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227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227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甘心旁观的吴成器着铁甲亲率甲士从侧翼突击,几十根鸟铳小试牛刀,以田洲狼兵为先锋的甲士率先破阵,倭寇一阵大乱。
  其实倭寇的大乱不仅仅源于吴成器的突袭,更重要的原因是,对面官军阵中突然升起一面大旗,旗帜飘扬间,识字的都看清了上面那个“钱”字。
  钱渊这个名字在东南有怎样的分量……去年末才下东南任上虞知县的孙丕扬在这一刻才彻底明白。
  旗帜升起的那一刻,倭寇大乱回窜,吴成器乘胜追击,各哨的亲卫队尾随,一时间,杀声震天,直接往姚江里跳的倭寇数不胜数。
  而上虞县城头呢?
  孙丕扬无语的看着欣喜若狂的鲁鹏和亲兵们在振臂狂呼。
  “扫帚星来了!”
  “上虞无忧,扫帚星来了!”
  就连孙丕扬身边的一个捕头都泪眼婆娑,“钱砍头来了!钱砍头来了!”
  哭笑不得的孙丕扬看到倭寇败局已定,立即下令打开城门,和把总鲁鹏一起渡河。
  远处的逃窜的倭寇正沿着渔船搭建的通道往对岸逃去,赶上的甲士大砍大杀,不少倭寇跳进江中,或者沿江向上游逃窜。
  “展才。”孙丕扬疾步而来,拱手称谢。
  钱渊略略拱手,口中不停,“穷寇勿追,令吴成器回军。”
  “展才?”孙丕扬大急,如此局面,却要放弃追击。
  “杨文呢?”钱渊催马往前叫来杨文,“带一哨将倭寇赶远点,往南的穷追不放,渡河往北的全都别管了。”
  钱渊也没想到,对面这一千多倭寇如此不禁打,短时间内土崩瓦解,真怕徐海就此离海……离海也就算了,可别又跑到宁波去惹事,这时候戚继光应该已经率军西进了。
  想了想还是有点不放心,钱渊回头叫来王义,“这次多带点人,接应地点布置好船只、马匹,有消息立即回报。”
  剩下的事都交给戚继美,钱渊这才下马和孙丕扬寒暄了几句,虽然此人在京中默默无闻,前世也没听过这个名字,但钱渊在望远镜里看得到,孙丕扬披头散发,手持钢刀……
  “不愧名扬天下,展才胆气非凡!”
  “倭寇围城,亲自持刀于城头杀倭,若论胆气,叔孝不弱于人。”
  略略寒暄几句,钱渊带着孙丕扬回了营地,“叔孝,县中还有多少守军?”
  “不足两百。”孙丕扬环顾四周,赞道:“都说松江钱展才通军略,晓军机,果然名不虚传!”
  “好了,都是同年,说这些……”钱渊挥手道:“戚继美是浙江副总兵戚继美胞弟,卫所出身,家学渊源,我身边也有边军出身的老兵,安营扎寨……钱某是不插手的。”
  就在十几根木头堆起的木堆上坐定,钱渊细细问起这几日倭寇攻城的细节,昨日增兵后倭寇的动向,思索片刻才叫来护卫,叮嘱了几句让其立即奔赴东山镇。
  “叔孝,也不瞒你。”钱渊长叹一声,“总督欲以上虞为饵,诱徐海主力南下,几路人马已经安排妥当……但上虞不能有失,这也是钱某至此的原因。”
  孙丕扬在心里默默盘算了会儿,点头道:“略略猜到了些,以上虞县城为界,南边河流纵横,曹娥江、姚江、通明江,但县城往北,河流、山峦相对较少,正适合决战。”
  “所以,首先要诱徐海南下。”钱渊接过护卫递来的水囊转而塞给孙丕扬,“这厮如今盘踞沥海所不远处……”
  “所以之前展才下令无需追击。”孙丕扬仰头灌了几口,“其次,要守住上虞县城。”
  “戚继美调一哨入城,余者就守在营地……放心,姚江南岸大股兵力难以施展,纵使徐海亲率主力,一时半会儿也攻不破营地。”钱渊在心里琢磨了会儿,喝道:“地图!”
  两个护卫立即将一张地图展开,孙丕扬细细看去,绍兴、宁波、台州附近河流、山峦、城池无不清晰,钱渊的手指沿着曹娥江、姚江、通明江缓缓滑动。
  在心里盘算了下,钱渊准备等戚继美、王义忙完了再商量商量,转头看了眼聚精会神的孙丕扬,心想会不会是自己前世不是专研历史,才会没听过这个名字。
  从意志、勇气、指挥上来看,孙丕扬并非凡品,钱渊笑道:“吴君泽如今任兵部主事,日后回京叔孝可与其好好聊聊。”
  孙丕扬哈哈笑道:“求之不得……君泽兄早在国子监就得双江公赞誉,后大司马杨惟约也多青睐有加。”
  能得两任兵部尚书赞誉,吴兑虽然只是一个主事,但在兵部名气不小,即使是如今代理兵部的左侍郎江东也不去招惹,当然了,这也有吴兑是随园士子的原因。
  去年随园士子名声大噪主要还是因为科考成绩,但如今一年多过去了,随园士子这个团体的名声不仅没有消退,反而更是名望愈隆。
  作为随园的主人,钱渊两度南下击倭是最主要的原因,除此之外,给事中冼烔屡又弹劾奏折,徐渭以青词简在帝心,陶大临、孙鑨都在修史、修书,前程一片光明,就连在外任知县的陆一鹏、夏时也频有好评。
  这种情况下,钱渊张开双臂,陕西这种文风不盛地方的三甲进士孙丕扬自然不会拒绝。
  ……
  东山镇内喜忧参半,沈明臣、何心隐大喜过望,钱渊一到立解上虞之围,扫帚星的绰号名不虚传。
  而胡宗宪、郑若曾、茅坤心有疑虑,钱渊率千余官军,两战击溃近两千倭寇……是不是杀的太狠了,徐海万一脱钩,那就坏了大事。
  “不动。”胡宗宪下定决心,“总督府立即前移二十里,传信展才,徐海主力一至,立即报来。”
  在这个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缓慢,如果胡宗宪钉在东山镇,徐海主力出现在上虞县附近,钱渊传信东山镇,胡宗宪再给远在宁波的戚继光下令……
  当然了,这也显示出胡宗宪的胆气,前移二十里,陆地距离上虞县城不过三十里,水路距离姚江、曹娥江交汇处不到三十里,倭寇一旦沿曹娥江南下,总督府会直面倭寇。
  郑若曾出去吩咐信使,心里忧虑不已……虽说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总督是将上虞县、戚继美、钱渊一同做饵,此战之后,只怕钱渊和胡宗宪要分道扬镳。


第493章 端午
  虽然条件不好,但钱渊还是拒绝了上虞守将鲁鹏的邀请,坚持住在营地里。
  迷迷糊糊一直快到三更天才睡着,没一会儿外面就传来声响,王义摸进帐篷低声说:“少爷,昨日午后,大股倭寇南下。”
  “这么快?!”钱渊努力睁开眼睛,“徐海来了?”
  “太远,旗号模模糊糊看不清,但旗帜不少,有可能……”王义单膝跪地,“周济曾经提起过,倭寇中唯有徐海身边有数十匹马,烟尘弥漫,必有马匹。”
  “好了,起来吧。”钱渊挥挥手,“告知继美,上虞县城,再派信使去东山镇……不,那厮前移二十里,在……地图上标了的。”
  王义应是出去,钱渊半坐着想了会儿,还早着呢,徐海昨日下午南下,至少要今日午后才能到……于是,当戚继美、杨文甚至孙丕扬来的时候,隔着帐篷都能听得见有节奏的打呼声。
  一直到天放亮,钱渊才搓着朦胧睡眼出了帐篷,就着护卫早就准备好的温水洗脸刷牙,找了个凳子坐在姚江边。
  “好大的雾气!”钱渊转头看向对岸,原本清晰可见的上虞县城在大雾中若隐若现。
  突然雾气中传来几声高喝,四五匹高头大马突如其来的从雾气中闯出,沿着上虞城墙一路往南,惹得城头一阵骚动。
  “能派出骑士为斥候,应该是徐海来了吧?”王义低声道:“其他的倭寇也没这般阔气。”
  东南马少,能用在战场上的战马更少,也不知道徐海是从哪儿弄来的,钱渊在心里嘀咕了两句,总不会是日本马吧?
  “少爷。”边上护卫递上两个盘子,一个上面摆着三个热气腾腾的四角粽子,另一个上面撒着一大堆白糖。
  “噢噢,对了,今儿是端午啊!”钱渊看到粽子欣喜,再看到白糖脸色一变,“你家吃粽子还蘸洋糖啊?!”
  “是啊……”护卫莫名其妙,这个时代的普通人不管口味轻重,对甜味都颇为推崇,物以稀为贵嘛,吃咸的哪儿吃不到?
  “走走走,少爷不吃甜……”杨文抢过粽子手忙脚乱的剥着,让护卫把白糖拿走,“少爷,这货是新人。”
  “是肉粽吧?”
  “那当然,前些日子少奶奶让人送到天台县的,正好带过来给少爷尝尝,大块大块的肉呢,一半是五花肉,一半是咸肉,全都是用最好的糯米!”
  马蹄声渐渐清晰可闻,几个倭寇奔到姚江边随意一瞥,差点脖颈子都没转过来。
  此处是昨日倭寇渡河的地点,就在上虞县城边上,而且是相对来说河道狭窄的地区,戚继美选此处安营扎寨,也是为了考虑万一碰到紧急情况,可以用渔船临时搭建桥梁让士卒渡河。
  就在岸边,一个身穿青衫的青年老神在在的坐在凳子上,翘着二郎腿,边上环绕着几个拿刀持枪的护卫,其中一人居然在剥粽子……倭寇真是不能忍了,今儿是端午节啊,粽子好吃啊,我也想吃啊!
  念头还在脑海中打转,口腔里还没来得及分泌出唾液,两支长箭穿透已经稀薄的雾气猛地出现在倭寇视线中。
  “噗通!”
  “噗通!”
  隔着姚江当然听不见倭寇摔落马背的声音,这是闲得无聊的钱渊的配音,王义和吴成器手持长弓,又是三四箭射出,不过剩下的三个倭寇打马狂奔,这种移动靶对神射手来说,难度也很高。
  一口气吃了三个肉粽,钱渊打了个饱隔,偏头看向王义,“你现在应该在哪儿?”
  “少爷……”王义迟疑了会儿才俯身退去。
  弥漫的雾气渐渐散开,倭寇主力未到,但上虞县城外,姚江两岸,星星点点的小股倭寇正在四处探看。
  “前面都不用管,后面遮挡住。”钱渊小声叮嘱戚继美,“倭寇斥候靠近驱散即可。”
  城头上一个捕快低声赞了句,倭寇来袭,大战将至,钱砍头仍从容淡定,不紧不慢的吃着早餐……呃,不得不说,这模样很符合东南百姓心中对儒将的描绘。
  孙丕扬好笑的瞥了眼,他是明白人,虽然天已大亮,小股倭寇处处可见,但倭寇主力不可能立即抵达战场,不说其他的,光是刚才那场大雾足以让倭寇首领心存忌惮。
  其实钱渊本人不是这么认为的,战前他各个方面已经尽量做到了极致,无论是这一战的大致战略、伏笔、后手都已经做了安排,具体的指挥他不会比戚继美更出色。
  而这一战后……徐海主力应该距离上虞县城不远,胡宗宪急调戚继光何时能抵达战场,击败徐海后如何追击……这些都是胡宗宪的事。
  钱渊伸出右手在空中摆了摆,不禁暗笑摇头,这几年其他的没练出来,但胆量是练出来了,两只手一点都不抖。
  当然了,胆量也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纵使不敌,有这座营地,短时间内倭寇很难击败戚继美所率官军。
  钱渊就静静的坐在姚江边,之前长水镇、桐乡两场大战说起来是大捷,但实际双方动用的总兵力不超过四千人,这次倒是能看看大场面了。
  就这么等着,等着,等着……特么都等到要吃午饭了,姚江隔岸才隐隐出现旗号。
  眯着眼看了眼数百步外的营地,隐隐能看见坐在姚江边的青衫人,徐海小心翼翼的从怀中取出望远镜……这是王义手下斥候力战而亡后被倭寇抢来的。
  镜片中清晰的出现一个神情淡漠的青年,还没等徐海看个清楚,那人突然有所察觉,转头看来,双眉如刀,鬓角似剑,明明无甚表情却流露出一股杀气。
  “感觉在哪儿见过……”徐海小声嘀咕了句。
  嘉靖三十二年,崇德县内,受伤挨饿的徐海曾经在那条巷子里见过钱渊一面,后者铭记在心,前者印象却不深……这是理所应当的,当时给徐海留下深刻印象的,无非是对其有恩的王家姐妹,以及刻薄的沈教谕。
  “看起来像模像样的。”徐海挥挥马鞭,转头道:“吴大虎,不过就千把号人,你就是被那面大旗吓倒的!”
  “扫帚星……”昨日还耀武扬威的吴大虎今日灰头土脸,“义乌兵加上钱家护卫……约莫就是去年桐乡县外那伙人。”
  这话一出,徐海脸色愈发难看,人家这是拿这话堵他呢,你去年带着三千多人在桐乡县外也不是被这伙人一战击溃?
  吴大虎看看徐海脸色,补充道:“不过这股官军人不多,收拢来的兄弟约莫点了点,也就散了两三百人。”
  徐海哼了声,对此并不在意。
  其实胡宗宪、钱渊担心徐海不肯南下的设想是不存在的,徐海是肯定会南下的,原因有二。
  为什么徐海敢上岸侵袭东南沿海?
  归根到底是徐海对麾下倭寇的战力有足够的信心,说到底是官军打不过倭寇,去年卢镗四千大军三刻钟被正面击溃就是明证,即使徐海在桐乡县败了一阵,也是因为谭维率先逃窜而发生的意外。
  为什么徐海一定会南下?
  徐海虽然有足够的信心,也有足够的实力,但不能做赔本买卖,必须短时间内击溃绍兴府官军主力,才能放开手脚大抢一拨后迅速离海遁去。
  所以说,徐海一定会南下,他不会去攻绍兴府兵力最雄厚的余姚县,而是来到上虞县,试图在此和来援的官军堂堂正正一战。
  对胡宗宪、钱渊来说,时间是宝贵的。
  但对徐海来说,时间也是宝贵的。


第494章 明日
  在胡宗宪的计划中,一旦确定徐海主力现身,立即调戚继光西进,并刘显麾下官军,汇集在上虞的官军总兵力将超过万人。
  在徐海的计划中,一旦官军来援,就在上虞县城外摆开阵势,麾下四千精锐,并千余杂牌,足以击溃刘显。
  所以,虽然时间很宝贵,但徐海没有匆匆攻打上虞县,而是让吴大虎带着麾下千人装模作样攻了一阵。
  “部分官军入城了。”吴大虎立即看出了区别,城头上多了不少士卒,一眼扫过去,还有几个身披铁甲的甲士。
  徐海轻轻点头,转头看了眼,在心里盘算了会儿,高声指挥。
  钱渊早就坐不住了,坐在马背上拿着望远镜仔细观察,很快,攻城的倭寇退了下去,大股倭寇沿着姚江撤向西面。
  “展才?”吴成器有点慌了,“往梁湖附近去了,不会沿曹娥江南下吧?”
  梁湖位于曹娥江、姚江交汇处,而胡宗宪那拨人如今距离梁湖不到三十里,一旦倭寇突然南下……
  “不会。”一旁的杨文摇头道:“如若要南下,没必要来上虞,更没必要攻城。”
  “那是?”
  钱渊翻了个白眼,“你见过安营扎寨的倭寇?”
  吴成器这下听懂了,倭寇毕竟不是军队,不讲究安营扎寨,没地儿住了就直接洗几个庄子,梁湖附近村落不少。
  话是这么说,但戚继美还是选派斥候带着不多的几个望远镜西去以防万一……不过这时候胡宗宪应该调令已下,他本人在接下来的大战中能起到的作用已经微乎及微了,曹娥江两侧都是山峦,碰到倭寇往山里一躲,倭寇也没辙。
  到黄昏时分,消息传来,众人都松了口气,徐海率倭寇洗劫梁湖附近数个村落,驻扎下来,斥候看到有倭寇在打制云梯,看样子是准备再攻上虞。
  徐海既然已经到了,钱渊倒是无所谓拖一拖……如果能等到戚继光率军抵达,自己只需要看戏就行了。
  当然了,钱渊也没抱有如此天真的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