小声说:“龙泉公知道这是什么?”
  “洋芋。”钱渊想了半天才想出土豆的别称,“和芋头一样吃,回去研究下。”
  反正有护卫扛箱子,钱渊索性在厅里院里指指点点,“这个也带上,还有那个……方先生,这个怎么吃?”
  “金灿灿的……直接放锅里用水煮了?”
  “方先生反正留有种子,多带点,多带点。”
  看看吧,酸辣土豆丝,干煸四季豆,松子玉米,再来个西红柿蛋汤……简简单单,绝对能让小七满意,说不定还能解锁几个新芝士!
  钱渊眼睛都在放光,拉着汪直说:“从南洋那边返航,要多长时间?”
  “不好说,要看风向,也要看是什么船,更别说南洋也大着呢。”
  “就那些水果,下次尽快送过来,还有种外面长了刺……像板栗一样,这么大……去问问,还有香蕉、荔枝……”
  “龙泉公这是要送进宫里?”汪直为难道:“怕是来不及吧。”
  “开玩笑,这玩意送进宫里,陛下吃顺嘴了……御膳监那些太监还不得上吊!”
  “说的是,说的是。”
  “待钱某研究研究,回头请你赴宴……还有毛兄弟、徐兄弟,对了,还有老谭……呃,不能忘了方先生,还要拜托先生帮忙呢。”
  钱锐原本还以为儿子只是做戏,但看看这厮眼中的喜悦……真是无语了,当年那个酱油瓶倒了都不扶的儿子,现在是个杀才,更是个吃货。
  护卫已经扛着几个箱子送上马车了,钱渊急急忙忙就要往回赶,顺手拉着汪直交代道:“两件事,其一舟山那批货藏好了,那可是关系到通商一事在朝中能不能尘埃落定的关键。”
  “龙泉公放心。”汪直低声说:“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绝对没问题。”
  “那就好,其二,那玩意……红薯、地瓜……反正赶紧弄过来,不管你是买是偷还是抢。”
  “这个可能要等等……”
  “钱某是不在乎的。”钱渊耸耸肩,“不过如果能尽早送过来,就以五峰的名义,分散送给那万余民夫,让他们带回家试试……”
  “龙泉公放心,汪某必尽全力!”汪直立即下定决心。
  这是个很朴素的道理,虽然海贸旺盛,但对于那些在地里刨食的普通农户百姓来说,打出多少粮食,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汪直将红薯这种亩产高的作物推广开来,不说其他的,至少他在民间的名声必然会有个本质的提升。
  “如若还有其他事,找唐荆川去……走了,别送了。”
  看着钱渊和众多护卫护着箱子离去的背影,汪直收起脸上奉承的笑容,转头问:“先生,今日钱展才找你做甚?”


第561章 杀人越货
  听到汪直直截了当的如此询问,一旁的钱鸿不禁有些紧张,要知道之前钱渊可是直接开口将毛海峰撵出去的。
  “老船主如此问,方某不胜感激。”钱锐悠然自得笑道:“还请入内详谈。”
  一行人往里走,嘴巴最大的毛海峰忍不住嘀咕道:“那厮说什么杀人越货……”
  钱鸿去斟了茶就被打发出去,反而谭七指坐了进来。
  “的确是杀人越货。”钱锐叹了口气,“但原因不甚了了……这是他口述,方某记下的。”
  汪直接过那张纸瞄了几眼,舔舔舌头道:“都是宁波、绍兴的……有几家还挺眼熟。”
  徐碧溪凑近看了眼,“余姚下河村张家,当年是做棉布的,从苏松过来的棉布有四成都要过他的手。”
  “松浦赵家,记得是观海卫所出身,主营漆、茶叶,当年在沥港设铺,人脉挺广的。”
  “慈溪、上虞、新昌……”
  徐碧溪喃喃道:“都是当年沥港被毁之前,绍兴、宁波出了名的海商,钱展才要做什么?”
  “杀人越货啊。”毛海峰接过纸张看了看,不由呃了声。
  正皱眉苦思的汪直偏头看了眼,“嗯?”
  “好像这几家都是之前被扣下来不许出海的……”这两个月一直留守镇海的毛海峰看出了端倪,“没错,没错,其中有两家是携带铁器、火器都扣,还有两家运粮出海被扣……都是扯淡!”
  这年头,不带上兵器、火器就出海,那是找死啊,至于运粮出海……做这种生意的只怕是傻子,这是要亏本的!
  钱锐淡然道:“也就是说,这几家都是被钱展才、唐荆川针对的。”
  “但也不能莫名其妙杀上门去吧?”徐碧溪纳闷道:“还琢磨和张家联络下,谈谈棉布份额。”
  “自然不是杀上门去!”汪直指着纸张最后一个名字,冷然道:“奉化吴家,你们忘了吗?”
  毛海峰立即明白过来了,“当年奉化吴家在象山港弄了好大一片地,聚拢几十条海船,可是抢了咱沥港不少生意!”
  “吴家最早是跟着李光头的,在双屿设商市。”徐碧溪幽幽如此补充。
  任何组织只要人一多,必定是党派林立,海商也不例外,徐海和汪直是两头,当年朱纨攻双屿岛,剿杀的李光头和许家兄弟也是两头。
  汪直是许家兄弟的同乡兼嫡系,后乘势而起,自立门户,而奉化吴家跟的是李光头,向来和汪直一脉不合。
  即使当年沥港被毁,奉化吴家依旧在做走私生意,后来倭乱大起,商路断绝,没了货源,吴家才收了手。
  如今镇海通商,吴家人自然又跳了出来,可惜第一批船队就被唐荆川挑出了不少毛病,都一个月了,船队还没能出海。
  “那就清楚了,钱展才和唐荆川设计,使这数家不能在海贸分一杯羹。”钱锐分析道:“而奉化吴家是有海船的……应该还有吧?”
  “当然有!”毛海峰粗声粗气道:“象山港大着呢,随便找个角落一藏,鬼都找不到!”
  钱锐点点头,“奉化吴家必然会动用海船……不缴纳税银,径直从象山港出海。”
  “而钱展才所说的杀人越货……指的就是这些船队!”汪直咂咂嘴,“可是……为什么?”
  “无非两种可能。”钱锐笑道:“其一,挑几只鸟杀杀,以警示他人,毕竟东南沿海,能出海的地方太多了。”
  汪直缓缓点头,这也是他和钱渊之前商议过的,虽然不能开海禁,但能公然通商,那就要走正道,缴纳税银出海成本算不上多高,却能立下规矩。
  “其二,有私仇。”
  “私仇?”
  “东南何人不知钱展才睚眦必报。”钱锐循循诱导,“再说了,这几家都是海贸大盛才起家的,手上也不干净,谁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他。”
  “噢噢,想起来了,余姚张家有个儿子在徐海手下,也不知道死了没……”毛海峰拍着脑袋问:“先生,那厮有个绰号,下山虎。”
  “记得此人,是去年徐海侵入嘉兴、湖州时死的。”钱锐转头看向汪直,“老船主,无论哪种……都无关紧要。”
  “就是,反正咱们现在每次出海都缴纳税银,砍死吴家人……那也是好事!”徐碧溪赞同道:“当年要不是义父拦着,早就杀到奉化去了!”
  “就知道杀杀杀,现在咱们是做正经生意的!”汪直骂了句,犹豫道:“那钱展才的意思是……咱们动手?”
  “当然不是。”钱锐苦笑道:“不然两个月前,钱展才何必讨要船队人手,又明言掺沙子进来,今日密谈又何必拉着老谭……要知道,老船主可是将老谭和那八条海船都赠于钱展才的。”
  汪直恍然大悟,“难怪要拉着老谭和先生密谈……呃,又把你打发出去!”
  被汪直指着的毛海峰莫名其妙,“义父……”
  “谁都知道你是大嘴巴!”徐碧溪忍笑解释道:“这等事老谭一个人干,咱们不能沾边……难道又背个海盗倭寇之名?”
  钱锐抿了口茶,笑道:“从岛上迁居至此,倒是有些好处,松萝茶名闻天下,又有甬江之水。”
  “明年给先生弄些龙井,不过明前龙井就未必弄得到了。”汪直哈哈笑道:“以先生来看,此事可做得?”
  明前龙井你弄不到……但我儿子弄得到,钱锐抿嘴笑了笑,“借用今日密谈中,钱展才的一句话。”
  “正如两月前沥港上所言,如今钱某和五峰船主是一根线上的蚂蚱。”
  “当时方某也问了,如若日后老船主将此事揭穿,你钱展才……”
  “是啊!”汪直连连点头,“这不是个把柄落到咱们手中嘛,钱展才可不是那等蠢人。”
  “他没解释什么。”钱锐放下茶盏,“方某暗自揣测,此事不可能始终保密不泄露,其他的不说,正好这几家被府衙拒以出海,然后走私船队就被劫杀,怎么都会怀疑到钱展才、唐荆川身上。”
  “所以,此事背后应该另有玄机。”
  “钱展才绝非鲁莽之辈,向来谋而后动,他应有后手。”
  顿了顿,钱锐正色道:“老船主,船队依旧缴纳税银出海贩货,他事不管,只让老谭去做。”
  “这个……”汪直摸摸下巴转头看了眼面无表情的谭七指,这是甘心做个弃子了?
  “当日要不是老船主慈悲,你身为徐海心腹,本应枭首。”钱锐厉声道:“此事做的好,说不定日后还能洗脱贼身,改头换面。”
  谭七指起身拜倒在地,“谭某愿听老船主、先生吩咐。”
  汪直在心里盘算良久,微微点头,“先生助我良多,此地简陋,回头找个机会再大摆筵席谢过先生。”
  “镇海县城开了家酒楼,据说是钱家下人捣鼓出来的,味道不错。”毛海峰摸摸嘴唇,“对了,钱展才不是要请先生帮忙嘛,到时候一起去……”
  “胡闹!”汪直骂道:“那是请方先生,你去作甚?!”
  “一起去,一起去。”钱锐笑吟吟道:“前几日毛兄弟还带了几个卤猪蹄回来,味道的确不错……叫什么来的?”
  “钱家猪蹄!”毛海峰垂诞三尺,笑道:“据说是叫冰糖猪蹄,可惜县人只管叫钱家猪蹄!”
  谭七指无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