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185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185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快快,直接抬进去。”陆氏一脸焦急的指挥,让杨文几个护卫不必忌讳,直接将钱渊抬进后院,扶到床上趴下。
  钱渊入西苑觐见,已经有护卫提前回来通报消息,陆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让侄儿突然回京,只看到侄儿是被抬回来的,心里一阵发紧。
  “等下。”钱渊眼睛半睁半闭,叫住要出去的杨文,“记得给临海报平安,另外把张三他们接回去养伤,还有惟锡兄那边去个口信,让他……”
  顿了顿,钱渊才接着说:“铭记初心。”
  “好了,好了,上眼皮下眼皮都打架了!”陆氏将杨文等护卫赶出去,回头看到钱渊要睡着了,赶紧拍了拍钱渊的后背,“渊儿,先别睡,喝完粥……刚刚熬出来的参粥,大补!”
  “好好好……”钱渊咧咧嘴,“叔母,别拍后背,有伤……”
  丫鬟掀开衣衫,钱渊的后背一片青紫,这是他在最后桐乡县一战中不慎从马上摔落受的伤。
  “带了药膏的,该换药了,昨儿就忘了……”钱渊嘀咕两声。
  一个丫鬟给他换药,另两个丫鬟服侍钱渊就趴在那喝粥。
  已经是黄昏时分了,钱铮急匆匆的赶回来,看到钱渊这幅模样,积攒了一肚子的训斥话说不出口。
  “到底出了什么事?”陆氏拉着丈夫在角落里低声问。
  钱铮是通政司左通政,消息极为灵通,这段日子一直瞒着妻子,低声道:“东南倭乱,大股倭寇袭嘉兴府,浙江副总兵卢镗兵败。”
  “这……妾身知道啊,昨日还去潘家打听华亭消息。”
  钱铮犹豫了会儿才说:“渊儿赶去嘉兴,收拢残兵,两次对阵倭寇……别急,都胜了,斩杀倭寇愈三千。”
  这下好了,钱渊本就半睡半醒之间,还得忍受叔母陆氏没完没了的絮絮叨叨,话里话外都在埋怨,你一个庶吉士不在翰林院里好好待着,非要跑到东南去,还哪儿危险往哪儿窜。
  “妇人之见。”钱铮低低的训斥了句,却惹得陆氏双目圆瞪。
  钱铮的人设摆在那,是说不出什么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等话,积攒的训斥话也不太适合在这时候说,他很清楚,侄儿早在会试之前就打定主意要南下。
  事实也证明了钱渊的能力,如若不是那两场大捷,只怕整个东南官场都承受不住嘉靖帝的怒火。
  如果说还只是个举人的钱渊因为击倭而名扬天下,那身为庶吉士的钱渊这两场大捷将其在朝中的名望推向一个高峰。
  明初之后,文官对武将极为鄙夷,但却对文官的军功非常推崇,如今已经有人将钱渊和成化年间的名臣王越相提并论了。
  王越是两榜进士出身,因红盐池之战,军功累累进而三边总制,后封“威宁伯”,成为明朝仅有的两个文官因军功封爵中的一个,另一个就是因剿灭宁王叛乱得封“新建伯”的王守仁。
  不过钱铮也知道,这种推崇未必是好意,因为王越攀附大太监王直……而钱渊也被公认媚上。
  其实就在嘉靖朝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杨一清……但却被忽略。
  最后钱铮只能这么说,“渊儿,你既然已经分出华亭钱氏,新建青浦钱氏,总不能就你我叔侄二人吧?”
  下巴磕在枕头上的钱渊迷迷糊糊着没听懂这句话,但陆氏立即跟在丈夫后面追问道:“可有身子了?”
  “呃……”钱渊咧咧嘴,叔父的意思是,你别忘了,没子嗣,青浦钱氏就是个笑话,这是钱铮婉转的劝慰。
  陆氏叹了口气,又问道:“可卿、香菱收房了没有……那袭人、晴雯呢?”
  回应陆氏的是钱渊渐渐响起的打呼声。


第406章 选择
  眼前是一片黑暗,钱渊有些恐惧,他睁大眼睛试图发现哪怕一丝一毫的光明,但什么都没有,只有无处不在的黑暗。
  没有声音,没有光线,甚至手脚都不听自己使唤,钱渊想张嘴大呼,但却什么都没听见。
  渐渐的,渐渐的,似乎钱渊本身也要被无处不在的黑暗吞噬,他用力咬了口舌头,血腥味在鼻间旋绕。
  不知道这是在哪儿,不知道过了多久,钱渊厌倦了,好累,好累……
  他缓缓闭上眼睛,思绪渐渐停滞。
  但紧接着,一些画面在他脑海中闪过。
  熊熊燃烧的村庄,手持滴血匕首的青年,脚后跟随的黑猫……
  画面越转越快,手持长枪的戚继光,英姿飒爽的王氏,抱着黑猫的小七,踌躇满志的高拱……
  画面最终定格,似乎又回到那个夜晚,回头望去,透过雨幕,双手负在身后,头发依稀花白的老人正定睛看来。
  钱渊猛地睁开眼睛,他的视线穿越时代,他看见了入京的马前跪着无数勋贵,看见了煤山上悬挂着的两具随风飘荡的尸首,看见了无数挂着辫子的通古斯野兽嚎叫着扑来……再之后,是一片黑暗。
  不应该是这样……绝不能是这样!
  自己总要做些什么,钱渊猛地挣扎起来,不管做什么,结局不会变得更坏!
  总要做些什么!
  面露狰狞的钱渊终于重新掌控住这具身体,他右手攥拳,狠狠一拳击向前方!
  “砰!”
  “哗啦啦!”
  “钱展才,你不会是故意的吧!”
  熟悉的怒骂声在耳边响起,转头看去,徐渭那张圆滚滚的脸庞上并无怒色,而是充满了欣喜。
  “我……”钱渊试图开口,但嗓子嘶哑的让他心里一惊。
  不仅仅是钱铮、陆氏夫妇和徐渭,还有孙鑨孙铤兄弟、陶大临、诸大绶、吴兑,甚至陆树声都来了,看神情个个都松了一大口气。
  “一天两夜,快十八个时辰了!”徐渭拉着大夫进来,“快快快!”
  被拽得快要飞起来的大夫脸色铁青,狠狠瞪了眼徐渭,才拿起钱渊的胳膊开始号脉。
  “还请东壁先生勿怪。”诸大绶轻声道:“展才力保桐乡,两度败倭……”
  “闭嘴!”这大夫还挺牛气,号了会儿脉后道:“方子不用改,再用半个月即可。”
  “多谢东壁先生。”
  “亏了有东壁先生在太医院,不然可真不知道怎么办了!”
  七嘴八舌的感谢出自随园士子之口,这大夫看了眼钱铮递来的银袋,不屑道:“钱展才身为翰林庶吉士,却不愿枯坐朝中,南下击倭,屡有战功,拯万民于水火之中,钱家是要用这些阿堵物羞辱老夫吗?”
  没理会尴尬的钱铮,大夫看向钱渊,“心力耗尽,再有下次,便是油尽灯枯,老夫亦无能为力。”
  钱渊还不能说话,只眨了眨眼示意明白,这一个多月来,卢镗败北,阮鹗无能,他一力扛起重担,分析局势,几度冒险方能功成,之后又赶赴京城,精心准备觐见嘉靖帝,的确是心力耗尽。
  孙鑨和陶大临将大夫送出去,诸大绶笑道:“一睡不醒,今日陛下知道消息,司礼监掌印太监黄公公带着太医院东壁先生上门,两副药灌下去,真是立竿见影啊。”
  “东壁先生是湖广黄州人,秀才出身,后不第才转而行医,正所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些年不知救了多少条性命。”
  钱渊抿了口用勺子递到嘴边的清水,沙哑着嗓子轻声道:“李?”
  “展才也听过?”吴兑点头道:“李时珍,字东壁。”
  钱渊眼角动了动,自己还真是好运气,记得李时珍在太医院没待几年就遍游天下开始动笔撰写《本草纲目》了。
  孙铤在一旁打趣道:“展才,这次你可要多歇文长兄呢,要不是他,东壁先生未必会上门。”
  “用不着。”徐渭捂了下脸,“东南诸事还没说就一睡不起……再说了,恩将仇报!”
  回来的孙鑨解释了下,因为钱渊,徐渭今日旷工没去西苑,嘉靖帝看了几张李春芳、袁炜写的青词都不太满意,才问起徐渭,顺着带出了钱渊这事儿,黄锦这才会带着李时珍上门。
  而恩将仇报……陷入黑暗的钱渊最后击出的那一拳,正好砸在探头查看的徐渭脸上。
  “好了好了,先让展才休息吧。”诸大绶起身道:“明日再来就是,反正展才这次短期内不会离京。”
  看到侄儿挣扎着想说什么,脸上犹有泪痕的陆氏厉声喝道:“都这副模样了,哪儿都不准去!”
  “你不要命了,这次跟着你回京的护卫……”钱铮脸色也很不好看,“好了,每个人扣了半年月钱,那个台州的现在还跪在外面。”
  钱渊的视线转向徐渭,后者无奈的点点头转身出去,随园士子们纷纷告辞离去,从头到尾一言不发的陆树声也出了门,他是个性子犟的,入京后租了一个小宅,没住在钱府。
  丫鬟们端上药服侍钱渊喝下,都说中药苦,这服倒是不苦……这个念头刚刚转过,头挨着枕头便再次沉沉睡去。
  这次没再睡上十几个时辰,第二天刚蒙蒙亮,钱渊就醒了,刚转了个身试图起来,两个守夜的丫鬟就过来了。
  躺在床上让丫鬟净了脸,刷了牙,喝了一小碗粥,钱渊不由自主的开始在心里盘算,不回东南……这是绝不可以的!
  其他的不说,父亲兄长还在海上漂泊,徐海还在兴风作浪,小七和母亲、小妹还在临海……
  钱渊的脸上流露出一丝痛苦,还有二舅谭维……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世。
  桐乡县外那一战,即使没有阮鹗逃窜,钱渊也会主动出阵,就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身份……虽然没有交流,但谭维还是做出了最合适,但对他自己最危险的选择。
  即使抛开谭维这件事,徐海不死,后面很多事都不能顺利铺开,钱渊的全盘计划将完全没有施展的空间。
  开海禁、通商、港口、海关、火器……太多太多的理由了。
  “扶我起来。”
  “少爷,夫人说……”
  “嗯?”
  钱渊转头看去,经历塑造了气质,冷漠的口吻,带着极强压迫力的眼神,让两个丫鬟一个激灵。
  钱铮夫妇赶来看到侄儿在两个丫鬟的搀扶下在院子里慢慢走动,陆氏正要训斥,钱铮却拦住了她。
  华亭钱氏虽然向来是东南望族,但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物,少年起便名扬天下,随园聚拢大批有识之士,南下击倭屡屡建功,偏偏又简在帝心,在诡秘的朝局中行走自如。
  钱铮的眼神极为复杂,或许青浦钱氏日后能成为名传海内的望族。


第407章 人脉
  从嘉靖三十四年末,钱渊选地建宅之后,西城就多了一个热闹的地方,再到麻将盛行、酒楼开张,那就更热闹了。
  等到随园士子几乎全数身登皇榜,而且包揽了状元、榜眼、探花、传胪,这里更是名声鹊起,别说东南了,就连西南也颇有流传。
  但这次钱渊再度入京后,一直还算热闹的随园……这次门槛都快要被踏破了,上门探病、拜访的人络绎不绝,钱铮、徐渭两人显然是应付不过来的,如孙铤、陶大临、陈有年都过来帮忙。
  第一批上门的是同年,他们是没什么忌讳的,同年关系很多时候可以视为政治同盟,而且他们也希望能攀上这条明显很粗的大腿。
  可惜钱渊早早就看过进士录,除了随园士子之外,他对其他进士的名字大都没什么印象,仅有的林润、邹应龙还和他闹得很僵。
  新科进士在殿试后到现在大半年里,最能闹腾的,最惹人注意的当然是钱渊自己,其次是因青词得嘉靖帝宠信的徐渭,再次是为裕王讲学的诸大绶……同年们都要崩溃了,前世不修和你钱展才同一科啊!
  第二批上门的是东南人氏,主要是嘉兴、湖州、杭州的官员,以嘉靖十七年状元茅瓒为首,他是杭州人,家就住在北新关不远处。
  茅瓒如今还在翰林院里熬着,他和诸大绶关系极好……新科进士如翰林院后,袁炜曾经试图挑拨离间诸大绶和徐渭的关系,因为诸大绶会试第一,殿试却成了榜眼。
  但诸大绶毫不在意,坦然直言徐文长之才在自己之上,因此事茅瓒对诸大绶颇为亲近。
  原因很简单,嘉靖十七年会试,袁炜是会元,但殿试落到探花,就是茅瓒抢走了他的状元。
  不过钱渊对茅瓒颇为客气,但他最关注的却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嘉兴府平湖人氏陆光祖,他知道这是徐阶的死党。
  “跟个大熊猫似的。”钱渊坐在床上发牢骚,虽然上门的人多,但大都拦在外面,能入内的也不过就寥寥几人,他都快憋出病了。
  陆氏这次是被吓坏了,钱渊好说歹说甚至让徐渭把李时珍拉来作证,陆氏还是不许钱渊出门,甚至都不准出随园,饮食更是留神,禁酒、发物,辣椒也不准吃。
  “大熊猫是什么?”一个小小女童小跑着进来靠在钱渊的腿侧,一只手还扯着钱渊的衣角,“什么是大熊猫?”
  “窕窕!”钱渊一把抱起堂妹放在膝头,“应该叫食铁兽……来来来,哥哥画给你看。”
  随手拿起鹅毛笔在纸上画了个惟妙惟肖的大熊猫,堂妹喜欢的不得了,抢过纸就不松手。
  “咳咳!”
  还在闹腾的窕窕突然一下子缩了起来,小碎步躲到了钱渊身后,探出小脑袋畏惧的看向出现在门口的钱铮。
  “妹妹还小着呢,叔父别管那么严。”钱渊埋怨了两句,“外面的人都走了?”
  钱铮没有坐下,轻声道:“文长引荐一人。”
  “谁?”
  “嘉靖十七年榜眼,浙江绍兴新昌人,潘晟潘思明。”
  钱渊眨眨眼,好像有点印象,入了翰林院后听徐渭提起过,不过为了活动活动手脚,别说潘晟了,就是袁炜来了,他也愿意接待呢。
  两刻钟后,侧屋里,徐渭无语的看着钱渊手中的筷子如雨点一般落在菜上,还转头叫杨文送壶酒过来……杨文是真不敢,装着没听见出去了。
  “让潘前辈见笑了。”钱渊苦笑道:“其实不过累的狠多睡了些日子,叔母一天三顿粥……喝的在下眼睛都绿了!”
  “就称一声思明兄吧。”徐渭向来倨傲,但今天却意外很有礼,“展才,新昌如何?”
  钱渊从台州临海去绍兴上虞的路上就途径新昌,他想了想才开口道:“思明兄宽心就是,新昌位于宁、绍、台三府交界处……好位置啊,倭寇很难侵扰此地。”
  徐渭敲敲桌面,递过去一个眼神,“仔细说说。”
  “一般来说,倭寇侵袭宁波,主要目标是慈溪、鄞县,如若有大战往往是在定海、舟山,距离新昌远着呢。”
  “同样的道理,倭寇袭绍兴,目标只会是余姚、山阴、萧山,更别说这次……临时总督府驻扎上虞。”
  潘晟很快听懂了,上虞位于新昌北面,如果新昌受倭寇侵袭,将意味着上虞不稳,“胡汝贞倒是真有胆气!”
  “此次除却嘉兴、湖州之外,就数绍兴府受创最重,但主要是余姚、山阴等沿海区域,此外诸暨县被攻破,倭寇沿青戈江窜入金华府。”钱渊随口道:“不过刚入金华府……几股倭寇就被迎头痛击。”
  “噢噢,义乌距那儿不远。”徐渭一听就懂,转头安慰道:“思明兄放心,驻扎台州府的宁绍台参将戚元敬堪称名将,麾下的义乌兵把宁海县守得固若金汤还不罢休,乘船出海大败倭寇船队。”
  潘晟连连点头,三个方向都很难威胁到新昌,这下子彻底放下心了。
  “回头去新昌,思明兄可要尽东道之谊。”钱渊打了个饱隔,“也是才知道,天姥山原来在新昌县,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徐渭接了句,冷笑道:“人家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徐渭话里的嘲讽之意让潘晟心里一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