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重要的是,王义虽然不畏死,却怕死的太早,怕看不到曾公昭雪的那日。
第252章 脑子进水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自北宋王安石写下这首诗,贴春联渐渐成为老百姓过年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春联这习俗起源于宋,盛行于明清,就算家里再穷,也要备上纸张,弄包点心,去请私塾的老夫子写一副春联。
但贴春联的时间就不一定了,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比如北方是腊月二十八或腊月二十九贴,而南方有的地方是除夕夜或者大年初一才贴。
当然了,至少在钱府,从上到下基本全都是南人,一直到除夕那天早上,一群人嘻嘻哈哈的写了几十副春联贴的到处都是。
这是比较少见,应该说很罕见的情况,一般来说,除夕是家家团聚的重要节日,窜门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今年却是个例外,一来因为怕倭寇截断运河,所以不少家里有钱的东南士子都提前上京,二来因为前两日的串联,加上锦衣卫将徐渭塞过来,十几个绍兴士子被钱渊留客,连随从、书童都跟过来了。
钱铮站在院子门口,仰着头看着圆形拱门上石刻的两个大字。
“随园”。
哎,有这样的侄子,真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昨天钱铮夫妇两人实在是忍不住训斥了钱渊几句,其中有句话是“太随便了”,然后钱渊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那就叫随园吧。”
袁枚得哭死……
不过随园还挺配的,至少挺配钱渊那两个丫鬟可卿、香菱的,因为历史中的随园是江宁织造曹寅所建,后来才归属袁枚,正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恩,随园在历史上留下名声主要是因为《随园食谱》,说不定这一世的《随园食谱》要提前问世,而且更胜一筹。
往里面走几步,远远看见空地上摆着七八张长桌,众人正挽着衣袖挥毫泼墨,时不时传来叫好声……呃,也夹杂着个别的嘲讽话语,徐渭就这德行。
“这幅写得好。”钱渊赞道:“得挂到大门处……看什么,你写的太干太瘦,不喜庆!”
徐渭被气得都没话说了,评价书法还有“喜庆”这个标准?
“刚聲兄。”张居正放下笔,拱手笑道:“见笑了。”
钱渊那笔字只能说中规中矩,毫无灵气,但钱铮类其祖鹤滩公,诗文、书法都颇有名声。
“叔大。”钱铮点点头,看了眼桌上摆着的春联,“今儿倒是没再玩牌戏了。”
还没等张居正和钱渊答话,屋里有人喊了声,“展才,今晚记得备好夜宵,挑灯夜战彻夜通宵……”
众人齐齐转头看去,那人正走出门,楞神间一脚踏空,连滚带爬的摔下来。
钱渊只能仰头看天,这厮是绍兴会稽人冼烔,字博茂,今年才十六岁,可能是这一科最年轻的应试举人,天赋极高,但却是个爱玩的。
张居正面不改色心不跳,“还有两月就是会试,诸人也知轻重,年后专心备考,刚聲兄放心就是。”
钱铮老脸僵硬,无言以对……这几日来随园,也不是一两次看到张居正这厮搓麻了,还大呼小叫,全无在翰林院中沉稳有度的模样。
“渊儿,你过来一趟。”钱铮交代了句,转头离去,走了几步脚步一顿,回头勉强笑道:“诸位继续,无需拘束。”
看着这叔侄俩离去的背影,陈有年喃喃道:“如果展才这一科没中,不会怪到我们头上吧?”
“不会,钱刚聲不是那等人。”张居正对钱铮还算知之甚深,毕竟麻将是钱渊倒腾出来的嘛。
“反正就这几日,玩个痛快再说。”这是最爱嬉戏的冼烔。
徐渭冷笑道:“就他那时文,中了那是运气好,不中才是……”
“呸呸呸!”孙铤一把捂着徐渭的嘴巴,“这等话可不能随随便便说!”
“这……”徐渭拼命挣扎开,支支吾吾道:“这不是……随园吗?”
陈有年无语的看着徐渭,“文长你也是乌鸦看不到自个儿身上黑,要不要入场前给你两棍子?”
哄笑声登时响彻随园。
远远还能听见笑声,钱铮回头看了眼,低声问:“都妥当了?”
钱渊愣了愣才笑道:“叔父放心,不是第一次了,自然妥妥当当。”
“不是第一次?”
“当然不是。”钱渊眨眨眼,“前年就是侄儿,去年在杭州食园也是……”
“在徽州侄儿也做过,叔父也尝过啊。”
“不过北京城实在东西不好找,尽是猪羊肉,豆腐白菜,最多也就木耳,干果都不多,怕是不合叔母胃口……”
看钱铮脸色有些发黑,钱渊拍着胸膛说:“不过侄儿让人从南边运了些冬笋来,木箱中装上湿润泥土,埋入冬笋,快船送入京,虽然大半要坏,但至少能尝个鲜。”
钱铮再也保持不住泰然自若的表情,用力拉着侄儿疾走几步,咬牙切齿的问道:“问的是串联的事!”
中午吃火锅的钱渊情不自禁的打了个饱隔,问的不是年夜饭啊?
钱铮冷着脸径直去了书房,挂着尴尬脸的钱渊一路尾随。
“叔父放心,徐渭那厮被看得死死的,其他人可没这份心思。”
“张叔大?他都逃到随园不肯出去了。”
“孙家?侄儿和孙铤长兄说过这事,应无大碍。”
钱渊一边说一边看着桌上刚刚写就的贺表,刚开始还说的流畅的很,但渐渐的,渐渐地,声音低了下去。
到最后,钱渊忍不住一连串的“咳咳咳咳咳咳……”
“叔父,您这是劝陛下弃西苑,回皇宫?”钱渊都无语了。
“只是劝陛下励精图治,自夏贵溪之后,陛下已有七八年未上朝了。”钱铮迟疑问道:“不妥当?”
这不叫不妥当!
这叫作死!
钱渊长叹一声,“上朝那就是做戏而已,几百官员只有几人言语,前面高呼,后面都听不见,而且还最多只能说五件事,而且还是事先陛下和内阁、六部商议好的……有意思吗?”
“当然了,明君就得上朝,如孝宗就是明君。”钱渊咽了口唾沫,“但要上朝就必须回宫,对不对?”
钱铮想了想才点头。
“嘉靖二十一年故事,叔父忘了吗?”
在幽幽叹息中,钱铮浑身上下冒出一层汗,猛地站起来,脸色惨白。
嘉靖二十一年,一伙宫女居然胆大包天想刺杀嘉靖帝,而且还差点得逞,要不是傻到打了个死结,嘉靖帝就此一命呜呼。
呃,如果真这么死了,在后世论坛上,怕是能和晋景公相提并论。
就从那一年开始,嘉靖帝就搬出了皇宫,很少回去,到嘉靖二十六年皇后方氏死于大火,嘉靖帝除了重要节日之外,只住在西苑了。
钱渊仰着头看了眼还在出神的钱铮,这位叔父大人,可不仅仅只是头铁啊,说不定脑子都进水了!
第253章 兼祧
不得不说,钱铮的政治敏感度很低,在他侄儿看来,和张经有点像。
都是性情刚毅,处理政事或指挥作战颇有能力,但同时因为在朝争中几乎是随波逐流,很难稳固自己的权位。
私下的串联其实已经起不到什么效果了,钱铮也不是那种仅仅因为发生地龙翻身这种天灾,就要将黑锅扣到嘉靖帝头上的那种人,于是,他选择了清流士子最常用的方式。
劝皇帝励精图治,劝皇帝上朝理政……这道理谁都指不出错来。
但钱铮想的太少,完全没站在嘉靖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这个时代,皇帝出行可不是简单事,虽然西苑就在皇宫边上,但也需要仪仗齐全,很费工夫。
而上朝理政是每天都有的,如果真要上朝,嘉靖帝必须住在皇宫内,这就犯了大忌讳。
钱渊好奇的问:“叔父,外面据说都在贺表里弹劾严分宜、徐华亭?”
地龙翻身,贺表中写的都是拍马屁的好话,这是自弃于士林。
在这种情况下,弹劾严嵩、徐阶属于政治正确,不管是嘉靖帝还是严嵩、徐阶本人,对此都是有心理准备的。
钱渊是在问,为什么不跟大流去弹劾严嵩、徐阶呢?
钱铮没有解释什么,而是坐下准备重新写贺表,钱渊也没有继续问,拿起一块徽墨慢慢研墨。
前面套话写完,钱铮手一顿,边上钱渊适时轻声道:“可劝陛下节约开支,勿要奢靡。”
“除了修道炼丹,陛下并不大动土木,兴建楼阁……”
“叔父,正是因为陛下并不奢靡,所以才要这么写啊。”
钱铮无奈的摇摇头,挽袖继续写下去。
略微晾了晾,装好放在桌上,钱铮转回头笑道:“虽然早已分家,实则还是一家,但如今,这个家应该你来当了。”
“叔父说哪里话。”钱渊连连摆手。
“哼,不是你让人对外声称,钱刚聲身患风寒之症,病的都无法起身了?”
钱渊干笑几声,搓搓手不说话。
“好了,不用装模作样。”钱铮的视线落在桌上的贺表上,“要不是你,这次只怕……”
稍稍沉默后,钱铮轻声道:“前几日去随园,听到你和叔大在说杨淑山?”
钱渊眨眨眼,“叔父的意思是?”
“杨淑山病死狱中,传闻是严党下的手。”钱铮叹息道:“虽是风骨可敬,可名留青史,但却是无谓牺牲。”
“日后拨乱反正,朝中少了个重臣能吏,杨淑山理政颇有手段。”钱铮看了眼侄儿,“你和叔大也是这么看的吧。”
钱渊沉默了会儿才低声道:“少说一句话,少做一件事,少上一封弹劾奏折,或许就能为日后留下一份元气。”
又是长久的叹息声。
钱渊抬头看了眼,叔父正愣愣出神,双眼茫然的看着窗外。
钱渊正想追问几句,这时候突有人推门进来。
“除夕夜,叔侄俩在书房里皱眉苦脸做甚?”陆氏诧异道:“别担心,今日见了刘家妹妹,渊哥儿,你母亲、小妹都好着呢,放心吧。”
刘家妹妹?
钱渊转头看向钱铮。
“是元朗之妻。”钱铮笑着问:“元朗上京了?”
元朗是何良俊的字,钱渊和他熟悉的很。
“是啊,住在余姚孙家。”陆氏笑吟吟道:“元朗先生入京前路过杭州,特意拜访了食园,放心吧。”
何良俊和孙升是至交好友,早在几年前何良俊在京中就是住在孙家的,后来他为了钱渊婚事奔波,也有孙升面子的部分原因。
钱渊长长松了口气,“这就好,这就好。”
“元朗先生这次来的正好,渊哥儿也不小了”陆氏兴致勃勃的说:“说起来明年就要会试……现在可不是北宋还有榜下捉婿一说,如今进士尚未成家者少之又少,到时候再挑挑拣拣可来不及。”
钱铮连连点头,兄长横死,侄儿的婚事自然是他来负责。
“孙家虽是祖籍余姚,但却久居京城,人脉极广。”钱铮想了想,“孙季泉之妻好像是其表姐杨氏,当年杨太夫人可是得陛下夸赞的。”
这杨太夫人指的是孙升的母亲杨氏,名门之后,其丈夫就是死在宁王刀下的孙燧,后她精心教子,三个儿子合称“三贤”,孙辈更是人才迭出,光是尚书就有三个。
“对对对,杨家姐姐认识的名门闺秀多的很。”陆氏想了想,“这样吧,大年初二,渊哥儿去拜拜门……哎哎,别走啊!”
一说到何良俊,钱渊就琢磨着拔脚走人,都说到让自己先给中介人相看……钱渊实在忍不住了,前世那么多次相亲显然给他留下了不小的创伤。
“回来!”钱铮板着脸喝了声,“你和余姚孙家本就相熟,季泉公长子次子几乎天天在随园,元朗又是你长辈,不该去拜访?”
“侄儿也快满二十,又得双江公赐字,去后院……不合适吧?”
“还未成亲呢。”钱铮端详着钱渊,“说起来这几年风吹日晒,倒是看起来小的很……”
陆氏在一旁细看,还真是,连皮肤都白皙的很,也没了之前在南京那股让人不敢近身的寒意。
“渊儿啊。”钱铮摆出一副语重心长的模样,“你说说,何为大不孝?”
钱渊如今也算是懂些这时代士子说话的套路了,叹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就是了,而且虽然没有说出口,但实际你是兼祧两房,也不论什么嫡子庶子,总归是要过继一个的……不愿意?”钱铮在去年得一女后,已经死了生儿子的心,只盼着侄子这边了。
“侄儿……侄儿还小吧?”
“还小?”钱铮哼了声,“那去秦淮河作甚?”
钱渊眼睛都瞪圆了,自己就去了秦淮河一次,哪个王八蛋漏出去的?!
“不小了,都快年满二十。”陆氏笑吟吟道:“不然也不会收了可卿、香菱两个丫头,还把人塞到这边来。”
这是没办法的事,现在随园里到处都是男人,钱渊一早就把两个丫头打发到叔母这边了。
可卿做事麻利,香菱细心,很是得陆氏的欢喜。
最终,钱渊被逼着答应兼祧两房……其实他不懂这个,还琢磨着是不是能娶两个老婆呢。
“时辰不早,快要开宴了,侄儿先去安排安排。”钱渊实在坐不住了……叔父趁着陆氏不注意,塞了两本春宫画本过来,这是想孙子想疯了吧。
看着落荒而逃的侄儿,钱铮笑着问:“你问过了?”
“问过了,都没收房。”陆氏叹了口气,“渊哥儿说了,等她们年满十八再收房……算算还有四年呢!”
“这是渊儿守得住,要知道嫡庶不可乱。”钱铮轻拍桌案,“年后让他多跑跑,十九岁的举人,就算这一科不中,也有足够资格挑个好的。”
“那得快点,二月春闱,如果一月能定下来,差不多四五月份就能成亲。”陆氏满心欢喜,她可是看的仔仔细细,可卿香菱都是北人,看那模样就是好生养的。
第254章 除夕
夜幕降临了,但北京城里这一夜灯火辉煌,特别是西城这块儿是达官贵人住所,更是热闹非凡。
钱府上上下下点着百来只灯笼,穿着新衣的丫鬟、仆人个个脸上带着笑意,一副喜气洋洋。
最热闹的地方自然是随园,正堂上三张桌子,除了孙鑨孙铤今晚过不来,其他人都在,张居正是一步都不出院子,徐渭是一步都不准出院子。
“叔大兄,这杯无论如何都得喝。”钱渊诚恳的举杯道:“三年前,你我于杭州相识,此后书信来往不断,小弟受益良多,叔大兄实是良师益友……”
今天张居正是坐在主位的,已经被灌了不少,听钱渊如此说,登时一仰脖子,又是一杯下去。
“端甫兄家学渊源,又才高八斗,妙笔生花。”钱渊恭维道:“只要文长兄这次不生病,这一科八成日后就是诸大绶进士榜了。”
当面说人名是非常不礼貌的,但这是特殊情况,所谓诸大绶进士榜,言下之意就是诸大绶会中状元。
虽然知道钱渊是在挖苦徐渭……这几天徐渭在麻将桌上是和钱渊分庭抗礼的,但诸大绶还是忍不住乐开怀,干脆的一杯饮尽。
“登之兄锐气逼人,又沉稳有度,日后必为朝中栋梁之才。”钱渊右手持酒杯,左手持酒壶……但实际上这一杯酒都已经敬到第三个人了。
逃酒的技巧……前世就是练熟了的。
陈有年笑吟吟举杯,“如何能和华亭钱展才相比。”
钱渊眼角余光瞥着孤零零坐着喝酒的徐渭,“至少登之兄见事颇明……”
“好了,好了。”陈有年赶紧干了一杯,在浙江会馆就是他劝徐渭不要串联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