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160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160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完饭,又陪着说了会儿话,把谭氏伺候的心理舒坦了,钱渊这才回厨房,又弄了道水煮鱼片带回院子。
  “算你有点良心!”小七吃的嘴唇上一层油,她比谭氏还喜欢吃辣椒,前段时间一直没辣椒,直到前几天才从杭州送来一批,今天饭桌上都憋坏了。
  “体谅点吧,没办法的事,她人不坏,就是有点刻板。”钱渊手上把玩着一块淡绿色的砚台,这是过年时候严嵩送他的天砚,流传到后世妥妥能进国家博物馆的文物,“倒是如果是前世,你和我老妈肯定聊得来。”
  “那当然。”小七哼了声,“我和伯母早就见过面了,对了,伯母让你来相亲,你一推再推……要不是伯母说生病了,你都不肯来。”
  “哎呦,都是老妈的错,要不然换个时间点见面,咱俩也不至于沦落到这般地步!”
  “我是沦落,你就未必了。”小七擦擦嘴,“估摸着你心里美着呢,放在以前,就算你再有钱,敢领着小三在老婆面前转悠?”
  “说什么呢,我是那种人嘛!”
  “谁知道?”小七接过钱渊递来的毛巾擦擦汗,“女人的事就不用你来费心了,我会处理好的。”
  钱渊斜着眼睛,嘴角勾起一丝弧度,“也就是早点起床,学着烧饭做菜?”
  小七没好气的瞪了眼,“你啊,还真以为她想让我学着烧菜做饭?”
  钱渊愣了下,这倒是,钱家是书香门第,小七身边大小丫鬟都七八个,哪里有下厨的必要。
  小七瞄了眼钱渊,将近两个月了,自己和谭氏正面冲突其实只因为一件事,谭氏想塞两个通房给儿子,而这是如今的小七绝对无法容忍的。
  说到底是三观不合,谭氏想打压儿媳妇,采用了这个时代婆婆最常用的手段,这点是小七和钱渊都难以接受的……呃,可能钱渊接受度略微高点,只是不能在小七面前表现出来。
  大半个月前那次冲突后,谭氏敏锐的察觉到钱渊夫妇的态度,不再提通房的事,转而在其他方面……而小七也顺从起来,至少不会顶嘴反驳了。
  “这等小事你别管了,我不想被这个时代改变,但总归要融入这个时代,你们男人啊,碰到这种情况总想着改变这个时代。”小七歪着头想了会儿,“那天听你说,东南抗倭和历史进程已经不一样了?”
  钱渊沉默片刻后点点头,“入京之前改变不大,顶多是戚继光提前入浙,胡宗宪提前上位,之后变化就大了,戚家军应该是提前问世,最重要的是汪直徐海前世应该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其实,台州是我早就选定的地点,不管母亲有没有迁居台州,我都会来。”
  小七拿过大茶杯喝了几口凉茶,“对了,之前来台州路上你说过,戚继光历史上就是在台州,是因为这个?”
  “还有谭纶,历史上也是抗倭名将,和戚继光并称‘戚谭’,后来升福建巡抚,再次和戚继光合作剿倭。”钱渊随口道:“历史上有大功的抗倭名将也就那么几个,除了戚谭之外只有俞大猷、卢镗,而台州独独有二,意味着台州很可能是接下来倭寇侵袭的主要区域。”
  看了眼小七,钱渊笑道:“放心吧,历史走向可能会发生偏移,而且历史上台州城并未被攻破,何况有戚家军呢。”
  小七沉默片刻,“这就是你为什么选择台州的原因?”
  “不止。”钱渊拉着小七坐下,“最重要的是唐顺之。”
  “荆川公?”小七脑海中出现唐顺之那黑瘦的身躯,“他很了不起?”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所谓的唐宋八大家的说法就来自于他,而且他还是心学一派。”钱渊缓缓说:“但我看中的不是这些。”
  “两年前在崇德县并肩作战,之后唐顺之迁台州同知,和我一直有书信来往,他可能是最符合标准的那个人。”
  “什么标准?”小七好奇问。
  “面对东南倭乱,他提出的对策和其他文武官员有不小的区别,他建议编练新军、多加训练、补充粮饷,这些还是寻常,但除此之外,他强调用间,御敌于海上、开海禁通商道,使匪转商……”
  钱渊最后下了个结论,“如果我想在台州做些准备……改变这个时代的准备,唐顺之有可能帮的上忙。”
  事实上,唐顺之的确是这个时代中少见的,在思维上能和钱渊这个穿越者比肩的人杰。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无数上位者、平民只会低着头看着脚下的土地,但在东南倭乱的关键时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外敌从海上入侵,如唐顺之这样的人杰则抬起了头。
  他们看到了危机,也看到了机遇,更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
  史书记载,唐顺之多次率明军乘船出海击倭,最终病故在海上,临终时如此说,“交战死于阵中,为敌所俘尽忠而死,再或亡于海上,此三者皆无憾。”
  “好了,你歇息吧。”钱渊将小七推去午睡,让下人收拾桌子,自己喝了碗绿豆汤,又和杨文、张三劈开一个西瓜,这才出门去了府衙。
  这时候的钱渊还不知道,席卷东南的大战很快就要拉开帷幕,而他在这场风暴中上演的无人知晓的传奇,就从这时候正式上演。


第354章 出行
  深夜的临海县一片寂静,皎洁的月光投射在这座满布伤痕的城市每一条街道上,映射的亮堂堂一片。
  站在高处的钱渊面无表情的抬头看了眼,随即低头看向正在收拾东西的杨文等人,闭上眼睛,下午在书房里匆匆刚回来的谭纶和唐顺之激烈的争辩似乎又在耳边回响。
  “半年之后,好不容易才能详谈一次,子理你身为知府掌台州上下,戚元敬远在义乌练兵,老夫腿脚有疾不能远行……”
  “绝不行,此行凶险非常,一旦不测,几无生还可能,我妹守寡失子,仅存展才,你唐荆川是想将她逼上绝路吗?”
  “遣去之人必选深知倭寇内情之人,才能详加询问,试问东南各地,还有谁比钱展才更胜一筹,此番重任,非展才莫属!”
  “快马通报,让戚元敬去!”
  “戚元敬身为宁绍台参将,编练新军几度败倭,如今在义乌练兵,如若遭遇不测,台州奈何?”
  “你也知道会遭遇不测!”
  “谭子理,你是欲弃公而私?”
  钱渊苦笑着摇摇头,来到台州两个多月,小舅谭纶对自己不冷不热,唐顺之对自己颇为友善,但在关键时刻,他们的态度却掉了个头。
  钱渊确定自己选择唐顺之是正确的,但也确定两年前在崇德县自己不喜欢唐顺之也是正确的,这是个大公无私的官员。
  “少爷,少奶奶过来了。”王义在身后小声道。
  钱渊转过头,小七带着可卿、袭人在不远处,看过来的眼神中带着担忧、惧怕。
  “没事,几日就能回来。”钱渊挥手让其他人退下,在阴影中将小七搂入怀中。
  小七两只手抓紧钱渊身上的衣衫,摸了摸里面的软甲,嘴唇哆嗦着低声问:“要上阵?”
  “不会。”钱渊安慰道:“如果要上阵,怎么可能就带十人,放心,我怕死。”
  小七细细的牙齿咬着嘴唇,“反正咱们在一起……”
  “是啊,在一起。”钱渊的手加了把力,“不管在哪儿,都在一起。”
  站在远处的可卿和袭人静静看着这一幕,前者搂着小黑,这是钱渊叮嘱的,他觉得这小家伙是自己的福星,每次遇上关键时刻都要撸一把,后者抱着一个小巧的盒子。
  好一会儿之后,看小七招招手,两个丫鬟快步过去,钱渊接过小黑用力撸了几把,喵喵哼了几声。
  小七接过盒子打开,叮嘱道:“都是外伤用的药,我已经前后试验过很多次了,这小瓶子里是第二次提纯过的酒精,度数很高,消毒效果很好。”
  钱渊接过盒子递给王义,低声笑道:“记得有次我问你有何志向……你说要做‘提灯女神’。”
  小七翻了个白眼,“我倒是想做医生继续看片,你找得到机器?”
  钱渊正要再调侃几句,杨文走上来,躬身道:“少爷,时辰差不多了。”
  钱渊松开手,大步走下台阶,他的视线由左至右在除了王义、杨文之外的八个护卫脸上扫过,这八个人都是历经崇德、临平山、华亭战事,又跟随杨文千里追击倭寇,身手不凡,精通水性,驾驭奔马,操持舟船。
  抬头看了眼,月亮不知何时已经钻入厚厚的云层,钱渊沉声道:“出发。”
  强制自己没有回头张望,钱渊一手扶住腰间的苗刀,率先走出门。
  牵马悄悄出了城门,一行人上马沿着官道往西北处,六里外的亭子里,谭纶、唐顺之正在等候。
  谭纶依旧不冷不热的表情,在他看来,未必需要钱渊亲自去,但唐顺之和钱渊知道内情后的坚持让他不得已应下。
  唐顺之依旧对钱渊很是亲热,在他看来,钱渊是最佳的选择。
  “不是已经交代完了吗?”钱渊并不下马,冷然道:“这种事还要出城相送?”
  谭纶甩甩袖子看向别处,钱渊瞥了眼唐顺之,接着说:“一个知府,一个同知,夜间出城,如若不测,岂不是因私废公!”
  唐顺之哑口无言,眼前这家伙还是两年多前的德行,舌利如刀不肯饶人。
  这次出行是钱渊愿意接受的,事实上这是他来到台州困居两个月后的突破口,但被逼着接受和主动承担,对钱渊来说是不同的。
  和谭纶相比,唐顺之少了些人性,钱渊虽然分量不轻,但在东南战局中却是个小棋子,至少不能和谭纶、戚继光相提并论,如若真的会遭遇不测,钱渊可以死,但谭纶和戚继光不能死。
  这是个可以同患难同富贵,但不可为友的人。
  钱渊挥挥马鞭,看了眼又钻出云层的明月,低声道:“腿脚有疾,鬼知道是真是假!”
  说罢,钱渊趋马加速跟上了没有停下只是缓行的队列,呆在原地的两人,谭纶面无表情,唐顺之被气得毫无仪态的一屁股坐下,将鞋子袜子全都脱掉……
  台州府东部、西部河流纵横,但从临海县往西北,需要陆行,直到三门镇附近才有入海的海游溪,但钱渊一行人绕过三门镇,第三日在宁海县附近出海,绕过大佛头山,一路往西。
  ……
  黄昏时分,一艘不大的海船搁浅在海岛滩上,不远处的生起一堆篝火,七八条湿漉漉的汉子正在烤火,各种荤话笑骂不绝于耳。
  “麻子哥,这次虽然折损了好几个弟兄,但收获还不错。”一个脸白的汉子嘿嘿笑道:“将军也是,和五峰船主打生打死作甚,多抢些银子才是正经的!”
  “就是,就是,下次去嘉兴,松江,那两地儿富庶的很!”
  “你两小子懂什么?!”旁边有人骂道:“将军这是要一统海上!”
  “都是徽州出来的老乡,一个是将军,一个都称王了,传回去也不好听不是?”
  满脸麻子的大汉挥挥手,“这次回去都把嘴巴闭严了,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心里有点数!”
  众人都用力点头,自己这伙人是徐海直属麾下,这次是私自上岸侵袭,抢了不少好东西,但却是犯了徐海严令的,回去当然不能乱说。
  满脸麻子的大汉琢磨了下,又说:“以后有机会再来几次,但嘉兴、松江那边就别想了。”
  “麻子哥,为什么?”
  “那边狠人太多啊!”一直不吭声的汉子接口道:“你两个都是后来入伙的,我们两年前都是跟着将军在嘉兴府攻崇德县……”
  这下子众人都不吭声了,那个名字在海上流传极广,但却没什么人公开谈论……据说是个扫帚星。
  满脸麻子的大汉有点丧气,起身拍拍屁股,“你们烤着吧,我去那边。”
  “麻子哥做甚?”
  “出恭!”大汉头也没回的没好气道:“要不你来陪着?”
  身后传来一阵大笑声,脸白的汉子嘿嘿笑着不吭声,眼角余光扫了眼海面,眨眨眼细看,低声道:“你们看,那是什么!”


第355章 见面
  在七月份出海,即使只是近海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一旦碰上台风天气,别说这只能乘十多人的船只,就是大海船也未必能安全无恙。
  不过这次钱渊事先请教了老人,这些常年出海的老船员能够通过看星星,看月亮,看云彩来大致判断天气变化……钱渊倒是记得前世小学课本里有这种说法,当然了,他死活是看不出什么门道来的。
  站在海滩边的小树丛里,钱渊仰头从树枝缝隙里看去,弯弯的月亮,多如牛毛的闪闪星辰,和后世有完全不同质感的夜空,构成了一幕美不胜收的画面。
  “少爷,吃点吧。”王义递来一个馒头,“这海岛不大,不过前后三座山,弯弯绕绕的,有水源,已经让人去灌装水囊了。”
  “两艘船都藏好了……还有尸首也埋好,别往海里一丢了事。”钱渊啃了口馒头,拿起水囊灌了口勉强咽下去,“真是见鬼了,居然还撞上一伙……是倭寇吧?”
  “确定是倭寇。”腰间跨刀的杨文走过来接口道:“虽然死人不会说话,但武器、肤色、装扮都符合,而且其中有两人梳的是倭人发髻。”
  “就你手快,也不知道问个清楚就砍人。”钱渊随口训斥了句,杨文自从回台州后,碰到类似的事情特别积极。
  “少爷你都报了姓名了……又确认不是接头的人,不杀光万一逃掉一两个那就惨了。”杨文有点委屈,这海岛虽然不大,但山头林立,逃进去……就靠这十个人搜山,还真没什么办法。
  钱渊也挺无语的,这海上这么多岛屿,偏偏能鬼使神差的撞上,真是倒霉催的……就在刚才,杨文还在嘀咕,自家少爷还真是人到哪儿,倭寇就到哪儿,扫帚星这绰号还真不能说取错。
  远远望去,海浪不断扑向岸边,撞在山崖、大石上化作白色的浪花,有海风扑面而来,有一丝腥味,但也让人精神一振,钱渊不再说话,只静静等待。
  很快,曾经多次出海的杨文突然伸手指向海面,低声喝道:“来了。”
  钱渊虽然不是雀蒙眼,但眼力没那么好,好一会儿之后才在浪花中看到一艘上下起伏的船只。
  “这么小的船,胆子可真不小。”杨文咂舌道:“别说碰上大风,就是一阵微风说不定就翻了!”
  钱渊没好气的瞪了眼杨文,“还亏我在小舅、荆川公面前夸你有胆有识,智勇双全,可堪造就……真是个扶不上墙的!”
  王义笑道:“出海前不就打听清楚了嘛,这附近不少岛屿,他们完全可以驾驭海船到附近岛屿,再换乘小船过来,没什么危险,而且还能随时监控这边动向。”
  看似摇摇晃晃,但说话间,船只已经靠在海滩上,两个汉子跳下来将船只托上岸,一个身材高大魁梧,身穿黑衣,头戴蓑笠的中年人跳下船,手持腰刀,左顾右盼。
  以后世情报工作者的眼光来看,这时代的同行显然水平不够,连个联络暗语都没准备……这里前者指的是喜欢看谍战剧的钱渊,后者指的是谭纶以及正在警惕的中年人。
  不过钱渊也有所准备,一脚将杨文踢了出去。
  看到有三人持刀慢慢逼近,中年人也解下腰刀,身后两个汉子也跟了上来。
  “误了路程,暂且在这儿落脚,没想到碰上几位兄弟。”杨文笑着问:“兄弟怎么称呼?”
  中年人微微将蓑笠往上抬了抬,借着月光眯眼细看,没见过……只听得细微的声响,刀身正在出鞘。
  在茫茫大海上,一旦碰到陌生人,别说一言不合了,就是只打了个照面那也是要抽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