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71章

唐末大军阀-第71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天衢闻言连连点头,心里却暗笑李克用那边如此说辞,的确也已是甚是客气了,看来当初暗中有意拿言语提示,也争取到了河东军藩镇对己方势力的一定好感。
  要知道朱温、李克用这对冤家彻底结成死仇之后,河东晋军与其他藩镇的外交基本上就是维持着一个原则:
  谁和朱温好,我就打谁!谁和朱温作对,我就帮谁!
  不过现在仍属特殊时期,成为名义上归从于唐廷诸路藩镇共敌的秦宗权,也就相当于汉末时节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的董卓。
  就算各处豪强保藏祸心,相互间往死里掐架,但只要是秦宗权那边稍有动弹,还须联合起来抵御公然称帝的反军逆党。河东李家哪怕后来称帝,但也一直是宣称扶唐社稷,所以唐廷那边和稀泥企图息事宁人,朱温现在又是对抗秦宗权的主力军,所以李克用在这个阶段,当真也不便计划趁着宣武军抵抗国贼时长途奔袭攻其软肋。而李天衢如今仍与朱温联合对抗秦宗权,李克用也尚能理解。
  “当初朱全忠既在上源驿做出构害同僚的事来,我自然也知他为人阴险,自会防备。与朱全忠虽邻近,又要协同讨伐秦宗权那祸害大患,可长久下去与其相处,也无异与虎谋皮。而当日也曾与史都督说得分明,宣武、河东两处藩镇,我义成军更倾向与同翼圣(李克用表字)公联手,想必眼下这等形势,翼圣公与史都督也能体谅我军的苦衷。”
  李天衢当即便表态说罢,然而这个答复也显然尚不能让代表李克用、李克修兄弟前来密议的郭崇韬满意:“末将虽已知李节帅心意,可我家主公还有一事务必要问个分明:
  倘若秦宗权那贼子也如黄巢那般早晚败亡,届时李节帅可又肯公开与我河东军联手,共讨朱全忠那贼子?”
  眼见李天衢笑着摇了摇头,郭崇韬顿时眉头紧蹙,可还未待他言语,便听李天衢又说道:“毕竟我义成军地小兵微,不及翼圣公雄踞河东,控扼秦晋要扼,又联决塞北诸族各部能为其用。我军与朱全忠本就邻近,只掌两州十县之地,若过早与朱全忠公然为敌,稍有疏失,也必然要落得个败亡的下场。
  蒙翼圣公信任提携,前来知会与我商讨朱全忠那厮。我也认为他如今名义上虽归从于唐廷,久后若得势,只怕对社稷祸害,也将更甚于黄巢、秦宗权之流。但翼圣公遣足下前来与我相谈,想必要的也是一个能共同对抗朱温的强援,而并非是朝夕难保的一处弱藩。朱全忠那边,我如今仍是尔虞我诈的应对,毕竟以我军的立场而言,仍是先图要发展壮大。与宣武军公然为敌,也须选择最为合适的时候……”
  郭崇韬听罢面色稍缓,随即又道:“末将位卑职微,只是奉主公钧旨前来拜谒问明李节帅心意,但也知贵镇境遇……实则按我家主公与史都督、盖刺史商议,体谅李节帅如今处境。而主公也说及李节帅当日出言警示,于我河东军而言也是做了个人情。如此只要李节帅襄助我军,公开宣示共讨朱全忠,那贵镇进取疆土,我河东军也将全力以赴协助。
  毕竟听闻如今河阳军诸葛爽抱恙,想必命不久矣,而那厮先前拒我河东军南下讨伐巢贼,不肯借道,已结怨于我家主公。河阳军早晚内乱动荡,届时我军尽取北面昭义军疆土,也愿助李节帅去河阳军,如此彼此各吞并一处藩镇,李节帅不必只屈伏于弹丸之地,又同我河东也成了近邻,正好彼此协同呼应,而共同讨伐朱全忠!不知李节帅意下如何?”
  多了李克用这一路强援,肯出兵协助强取下一处藩镇,若是唤作寻常目光短视的节度使,也必然会对河东军许下的承诺怦然心动。可李天衢面色如常,心里却冷笑道:到头来,这不还是要拿我当枪使?
  早知诸葛爽这一两年内便要身故,可按李天衢思量,他也不愿趁着河阳军李罕之、刘经后来内讧攻伐时西进强行取其疆土。因为就算费劲巴力的打下,那么结合义成、河阳两处藩镇领土,则更要成为挡在朱温、李克用当中的缓冲区域。
  李克用虽然向这边递来了橄榄枝,表示亲近且愿意联手协助的意愿,但诸藩之间的谈判也都是以己方利益为上,完完全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着想。李天衢心说就算能强取下河阳军藩镇,可到时候我这边摇旗呐喊着与河东军结盟,他李克用随时可以经过我的地盘去攻打朱温,可调过头来朱温可就要集中军力朝着我的领土猛攻,还波及不到他河东军。
  那么到时候还不是要我焦头烂额的抵挡朱温狂攻,只得屡屡向他李克用报急求援?河东军什么时候挥军南下,什么时候驰援邻道完全占据了主动,如此我的处境,不是还如同河东李克用的附庸势力一般?
  所以设阴谋取下处于后世山东地界的泰宁军,哪怕也要与朱瑄、时溥等藩镇势力为敌,西面河阳藩镇那边就给你们空出来,任由着你李克用与朱温直接交火开干,也别忽悠我当垫背的。
  而眼见李天衢仍是不置可否,现在看来他脸上那淡定的笑意倒有几分讨打了。郭崇韬也不禁有些按捺不住了,我家主公开出的条件都已言明了,可还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李天衢到底想怎的?


第155章 待你立场分明时,我军将会是最强大的盟友
  “……李节帅,还请恕末将斗胆直言,主公赏识节帅是大有可为的后起之秀,而史都督也待您十分看重,我河东军前来密议集商榷,既已许诺出兵助贵镇进取疆土,如此足见心诚。
  可李节帅仍是这般推诿,末将回去也无法向主公交代……如今有秦贼那天下共敌倒还罢了。但商议长久之计仍迟疑不决……只怕我家主公也难免认为李节帅摇摆不定,如此虽口头上言明倾向与我军联合,又怎能取信于我河东?”
  听郭崇韬又追问说罢,李天衢却意味深长的回道:“郭戎尉,我当然知道翼圣公提议结盟心诚,但暂且不说他的心意。眼下我只问你:按郭戎尉想来,你我易地而处,若是由你权掌义成军,那么强取河阳藩镇,又可是利于壮大的上上之策?”
  郭崇韬闻言顿时一怔,他到底是才思机敏的俊杰,当然也能谋算到倘若真是处于李天衢的立场,如果答应李克用开出的条件,强取河阳藩镇再打起共同讨伐朱温的旗帜,那么夹在南北两方强藩当中只能拧巴着苦求自保,也绝非是利于他发展做大的长久之计。
  可毕竟是李克用的人,自然还是要向着自己的主公交涉,郭崇韬脑筋也转得极快,遂轻咳了一实力声,又道:“可是以李节帅如今处境,若无我河东军协助,南有秦宗权那大患虎视眈眈,无法稳定打理地方政事,实在难以养成气候。
  李节帅既说你我易地而处,末将当然不及您诛杀巢贼,而名动天下的功业,但也腆颜直言为李节帅思量:贵镇若不取河阳,又能往何处进取外拓?只是因秦宗权那天下共敌而苟且与朱全忠那贼子联合,一直瞻前顾后下去,早晚不还是要被朱全忠觊觎夺了基业?”
  李天衢听罢心中也不由暗赞这郭崇韬当真反应机敏,为了他河东军的利益,倒还有说辞忽悠着我往沟里带……
  但是你以为我义成军眼下实力有限,以现在的军力而言也根本没有外拓疆土的机会,便吃定了我只能充当你河东军对抗朱温的桥头堡。而我盘算着用阴谋诡计取东面泰宁军,谋划趁着以后迎亲之时夺了齐克让的藩镇……开弓没有回头箭,哪怕会遭人非议,也将要与朱瑄等藩镇交恶,这又图个什么?
  不就是要立刻并下一块广袤的领地,并且能相对的远离梁晋争霸的风暴中心不必充当炮灰,这才有图兴霸业的机会!?
  李天衢遂又长声道:“我军日后又要如何立足,而避免被朱全忠吞并,这也无须贵镇挂念。呵呵……非是要拂了翼圣公美意,倘若我李天衢只能仰仗河东军苟全自保,唯有仰人鼻息,那也就不配做翼圣公共同对抗朱全忠的盟友了。毕竟宣武、河阳、义成、天平几处藩镇联合共讨秦贼,对我军而言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而方才足下也说,如今翼圣公对孟方立用兵,现在这般形势,也不便集中军力讨伐朱全忠。而秦贼忒过残暴,早晚作茧自毙,直到他败亡之日,而翼圣公尽取昭义军藩镇之时,我也自有良策,另取下一处藩镇。如若不信,贵镇也只管静观其变便是……”
  李天衢微微一顿,又凝视着郭崇韬,并掷地有声的说道:“眼下我能对翼圣公许下的承诺则是:我军眼下只得与朱全忠联手,但也断然不会助他侵害贵镇。而翼圣公尽取外拓,直到所辖疆土足以挥兵与宣武军相互攻伐之时,我义成军气候养成,也将成为朱全忠身侧的一大威胁,待那时突然发难,不是才能对宣武军构成致命的打击?何况翼圣公与我既早知朱全忠狼子野心,他所觊觎的邻道地盘,又何止我义成军一处藩镇?
  方今唐廷又有田令孜、王重荣争权夺势,早晚也必有大事发生。而朱全忠不会满足自据于宣武军一隅,早晚也要兴兵扩张,到时我军再骤然袭其软肋,与贵镇同敌忾、共进退,方可重挫朱全忠。在那一日到来之前,哪怕翼圣公疑我两面三刀,但我军不是也无法构陷伤及贵镇分毫?我所求者,只是请翼圣公宽限些我军与朱全忠公然决裂的时日,如此彼此也不必两相猜忌见疑,足下既知我眼下顾虑,待时机成熟时,自会晓得我军与贵镇结盟心诚。”
  郭崇韬听李天衢侃侃而谈,也不由微微动容,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从对方的立场考虑,李天衢的提议的确也是合情合理。只是让郭崇韬好奇不解的是:李天衢看来是信心满满、言之凿凿,他到底又有什么神机妙算,在有限的时日里能够迅速拓张地盘、壮大实力?
  然而就河东军藩镇目前的处境来说,朝廷虽然为了平息自家主公怒气,又加封他为陇西郡王,可是主公当然不会再挥军南下,而去助朱温那个死仇,乃至李天衢等藩镇节度使共同讨伐国贼秦宗权,而且眼下为了拓张地盘,的确尚处于同其他藩镇杀伐的交战状态。
  因为河东军藩镇通往中原的必经之路,本来还有下辖泽、潞、相、贝、邢、洺几州的昭义军。那节度使孟立方也是因军中哗变诛杀上官,又使出拒不受圣旨认命,再驱逐、扣押朝廷派遣的使臣等手段之后,这才迫使威信扫地的唐廷又吃了哑巴亏,而认同其接管了昭义军全境。
  李克用却因此借故出兵讨伐,早在挥军南下围剿黄巢之际便已与昭义军孟立方开战。河东军早就攻陷泽、潞二州,孟立方仍据守邢、洺等州府,与李克用之弟李克修都宣称有对藩镇的实际控制权,所以如今昭义军治下,还处于有两个相互对持的节度使这等特殊情况。
  如此在我河东军彻底吞并昭义军藩镇,以及秦宗权没有彻底败亡之前,主公也不急于尽快要催促让李天衢公开表态……
  郭崇韬心中思量,万一他当真能凭着自己本事,不必倚靠我军也能打下一片疆土……而且也能履行承诺,与我河东藩镇结盟……不是也更能说明他将会是主公讨灭死敌朱温的得力助手。
  寻思罢了,郭崇韬展颜一笑,便又对李天衢直言道:“末将知晓李节帅眼下的顾虑,也必然会如实向主公禀告……也难怪史都督对节帅赞誉有加。末将有缘拜会,如今也终于知晓主公与史都督为何要遣我来与贵镇达成共识。”
  彼此正事都谈过了,听李天衢也已表了态,郭崇韬也不必一直拘谨着盘算如何交涉,他遂又直言道:“奉主公钧旨,以贩马名目前来贵镇密议,以后末将有幸仍能与节帅相谈,如此也算是我河东为贵镇提供的些许助力。而史都督也曾叮嘱末将向节帅带个好,并尚有一句话要对您转述得分明:
  主公看重节帅胆识魄力,又因您当日顾及周全出言预警……等到李节帅当真能表明心迹,公然与我军宣誓缔约、歃血为盟,而共讨朱全忠那贼子那一日起,如此和衷共济、同气连枝,我河东军部众,也必将不遗余力的协同呼应,以助节帅能开辟莫大的功业!”


第156章 一众才子,文官集团的壮大
  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李天衢心中感叹自己毕竟图谋的是天下一统、终结乱世的霸业,那么终会有一日,也就难免要与李克用乃至他后裔子孙交锋争霸。至于李克用就算现在把话说得再漂亮,天下纷争乱世,到了各处自霸一方的藩镇节度诸部被吞并消亡之时,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他当然也十分清楚。
  不过就冲着朱、李两家化解不开的世仇宿怨,截止到朱温这个威胁更大的劲敌彻底败亡之前,与河东军应该也一直能维系相互协作的状态。那么要与河东军大动干戈的时日,应该也还早着呢……
  只眼下而言,起码李克用以后也会派遣郭崇韬以贩马的名目定期前来密议,如此对于己方势力迫切需求的战马资源也能得到一定的补充。李天衢也本想多留郭崇韬几日,与这个史载轨迹终究会跻身于后唐政权中心的贤臣名将多套套近乎。
  但甚是机警的郭崇韬也以乔装成马贩头子的名目前来密议,与节帅若走得太近而逗留的时日久了,也难免会走漏风声为由,而婉拒了李天衢的好意。
  不过郭崇韬拜别李天衢之后,仍以马贩的名义在义成军下辖城郭镇坊来回探视了一圈。尽可能的将李天衢掌控的藩镇治下民生治政、兵马军备等现状探视一番后,这才取道归往,回去向李克用禀复。
  数日过后,先前按李天衢旨意南下探访,招拢贤才的幕僚也已归返。在解青与一众军士的护送下,由皮日休说服请动,而不再隐居于九华山中的罗隐、罗邺、罗鄂、杜荀鹤、张乔等名士也已抵至义成军治下,经戎边军旅传报,立刻又调遣兵马护送至滑州白马城。
  李天衢也立刻亲自出迎,招抚得这一干文臣名士能为自己所用,当然也须摆出倒履相迎的排场,而那些隐居时日久矣的名士见了特意遣皮日休前去招募他们的藩镇节度都不敢怠慢,也纷纷恭身施礼。
  几人当中为首的罗隐梳着整齐发髻,虽然已是五旬出头的年纪,可他生得儒雅,颌下与两鬓蓄三柳长髯,还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
  可罗隐等人到底不甘心一辈子隐居于深山当中,李天衢派遣同为当代才华横溢的名士皮日休路远迢迢的前去相请,不但极有诚意,也是眼下他们出山之后受提携任用,而最能展现才能的一方势力。
  毕竟李天衢亲手斩下黄巢首级,已是当代名扬四海的风云人物,还身为权掌一方的藩镇节度使。虽然突然前来招募有些突兀,罗隐等学士一时踌躇之际,皮日休又奉劝他们不妨亲自到李天衢治下县坊见识一番。
  方今滑、郑两州治下各县,经张全义全权打理地方政事,为落户安家的流民提供农具、良种,且协调着几家发配耕牛开垦、邻里助耕,眼下也不必上缴粮租,种下多少收获多少都能做为家用,众多百姓自然也是干劲十足。
  好歹如今李天衢接管义成军藩镇也已有了一段时日,随着大批的流民迁徙涌入,接受安置,郑州与滑州治下各处县坊多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罗隐、罗邺、罗鄂、杜荀鹤、张乔等人看在眼里,也都已确定李天衢也并非是那种一味穷兵黩武,而不知施政济民的军阀,遂先后那拿定了主意,肯投从成为李天衢的助力。
  “在下十上不第,又因黄巢贼乱不得北上,隐居于九华,在这般乱世苟全性命。蒙节帅纡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