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632章

唐末大军阀-第632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饶是如此,临时扎下的营盘军寨仍显得有些简陋。毕竟在木叶山中建起了契丹始祖庙,奇首可汗在南庙,而可敦于北庙,并绘塑二圣并八子神像,也都是如今契丹族裔所信奉的祖宗先人……按说辽朝历代帝君、契丹皇族贵胄到山中祖庙祭拜,可山间若是大兴土木的兴建军寨堡垒,也就未免有些煞风景了……
  而木叶山地处于内蒙古高原,与辽西地区的交界地带,本来也算是契丹国的腹地,然而无论是如今在位的耶律德光,还是契丹一众将领,当初却没有料到汉臣卢文进复叛出走,投从魏朝,并鼓动辽西诸地的汉人军民易帜重归中原王朝,而致使他们的圣山眼下几乎完全暴露在敌军的攻势之下。
  而契丹新近涌现出来的将才耶律挞烈,此刻就坐在中帐当中,他靠着火炉,听着属下禀说军情,脸色却渐渐沉了下来,眉头紧蹙着,眼中也尽是忧虑之色。
  “挞烈沙里……可恨南朝兴师动众,果然是要来侵占我契丹的圣山了……由兀铎统领的两千儿郎,本来按您的军令前去攻打行进至山麓的魏军辎重,却不料派出的远拦子却也遭受伏击,未能及时报讯示警,兀铎与两千骑军,反而被三路南朝兵马合围,也只剩下十几个人侥幸潜入山林中逃脱,其余人等,也尽数折了……”
  耶律挞烈听罢,脸上所笼罩的阴霾似乎又浓郁了几分,他也很清楚相较于契丹军旅,中原的军队对辎重补给更为依赖……可是魏军明显也推断出己方的计谋所在,反过来已吃掉了契丹派出的奇袭兵马,耶律挞烈深知看魏朝这般阵仗,那么将在木叶山下集结的军旅也只会越来越多……
  然而木叶山虽然是契丹人的祭天之所,同样被视为本民族根源的发祥地,实则山势也算不上如何高耸陡峭……难道仅凭在山上扎下的军寨死守,而以契丹人并不擅长的战争方式死抗到最后一刻?
  耶律挞烈很清楚若是对付骑兵相对稀缺,运动战能力远不如契丹骑众的中原军队。纵然敌军声势浩大,也完全可以迂回截断对方的粮道……可是魏朝偏偏向来也很注重骑兵的编制,而且已经占据辽西全境,于各处道路要隘也必然会有所防备,那么契丹骑兵如若胆敢迂回抄后,那便是深入敌境,到时也很有可能成为丢出去打狗的肉包子,只会一去不返……
  眼下派出去的两千骑兵,便是反而被魏军的几拨骑众合围几乎全灭……偏偏木叶山又是契丹人心目中的圣山,绝非可以轻易舍弃的领地,耶律挞烈心想如若只能死守山岭高处设下的军寨,也就相当于被牢牢的拴死在此处……契丹人如果不能在草原上,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来回奔袭游走作战,那么战力恐怕还要再打上几分折扣。
  然而过了半响,耶律挞烈忽然起身,还是断然说道:
  “即便无法干扰南朝敌军在木叶山下集结,我等也只有死守而已……毕竟这里是我契丹的祖山圣地,如若畏敌退避,致使先人祖庙为外敌掌控……我还怎配说是白马奇首、青牛可敦的后裔子孙!?”


第1389章 得受重用,却是国家将亡之时
  耶律挞烈所统领的契丹部众,到底还是无法阻止魏军的兵马、车仗相继在他们的木叶山下集结,到底还是在契丹人的圣山这片区域燃起了战火。
  魏军方面由宿将夏鲁奇全权指挥,步步为营,开始调度各部兵马向木叶山高处挺进……而面对魏军将士处于优势的兵力、精良的装备,乃至强大的攻势,耶律挞烈登高倚险,仍是誓死要捍卫契丹的圣山祖地,却也只得依赖那些仓促扎下,相对简陋的军寨工事进行顽强阻击。
  毕竟彼此的处境本来就相差悬殊,而魏军又是一如既往,经过休歇整顿之后,各个斗志昂扬,为了建功立业而骁勇异常,攻坚战更是打得得心应手……首当其冲的军寨遭受冲击,抵抗了不过半日光景,余众便也只得逃向山岭间相对更险要、更难攻的营盘。
  魏军穷追猛打、紧跟不舍,直至追击至耶律挞烈围高处而建,又在通往上方的羊肠小道间,设下层层鹿砦的军寨不远处……只是立足未稳,无数枝利箭便从上方呼啸而来,魏军将士立即架盾防身,也不免还有些中箭倒落,旋即从山坡上翻滚了下去。
  耶律挞烈踏着块青石,手持钢刀,神情肃杀着俯视过去……忽然声嘶力竭的指挥号令,周围那些契丹士兵又立刻推动起滚木与石块,砸向正要攀杀上来的魏军部众。
  上边还附有无数尖锐铁钉的滚木翻滚着砸落下来,当即将一些士兵刺得肠穿肚烂,周围还有不少兵卒被落石砸得头破血流,遂也只得惨呼着向后方退去。
  攻势一时受阻,下面的将士眼见同袍又潮水般又退了回来,也赶忙上前接应其中的伤员……而夏鲁奇在一彪亲随的拥簇下走了上去,他整个人被做工精良的山文甲所覆裹,身躯雄壮得像尊铁塔,筋肉盘根错节,充满着爆炸的力量。
  不过与夏鲁奇原本的命途轨迹相较,他也并没有在四十九岁的年纪之时,因讨伐意欲建立后蜀政权的孟知祥,却因同僚投降而以寡敌众,最终落得个自刎身死的下场……现在的夏鲁奇已是五十多岁的年纪,为人性情倒也沉稳了许多,所以眼见上方据守的契丹部众以强弓劲弩、滚木落石仍要誓死顽抗,他也并没有急于再调遣人手冲杀上去,而是沉声念道:
  “契丹果然还是要死守他们的祖地圣山……虽然此处山坡也不算十分陡峭,但是契丹在高处据守,贸然冲杀上去,到底还是要填进去不少人命……
  且先叫弟兄们退下来进行整顿,要攻上山头,也不急于一时……毕竟征战沙场,干的虽然是搏命的行当,但是既然还有利器可以动用,又何必非要折损我军将士的性命?”
  而夏鲁奇所说的利器,则正是与魏朝舟师常备的军械制式有些类似,相对又更为便于携带组装,通过旋轴利用离心力抛射出炮弹、石块的轻型抛石机……就算契丹人在高处据守,投掷滚木擂石,从下方射出的弓箭虽然难以企及,但是能够在山岭间架起的抛石机若是形成一定规模,而且都向高处的军寨瞄准过去,届时炮弹齐发,又将会是什么样的场面?
  各队魏朝军士,如同工蚁般忙碌一番,被架起的数十台抛石机很快便运作起来,旋轴旋转个不停,炮弹连绵如雨,便直朝着山坡高处抛射了过去……稍顷的功夫,便是烈焰焚天,远远的望去,就见红彤彤的一片,又有大片的浓烟滚滚升起,隐隐的还有撕心裂肺的惨嚎声传入耳中……
  本来据守军寨的契丹部众顷刻溃乱,便如没头苍蝇也似的到处乱窜……只打算离猛火越远越好,就算还有将官试图喝令指挥稳定住军心,可是惨叫声到处彻地连天的响起,谁还顾得上谨守阵势?
  耶律挞烈惊怒的瞪大了双眼,却被几名亲随心腹连拖带拽着向后面退去……他眼睁睁看着,火油随着瓦罐的碎裂一遇明火,顿时又升腾起一团团火海,无数士兵在很快便被点燃,他们发出杀猪般的惨叫声四下奔走。一旦再撞上身边的同袍,火势很快便蔓延了过去……
  那些惨嚎的士兵在地上来回打滚,激烈挣扎着,试图扑熄身上燃烧的火焰,然而经猛火油燃起的火势格外猛烈,又岂是能轻易扑熄的?几乎所有身上着火的契丹将兵,还没挣扎几下,浑身抽搐的动作渐渐平息下来,整个身子扭曲成各种形状凝固住,直至彻底化作一团焦炭。
  耶律挞烈也很清楚,就算他打算死守木叶山到最后一刻,可现在看来也不过是要驱使麾下将官兵卒枉然送死罢了……魏军施发过来的火器炮弹,在初春时节的山林中蔓延的极快。遭受盛满了猛火油的炮弹集中打击,又何止是血肉之躯,只怕就连顽石钢铁都足以融化。哪怕掘地三尺,就算有藏身之处,只怕也要被活生生的烤死、熏死……这还谈何死守阵线?
  然而木叶山高地一旦失守,而只得向山下退去。恐怕也过不了多久,便会撞上包抄合围过来的魏朝军旅……耶律挞烈在一众亲卫的拥簇下,狼狈得奔逃出十余里地的距离,也已被滚滚热浪烘得口干舌燥,浑身汗流浃背。
  后方火光烟雾腾天,仍有焦臭的味道一阵阵飘来……而耶律挞烈突然听见激荡的喊杀声骤然自左侧的山脚处响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彪魏军便如猛虎出林一般了冲杀出来!
  木叶山……到底还是守不住了……
  耶律挞烈脸上的悲痛之色已是溢于言表,如今契丹社稷风雨飘摇,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他尝试力挽危局,可是如今时局实在是太过被动,即便耶律挞烈文武兼备,亦是国家栋梁之才,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明知这场仗不会有多大的把握,却不得不来力抗死守,如此束手束脚,也根本无法展现出他的才能……
  而让耶律挞烈更为不甘心的是,他的这个民族,遇到耶律阿保机那等雄主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终于建立起一个帝国,得以从崛起称雄于北地……耶律挞烈当初也是满怀抱负,矢志要辅佐帝君治理好这个国家,不单单是契丹族,届时还要让汉儿、渤海、奚人、室韦、党项……等各个族裔安居乐业,让他们认同这个国家的统治,这片江山社稷也当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
  然而契丹自建国伊始,直到现在也才不过二三十年的光景,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也只能算是昙花一现。由盛转衰,这也未免太快了,到底还是要由中原王朝主宰这片土地……耶律挞烈无法接受自己终于出仕为官,得受重用之时,契丹这便已经面临亡国之危了……自己民族的祖地圣山,即将落入敌手,那么距离南朝大军杀至临潢府,覆灭契丹所建立的国祚社稷,只怕也是为时不远了……
  想到这里,耶律挞烈已然按捺不住,他扬起手中佩刀,满面决然悲壮之色,便声嘶力竭的高声吼道:
  “儿郎们,举起你们的兵器,与魏人死战到底!如若守卫不了我契丹的圣山,毋宁死!不苟活!”


第1390章 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立场
  随着两拨人潮的不断靠近,双方将士舍死忘生的拼杀在一处,恶狠狠的瞪视过去,手上劈斩戳刺的动作一直不停,还咬牙切齿的咒骂着……寒芒翻腾卷落,鲜血四下里飙射而出,不一会的功夫,便已是伏尸遍地。
  身为契丹军的主将,耶律挞烈已经杀得浑身浴血,仍是与一彪亲随嘶吼着朝着前方敌军人群撞去……他死战不退,已不知道砍翻了多少截击过来的魏军士兵,每前进一步,总要带走几条人命,无论敌军甲士来了多少,耶律挞烈总是要更加凶狠地将对方砍翻,期间手中战刀劈得卷刃,已由身旁的亲随赶忙换上来第三口,此刻刀锋也已是缺口累累……
  毕竟处在契丹宗室子弟的立场上,耶律挞烈愤慨于如今山河破碎,内心始终深受煎熬。如今就连自己民族的圣山祖地都保不住了,他宁可拼得个以死殉国,也着实不愿苟活偷生下去……那么现在除了拼命厮杀,却还能怎样!?
  可是很快的,耶律挞烈陡然间便听见前方有剧烈的破风声乍起,那是一把大枪锋刃颤动着,犹如一条巨蟒席卷而至,前方一众契丹将兵还没来得及反应,几乎便被一扫而空!
  耶律挞烈瞪视过去,就见魏军大将夏鲁奇傲然屹立,就如同一尊杀神,手中紧绰的大枪枪锋有幽暗的寒芒闪耀,鲜红的血液也正淅漓滴落下来。双方主将这一打照面,满含杀意的目光便对视在一处,空中便似有火花迸溅……看来如今这般形势,他们二人当中,也注定会有一个活不过今日!
  耶律挞烈也不叫骂,便擎刀直扑了上去,他周围那些契丹亲随也已抱着必死的决心,歇斯底里的奋声怒吼,紧紧跟随着涌杀上前;
  夏鲁奇眼下若是论个人武勇,虽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魏朝军中的翘楚人物……可是以他如今的身份而言,麾下魏军将士,当然也绝不会让他们的主将只身冲入杀阵。排山倒海般的呐喊声中,魏军精锐甲士也纷纷冲杀过去,与突进过来的契丹部众迎面相撞,便好像两道滔天巨浪恶狠狠地撞在一处!
  此处仍处于陡坡,地势崎岖,不便骑马作战,所以两方将兵只是徒步竭力是啥这,很快人人衣甲上便满是血污……诸般兵刃互相交错、翻飞生寒,令人心颤的利刃入肉声交织响起,血肉横飞的场面在这片山岭中也显得格外的凄艳。
  惨烈的战团当中,前列若是出现死伤者,后排便立即会有生力军立刻冲上去填补空位,地上堆砌的尸体之间,还有抱成一团滚打撕扯的双方士兵……每个人几乎都杀红了眼,手中握紧了兵器,一旦对面身着敌军制式衣甲,且双目中满是仇恨的目标,便会当即大吼一声,旋即直扑上去……
  虽然忿恨于自己民族的圣山祖地遭受外敌侵占,致使处于颓势的契丹部众虽是身陷绝境,却也得以爆发出宁愿赴死的战意……可是如此以命换命的打法,再持续下去,随着伤亡的不断增加,到底还是要在源源不断合围而来的魏军将士攻势之下要被尽数歼灭。
  周围越来越大的喊杀声,已经震得耶律挞烈脑袋嗡嗡作响,他大口大口喘着粗气,感到双臂愈发的酸麻,握在手中的钢刀变得愈发沉重……耶律挞烈也意识到了,就算自己称得上武勇过人,但是也仍及不上面前那个身躯雄壮如牛,浑身透着股凛凛神威的魏军大将……
  毕竟夏鲁奇早年常与王彦章比拼较量,如今也早已称得上长江后浪推前浪……枪技又何止精熟,更兼力大,一旦抡臂旋舞起来,仗着身高臂长,大枪枪锋所向,扫出来的圈子又极大……就算也会有些自诩力大剽悍的契丹甲士从旁嘶吼着杀来,意图支援他们的主将,却都被扫得歪歪倒倒,甚至直接被砸飞了出去。
  后人评述若是五代第一虎将,往往都会联想到“将不过李”的李存孝,亦或在演义中酣斗五龙二虎的“王铁枪”王彦章……然而按史载实打实的战例,夏鲁奇在万般险急的情况下,持枪携剑,却是五代十国以一己之力亲手诛杀敌将敌兵的最高记录保持者……而按中华几千年来的战争史,细数正史中明文记载,能达成在一次战事中亲手诛杀百人以上这等成就的绝世猛将,也不过项羽、冉闵、杨再兴,再要加上夏鲁奇这寥寥几人而已……
  所以对于夏鲁奇而言,如今虽然是下马步战,可是这等混战厮杀他更显得得心应手……何况由他统领的魏军雄军士气如虹,本来便处于绝对的优势,无论二将厮杀,还是两军混战,如今也已形成压制之势,要将耶律挞烈所部契丹兵马荡尽除绝,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看得出眼前那个统领契丹部众垂死顽抗的主将,也已是精疲力竭……夏鲁奇抡枪横扫过去,忽然却开口说道:
  “看得出你是个不怕死的汉子,也已是尽力了……可是你绝非我的对手,带着手下这些兵马战死于此,也不过是枉然送命罢了。若是现在弃械投降,尚还能保全性命。”
  耶律挞烈咬紧牙关,勉强荡开夏鲁奇轮扫过来的大枪,他脸上却露出一抹凄然惨笑,旋即沉声回道:
  “眼下你们魏人挥军杀来,要侵占的是我契丹的圣山祖地……而当初为我契丹效力卖命的汉人,往往会被你们南朝视为数典忘祖、里通外国的叛徒败类,可是难道就只有你们中原的汉人知晓什么忠孝廉耻,以为我契丹儿郎便不识得民族大义?
  如果我契丹南下,南朝便要打出驱逐外敌的旗号……就算我等国事衰微,意图休兵议和,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