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130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130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先发现不对劲窜上去的是钱渊,用力掐了下徐渭的人中,嘴里却在说:“别装傻,给赏银,不会让我垫着吧?!”
  这就叫好心做事不说好话,边上众人听了都是哭笑不得,这两人估摸着这辈子都是这么相处。
  但徐渭似乎什么都没听见,两行清泪留下,突然猛地嚎啕大哭起来。
  对徐渭来说,登科可能是改变他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虽然名扬天下,但实际上因为少年时期的诸般不顺,以及后来科举路上的屡屡受挫,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以至于愤世嫉俗。
  对历史来说,徐渭中进士可能会让后世的齐白石为之惋惜,但以徐渭的能力来说,或许明朝会多一位有实干精神,也有能力的能吏。
  这边还乱哄哄的,又有报录人快马赶来,绍兴余姚陈有年取中第十八名。
  潘允端知道自己是彻底没戏了,也不沮丧,笑着说:“来来来,谁下注,是端甫兄高中会元,还是虞臣兄高中!”
  被众人注视的诸大绶和陶大临都笑着不说话,只看着钱渊、孙铤、冼烔几人在那下注。
  这两人都是去年浙江乡试的五魁首,才学都是一等一的,而且都是家学渊源,前者治《礼》,后者治《易》,都有希望高中会元。
  已经到了最后时刻,几个报录人知道回去也抢不到了,索性就留在随园门口等着,说不定还能得个红包。
  陆氏招招手将侄儿叫到角落处,叮嘱道:“让人下杭州报信,然后也要写封信回华亭,族老那儿也要交代一声,至少要祭祖的。”
  “好的。”钱渊点点头,迟疑了下才说:“叔母,让马管事派个人去杭州?”
  陆氏有点诧异,侄儿手下那么多护卫,大都精明能干,甚至好些这几年都在学文认字。
  钱渊嘴角翘了翘,“还是马管事派人吧,妥当点。”
  如今,刘洪带着一拨人还在宁国府,王义带着一拨人守在杭州食园,钱渊目前手下护卫也就三十多人,偏偏接下来要用人,实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啊。
  “徐府那边?”陆氏答应下来又追问道:“待会儿肯定要送贺礼来的。”
  “收下就是。”钱渊满不在乎的答道:“事情往后推,推到殿试结束……呃,推到庶吉士考试之后。”
  陆氏想了想低声问:“说起来,和徐府联姻,二甲进士,庶吉士都是有可能的。”
  钱渊哼了声,他还真不在乎,对这个时代的官员来说,身居高位才能一展抱负……如张居正、高拱都是这么想的。
  但对于穿越者来说,钱渊很清楚,即使将来不能身居高位,但只要能撬动资源,一样可以做到自己想做的,甚至会更加方便快捷。
  在心里琢磨了下,钱渊捏着指头算了算,好像今天到日子了,上次小七出不来,再上次也出不来,再再上次自己忘了,再再再上次还在考场……说起来已经好久没见面了。
  就在这时候,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打断了钱渊的思绪,他转头看去,两匹快马在门口同时停下,两个报录人手持锣鼓同时下马。
  诸大绶和陶大临对视一眼展颜一笑,并肩走向门外。
  “捷报浙江绍兴山阴诸讳大绶,高中庚辰会试第二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顿了顿,在锣鼓声、鞭炮声中,七八个报录人齐声那喊道:“捷报浙江绍兴会稽陶讳大临,高中庚辰会试第一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这时候,围在门外的已经不仅仅是看热闹的百姓,不少应试士子甚至刚刚登科的进士都围拢过来,他们都是慕名而来的。
  两个绍兴府士子一举夺下会员和第二名,这是少见的稀罕事。
  但更少见,更稀罕的是,这座随园十四个考生,居然取了十三个人!
  要知道这一科,别说云贵了,就是山西、陕西、山东三省的进士都没十三人之多。


第292章 负责
  春闱榜出,贡院外的考生并不多,大都是知道自己已经登科过来看看自己名字的,也有少数不死心的睁大眼睛寻来寻去,最终或黯然离去,或洒泪大哭。
  随园中非要闹着去看个究竟的只有年幼的冼烔,他拉着性情跳脱的孙铤出门,剩下的人在狂喜之后有些不知所措。
  送信归乡?这个是用不着的,礼部会将中榜名单送到各省,各省再下发各府,敲锣打鼓一路送到家中。
  预备殿试?但明朝的殿试是不写八股文的,只有策问,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想在策问上有所长进,对这些并没有太多阅历的士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陈有年高谈阔论说起心中的理想,比起进翰林院,他更愿意进都察院为一御史惩恶扬善。
  杭州钱塘的周诗人如其名,正在挥毫作诗,以记随园今日盛况。
  诸大绶和孙鑨性情稳重,在商量着什么时候拜见房师,他们俩都是治《礼》,房师是同一人。
  力摘会元的陶大临正在前院,不少浙江士子正蜂拥而来拜访。
  徐渭里面在呼朋唤友……用他的话说,殿试用不着准备,入仕后公务繁忙,这是最后聚众搓麻的机会了。
  而随园的主人却消失了。
  “这种喜事自然是和最重要的人一起分享。”钱渊手上微微用力把那小手握的紧紧的,“母亲、小妹还在杭州,叔父、叔母毕竟分家了,还有谁比你对我更重要?”
  小七手腕微微用力但还是挣脱不开,“放手!”
  这栋宅子虽然小,但也分前后两进,前面有周泽和晴雯守着呢,钱渊肆无忌惮的借着烛光细细看着小七晶莹泛红的耳朵,“啧啧,还害羞呢?”
  这话一出,钱渊就感觉不对味,弄得跟个高衙内似的……
  “噗嗤!”小七都乐出声了,抽出手锤了两下钱渊,“你当还是以前啊……不对,就算以前,也不能随随便便摸女孩子的手吧!”
  “相亲对象,彼此都有好感,两个月内通信九次,见面三次……拜托,现在没微信,这个频率已经高到天花板了。”钱渊苦着脸说:“这样的关系,摸摸小手……怎么能说是随随便便呢?”
  “别扯开话题。”小七歪着脑袋摸出一张纸,“一个姓刘的,一个姓方的,一个姓张的……”
  刚开始钱渊还莫名其妙,听着听着脸色有点不对了,舔着脸笑道:“没看出来啊,你对我是预谋已久!”
  “高中就四个女朋友了。”小七哼了声,“我可没这闲工夫去打听,姓张的那位后来结婚,丈夫是我高中同学。”
  钱渊两眼一翻,举手投降道:“就这四个,之后我保证,再也没谈过女朋友。”
  “真的?”
  “真的。”钱渊眼神真挚,刑警队太慢没时间,下海后……那些真的不能被称为“女朋友”。
  “算了,无所谓。”小七转过头,慢慢说:“算这种旧账实在没意思……我也不想你烦我。”
  “怎么会?”
  “我只是想说,毕竟来到这个时代,总要尽量贴近这个时代,即使是两人相处的时候,有些前世的习惯、口吻也不要……”小七顿了顿,“虽然徐府对我算不上多好,但怎么着我也是大家闺秀……和一个未婚男子私会,害羞难道不是正常反应?”
  小七鼓鼓嘴,“就算是前世,也应该害羞吧?”
  “你以前没去过……”
  钱渊随口说出的话戛然而止。
  “酒吧?”小七挑挑眉毛,“看来你是常客。”
  “应酬而已,我向来洁身自好。”
  小七细细看着钱渊,发现这厮脸一点都不红。
  钱渊想了想,笑着问:“看来你改变了不少?”
  “不改变……简直活不下去。”小七伤感的叹了口气,“记得刚过来的时候,胳膊细,身子弱,走路摇摇晃晃……”
  “那时候母亲还想让我裹脚……”
  “我拼命反抗,被裹上就拿着剪刀剪开,天天去跑步锻炼身体,还对祖父说要学武……”
  看了眼钱渊,小七低声解释道:“这个时代……至少高门大户的女眷,我计算过……平均年龄一般不超过四十岁。”
  钱渊眨眨眼没吭声,自己几个熟悉的,张居正、徐阶、徐渭都是中年丧妻后续娶的。
  “但总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出现在这儿的原因。”小七垂下头,但很快又抬起,笑道:“你这些年名声大噪,和历史相符吗?”
  “嘉定、崇德、华亭、杭州四战,后来又被倭寇掳走……据说东南各地都有你的话本呢。”
  “历史的惯性,有时候即使是穿越者也无法抵挡。”钱渊叹了口气,“原本我有机会提前杀了徐海,可惜被他逃了。”
  “之后几场战估摸历史上是没有的,现在东南战局和历史上已是大相径庭,戚继光提前入浙,也提前去义乌招兵,所谓的戚家军正在渐渐成型。”
  “胡宗宪、俞大猷、卢镗、戚继光、谭纶、曹邦辅、王崇古……这些都是历史的抗倭名人,噢噢,还要加上一个浙江巡按吴百朋,这个人前世没听说过,却是文武双全的人才。”
  钱渊一边说一边将小七的手抓来,五指交叉感受着那股细腻的触感。
  “最关键的是徐海,在王江泾大战后,虽然不能说销声匿迹,但很少再侵袭东南沿海,据说反过来和汪直开战,这和历史是完全相悖的。”
  “倒是我被倭寇掳走那一段……”钱渊摇摇头,手突然停下了,“正史中没有……不过明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扯淡的一本,大量文人笔记、书籍都记载了这一段,七十二寇千里袭南京。”
  小七主动反过来握住钱渊的手,低声问:“那次……”
  “细节就不说了,这是刑警队的规矩,无关保密条例,尽量不向家人透露行动细节……免得你们担心。”钱渊咧嘴一笑,“但历史已经改变。”
  “那股倭寇在太平府被全歼,并没能攻南京。”
  “你做了很多……”
  “不多,但也不少。”钱渊洒然笑道:“或许以后,能做更多。”
  小七看着面前这个英姿勃发的青年,喃喃道:“我想的……是不被这个时代彻底改变,而你想的,是改变这个时代……”
  “现在有我,以后有你,在幸福生活的前提下,或许我们能改变更多。”钱渊突然顿了顿,低声问:“对了,上次信里问你是什么科室的……”
  “我答了啊。”
  “那英语词看不懂,医学专用词汇?”
  “呃,算是吧。”小七眼神游移不定,抽出手往边上坐了坐。
  钱渊感觉不太对劲,他几次在东南参战,战后受伤的士兵挺不过去的太多太多,所以在知道小七是医生后大喜过望,琢磨以后能弄过野战医院什么的……
  “到底什么专业?”钱渊也往那边坐了坐,身子微微前倾,“女的……应该不是骨科,眼科?口腔?皮肤?”
  小七身子后仰,咽了口唾沫,“影像科……”
  钱渊有点蒙了,“影像科……就是……用机器,看片子的?”
  “这个理解有点偏差。”小七竖起食指摇了摇,“实际上……好吧,就是看片子的。”
  钱渊沉默了会儿后笑道:“无所谓,至少你是学医的,一些基本的常识应该都知道……实在不行,就帮忙管管账目。”
  “账目……以前我工资都是留一部分,剩下的让妈妈管。”小七弱弱的说:“刚刚晋级副主任,也没管人的经验。”
  “账目总是要人管的,现在我手下产业进的多,出的也多,叔母为了避嫌不肯接手。”钱渊咳嗽两声,“前世下海经商,这方面我懂,大不了教你就是了。”
  小七有点头痛,“那让袭人晴雯负责?”
  “那你负责什么?”
  小七手托下巴,“我负责貌美如花啊。”


第293章 殿试
  猛地出现在一个全新的,甚至和自己三观有些地方不太符合的环境里,几乎所有人都不会适应,区别是有的人无法反抗只能随波逐流,而有的人试图用自己的能力来改变……哪怕只有一点点。
  小七是前者,钱渊是后者。
  三年多前穿越来到这个时代,钱渊刚开始只将其当做一次有趣的人生旅程,但随着父兄横死,倭寇侵袭,他的心态渐渐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开始试图伸出螳臂,让历史车轮的滚动方向发生一点点偏移。
  但钱渊想,小七的话也未尝没有道理,自己没必要在任何时期,任何地点都要表现出与众不同……那种穿越者和土著之间明显的差异。
  不过,这种想法很快破灭了……就在十五天后。
  三月十五日。
  半个月的时间一眨眼就没了,要拜会房师,要拜会同年,还要接待无数慕名而来,或登科,或未登科的……比如这次又失望而归的归有光。
  此外钱渊还得忙着组织某些活动,比如随园麻将社的活动,比如每五日去谈恋爱……忙的是不可开交。
  还好从成化年间殿试就改成三月十五了,以前都是二月底放榜,三月一号殿试。
  三更天,两百九十六位新科贡士云集在左门外,几乎每个人都神情激昂,每个人都精神抖擞,甚至有的人两条腿都在发颤……几乎,只有钱渊在打哈欠。
  他也想融入这种气氛中,他拼命回想当年高考……呃,高考一塌糊涂,答题卡都填错了……钱渊转头看了眼平时沉稳的陶大临、孙鑨,这两人看似平静,但明显心神不宁。
  实在没办法感同身受……对无数读书人来说,进士是他们的登天之路,但对于钱渊来说,这不是唯一的一条路。
  这样的钱渊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特别是在众人排列之后,他站在倒数第二个位置的时候。
  冼烔两手握拳,头昂的高高的,钱渊两手互插在袖里保暖,头低低的,还时不时打个哈欠。
  时间到了,天微微泛亮,宫门大开,有礼部官员用庄严而悠长的调子高呼道:“宣嘉靖丙辰科贡生入!”
  这次是钱渊穿越而来最轻松的一次赴试,没有差额,全都能点进士,而且还包吃……每个人领了一包宫饼,最关键的是不用扛箱子,殿试就一天。
  沿着御街往前,钱渊用不着想太多,只需要跟着队伍走就行,他前世只来过两次北京,其中一次连高铁站都没出,还有一次是来旅游的,但也只去了不多的几个地方,但故宫还是来过的。
  贡士一行笔直往前,越过金水桥入承天门,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走进太和殿,钱渊步调轻松随意,强打精神左顾右盼,但前面那厮……步子都乱了,要不是钱渊不忍心伸了把手,估计都要跪下了。
  在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眼里,这叫皇权之威。
  太和殿的最前方,一人老迈不堪的坐在圆凳上,十几个官员众星捧月的将其围在中间,这位当然就是当朝首辅严分宜。
  当然了,也有几人不屑的走的远远地,比如礼部尚书吴山,比如吏部天官李默。
  也有几人不偏不倚的站在中间,比如刚上任不久的兵部尚书许论,比如内阁次辅徐阶,内阁群辅吕本。
  “严阁老,徐阁老,新科进士来了。”说话的是阁老吕本,他是有资格说这句话的,因为他是绍兴余姚人,会试第一第二都是绍兴人,与有荣焉啊。
  事实上,这一科进士,绍兴府人多达十九人。
  科举路上六道关,殿试是最特殊的,因为名义上是天子门生,所以殿试是没有主考官,只有读卷官,他们在批阅之后将最出色的十份,或二十份考卷递到皇帝面前,御笔钦点。
  读卷官也是有标准的,就一个标准,大九卿以及掌翰林事的翰林学士,以及内阁,其实这也是廷推的标准。
  太和殿两侧摆满了小桌子,这是鸿胪寺准备好的考场,钱渊偏头看了眼不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