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233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233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陡峭,昨日又有雨,一个不留神就滑倒一大片。
  钱渊有点受不了,戚继美麾下是以钱家护卫、义乌兵为骨干组建的,伤亡如此惨重,杨文两度裹伤还持刀进击,头上挨了下,走路都摇摇晃晃。
  “徐海呢?”刚刚爬上来的胡宗宪急匆匆的问。
  钱渊都懒得搭理这厮,现在的徐海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之前钱渊的愤怒来自于徐海可能率千余倭寇遁去,而如今徐海主力尽丧,个人生死已然无关大局。
  胡宗宪如此催促,是因为能不能擒杀徐海,关乎到他此战功劳的含金量……全歼倭寇,惜贼首遁逃,胡宗宪自然不希望这种军报送到京中去。


第505章 分猪肉
  “撤回来吧。”
  钱渊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偏头看见胡桂奇,“总督府还有五百兵,这份功劳就送给贤侄好了。”
  比钱渊还大一岁的胡桂奇倒是跃跃欲试,但胡宗宪脸色一黑……钱展才也太不给面子了,虽然大家都知道戚继美一部只听你的指令,但好歹我这个浙直总督还在呢!
  钱渊更是难看,之前在上虞前后三战,折损尚未过百,这短短两刻钟仰攻山头,已然伤亡近百。
  反正徐海死不死和钱渊关系不大,他索性让戚继光去另一处帮忙,那边数百倭寇还在垂死挣扎。
  最终胡宗宪令今日北上途中才归队的刘显率军强攻,这次还算顺利,毕竟刘显戴罪立功,不顾生死进击,斩杀倭寇近百,只可惜两艘海船搭载着徐海以及数十名倭寇扬帆远去。
  钱渊好悬没笑出来,刘显这厮真是挺倒霉的……山阴一战被真倭险些破城,上虞大捷寸功未得还被徐海冲破防线,夜间奔袭篡风镇被徐海设伏击溃,好不容易攻上山头,徐海早就溜了。
  到了黄昏时分,另一处数百倭寇大半被歼,小半跪地投降。戚继美麾下颇为不满,还好总督府那边管束颇严,没有杀俘之举。
  钱渊杀俘之名早就遍传东南了,此次大战,钱家护卫前后折损近四十人,郑若曾真怕钱渊不管不顾,再次杀俘堆垒京观为祭品。
  篡风镇早就被倭寇所占,不过还好徐海急于逃亡,没来得及洗劫一空,而且还有数百青壮被关押,徐海也来不及裹挟带走,总督府一行人就在篡风镇落脚。
  没有茶叶,钱渊坐在镇子的晒谷场,捏着个大碗喝着凉开水,身边环绕着安静的护卫,他没有去里面凑那个热闹,倒是戚继美进去了,不过那是因为戚继光如今还没抵篡风镇。
  大战之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当然是论功,但论功不是胡宗宪来论的,而是朝廷来论的,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写捷报。
  捷报也不是那么随随便便写的,戚继光、俞大猷自然是首功,但还有戚继美、刘显、岳浦河、鲁鹏、吴百朋、孙丕扬一串文武官员呢。
  总而言之就是分猪肉。
  这就是钱渊不进去的理由之一,别说胡宗宪了,就是王寅、郑若曾这些好友都心里有数。
  此次大战,始于年初台州钱渊和胡宗宪一番密谈,是前者提出了大致的计划,诱徐海攻宁绍台,断其后路,聚集兵力围歼倭寇主力。
  是钱渊屡屡和朝中各方势力沟通,弄来了大批的军械、铁料。
  是钱渊力主以浙江副总兵戚继光为主力,也是他力主戚继光、卢斌再次于义乌募兵。
  是钱渊在山阴将破的时候率军急行相援,勾连出岳浦河移驻山阴会稽,在之后的大战中力保城池不失。
  是钱渊在上虞摇摇欲坠之时,率戚继美所部来援,又在徐海的眼皮子底下设伏兵突击,力保上虞不失。
  所以,钱渊如果出现在堂前,胡宗宪如何论功?
  要知道,胡宗宪分猪肉……最大的那块,他是想自个儿吞进肚子里的。
  对此,钱渊既不在乎,也赞同这一点,虽然胡宗宪抢功,虽然胡宗宪在指挥上没有太多的亮点,但身为浙直总督,支持东南募兵成军,调配军需,及时聚集兵力围歼倭寇主力,那块最大的猪肉也应该让胡宗宪来吃。
  更何况,胡宗宪和钱渊都心知肚明,捷报送到京中是直接入兵部,一旦朝廷认可便会以此犒赏大军,但前提是钱渊直接送入西苑的密奏或书信得到嘉靖帝的认可。
  所以说,明面上胡宗宪当仁不让,但他不会拦着,也拦不住钱渊在嘉靖帝面前夸功。
  其实钱渊没有什么夸功的心思,一边慢慢喝着没滋没味的白开水,一边想着心事。
  虽然徐海逃遁,但总的来说,战果辉煌。
  第一,绍兴诸县无一失陷,只有篡风镇、沥海所被倭寇攻下,在没有击溃当地官军主力之前,徐海对手下管束颇严,乡间受损也不重,就是梁湖那块儿被祸害的厉害了点。
  第二,浙江副总兵戚继光率四千余义乌兵西进,在上虞城外击溃徐海所部,斩首逾两千,俘虏数百。
  第三,俞大猷设伏截断残留倭寇退路,浙江巡抚吴百朋及时来援,加上戚继美所部,斩首近千,俘虏数百,徐海只带了几十人遁逃。
  第四,沥海所大半船只都被倭寇抛下,虽然没有福船,但也是能在大海中航行的海船。
  经此一战,徐海算是落幕了,接下来是汪直……可惜此次汪直没有出手,想勾连开海禁通商,需要动点脑筋。
  开海禁通商……朝中必然议论纷纷,科道言官必然弹劾,所以,需要寻找一个好的突破口,让那些清流说不出反对的借口。
  钱渊的心思越飘越远,眼角余光瞄见俞大猷、戚继美出来,笑道:“猪肉分完了?”
  戚继美听得一头雾水,但曾经考中秀才,庙前分过冷猪肉的俞大猷听懂了,摇头道:“展才此言……还是那般……善谑。”
  尖酸刻薄就尖酸刻薄呗,反正这名声早就扣死在钱渊头上了,他也无所谓。
  “展才,总督大人令我率军返台州,俞总兵率兵驻守绍兴府。”戚继美小声道:“兄长分兵驻守宁波,一部入驻余姚县。”
  俞大猷接过护卫递来的水碗喝了几口,解释道:“徐海麾下倭寇主力被歼,但倭寇不像蒙人,被打散的小股倭寇四处流窜,还需追剿。”
  钱渊微微点头,其实在北上途中,接到军报,余姚、嵊县、诸暨、新昌等地都有小股倭寇流窜作乱。
  但胡宗宪的军令其实就是在分猪肉,戚继光、俞大猷抢走了最大的两块,被打发回台州的戚继美就有点可怜了。
  “分的清清楚楚嘛。”钱渊撇撇嘴,“刘显呢?”
  “已令浙西参将汤克宽率兵北上入嘉兴府,刘参将驻守杭州府西部。”
  钱渊满意的点点头,“惟锡兄呢?”
  “总督大人令巡抚坐镇杭州……”俞大猷咳嗽两声,他也挺不爽这件事的,今日吴百朋及时率兵赶到,才能将倭寇困在野地,最终围歼残寇。
  而且胡宗宪今日刚抵篡风镇,对吴百朋百般亲切,最后一竿子将人支回杭州了。
  钱渊沉默片刻后无奈的叹了口气,从明面的分量上来说,浙江巡抚吴百朋是唯一可以威胁胡宗宪的人。
  这时候,数十人迈步而来,走在最前面的是胡宗宪,郑若曾、茅坤、王寅等人在其身后。
  钱渊冷笑两声,瞥了眼俞大猷,“谢过志辅兄了。”
  很明显,是胡宗宪示意俞大猷来通告分猪肉的详情。


第506章 明枪暗箭
  就知道瞒不过面前的青年,俞大猷干笑两声,拉着懵懵懂懂的戚继美快步走开,他是被郑若曾支来的,胡宗宪亲自过来,显然是要接着密谈。
  幕僚们散在周围,胡宗宪独自踱步过来,笑吟吟坐在钱渊身边。
  “展才……”
  钱渊举右手示意住嘴,直接了当的说:“第一,海船送至象山、舟山附近,归入浙江副总兵戚继光、台州都指挥使葛浩麾下。”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么聊斋,胡宗宪这是要将东南大捷和钱渊对上口径,至少不希望钱渊在嘉靖帝面前给他胡宗宪穿小鞋。
  钱渊实在懒得和胡宗宪扯皮,直接了当的说出条件。
  “理应如此。”胡宗宪立即答应,虽然刚才许诺分给俞大猷一半……
  “第二,此次大战赏银,总督府不得克扣。”钱渊看了眼胡宗宪,“汝贞兄不会以为,剿灭徐海所部,就无倭寇了吧?”
  “当然不会,海上倭寇,徐海汪直两部加起来也不过十之六七,虽已扭转战局,但东南战事还将持续数年。”
  “第三,令蒋洲、陈可愿寄语五峰,献上徐海首级,许开海禁通商。”
  这是胡宗宪不想接受的条件,他不愿意和开海禁通商扯上关系……但他必须考虑钱渊在嘉靖帝面前掀桌子带来的风险。
  胡宗宪手捋长须思索片刻,低声道:“还望展才保下刘显。”
  “捷报如何写?”
  “刘显率军四千拦截倭寇,杀伤颇多,寇首徐海率小部突围……”
  钱渊眯着眼打量着胡宗宪,接下来东南很多事还要仰仗此人,若是因为此事决裂,只怕后面麻烦的很。
  沉吟片刻后,钱渊微微点头,应下了这个条件。
  事情谈妥后,钱渊第二日就启程回了台州,接下来的事情和他关系不大了。
  但钱渊在启程前,一一和吴百朋、俞大猷详谈,又在南下途中在梁湖和正在绞杀残寇的戚继光会了一面。
  曹娥江上,钱渊转头环顾船上还剩下的百多名护卫,年初四十护卫入军,补充募兵至两百余人,一战下来又是数十伤亡。
  不过护卫士气颇为高昂,梁生持刀夸功,嘴里喋喋不休,如彭峰等没能被选入突击甲士的护卫不免有点酸,也只能说说都来不及枭首,现在全都算到戚继光所部头上去了。
  “少爷,东南事毕,何时入京?”王义小声问道:“可需做些准备?”
  “东南事毕?”钱渊长叹了口气,“还早着呢,接下来还有汪直……”
  到现在还没见过汪直,在钱渊的印象中,这是个性格捉摸不透的历史人物。
  几年前勾连东南官员,联手剿灭数支倭寇,于沥港开设草市通商,汪直应该是个颇为圆滑的商人。
  但历史上被胡宗宪诱骗上岸……从结果来看,汪直颇为天真,或许他认为浙直总督的许诺已经足够,却不知道这种事是胡宗宪不敢做主的。
  甚至以钱渊阴暗的心里揣测,史书上胡宗宪建议汪直往杭州拜会浙江巡按王本固……其实是胡宗宪已经顶不住朝中科道言官弹劾的压力,借刀杀人。
  历史上的胡宗宪在这个时候是不敢全面开战的,只能含糊其事诱汪直上岸,原因很简单,打不过。
  就算是徐海,胡宗宪也只能行离间计各个击破,俞大猷当时都没开始编练新军,戚家军更是没影的事。
  但这一世就未必了。
  昨日和胡宗宪的交易听起来没什么特别的,但暗地里却是波涛汹涌,明枪暗箭。
  钱渊非常明确的提出了,汪直送来徐海头颅,许开海禁通商一,而胡宗宪对此并不感兴趣。
  钱渊的担心就在这儿,在见识了戚继光、戚继美、俞大猷几部麾下战力,胡宗宪似乎对和汪直开战拥有不小的信心。
  想想也是,徐海和汪直开战年许,徐海精于战事,汪直只能靠雄厚的底蕴回旋……而上虞城下,戚继光三刻钟不到击溃徐海近四千精锐倭寇。
  钱渊能理解胡宗宪,一方面汪直名声远播,被视为倭寇大头目,二来,抛开整体战局筹备不谈,此次大战中,胡宗宪其实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换句话说,他起到的作用远没有钱渊大。
  但这是钱渊决不允许发生的,和汪直开战,就意味着无论钱渊如何努力,至少在数年之内,开海禁通商一事将化为泡影。
  所以,钱渊提出的三个条件都是针对这条的。
  将海船一扫而空全弄到戚继光、葛浩麾下,意味着胡宗宪几乎没有可能指派俞大猷率水师出海。
  全数拨付赏银,意味着将大幅度消耗胡宗宪这一两年积栽的库银。
  令汪直送来徐海头颅,这是在告诉胡宗宪,钱渊的决心。
  逆流而上入台州府,钱渊在天台县停留一日,台州这段时间也有不少倭寇来袭,甚至还有绍兴府溃散的倭寇流窜而来。
  卢斌、侯继高在宁海连战连胜,将盘踞象山的倭寇一扫而空,谭纶亲自率兵北上围剿天台县附近倭寇,连胜两场,斩首两百有余。
  舅甥俩坐定,谭纶听钱渊仔细讲述此次大战,赞道:“去年你评点东南诸将,俞龙戚虎,果不其然!”
  钱渊勉强一笑,“之后年许,只怕小股倭寇还会侵袭沿海,小舅费心了。”
  “职责所在。”谭纶诧异的看了眼钱渊,“渊哥儿,怎的……又和总督……”
  钱渊对胡宗宪向来不怎么恭敬,这是东南官员高层共知的,当然,他们也认为钱渊有这样的资格……不管是巡按御史的身份,还是身后的背景。
  昏暗的烛光中,钱渊的面孔若隐若现。
  良久后,钱渊低声道:“如若五峰肯受招抚……”
  “什么?!”谭纶大惊失色起身,“此事总督府可知?”
  钱渊冷笑道:“胡汝贞和汪五峰是同乡……你说呢?”
  “那……”谭纶心里急转,好一会儿缓缓落座,“朝中只怕……”
  “那是我的事。”钱渊冷然道:“拜托小舅一事,总督府军令,若有调驻台州军或卢斌所部,需得我允许。”
  “渊哥儿,巡按御史插手军权……”谭纶大急,劝道:“此事非同小可,还需谨慎。”
  钱渊长身而起,双手负于身后,凛然道:“我钱展才两度南下,可不是只为了一个徐海!”
  “他胡汝贞知趣就算了,不知趣……钱某人会告诉他,我能让他直升浙直总督,也能将他打落尘埃!”
  谭纶用崭新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始终看不清面孔的外甥,这等口气,这等信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朝中重臣呢。
  钱渊并没有夸口,胡宗宪击溃徐海,扭转东南战局,立下大功,但钱渊一封秘奏就足以让他失势……寇首汪直欲归降,浙直总督胡汝贞不许。
  这就叫擅开边事。
  嘉靖帝希望短时间内能平定东南倭乱,徐阶对胡宗宪虎视眈眈,严嵩、严世蕃其实算不上多支持胡汝贞,满朝文武官员都对胡宗宪都没什么好感……钱渊有短时间内将胡宗宪打落尘埃的信心。
  现在就要看胡宗宪知不知趣了,但钱渊需要做的是,防止胡宗宪和汪直的开战。
  东南诸军中,戚继美所部是钱渊的铁杆,台州军向来独立,谭纶又是钱渊的小舅。
  卢斌、侯继高麾下也有大量钱渊旧部,狼兵头目钟南唯钱渊马首是瞻,卢斌更是对钱渊俯首帖耳,他老子卢镗死活都要指望钱渊呢。
  此战两大功臣,戚继光是个懂事的,很清楚自己这个浙江副总兵是怎么来的,移驻宁波府后,不管钱渊在不在,都是十日一封信送至临海县钱宅。
  倒是俞大猷虽然和钱渊这几年会面不多,也欠了他太多人情,但为人方正,不过钱渊抽走了大量海船。
  这也是胡宗宪一力扶持刘显的原因,东南诸军主将几乎都和钱渊或多或少有关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钱渊刻意为之,这也是他为什么要特地找到吴百朋、俞大猷详谈,南下途中要见戚继光一面的原因。
  在明朝,很多时候,不是以官职高低来决定权力大小,你浙直总督算得上东南王。
  但土生土长,在东南折腾了这么多年的钱渊,或用情义,或用旧部,能直接掌控卢斌、戚继美、谭纶所部,能间接影响戚继光、俞大猷所部。
  偏偏这些都是东南诸军中公认最能杀倭的,仅有靠向胡宗宪的浙东参将刘显,损兵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