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235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235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撞得头破血流,连那柄宝刀都丢了。”
  呃,那柄刀如今挂在俞大猷腰间呢。
  “刚才听说松江进士钱展才也在?”钱锐看似无意的问。
  “真是个扫帚星!”徐海狠狠啐了口,“每次碰上都讨不了好,便是此人在姚江边扎营,隔江对峙……后来才知道,这厮是在等宁波的戚继光率兵来援。”
  “回篡风镇的路上撞上了刘显,之后回沥海所……又撞上了俞大猷。”
  “还真是浙江一省的官军啊。”钱锐诧异道:“将军率军出击,别说谭七指,就连我都不知道是绍兴府。”
  “还真有可能是谭七指……”徐海幽幽道,他想起了篡风镇外遇见的周济。
  两人就坐在大堂里,王翠翘和陈麻子侍立一旁,面前就是大门,徐海这种货是没弄什么照壁的,一眼看过去,远处已有数人过来,为首的是钱鸿,身后是谭维,再后面是两名护卫。
  钱锐长叹一声,“老谭跟着将军也四五年了,居然是官府探子……这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徐海这厮自然是听不懂的,入耳的只有最后几个字,起身往前几步,哼了声,“人心易变!”
  不说有首告的陈麻子,徐海自身颇有勇力,钱鸿还带来了两名护卫,徐海相信,身无长物的谭维没有任何抵抗之力。
  但徐海却没发现,身后的王翠翘捂着嘴,用不可思议的眼神打量着钱锐……此人为徐海谋主多年,出谋划策,最得信任。
  嘉靖三十二年,王翠翘与钱渊夜间初见,隔年后者再次造访,五日后倭寇侵嘉兴,十数个大汉将王翠翘姐妹劫走……从那之后,她几乎每晚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有时候她在想,那人难道是未卜先知,不然怎么会事先知道徐海会娶自己为妻?
  那时候王翠翘就在猜测,那人应该在徐海身边有眼线,她用窥探的视线打量着徐海身边诸人,果然两年之后,突然冒出头的谭维证实了她的猜想。
  但王翠翘从来没有将视线集中在钱锐身上,这实在太匪夷所思了。
  王翠翘不由自主的在思索一个问题,一个谭维、钱锐、钱鸿都曾经思索过的问题……还有其他人吗?
  咳嗽声在耳边响起,王翠翘打了个激灵,抬眼看去,钱锐冰凉的视线在她身上打了个转,然后落到了桌上已然出鞘的长刀上。
  进门的谭维被身后两个护卫推了把,单膝跪在地上,诧异的问:“将军?”
  陈麻子在徐海的眼神中跳出来,唾沫横飞的将去年无名小岛上看到的一幕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自己出恭,十几个手下被杀,到看见钱渊,再到今日发现谭维。
  显然,玩这些心思,陈麻子远远不够格,谭维立即挑出了一个之前钱锐已经挑出的毛病,十几日都在一起喝酒,今日跳出来说我是官府探子……开玩笑也不是这么开的。
  不过,徐海是不在乎这些的,他想要的只是安全的离开,这一点钱锐心里有数,钱鸿心里有数,得钱鸿仔细叙说的谭维心里也是有数的。
  事实上,谭维已经下定决心。
  “将军,左侧岛上有人来报,东面有大片船帆。”
  一句话,谭维就扭转了局势。
  东面大片船帆,意味着什么?
  屋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明白,是汪直来了……除了五峰船主和还没战败的徐海,这片海域没有第三股势力有如此威势。
  短暂的沉默后,钱锐的视线落到了陈麻子身上,“你是汪直的人。”
  徐海恍然大悟,不管谭七指是不是官府探子,但可以肯定,陈麻子是汪直的人……哪里有那么巧的事,自己兵败刚刚逃回来,汪直就立即来堵门了,而且陈麻子比钱锐、王翠翘更早知道自己兵败的消息。
  谭维这番话不是说给徐海听的,他微微仰头,看见钱锐微微点头。
  谭维这番话就是说给徐海听的,没有其他作用,只是扰乱心神而已。
  就在这时候,跪在地上的谭维如被压紧的弹簧一般窜起,合身猛地向徐海扑去。
  因为之前徐海有意斩杀谭维,将山下旧部握在手中,扬帆远去以图后计,所以距离谭维并不远。
  “你……”徐海口里厉喝,快步后退,伸手一捞……桌子上空空如也。
  徐海身子一僵,冲上来的谭维已经将他扑倒,两人将桌椅板凳撞的一片混乱,摔落的茶壶溅起的热水洒在地上两人头脸上。
  徐海能聚拢倭寇横行东南,一方面在于他的军事能力,但另一方面,他自身的武力也不容小觑。
  虽然被压在身下,徐海右手狠狠一拳砸在谭维肩膀上,左手抓起一个板凳抽在谭维脸颊。
  谭维虽然自青年时就游历各方,算得上文武双全,又在倭寇里混迹了些年,但论武力,是不足以和徐海抗衡的……虽然将徐海扑倒,但对方一拳一砸,谭维被抽的一个骨碌翻滚开去。
  “找死!”徐海手撑着地面准备一跃而起,突然身子一僵,他眼角余光瞄见,抱着长刀的王翠翘正慌张的躲在钱锐身后。
  在谭维扑向徐海的同时,发生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谭维身后的两个护卫,一个掩上了大门,虽然这是徐海内宅,寻常倭寇是进不来的,但山腰处是有把守的。
  另一个护卫手持长棍,如使长枪一般狠狠刺出,棍头猛地戳中还稀里糊涂的陈麻子肋间。
  第二件事,一直站在桌边的王翠翘突然抓住已经出鞘放在桌上的长刀,紧走几步躲开,徐海什么都没抓到。
  还没等徐海彻底反应过来……碰到这种事,一时半会儿哪里能反应过来,雪亮的刀光突然出现。
  “咯吱”一声,犀利的长刀毫不费力的劈开徐海举起的板凳,并将徐海半只右手削落。
  钱鸿冷笑着举刀逼来,低声道:“果然好刀。”
  当然是好刀,徐海去年和汪直停战后,从倭国召集真倭,并买来一批长刀,其中最好的两把,自己留了一把,另一把赠给了钱鸿。
  “废话真多!”谭维从王翠翘手里接过刀,毫不犹豫的劈下。
  手无寸铁的徐海睚眦欲裂,举起桌边左遮右挡,但一根长棍突然戳在他的下盘,用力一搅,徐海登时摔成滚地葫芦。
  这下用不着钱鸿和谭维了,两个护卫扑上去,将徐海压的死死的。
  “要不是这厮亲卫死的死逃的逃,还挺难抓。”


第510章 落幕
  尘埃落定,角落处的钱锐缓缓踱步出来,瞥了眼被打晕的陈麻子,走到被死死摁在地上的徐海身边。
  没有人会等死,在人类最恐惧的死亡到来之前,任何人都会试图伸手抓向也不知道存不存在的稻草,如今抄写本流传民间的《西游记》都说了,蝼蚁尚且偷生。
  徐海不止一两次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每一次他都能或死里偷生,或死中求活,甚至能反败为胜。
  “你们是汪直的人。”徐海不顾正在流血的半个手掌,强自镇定道:“我愿拜汪直为义父。”
  徐海做出这样的判断,不管谭维是不是官府的探子,在汪直大举压境的时候,这些人突然出手偷袭,只可能是为了汪直。
  在徐海想来,自己势力散尽,本人生死其实是无所谓的,但汪直肯定不会这么想……他不会忘记前年被死士相刺的那刻。
  “嘉靖三十二年,你说自己愚笨,强留我襄助与你。”钱锐似笑非笑道:“这话不假,蠢的可以。”
  顺着钱锐的视线,徐海看见了不远处被捆起来的陈麻子。
  “他的确是汪直的人。”钱锐找了个没被劈散的椅子坐下,“但我们不是。”
  “我们”两个字加重了语气,徐海自然听懂了,不是汪直的人,那只能是官府的人了,不仅仅是谭维,不仅仅是钱锐父子,还有……
  忠心耿耿谭七指,不离不弃王翠翘……
  绝望的眼神一一扫过手持长刀的谭维、钱鸿,还有一直缩在角落处的王翠翘,徐海面目狰狞,怒目而视,“你怎么会是……”
  王翠翘往前走了几步,细细的牙齿咬在嘴唇上,“当年在崇德县那条巷子里……对门出来的那几人,就有华亭钱展才。”
  徐海愣了下,猛地挣扎起来,不顾身上压着的护卫,脑袋用力一下又一下的磕在砖石上……这么说来,当年攻崇德不克,钱家子已然将王翠翘握在手中,自己却将带毒的鱼饵当做美味一口吞下。
  “今年初,你母亲大病不起,恰逢太医院东璧先生南归,妙手回春。”钱锐轻声道:“令侄倒是聪慧过人,今年过了府试、院试,着儒衫,戴方巾,明年可一试乡试。”
  谭维默不作声,眼角余光扫了下王翠翘,要不是钱渊拿住了她的家人……
  王翠翘脸上呈现出复杂的神情,无论如何徐海对自己这般宠信,自己却卖了他,另一方面,母亲大病得救,侄儿考取功名……最后王翠翘在徐海愤恨的眼神中屈膝相谢。
  “且去后面收拾,总要保你无恙。”钱锐示意两个护卫跟着王翠翘去了后面。
  钱锐挽起衣衫下摆,蹲在徐海身边,“好些年了,好些年了,路旁尸骨,村无人烟,多少人因你而死,多少家因你而破……”
  “呸!”徐海知道今日绝无幸理,冷笑道:“文人杀人才狠,当年老子急攻苏州,埋下伏兵击溃任环那厮,不就是你出的主意?!”
  “还有你谭七指,抢东西是把好手,乌镇那个举人就是你一刀砍死的!”
  “装模作样……说吧,官府给你们什么好处?!”
  谭维和钱锐脸上都呈现出痛苦的神色,这两人都不历仕途,但都出身书香门第,都是在四书五经中熬大的,他们的思想无限向士大夫的方向靠拢……但却不具备官员,或官僚的思维。
  换句话说,这两人都相对来说比较单纯,都难以释怀自己双手上淋漓的鲜血。
  片刻后,谭维咬着牙道:“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要杀了你……之前不杀你,是因为数千精锐倭寇。”
  “如今大败,杀你不为其他,只为那些路旁尸骨。”
  “咯咯咯……”古怪的笑声从徐海喉间传来,他想过无数理由,却没想过这个理由……这个让他死不瞑目的理由。
  “我以前不姓方,也不叫方顿。”钱锐在笑声中缓缓道:“我出身松江华亭钱氏,先祖父鹤滩公,弘治三年状元。”
  笑声戛然而止,徐海的眼珠子都凸出来了,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
  “我自然也不姓方,钱鸿,钱渊是我嫡亲小弟。”钱鸿手中钢刀放在徐海肩膀上,似乎在打算怎么枭首。
  “谭七指倒是姓谭,谭维谭子直,江西宜黄谭氏,其堂弟便是台州知府谭纶谭子理。”
  “谭纶是钱展才小舅,我是他嫡亲二舅。”谭维冷笑道:“你自视甚高,可惜眼睛却是瞎的。”
  要不是被捆着,徐海真想伸出两根手指戳瞎双眼,真是瞎的……崇德一败,桐乡二败,再到上虞城外,徐海觉得钱渊是自己命中克星,却不知道人家早早塞来的探子将自己身边堆的满满当当!
  钱锐直起身,“还有什么想问的?”
  回应他的只有一片沉默。
  徐海双目无神的趴在地上,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觉得自己像个小丑……虎跑寺里做个沙弥多好……
  早就准备好的钱鸿一刀割断脖子,钢刀绕颈一圈,轻轻松松的取下首级。
  又是一阵沉默,恶名昭彰,扰的东南沿海数年不得安宁,数度糜烂多个府洲的徐海就此落幕。
  “子直兄……”
  “自嘉靖三十三年起,世间再无谭子直。”
  钱锐脸上也露出苦涩的笑容,“是啊,世间亦无钱锐。”
  去找了个盒子装上徐海首级,钱鸿催促道:“父亲,二舅,接下来怎么办?”
  “徐海已死,自然杀了那些他带回来的残兵,再举部降五峰。”钱锐拉着谭维,低声说:“渊儿密信中说过,搜集船只,最好控于手中,此事交付于你。”
  “他想作甚?”谭维精神一振,徐海被割下首级,让他心里无着无落的。
  “谁能知道?”钱锐苦笑摇头,“多年未见,只听闻他东南击倭,名扬天下……三岁看到大……”
  “呵呵,如今渊哥儿可了不得。”谭维笑道:“听说就连浙直总督都要让他三分……不过那张嘴和以前一样。”
  “十年前县人就说他肖其曾祖鹤滩公。”
  心急如焚的钱鸿壮着胆子打断长辈的闲叙,“待会儿怎么说……徐海已死?”
  谭维和钱锐对视一眼,然后视线都落到了还晕在地上的陈麻子身上。
  一个时辰后,岛边停靠着三艘福船,一个方头大耳的中年人在诸多侍卫的环绕中下船,此人虽身披软甲,腰间跨刀,但举手抬足间并无武人风范,倒像个文人。
  “徽人以商贾闻名,但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举业无望方转而经商,所以徽商实为儒商。”
  钱锐悠然向谭维如此解释,“贾而好儒也,虽部分徽商自成化年间转营盐业,但亦不忘本,以诚为利,以衡为价,以信为赢,以均为财。”
  “先生说的好。”汪直笑着伸手与钱锐相握,“不过先生还说漏了一点,我徽州人啊,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门外一丢。”
  周围的侍卫大都是徽州人,纷纷笑着点头,这是徽商的习惯,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十三四岁就要被送出去随长辈学做生意。
  钱锐点头吟道:“健妇持家身作客,黑头直到白头回。儿孙长大不相识,反问老翁何处来。”
  汪直可不是徐海那种不识字的,反复吟诵几句,不由叹息点头。


第511章 徽商
  岛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钱锐陪着汪直转了一圈,二十多艘海船停靠在船坞,这是徐海留下的,三四百倭寇老老实实的坐在空地上,军械、兵器都被收拢起来。
  再远点还有近百具尸体,要么是徐海逃窜带回来的,要么是跟着徐海的老人……有谭维在,那些老人自然逃不过他的眼睛,留下来的倭寇要么是谭维的心腹,要么是去年从湖州、嘉兴裹挟来的青壮。
  一行人缓缓上山,半山腰处的亭子里,钱鸿将准备好的盒子捧出,里面装着的是徐海的首级。
  “岛上好像没狗……”一个单臂壮汉嘿嘿冷笑,“带回去吧,脑袋不小,够好几只狗分呢!”
  此人是徐海义子毛海峰,历史上也留下名号,前年爆发的第一战,徐海佯败反攻,大胜汪直,毛海峰的左臂就是被那次被砍断的。
  “说什么胡话。”一个身材短小的汉子喝道:“拿去拜祭诸位弟兄,然后硝制装盒,还有大用处呢。”
  不仅仅是毛海峰的左臂,汪直收了十三名义子,其中六人死在徐海手中。
  汪直微微点头,指了指此人,“他也是徽州人,徐碧溪,方先生那次没见过。”
  “早有耳闻。”钱锐含笑道:“山顶是徐海内宅,妇孺下人都关押在偏院,不如诸位先到寒舍一坐。”
  在钱鸿的引路下,一行人步行向左,很快就看到了那片菜园,汪直哑然失笑,“先生真有闲情雅致,茫茫大海上亦能享田园之乐。”
  “都是西洋流过来的奇花异果。”钱锐笑着让护卫采摘下几个红通通的番茄,切成小块,伴以洋糖,吃起来酸酸甜甜,颇为可口。
  “啊……”里屋突然传来女子小声惊呼。
  汪直回头指着徐碧溪等人,笑骂道:“方先生内眷也敢窥探,回头给你们几板子!”
  里屋是王翠翘、王绿姝姐妹,毕竟是儿子塞进来的探子,还不知道如何处置,钱锐只能塞到里屋来。
  “不敢不敢。”徐碧溪赶紧离开窗户,摸着头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