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646章

唐末大军阀-第646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后萧绰独揽大权……终辽一朝,也当属述律平、萧绰这两个皇太后在后世的名气最大。
  只不过固然都算是手段强硬,诛杀政敌毫不手软的女强人。述律平心狠手辣,无论当初向阿保机献计设鸿门宴一口气杀光其它契丹部落的首领,还是为了肃清易储大计的异己,便下诏让数百臣僚随阿保机陪葬……在当时看来,手段固然简单、粗暴、血腥、有效,可是从长远着想,述律平根本没有想到当初自己的行径,会在以后的每一日将引起契丹众臣的猛烈反扑,实则政治手腕上而言,她到底还是不及自己的后辈萧绰……
  只眼下而言,述律平即便若有所悟,却仍死撑着脸面,又忿声说道:
  “我儿再是不济,他毕竟是太祖皇帝的亲生骨肉!于情于理,也理当继位为帝!尔等不惜逼宫于我,就是见不得我儿继承皇位,却要窃弄国祚,又意欲奉谁为契丹帝君?”
  毕竟耶律阿保机与述律平的亲生子孙当中,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已死,除了三子耶律李胡,再孙子辈中去找的话……本来史载线契丹第三人国主,如今年纪也大致合适的嫡长孙耶律阮,当初却于魏军攻破东丹国都之时,死在了乱军当中……至于染疾症猝死的耶律德光膝下子嗣,正史中第四任契丹国主,而在后来世称为“睡王”的耶律璟,现在也还没过十岁的年纪。
  即便眼下述律平与契丹宗室贵胄不会知晓,就算耶律璟到了适合继位的年龄,也不过将会是个要么沉溺于酗酒打猎,要么成天呼呼大睡的昏君……如今他也尚还不过是个小屁孩,如今这等社稷动荡、山河破碎的险恶局势下,他当然不可能挑起大梁。
  而述律平忿声说着,旋即把身子微微前探,本来她神情冷冽,浑身透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此刻述律平直直凝视向耶律屋质,眼中则也流露出森然杀气:
  “契丹皇位,轮不到我儿来坐,那么谁又配坐?我也已听过风声,你与耶律吼、耶律洼等一众逆臣串通合谋,只是起兵胁迫于我,据闻也已派人去南朝乞降接受招抚?
  哼!就算我儿无能,不得人望……可是退一万步讲,由一帐三房(阿保机祖父匀德实生四子,长子麻鲁早卒无后;次子岩木之后为孟父房;三子释鲁曰仲父房;四子即阿保机之父,称横帐;阿保机其余诸弟为季父房,统称为一帐三房,为契丹辽朝四帐皇族)宗室子继承皇位,好歹太祖皇帝打下的江山社稷,也没有落入外敌之手。
  耶律屋质,你且与我说个清楚,你与那干逆臣……真打算将我契丹社稷拱手献于南朝不成!?”


第1420章 不愿逃,不想打,那还能如何?
  述律平这一发话,大帐内的空气便逐渐凝固起来。耶律李胡眼见他老娘似乎也动了杀心,已急不可待的作势欲扑,大帐内那些宫帐卫士一个个面色肃然,看来只要断腕皇太后下达格杀的命令,他们也会立刻上前,将耶律屋质乱刃分尸!
  即便周围刀枪环伺,可耶律屋质却仍是夷然不惧,他淡淡的扫视了一圈,便有从容的向述律平回复道:
  “当初太祖皇帝风云际会,东征西讨,受可汗之禅而建国,确实为我契丹立下基业国祚。只可叹自古无不亡之国,饶是臣等竭心尽力,可是如今势不在我契丹……可是契丹当年居潢水之南,黄龙之北,先后臣服于突厥、唐庭,八部族民也依然能生息繁衍下去……
  如今契丹故地皆由南朝占领,又没有翻盘的余地。倘若亡国已无可挽回,那么为今只能为我契丹后世谋算。只要血脉延续下去,以后契丹或许仍有立国建业、当家做主的机会,但是就眼下而言,便如草原上弱肉强食,奉强者为尊,这场战也不该再打下去了。
  太后……就算您要取我的首级,可其余大多耶律宗室,都是这般作想。也不会有人来与皇太弟争夺皇位,毕竟除了我迭剌部之外,其它部族已开始争先投顺南朝,契丹八部已然分化瓦解,如今再无雄主扭转乾坤……为契丹后世子孙着想,如今我等也只能顺势而行,不可逆势而为。”
  本来脸上杀气满布的述律平,却听耶律屋质把话说到最后,也不由怔住了……说起来当初契丹覆灭渤海国,也并没有打算将渤海族人杀种绝类,而是要征服他们成为治下子民……结果报应来的如此之快,如今已轮到魏朝咄咄逼人,契丹已有亡国之患,然而如今大多契丹宗室,便如当初臣服顺从的渤海遗胄那般,也都已经认命了……
  如果契丹如原本的势运轨迹那般,改国号为辽,治下疆域是东抵海滨、西至阿尔泰山,北到外兴安岭一带,南达白沟河的庞大帝国……那么契丹一帐三房的宗室皇族当中,只怕也少不了会有觊觎皇位的野心之徒。可是如今他们即便起兵逼宫,胁迫述律平不可扶植耶律李胡继位称帝,却也并没有称孤道寡的打算。
  毕竟如今契丹接连历经几次惨败,又折损了大量的人口,土地城郭几乎都已被魏朝所占,如若继续遁入草原辗转迁徙,说白了也只不过是流亡的牙帐王庭,还要饱受颠沛流离的苦楚……
  这个时候,谁若是继位以契丹帝君自居,也只不过能过一过做皇帝的干瘾,会作为出头鸟,继续遭受魏朝诸路雄军的追击围剿,还要担惊受怕的逃亡下去。比如耶律德光也称得上文武兼备、颇具才干,结果他自打继位以后,就一直把神经绷得紧紧的,终日忧愤焦虑,通过纵欲来缓解压力,结果到头来还是一败涂地,而在败亡途中暴毙身死……眼下无论是谁来继位,情况也只会更为险恶。
  所以对于大多契丹宗室子而言,绝对不能接受耶律李胡成为统治者,再把他们往火坑里面带,而另一方面,也没人打算继承皇位,不愿再打下去,也不愿再逃下去……那么除了去国号臣服于魏朝,却还能如何?
  述律平虽然手腕强硬,向来心狠手辣,起码也能识得请眼下形势,只是她素来强势惯了,也不可能轻易顺从其他契丹宗室的意愿……她沉吟良久,再开口时,语气中似也透出几分疲意:
  “若是我承诺,合谋起兵,意图胁迫于我的契丹宗室贵胄,皆既往不咎,至于谁可继承帝位,且容后再议……可是即便故地疆土不保,太祖皇帝开创的国祚,又怎能轻易废除了?
  我契丹这边集结余部,远遁塞外,漠北、西域,也未尝不能再打下一片天地……你们既是宗室皇族,难道不愿再复兴我契丹荣光,反而还要去臣服于中原的汉人?”
  耶律屋质,闻言却摇了摇头,面露苦笑,旋即叹言道:
  “契丹突吕不、涅剌、乌隗、突举……等部族相继已遣使乞降,我迭剌部多数子弟,也不愿再奔波流离。太后若执意要立新帝而远迁大漠,又有多少人会继续流离转徙下去?
  何况南朝不止重掌唐庭安东都护府故地,当年魏帝讨灭甘州回鹘,册封归义军,西抵伊吾,威震西域;漠北黠戛斯,也已向南朝奉表称臣……所以天下虽大,继续迁徙下去,契丹十不足一,只怕着实难以另辟江山……”
  听到这里,耶律李胡也已有些按捺不住,他又蹿起身来,手按刀柄,并恨声说道:
  “母后,又何必再与这个逆贼赘言下去?可恨这耶律屋质明明是我迭剌部耶律氏一帐三房出身,却贪生怕死,这便要卖国求荣,前来规劝您向南朝的汉狗低头!
  不如现在将其乱刀剐了,斩了他的人头,并悬在杆上,也让其余乱臣贼子看清楚,意欲归降南朝的逆贼,又将会落得个何等下场!”
  “哼!杀他又有何用?现在斩下耶律屋质的人头容易,可是就凭你的能耐,却能杀尽向我逼宫,而意图降从于南朝的所有契丹宗室么!?”
  当述律平的目光再落到她这幼子身上时,眼中那股子恨铁不成钢的怨忿之色,也已变得十分明显:
  “我且问你,你就算杀了耶律屋质,可是否又能让不愿奉你为主的契丹宗室回心转意?你又能否杀退诸路南朝军旅,进而夺还故土,复兴契丹社稷?”
  听述律平这么一问,耶律李胡却当即愣怔住了,他瞪大双眼,张着嘴巴,瞧那副尴尬窘迫的模样,也根本拿不出任何主意……述律平见状微微合眼,语气中也满是痛心疾首的意味:
  “你大哥、二哥,无论才干与人望的确远胜于你,然而本来我对你这个幼子最是宠溺……可如今太祖皇帝孙辈年幼难保,亲生的子嗣则剩下你一个,但事到如今,契丹宗室臣僚,皆不愿奉你为帝君,你可又想过自己为何不得人心,还一味喊打喊杀,这却又有何用?
  如今看来,正如谚语有云‘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不是我这个做母亲的不愿立你为帝,而是你当真没这个能耐!”
  听述律平说吧,耶律李胡虽羞恼已极,却也只是僵在当场,显得甚是尴尬……而述律平再转头望向耶律屋质,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她这个年纪已到了六十上下的断腕皇太后,看似又苍老了不少:
  “罢了,你回去吧……我既为契丹太后,太祖皇帝的遗孀,当然决计不可能臣服于南朝!可是你们契丹宗室,看来我也已管不得了……”


第1421章 招抚的使臣,原来是故人前来
  又不出两日光景,由皇太后述律平,皇太弟耶律李胡统领的部众,便甩下其他宗室臣僚,自行向大漠深处迁徙,也与契丹其他贵胄彻底划清了界线。
  毕竟以述律平的秉性而言,也不可能向致使她夫君、儿子含恨身亡,并且吞并契丹大片江山的魏朝俯首称臣……可是另一方面,述律平也意识到,自从耶律德光猝死之后,其余大多心灰意冷的契丹宗室贵胄,不愿意再靠天吃饭、四处游牧,一旦遇到黑灾白灾,还要在大漠上忍饥挨冻的受苦……所以便倾向于就此归顺臣服于中原王朝。
  述律平也很清楚,她的家族当中,诸如萧敌鲁,萧阿古只等兄弟病逝的病逝,战死的战死。所以其它耶律氏贵胄只要联合起来,已完全足以扳倒这个曾经在契丹朝廷影响力极深的太后……而且与魏朝数次恶战下来,似是几乎已拼光了仍有血气愿与中原王朝死战到底的儿郎性命……
  那么现在仅凭她这么个断腕皇太后所掌握的力量,已经不足以肃清异己,而且反倒是她已站到了大多契丹贵族的对立面上……不愿随波逐流的归顺魏朝,述律平自知唯一的出路,也就只能带着自己的幼子继续迁徙下去。
  只不过述律平与她那草包儿子耶律李胡,到底还是远及不上他们的后辈耶律大石那般的雄才伟略……何况如今的契丹也并不似辽朝末年那般,于西北路招讨司尚还有大黄室韦、敌烈、茶赤剌等十八部的鼎力支持,所以不出半月的光景,这拨流亡部众便爆发内乱,消息经边塞关军呈报,传至汴京而让李天衢知晓……
  “耶律李胡于流亡期间嗜杀不已,只因小过动辄以骑践、火烧、肢解酷刑残杀属下,致使人心忿怨,故而属珊军几员军将经合计,趁着耶律李胡酒醉之时,冲入帐中将其乱刀斩杀。
  哗变的属珊军将兵随即进逼太后宫帐,述律平呼天抢地、痛斥喝骂一番之后,便也已挥刀自刎了……属珊军余部兵马而后赶至府州石梁山堡寨,陈述情由,欲献耶律李胡首级,乞请投顺……”
  李天衢看过从府麟经略使折从远那边遣人呈禀过来的文书,心想耶律李胡这还没逃出多远,便落得个被属下叛变弑杀的下场,这倒并不算出乎意料之外……虽然以这厮的能力而言,也根本不足以对中原王朝构成任何威胁,可是他秉性残忍好杀,这也称得上咎由自取,恶有恶报了。
  至于那断腕皇太后述律平……虽说心狠手辣、手腕强硬,可是又太过独断专行,最后还是会因溺爱的心思作祟,要把宝压在自己那个不成器的幼子身上。结果失势出走,遭逢兵变后仍不甘屈服,还能对自己下狠手而自裁性命,她也的确能干得出来……
  本来按正史轨迹,述律平、耶律李胡这对母子被一众契丹宗室逼宫,于横渡之约被迫承认由阿保机的嫡长孙耶律阮继位称帝,随后他们便被囚禁起来,受人看管,严禁自行出入。强势霸道了大半辈子的述律平,被软禁后便气极成疾,终日卧在床上大骂她的亲孙子耶律阮,几年后便含恨而亡;耶律李胡之后则是因其子耶律喜隐也有意谋反,受连坐囚禁,最终死在狱中。
  如今却是契丹国祚都已保不住了,述律平已经没有能力去镇压肃清其余有意归顺中原王朝的宗室,她又不愿屈从于魏朝,也就只能与她的幼子远遁大漠。偏偏耶律李胡恶性难改,还是动辄折磨虐杀属下,如今契丹皇太后、皇太弟这娘俩的统治力已极为薄弱,属珊军将兵大多本来也不愿再颠沛流离着吃苦,那么又何必再忍气吞声?
  所以这么一想,耶律李胡死于叛军发动的兵变,述律平绝望的发现自己而爱子残死,也无力再掌控局面,而选择挥刀自尽……看来这一切也都算是顺理成章的。
  “……耶律李胡的尸骨,胡乱葬了便是,至于契丹皇太后述律平……不是自断手腕,已安置于阿保机的寝陵当中了么?罢了……便遂了她的心愿,就将述律平的遗体运至西楼液泉黎谷的契丹祖陵,与阿保机合葬便是……”
  李天衢长声说道,他心里自然清楚,无论述律平、耶律李胡生死与否,其实对天下大势也不会构成什么影响……所以顺便下达给他们善后的谕令,如今所要关注的重点事宜,还是如何安置那些已遣使来请降的契丹宗室贵胄……
  位于辽西与塞外交界的草原上,契丹一众宗室臣僚,已经在大帐里摆开了香案,并且亲自出迎,准备迎接魏朝派来总掌招抚事宜的钦使。
  诸如耶律吼、耶律洼、耶律屋质、耶律安抟……等契丹耶律氏的宗室皇族,所带领的人马皆不备兵刃,已早早的策马赶出毡帐群,勒马肃手,等候魏朝使臣……如今既然已经遣使乞降,也代表着他们已经准备接受亡国的事实,所以这些以往在契丹位高权重的皇亲显贵,眼下大多低垂的脑袋,脸上或多或少都显露出几抹败丧气沮的意味……
  直到东面有一彪人马出现在视野当中,依稀能辨识得清,来的的确是魏朝钦使与护送的精骑甲士之后,这些契丹宗室臣僚便立刻翻身下马,徒步迎上前去。
  其中属于后来辽朝北院、南院大王的前身,如今则官居五院部夷离堇的耶律吼,以及六院部夷离堇耶律洼的地位最高,所以他们走在最前面,正要过去躬身行礼之时,耶律吼先看清策马而来的钦使相貌,却是个故人,他当即一怔,旋即脸上神情倒显得有些尴尬,但也仍施礼感慨道:
  “韩相公,来的天朝使臣竟会是您……自从当年相公重归中原,便天各一方,许久不曾相见,在下却没有料到再与韩相公相逢时,会是今日这般情形……”
  其他契丹宗室相继也都瞧的清楚,由魏朝帝君李天衢指派而来的魏朝使臣,却是当年曾为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机所提拔器重,参与军事谋划,乃至法令拟定等重大事项抉择,在当初契丹开国的那批班底当中,也称得上阿保机身边心腹谋士的汉臣韩延徽。
  只不过当年中原动乱,诸方军阀相互攻伐,本来隶属于卢龙军刘仁恭治下幽州观察度支使的韩延徽,而后北上被阿保机留下,也成了为契丹效力的汉臣中的代表人物……可是如今的韩延徽,却是做为中原王朝前来招抚契丹的钦差使臣,这也让耶律吼等契丹贵胄难免感慨……曾经契丹以为能够让汉人成为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