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倭寇拦在阵外。
这时候,微弱的鼓声在后阵响起,但很快就响亮高昂起来,城头处居高临下看的清楚,数十个壮汉赤裸上身,正手持鼓槌大力击鼓。
随着鼓声,似乎无穷无尽的士卒从山谷出口处涌出,手持军械的士卒快步向前,在高高飘扬的旗帜的指引下迅速展开队列。
连续的喘息声在城头处响起,诸大绶摁了摁胸膛,视线落在山谷侧面的小山上,虽然身穿普通青衫,但独有的剪裁方式,令人耳目一新的细节,让他立即辨认出,钱渊来了。
第469章 灭此朝食
阵前满地的血污,第一波冲锋的倭寇大半都将尸体留下,只有小部分倭寇仓皇逃窜,后面的大股倭寇也停下脚步,迟疑是继续进攻还是退走,毕竟面前也不过千余官军。
赶到的援军迅速排开队列将钱家护卫掩在身后,几个小队聚集起来收拾残局,地上散落着各种军械,被劈断的枪头,折断的短矛比比皆是,受伤的士卒被或扶或抬着送到后阵。
小七培训的急救兵、护工一时半会儿还派不上用场,不过钱家护卫每人都带了急救包。
“小子,没被吓破胆吧?”梁生拍着彭峰的肩膀,“文质彬彬的,年初要不是硬塞过来,少爷都不肯要,没想到关键时候有股狠劲儿。”
彭峰大口大口灌着放了微量盐的盐水,擦着头上的汗珠,奇迹般的发现,自己的手不再抖了,手心也没汗了。
“不过,这次倭寇破阵,首责在你,驱逐倭寇力保阵脚,首功亦在你。”梁生笑了笑,转头大声吆喝了句,“兄弟们,把首级收好了啊,回头让他们看看清楚!”
周围正在裹伤的护卫们哄然大笑,张三大步走来,一巴掌扇在梁生后脑勺上,“让你们稳住阵脚,等大队出谷再战,谁让你贸然开战的?!”
“倭寇要攻啊,你以为我有少爷那嘴皮子,三寸不烂之舌说的倭寇乖乖听话?”梁生不服气反驳道:“再说了,首战挫敌锐气,你们接下来才好打。”
“受伤了?”张三一皱眉揪住梁生的胳膊,“急救包呢!”
“兄弟们在用呢。”
“急救包!”张三吆喝了句,让人将自己小队的急救包拿来给梁生消毒裹伤,“还有脸说呢,险些被倭寇破阵,少爷在上面看着呢,回头有你的好!”
“虽然险了点,但首战尽出精锐,挫敌锐气,难免死伤。”一直默不作声的王义插嘴道:“出战六队,两百余人,战死十九人,伤二十二人,不过受伤都不重,减员不到一成。”
正在被消毒的梁生疼的龇牙咧嘴,还不忘向张三递去个挑衅的眼神……咱开了个好头,接下来看你们的了。
张三拉着脸哼了声,手扶腰刀快步回阵,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周围的士卒都鼓噪起来,不少人都一边举着军械高呼,一边回头看向钱家护卫。
彭峰正坐在地上呵呵傻笑,突然鼻子动了动,除了浓郁的血腥味外,似乎闻到了香味。
转头看去,几十个伙夫正在不远处搭起灶台,起了油锅,洗干净带来的猪肉,切成小块,丢进大锅里,哗啦一声,滋滋的油爆声传来,惹人垂诞的香味飘来,护卫们都忍不住摸摸肚子,夕阳半落未落的,也该吃晚饭了。
不仅仅是护卫和不远处的士卒,远在城头的诸大绶乐不可支,城下的倭寇更是怒了,也太不把人放在眼里了……要知道倭寇午后攻城到现在,也没吃晚饭呢。
“少爷,这叫灭此朝食,对吧?”梁生跳起来迎向走过来的钱渊。
彭峰嘀咕了声,“灭此朝食……那说的是早饭。”
“一回事。”梁生一挥手,陪着钱渊转了圈,“少爷,还不错吧,斩首九十三,还活抓了十几个呢。”
“战死多少?”
“十九人。”梁生闷闷不乐,“要不是彭峰失心疯拦在路上,伤亡不会那么大。”
“大半新兵,有此战果,还算不错。”钱渊蹲下亲手给一个身上多处受伤的伤员消毒裹伤,“没丢了护卫队的脸。”
“那是。”梁生眉飞色舞道:“看着吧,张三和杨文加起来也砍不了一百个脑袋!”
右侧有马蹄声传来,钱渊转头看去,为首的是参将刘显,身后有梅守德、诸大绶等人。
“宛溪先生,端甫,刘参将。”钱渊一一点头打个招呼,“还好来的及时,白莲教徒并倭寇截断西兴运河,戚继美率兵从浦阳镇下船,急行相援。”
梅守德长长一揖,眼中泪光闪烁,诸大绶用力握住钱渊的胳膊,显然心情激荡,倒是刘显有点尴尬,只能讪讪赞钱家护卫不愧是东南精锐。
“钱家护卫精锐甲于东南,戚元敬、俞志辅、卢斌麾下都有钱家护卫为教习。”诸大绶大笑道:“自嘉靖三十二年起,展才身边护卫每战必胜,倭寇闻风丧胆。”
钱渊微微一笑,转头看向阵列,倭寇没有退去,聚集了七八百人准备再试一试。
“可要城中出兵?”梅守德低声问。
“不必。”梁生懒洋洋的说:“虽然比不上钱家护卫,但对付这点倭寇,杀鸡用牛刀。”
不屑的神情显然让刘显心里不悦,钱渊瞥了眼过去,心想胡宗宪到底是看中了这厮什么地方,绍兴如此重地让此人把守。
看梅守德和诸大绶也颇为担忧,钱渊低声解释道:“年初,在下抽调四十护卫入军,大都在此,此战必胜。”
之前四百倭寇冲阵,最后被只有两百余人的钱家护卫死死拦住,枭首百余,现在这几百倭寇压根就掀不起什么风浪。
梅守德和诸大绶立即轻松下来,后者还惊奇的指着前方,“展才,你把张三和杨文都放出去了?”
“还有周泽也放出去了。”钱渊苦笑道:“卢斌和候龙泉红着眼来抢人,就这样,戚元敬还埋怨呢。”
“那是展才你会调教。”
这七八百倭寇显然没有之前那一批能打,还没接战,官军后阵掷出的数百标枪已经让他们前阵畏缩不前了。
“别掷标枪、短矛!”张三跳着脚在大骂,“把人吓跑了怎么办?!”
轰然笑声在阵中响起,钱渊等人在后面也忍俊不禁,诸大绶笑着向梅守德解释,“一枚首级兑纹银三十两,在他们眼中,那不是脑袋,是白花花的银子。”
戚继美虽然只是个把总,但在钱渊的支持下独领一军,麾下设四哨,义乌人冯子明、卢斌从严州带来的把总聂德、钱家护卫出身的把总杨文各领一哨,最后一哨是张三暂时统领。
张三等了好一会儿,终于有两百多倭寇冲到阵前,但被狼牙筅挡在身后,犀利的长枪不停从盾牌边刺出,时不时有短矛突然凭空掷来,甚至官军后阵还会掷出标枪截断倭寇队列。
戚继美在指挥上明显下了苦功,传令兵来回穿梭,右翼正面无倭寇的队列分开,数十狼土兵持苗刀为首,百余长枪兵紧随其后,突然从侧面击穿倭寇,大砍大杀之下,倭寇立即崩溃了。
看到倭寇溃散,第一次正式独立指挥作战的戚继美终于可以把心放进肚子里,不过他忍不住回头看了眼钱渊……一般来说,亲兵队只留在主将身边,最重要的作用是一旦战败护着主将安全逃跑,而年初钱渊特地建议组建的亲兵队,很大程度上是专门用来作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倭寇溃散后,官军分出一半驻守原地,剩下的一半以两个小队合击的形式分散追击,但受困于渐黑的暮色,追击也很快就停止了。
待得扫清战场,记下首级、俘虏,后阵已经点燃火把,城内搬出了大量的桌椅板凳,热腾腾的大米饭、红烧肉、咸肉已经摆上桌。
钱渊侧头看了眼,黑夜追击不是个明智的选择,但刘显看到倭寇溃散后,坚持回城领兵追击,也不知道是为了将功补过还是他本性如此。
此人若胜,未必能大胜,若败,必然大败。
第470章 无衣
绍兴府衙大堂。
今天抱定殉城之心的梅守德疲累不堪,已经被劝到后衙休息,堂前除了没什么存在感的山阴知县外,只有钱渊、诸大绶、戚继美、杨文、王义等人,周围护卫林立,举着的火把将堂内堂外照的一片光亮。
钱渊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从不离身的地图,手中持笔不停做些记号箭头,在入城后仔细询问守城士卒后,钱渊立即发现了问题,攻城的倭寇战力不凡,绝不是普通的散兵游勇。
王义、梁生接战也证明了这一点,能在改良过的狼牙筅掩护下,还能持刀破阵,这样的倭寇,只怕来头不小。
“纸扇?”钱渊偏头看向王义,“倒是听说过……”
“年前伯鲁先生提到过,真倭中有首领,以纸扇挥舞为信号,纸扇落下,倭寇齐齐挥刀进击。”戚继美舔舔嘴唇,“这么看来,刘参将追击……”
诸大绶也面露忧色,“如若刘参将再败北,山阴几乎无兵可守。”
钱渊哼了声没说话,那是他刘显自找的,不过那只不过是小事,现在关键在于,有真倭攻山阴,徐海是不是已经来了。
正常情况下,倭寇是不会攻击如山阴、余姚这样有城墙护卫的城池,真倭虽然脑子不好使,但也不至于傻的非要往石头上撞。
去年倭寇猛攻山阴、余姚、慈溪等地,后两地险些被攻破,但那是徐海刻意为之,吸引官军注意力,为后面突袭嘉兴府做准备。
看看时辰已经不早了,钱渊知道再熬也没什么意义了,必须等到各地消息汇总而来才能做出判断……如果各地消息无法汇总,那就说明倭寇真的是大举入侵。
“继美,已经接手城防了?”钱渊直起腰。
戚继美有些无奈,“刘参将将还能动弹的都带走了……”
言下之意是,不管什么原因,刘显急着追击溃逃的倭寇,将山阴丢给了戚继美。
“明日一早,两哨出城,与巡抚所率军合击倭寇、白莲教徒,打通西兴运河。”
“再遣斥候往东,探查余姚、慈溪等地。”
钱渊看了眼王义,“已经三天了,派人去接应。”
王义躬身应是,立即退出大堂去安排。
“都歇息吧。”钱渊挥挥手,“赏银二十日内发放。”
戚继美、杨文走后,钱渊才转向诸大绶,“端甫兄,今晚就烦扰了。”
“这话说的……”诸大绶笑道:“众人在随园肆意,展才来了山阴,却如此客套。”
这一晚钱渊就在诸家歇息,不过临睡前还是坚持下去走了一遍,毕竟军中半数新兵,第一次上阵。
“钱家护卫真是名不虚传。”诸大绶赞不绝口道:“以前只是听闻,闻名不如见面啊,人数相等,又有城墙为依,刘参将都难以抵挡,但两倍倭寇冲阵,钱家护卫却能斩首百余。”
“不能比的。”钱渊顺手拍了拍一个躬身行礼的士卒,随口问了几句,才回道:“钱家护卫无论是补给、训练、装备军械都比普通士卒强得多。”
这一战梁生说不上冒失,倭寇本就是趁着官军立足未稳之际突袭,梁生能率护卫队硬生生扛住还能斩首百余,可以说此战首功在梁生。
但护卫队能扛住一方面在于护卫本身的能力、训练强度,另一方面也在于装备,真倭破阵大砍大杀,但实际效果比正常情况要小得多,,这是因为钱渊在括苍山作坊产出的铁甲大部分都装备在护卫队上。
护卫队不过两百余人,其中有三分之一身穿铁甲,真倭的刀再锋利,铁甲也是有一定抵抗力的,这也是护卫队受伤的二十多人都伤势较轻的原因。
又去伤兵那边转了一圈,钱渊又低声说:“护卫队不过两百人,每年比普通士卒所费银两多一倍,朝中本就财用大乏。”
诸大绶叹了口气,“去年末展才毅然转都察院南下巡按浙江,听闻朝中虽多有赞誉,但实则多不以为然……这次若不是展才急行相援,山阴、会稽必破……”
“朝中诸公不足为凭。”钱渊在徐渭、陶大临、诸大绶这些随园核心人物面前并不掩饰自己的看法,“如若齐心协力,徐海如何能三度猖獗至此,当年双江公、半洲公……”
沉默片刻后,钱渊苦笑道:“这也是我为何支持胡汝贞的原因之一……和光同尘,身上染污,才能有机会一展抱负,朝中风气使然。”
诸大绶也苦笑道:“只盼日后裕王殿下能澄清宇内……”
钱渊叹息一声,如诸大绶、徐渭这样杰出的人物也难以摆脱这样的思维模式,将天下太平寄托于明君,不过这也没办法,钱渊本身就是借这条路才能让随园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团体,要不是有裕王这个幌子,徐渭再费尽心机也未必能成。
正要回去歇息,突然不远处传来大声的哄笑声,钱渊和诸大绶走去一看。
空地上篝火边,七八人正在大声说笑,梁生亲热的搂着一个年轻人的肩膀,冲着边上的杨文、张三等人夸口,那个年轻人看起来有些腼腆,甚至脸都红了。
“还真以为抽调四十人,就嫩让护卫队元气大伤?”梁生昂着头大声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周围五步之内无队友,只有倭寇,还能手持狼牙筅高声呼应,这等胆气有几人能为?”
“外怯内勇。”杨文点头赞道:“没给彭溪镇丢人。”
张三也夸了几句,瞪了眼梁生,“彭峰是王哥练出来的,不过就是临行前分到你手下,你翘什么尾巴!”
梁生一跳三丈高,正要反驳突然看见钱渊来了,“少爷。”
“少爷。”
“少爷来了。”
钱渊挥挥手让众人坐下,自己也找了个地方坐下,指着彭峰笑道:“在山上看到那一幕,心里都凉了,心想钱家护卫这些年所向披靡,却要在山阴遇挫,没想到有勇士出列重整旗鼓,明日送信去彭溪镇。”
彭峰脸上有兴奋之情,但随即黯然下来,边上的张三低声对钱渊解释,“阵亡十九人,其中彭溪镇一人,是他堂兄。”
钱渊沉默片刻,才缓缓道:“嘉靖三十二年,钱某初赴杭州,身边不过十余伴当,五人战死嘉定。
之后数年在松江、崇德、杭州、太平……钱家护卫虽屡屡败倭,但先后战死百余人。
最早的伴当如今幸存者不过半数,还大半受伤致残……每一个人我都记得,不管是活着的,还是……”
随着钱渊的轻语,周围都安静下来,张三、杨文都是最早组建护卫队的那批人,心里不免黯然,就连向来跳脱的梁生也忍不住想起去年嘉兴府并肩作战身死的同袍。
一直沉默的诸大绶侧头细看,在皎洁的月光映射下,钱渊眼角闪烁着晶莹。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彭峰突然小声吟诵道:“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钱渊面容有些扭曲,“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千年前的《秦风·无衣》低低的在东南绍兴这座古城内响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第471章 机会来了
天微微亮,钱渊就已经醒了。
这对他来说比较难得,以至于向来早起的诸大绶大为惊讶,他是最早一批入随园的,知道钱渊是个夜猫子,即使后来入了翰林院也常常贪睡迟到。
看看桌上的清粥小菜,钱渊心不在焉的随口道:“端甫兄看起来清减多了,晚上我下厨。”
“尚在孝期。”诸大绶知道钱渊是无肉不欢的。
“没事,我吃肉,端甫兄吃菜。”钱渊端起碗,突然门外传来护卫的脚步声。
“如何?”
“刘参将回报,昨晚追击倭寇至三江所,大胜,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