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第2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是不可避免的,虽然在钱渊长时间的努力下,海禁终于开了个口子,选侯涛山设商市交易,但短期之内,倭寇是不可能完全被平息的。
一方面在于,侯涛山码头吞吐量有限,汪直本就拥有庞大的船队,再加上必定会掺和进来的东南大户,很多海商根本没有机会交易……更何况商路断绝多年,也没那么多货源。
另一方面,这些年很多原本经商的海商化身倭寇,已经抢顺了手,做生意那是要本钱的,可能赔本的,哪里有无本生意来的爽快?
去年徐海破卢镗,消息传出去后,光是嘉兴、苏松、绍兴几地来趁火打劫的倭寇都多达数千人。
而浙江有俞龙戚虎,苏松有董邦政、王崇古,特别是戚继光三刻钟击溃徐海的胜绩摆在那,倭寇很可能会避其锋芒,选择去福建捞一把。
这也是为什么钱渊之前和胡宗宪谈定条件中,要求戚继光驻守宁波不能调驻的原因。
黄锦听完,小心翼翼的说:“半年之后,浙江、苏松理应无碍?”
“理应无碍。”徐渭点点头,“如若通商一事顺利,宁波府或浙江省收取税银,至少不用再截留两淮盐税,提编法……”
“嗯?”嘉靖帝鼻子哼了声,就在半个月前,有御史上奏请罢提编法。
没办法,胡宗宪实在是缺银子,有的府洲提编法已经提编到十
年后了,当地别说农户,就是官宦人家都在跳脚。
“提编法……其实对朝廷财赋颇有用处。”徐渭咳嗽两声,“当然,提编两字可以换换,不至于一甲不足,立提下一甲。”
提编法最关键的是两个地方,其一是收取银两,不收实物,其二是能提前收税……和民国有的军阀做的事差不多。
后者不可取,前者倒是能留下来……这其实就是张居正改革中的重要一条。
嘉靖帝没再说什么,挥手示意退下,看着徐渭和黄锦离去的背影,他口中低低自语,“折腾吧,看你能折腾出什么来……”
如果顺利的招抚汪直,通商顺畅,以至于收取税银,补贴朝中财用不足,嘉靖帝会心满意足。
但如果一旦期间出了差错,甚至没有差错,只是因为通商导致满朝弹劾,嘉靖帝也不会为钱渊做主。
嘉靖帝在心里琢磨,钱展才此人虽有任事之勇,亦有任事之能,但心思深沉,谋定后动,绝非莽干之辈……就是不知道其后手在哪儿?
第547章 酒楼密议(上)
后人曾经如此评价,嘉靖年间最出色的一届进士就是嘉靖二十六年那一批,从中涌现出大批名臣。
张居正、李春芳都是身登首辅,王世贞执掌文坛逾二十年,杨继盛堪称铁骨铮铮,有贪腐之名却堪当重任的殷正茂,后在福建剿倭的汪道昆,执掌吏部的陆光祖,治理漕运的凌云翼……
但事实上,在如今世人的眼中,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算不上多出色,这也是难免的,李春芳被徐渭死死压在身下,王世贞被严党排斥出京,还在翰林院坐冷板凳的张居正更是默默无闻。
在很多朝官心目中,嘉靖三十五年的这批进士才叫出彩!
钱渊、徐渭在登科前已名扬天下,前者弃翰林而南下击倭有功,后者入西苑得嘉靖宠信,诸大绶多得裕王、高拱赞誉,陶大临修录《永乐大典》眼看着就要高升。
还有如在六部六科的孙铤、吴兑、冼烔,或锐气逼人,或机智多谋,或沉稳干练。
散在外地的任县令的杨铨、陆一鹏、夏时、周诗等人都颇得赞誉,其中杨铨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调回京,入都察院为御史。
最关键的是,钱渊、徐渭以随园为名,将这些世人心目中必然名垂青史的人杰聚集在一起,已经形成一个若隐若现的政治团体。
而这个政治团体并不是闭塞的,而是持有容乃大的方针,老翰林潘晟转日讲官就是明例,更有一直有功难升的吴百朋……啧啧,如今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中,名位最高的竟然是后世名声不显的浙江巡抚吴百朋。
如今朝中对随园这个政治团体的观感……还不太好说,毕竟钱渊和严东楼关系不错,又是徐阶的长孙女婿,还随意出入裕王府,和高拱以叔侄相称,堪称长袖善舞,左右逢源。
但至少外界对随园士子的态度都很不错,特别是在收到一张张打折的小卡片后……钱家酒楼实在是让人垂诞,毕竟西苑都经常有太监来拎着菜供给陛下,但也太贵太贵,如果有打折的卡片,也就和京中稍大的酒楼价格差不多。
再加上冼烔、孙铤、杨铨等人交友甚广,时不时呼朋唤友来此聚饮……随园中人那都是打白条记账的。
徐渭没有回随园,径直去了酒楼,还没进门就撞上翰林院的几个同僚……都是熬了十多年的老翰林,说不上穷,但也说不上富,不过有打折卡,三四个人偶尔过来打打牙祭还是能的。
一番应付过去,徐渭和迎出门的刘洪相视苦笑,所谓的打折卡这个招数是去年钱渊回京时候偶尔提起的,但刘洪把事儿给弄砸了。
好些人弄了两张五折的卡要来白吃白喝……真是人心不古啊!
不过钱渊开这家酒楼的关键不在于赚钱,徐渭咬着牙吩咐不再往外发打折卡,之前的卡都认……这直接导致年后到现在小半年了,酒楼里始终人满为患。
一楼大堂,二楼包间都是普通官员、士子聚集场所,楼后开辟出的一个个小院子,都用来招待重要人物,比如今天就来了两位。
刘洪引路到了后院,低声道:“天字号那位刚到,黄字号那位已经等了好一会儿了。”
徐渭略一停顿,转头向着黄字号院子走去。
“砺庵公。”徐渭掩上门,对着须发皆白的老者行礼,他素来狂傲,虽被钱渊教做舔狗,但那只是针对嘉靖帝而言。
不过,这一礼心甘情愿,户部尚书方钝,虽身居高位,但从不掺和政争,苦心撑着这个破摊子……自从钱渊放出开海禁通商的口风,方钝就巴巴的等着救命的银子。
没办法啊,户部太干净了……前几日还有人开玩笑,如若这时候再来一次京察,户部必定无恙,想贪都没地儿贪啊。
“陛下怎么说?”方钝夹了一筷菜,“文长先坐吧。”
“陛下许了。”徐渭擦了擦额头的汗珠。
方钝叹了口气,“展才在外弄险,文长在内亦弄险……此事,展才有欠考虑。”
的确如此,钱渊还真不知道唐顺之当年闹了那么一桩破事,居然正式上书要朝见太子……什么名义都没有,当时唐顺之还在翰林院。
“荆川公六艺皆精,又通海事,实是最佳人选。”徐渭笑道:“总算办成了……要知道展才都已经把荆川公拉到宁波镇海了。”
“唐荆川这几年曾数度上书,有御海洋、固海岸、通贡道、开户市之言,也难怪展才选中他。”方钝犹豫了下低声问:“通商一事,陛下如何说?”
“陛下无明言……能做不能说。”徐渭扯扯嘴角,“砺庵公应该知晓这……”
“那税银呢?”方钝瞪大眼珠。
“宁波府或浙江省代收。”
“岂有此理!”方钝一拍桌子,“老夫都抽调人手,准备新建清吏司了!”
方钝和徐渭私下密谈不是一两次了,早就谈妥,如若开海禁通商,税银必入户部……不说远的,就眼下户部都发不出京官的俸禄了。
但钱渊和徐渭真不是什么好鸟,拿了块肉吊在方钝嘴边。
方钝身为大司农,虽然不涉党争,但说话还是有分量的,现在满朝皆知,方钝支持开海禁通商……都大半年了,连最苛刻的御史都懒得弹劾他了,执掌户部实在是擦屁股的破事,人家太难了。
钱渊去年离京后交代过徐渭,最终方钝点头写了不少信给旧部,不少从户部致仕的小吏都答应去宁波府帮衬一二。
但最终税银落不到户部手里,方钝这下……觉得被坑了!
方钝死死盯着对面干笑的徐渭,现在的年轻人心真脏!
约定好了的……回头就一屁放掉,不认了!
“砺庵公,开海禁是绝不可能的,通商却是能做的。”徐渭劝道:“户部新建清吏司,有何名义去收缴税银?
更何况这税银本就藏于水底,还没到露出水面的时候。”
“展才信中提到此事,如若现在户部就出头,满朝科道言官弹劾,砺庵公顶得住吗?”
“还不如稍候一段时日,待诸事理顺,再交付户部,到那时候,之前积累的税银一并交付。”
方钝脸色很不好看,正因为不涉党争,所以他并不了解钱渊……在他印象中,这是个不顾己身一心为国的年轻人。
现在才看清,虽然那厮弃翰林而南下击倭,不顾前途冒险执意开通商路……但绝不是个爽快人,肚子里的肠子弯弯绕绕。
想了好一会儿,方钝铁青着脸道:“如若有需,可先调拨部分银两入户部。”
徐渭眼珠子转了转,原本模模糊糊的念头登时清晰起来,轻拍桌面,咬牙道:“好,此事晚辈作保!”
徐渭下了好大的决心,对面的方钝却面露狐疑……上次这厮也是答应的这么爽快的!
第548章 多了一人
徐渭陪着笑脸,说了无数好话,好不容易才把方老爷子打发走,这位堂堂正正,无私心,实在难对付,何况老爷子和平泉公、钱铮关系都不错。
徐渭顺手接过刘洪递来的毛巾擦擦脸,骂道:“你家少爷倒是有能耐,自个儿跑出去,把我留在京中受罪!”
刘洪笑着说:“能者多劳。”
“狗屁!”
徐渭又骂了几句,心里盘算自己刚才闪现出的那个念头是锦上添花,还是多此一举……这种事需要拿捏好力道,不能轻了,也不能重了。
徐渭实在是羡慕那位生死之交,纵横东南,亲笔描绘,这是如何的豪情。
不过徐渭也知道自个儿做不来……不说其他的,自己在军中可没有钱渊那般威望,浙江一省兵力,至少一半都在钱渊掌控之中,浙直总督胡宗宪憋屈的慌啊。
闲聊了几句,徐渭举步向天字号院子走去,拿捏力道,一方面在于自己,另一方面在于院子里这位让他极度厌恶,但不得不敷衍的贵客。
“来了。”严世蕃大马金刀坐在桌边自斟自饮,眼皮子抬了抬,“文长果真好手段,司礼监已批红发往吏部,公文明日就下。”
徐渭自顾自坐下,取来酒杯,不屑道:“没胆子就早些说,拖来拖去……荆川公都起复数年,又不是调入京中,哪来那么多顾忌!”
严世蕃脸一黑,严党和其他的政治党派不同,完全是依靠嘉靖帝的信赖而来的,这等可能犯忌讳的事,严嵩自然要万分小心。
“我严东楼如此不入你徐文长之眼?”严世蕃脸色有些阴沉,“入直西苑撰写青词者,资历最深者袁炜也不敢如此说话。”
徐渭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冷笑道:“沈青霞是徐某至交姻亲,方山公对徐某有恩。”
严世蕃嘴角动了动,方山公指的是曾任浙江提学副使的薛应旂,此人名望甚高,嘉靖三十二年被严世蕃陷害而至罢官,嘉靖三十四年起复后不过一年多,就在今年初的京察中,严世蕃指使党羽再提当年旧事,最终薛应旂以“不谨”的罪名被罢官。
严嵩、严世蕃这些年得罪的人太多太多了……随便数数几乎到处都是,就连严党内部都有,胡宗宪的堂兄当年就是被严嵩害的壮年即致仕。
看了眼严世蕃,徐渭冷笑道:“随园中以展才为首,分宜、华亭之间向来不偏不倚。”
“他娶了徐华亭的孙女。”
“哼,别人不知,难道你严东楼也不知?”徐渭嗤之以鼻。
严世蕃抚掌大笑,“知道的都笑话他徐华亭,这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钱渊在严嵩、徐阶之间不偏不倚,这是明摆着的事,但娶了徐阶的孙女,在很多人眼里就有了偏向。
如果钱渊要坚持自己的政治中立,按照惯常做法,那应该和严党多多亲近……但他选择的另一条路,和徐阶表面笑嘻嘻,暗地里刀光剑影。
其他人看不出来,如严嵩、严世蕃、嘉靖帝等人自然是心里有数的。
“唐荆川调宁波知府,听闻展才在宁波那边动静不小?”严世蕃啧啧道:“如若真的通商,金山银海啊!”
“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徐渭木然道:“换句话说,想吃肉,就要先挨揍。”
严世蕃两手一摊,“连唐荆川之事都不敢妄定,更何况开海禁通商!”
严世蕃虽然狂妄,但却聪明绝顶,虽然贪财,但也不是什么银子都敢收的。
严党如此势大,靠的不是严嵩,有明一代,从无能压制帝王的权臣。
靠的是嘉靖帝对严嵩的宠信,如若在通商一事上和嘉靖帝唱反调,那就是寡妇死了儿子……没指望了。
“不提开海禁,只提通商。”徐渭一点点退步。
严世蕃摇摇头,“若是为此事,那只能谢过这桌酒席了。”
徐渭再往后退步,“虽只是通商,但朝中必有科道言官弹劾。”
“那是自然。”严世蕃似笑非笑,“难不成展才还指望我去压制科道言官?”
都说严党权倾天下,但这句话实际上不够准确,至少在京中,有两个地方,是严嵩、严世蕃插不进手的,最多也只是埋下几颗伏子而已。
一个是都察院,另一个是六科。
都察院十三道御史,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言官,向来是朝中清流所在。
当年大礼议事件,百官哭门,嘉靖帝的廷杖打折了多少言官的脊梁骨,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科道言官从没有闭上嘴巴,几乎每年都能闹出事来,花样百出啊。
而严嵩从没有插手都察院和六科,严党的势力主要集中在六部,这是一种政治默契,与嘉靖帝之间的政治默契,也是嘉靖帝和徐阶之间的政治默契。
徐阶的政治势力主要集中在两块,一是聚集多位地位不低党羽的南京,可惜在年初的京察中被严党一扫而空,南京太常寺少卿赵贞吉都成了头面人物,南京兵部、吏部、户部三部尚书全都被勒令致仕。
而第二块就是科道言官,这是徐阶的自留地,也是嘉靖帝留给徐阶的地盘……总不能让徐阶做个光杆子司令吧?
这一点钱渊早在去年就看出来了,当时他恍然大悟的想起,难怪历史上徐阶赶走严嵩后,开通言路,科道言官势力大增,然后徐阶就借此一举将高拱赶回了老家。
所以,严世蕃似笑非笑,想压制科道言官,你钱展才是不是找错人了?
应该去找徐华亭才对啊!
徐渭什么话都没说,从袖里取出一封信直接递了过去。
严世蕃愕然,拆开看了几眼,眼珠子险些都掉了下来,抬头追问道:“鼓动科道言官弹劾通商……展才有何后手?”
徐渭耸耸肩,拿起筷子夹了筷菜。
严世蕃眼珠子在眼眶里滴溜溜的乱转,他太了解钱渊这厮了,和自己一个样,都是肚子里做文章,喜欢挖坑的货!
十有八九,这是挖了个大坑……怕别人不往里跳,或者说是怕跳进去的人不够多,这是让自己在后面踹几脚呢。
鼓动科道言官弹劾……这对严世蕃没什么难度,那些清流个个都是头上长了鸡冠的,一经挑逗就忍不住要跳脚。
严世蕃在心里暗叹,钱展才这厮真够阴的,这是要坑徐华亭啊。
徐渭取过那张纸,就在一旁的蜡烛上点燃,看着烧成一堆灰,朝着对面严世蕃挑挑眉毛。
严世蕃犹豫片刻微微点头应下,反正坑一把徐华亭,自己这边没什么心理负担。
徐渭丢下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