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602章

唐末大军阀-第602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心里猛的一激灵。
  诨名为“柴黑”的柴再用面色如铁一般,本来便让人望之生畏,再加上他久经沙场,见惯了惨烈血腥的战阵,那副面相,也属于越老越凶的类型……他双目微眯,打量向那忐忑慌张的小校,忽的张口说道:
  “你既然不做无谓的抵抗,依从前来见我,看来也不愿枉死送命。我柴再用奉御旨统军前来,并非师出无名,闽国既然奉表称臣,新军即位之时,自然也须受我朝的册封认可才是……
  然而那王延钧弑兄夺权,得国不正,篡位后荒淫无道、横征暴敛,却还敢向我朝遣使,贼喊捉贼,谎称其兄鸠杀闽国先主,这才要兴兵拨乱反正……哼!他妄图瞒骗圣上,这便已犯下了欺君大罪!
  王延钧还大建宫殿,极土木之盛,又犯下逾制僭越之罪。我朝自然不能任由他窃权乱政,而为祸一方。我军奉诏兴师讨伐,也是为闽地百姓而来。
  眼下我也不会为难尔等,且去向把守杉关的守军传个话:闽国军民,悉宜尽早归附,一个时辰内若愿献关接受安置,我军非但不会妄加侵害,献关有功,还会予以嘉奖,而如若不然……天兵杀至,妄图抵抗者,必化为齑粉!话,我已经说得明白,你们现在便回去,对杉关内的同僚传达个清楚吧……”
  ……杉关修建于武夷山北段山脉两道山岭间的狭窄地带,呈葫芦口状,眼下尚还没有如后来明、清时节那般,利用山脊外拓,又以石块砌垒陡峭的关墙。就是卡在狭长的岭道设雉堞壁垒,修筑石门,再往南行,地形相对宽阔了不少,便是面北提防有外敌经由此处,而进入闽地的守军营房驻所。
  柴再用又放还那十几名闽国兵卒回去传话,也相当于下达了最后通牒,留给对方准备投降的时间。
  毕竟整合如今已知闽国内部的形势,王延钧弑兄篡位之后,便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一味的宣淫纵欲,只顾终日与男女乱搞而不顾国事,也已然闹得兵忿民怨。
  而再从闽国地理形势上考量……福建地界本来便峰岭耸峙、丘陵连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在农耕文明的社会又偏居一隅,没有后世现代化的交通设施,福建地形也是极其的封闭。
  按所以按闽国地理上的战略意义的评价“偏于海隅,地形浅迫,若以闽争天下,则甲兵粮食皆不足”……所以即便闭关自守,由于耕地少导致粮少,粮少导致人少、人少导致兵少……在不必重视海防的时代背景下,只盘踞在这里的势力,几乎没有争霸天下的条件。所以按后来另一种说法,便是兵家不争之地。
  所在于国地狭小、人丁稀薄的背景下,即便起于草莽,转战入闽的开闽三王,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能打理得国家公私富实,治下一境晏然,百姓时和年丰,家给人足……饶是如此,闽国福、建、漳、泉、汀五州之地,人口加起来,甚至还及不上吴越婺州一处州府……
  地狭人寡的国家船小好调头,可是遇到了风浪,也很容易翻船……先是王延翰继位,闽国王氏的基业家底便已败坏了大半……再到王延钧国用不足,却更是贪图享乐。便任用佞臣薛文杰为国计使,经常到民间搜刮,去挑富人的茬,没收其财产以资国用,已使得民间怨声载道;而军饷关支也是一削再削,使得闽国军队不满的情绪与日俱增。
  再加上王延钧听信受薛文杰致使的妖巫谗言,擅杀深得军心、素有威望的宿将吴明,此举相当于直接捅了马蜂窝,更激化了闽国诸部将兵的忿怨之情。
  所以魏军虽然要大举杀入闽地,对待各处守军先是晓以利害、尽力招抚,而不是从一开始便要发动猛攻,能争取的便尽量去争取。真要是遇到冥顽不灵、非要顽抗的地方驻军,固然要杀尽屠绝以为震慑。但是可以预料的事,军备废弛,而且对于方今篡位的国主也已极为忿怨的闽国各地守军,大多数应该也会倒戈降从,而不至于非要为王延钧拼上自己的性命。
  当那十几名闽国兵卒仓惶地返回杉关,带来魏朝大军压境的消息,立刻引得其他同僚一片哗然。又由那小校转述魏军主帅柴再用的言语,并添油加醋地描述临近杉关的魏军声势浩大的阵仗……把守杉关的闽军指挥使只思忖片刻,便摇头叹道:
  “即便杉关地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可想当年黄巢转战闽地,绕过险关,于仙霞岭中披荆斩棘,开辟七百里山路,照样得以杀入建州……魏朝如今既然来势汹汹,即便据关死守,只怕也难阻大军杀入闽国五州之地……
  降则得以保全身家性命,战则要被魏军洗荡屠绝……形势如此,我等还有的选么?”


第1324章 闽国末主,顽抗也无济于事
  “非是我等不愿效忠,如若昭武王(王审知谥号)与开闽那些君候在世,我等镇守边关,就算拼得个战死沙场,咱们也都认了……
  可是自从昭武王过世,他那些子嗣兄弟相残,败坏社稷,又可曾把闽地黎民,乃至我们这些保境安民的行伍将士看在眼里?为如今篡位乱政的王延钧效死送命……也未免太不值得了!”
  “不错!咱们苦守门户边关,还要受军司压榨盘剥,只得苦熬度日,也早已是上下离心。可是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那王延钧却掠尽闽地良家女,只顾成天在九龙帐中胡天胡地,还与归守明那兔儿爷打得火热!
  更何况吴英吴将军赤诚忠心,善抚士卒,深受三军将士爱戴。结果王延钧听信佞官薛文杰、妖巫徐彦的谗言,便擅杀国家功臣,本来追随广武王(王潮谥号)、武肃王(王审邽谥号)、昭武王开闽的元勋宿将相继故去,方今在位的闽主还要自斩手足,戕害忠良功臣……也莫不如就此降了!”
  “魏朝能集结得百万雄师,咱们死守入闽要隘,只这一千军卒,最多也只能抵挡得一时,到头来还是螳臂当车……周边吴国、吴越、越国都被魏朝所灭,治下百姓倒得以过上安生日子,反观咱闽国,生计也早已不似广武王、昭武王在位时那般富足,与其在军中供权贵役使,还要被狠狠地克扣军饷……咱们也莫不如降从归附,做中原王朝治下的子民!”
  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守衫关的闽军将兵,本来是要决议拿定主意,是否就此献关归顺于魏军……结果众人越说越气,自从王延翰、王延钧当政后因生计愈发困苦,而心中积攒的怨气似乎在这个时候,也终于有了宣泄的机会。
  这些将官军卒对如今在位的王延钧满腹忿怨,若不是还念着当初闽国先王王审知抚军安民的恩德,不少人也直恨不得咒骂他这次子的十八辈祖宗……死守衫关抵抗魏朝大军?当然是不可能的了,驻扎于此处入闽门户要隘的闽军部众,遂大开关门,直接弃械投降,而恭迎魏朝大军入关……
  柴再用兵不血刃轻取衫关,统领六万兵马继续往西南面行军,途径位于闽北地界的邵武县。还是先行晓以利害,并规定时限,奉劝守军尽早归降。
  由于王延钧尽失民心,邵武县的官员守将又见中原王师的确势大难挡,所以也如屯驻于衫关的守军一般,一个时辰的时限未到,城门楼上方便已挑起了降旗,大开城门,而就此降从于魏朝……
  只不过柴再用统领大军继续行进,抵至建州的治所建安县(后世福建省北部南平市代管县级市建瓯),发现守军死守城郭、拒不肯降……因为主掌建州军政大权的,正是闽国国主王延钧的十三弟王延政。
  王延政在王审知的子嗣当中排行第十三,故而被世人唤作十三郎。先前泉州王延钧、建州王延禀合谋发动兵变,攻入长沙府弑杀闽国第二任国主王延翰之后。王延禀再复谋反,却为王延钧杀败处斩,王延政便按照他二哥的指派,替代王延禀出任建州刺史。
  而王延政在正史中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便是继大哥闽嗣王王延翰、二哥闽惠宗王延钧、侄儿闽康宗王继鹏、八哥闽景宗王延羲之后的闽国末代君王……只是他不得不抵抗外来势力杀入闽地,较之史载轨迹,也提前了将近二十年光景。
  闽国开国国君王审知兄弟三人一团和气,可传至子嗣辈互相杀伐……王延政与如今在位的王延钧,虽然关系也说不上十分亲密,但是闽国江山毕竟是他王家的基业,所以其他文臣武将可以轻易投降,王延政却不能舍下自家的宗室社稷。
  所以哪怕魏朝大军气势汹汹,王延政还要做赋予反抗的打算,也断然不可能直接投降。
  已经向城内施射绑缚招降兵檄的箭矢,限定的时间一过,柴再用也毫不含糊,立刻便调派牙军开始向建安城发起猛攻。
  喊杀声震耳欲聋,据守城头的闽国守军,亡命地阻击不断扑上城头的魏军部众。攻守双方,就以城头为战场,展开着一场场激烈的厮杀。亦有不少魏军甲士攀上城头开始进行白刃战,后面的同僚亦是前赴后继,前仆后继,撞击城门,并动用云梯、飞抓继续朝着城头攀爬,而势必要尽快抢占城关。
  而冲到城下的魏军士卒,亦有不少人被从高处袭来的利箭射倒。王延政则身披铠甲,手持利剑,亲自坐镇建安西面城门,亲自督战麾下军卒,竭尽所能地要打退扑上城头的魏军先登军士……他临阵指挥,倒也有几分威严气度,口中还歇斯底里的大声叫嚷道:
  “务必死守撑住,决计不能让魏人抢占城关!擅退者非但立斩不赦,连同城中家小一并斩首!”
  按说王延政在原本的历史时空当中,会在十几年后与闽国第五任国主王延羲反目决裂,而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随后又得先王旧臣接迎,合并长乐府,迁都于建安,而复称闵国皇帝……可他也不过在位两年多的光景,便为南唐中主李璟发兵讨灭,而做了亡国之君……
  然而王延政按史载线于闽国内战期间,接连打了几场胜仗,杀敌达万余人。所以在王审知的子嗣当中,他大概也可以说是最能打的一个。王延政平素统军作战本来就不怵,倚仗城险死守,还是要竭尽所能的打退魏军的猛攻。
  此时此刻,王延政仗剑环顾,不觉也已是满头汗珠……毕竟现在要强攻夺占建安城的敌人实在太过强大,自己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也很难说又能硬撑多久时日。
  收到了魏朝大军轻易经过西北面的门户要隘衫关,又占取邵武县,不久后便将杀至建州治所的军情之后。王延政大惊失色,立刻下令紧闭建安城门,并且赶在魏军兵临城下之前,便派遣快马赶往东面的国都长乐府报急。
  但以眼下而言,王延政也只得硬着头皮,统领守军抵抗魏军的猛烈攻势……毕竟魏朝来得突然,且宣称闽国国主王延钧弑兄篡位,却意图蒙骗魏帝,以及逾制僭越的罪状,这摆明了没理争三分、得理不饶人,就是要一举吞并了闽国。
  王延政即便不会知晓,自己本来在十几年后,也会有继承闽国国主之位的机会。但如今自己身为闽国的宗室子,断然不可能坐视魏朝灭了他王家的社稷基业,所以哪怕魏朝兵精将猛,也只得咬着牙拼了!
  事关我闽国的生死存亡,这都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只盼着二哥脑筋能清醒些,莫要再于九龙帐中,只顾与那些宫女男宠去做狗走狐淫的勾当!也当尽快派遣救兵来援,无论能否迫退魏军,好歹也要拼到最后一刻……否则咱王家的社稷都没了,你又如何还能在长乐府继续淫乱胡为下去!?
  然而王延政正焦急地念着,忽然却听见身后突然又有一阵惊惶呼喊声暴起。他心里登时咯噔一下,赶忙转头望去,隐隐约约的,却瞧见建安北面城门那边,似乎已有大批魏军涌入城中!


第1325章 攻陷建州,兵抵福州
  就算魏军兵强将勇,可好歹我检视城防,安排部署,还亲自督战指挥,按说也应该硬撑一段时日……又怎会如此快便被魏军攻破城关!?
  王延政心中念道,他震愕的瞪大了双眼,却见混乱的人群当中,有一员亲信佐将跌跌撞撞地疾奔而来,立足未稳,便慌张大声喊叫道:
  “殿下,把守北门的守军突然暴起,哗变倒戈,眼下城防大开,魏人就要冲杀进城中来了!”
  ……王延政虽然有一定带兵打仗的才能,偏生也如闽国前几任兄弟侄子一般,都是贪图享乐、淫侈无度的主。按史载线由他登上闽国皇位,仍要大兴土木造太和殿、盖五凤楼,历经几代昏君折腾,致使闽国国库、民贫困苦,可王延政照样还是启用善于聚敛民财的亲信杨思恭,加倍增收田亩山泽、鱼盐蔬果乃至诸行各业税赋,致使闽国百姓痛斥杨思恭为“杨剥皮”,对待横征暴敛的王延政,自然也是怨忿极深……
  所以由王延政专掌大权的建州,如今便已饱受盘剥压榨,民生困苦,军中同样怨言四起。
  柴再用派遣军士,向建安城内施射招降兵檄,告知守军如果愿意归降,不但能够保全身家性命,带头降从者还另有加赏……王延政捞好处敛财盘剥,他麾下将兵也多有敢怒不敢言的。先前也只得忍气吞声,可是如今魏朝大军杀至,自然还有很多人不愿随着王延政顽抗到底,遂临阵倒戈,直接打开城门,而接应魏军杀入城中!
  听那将佐急声报说,王延政登时手足冰凉,意识到大事不好。据城死守,他都不确定能够在魏军的猛烈攻势下硬抗多久……然而却又有把守城关的将兵直接反水,无法利用高耸坚固的城墙御敌,诸般守城用具都派不上用处,只得去与魏朝的猛将强兵厮杀,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
  “撤!快撤!建安城保不住了,立刻招拢兵马突围出去!”
  情知建州治所建安难保,王延政决断倒也极快,立刻便要带领残部逃出城郭,东奔至长乐府再思量如何抵御魏军……他与亲信一面从城门楼奔将下去,一面搜拢士卒,只顾朝着东门那边撞去……却见不远处人喊马嘶,双方士卒,已然厮杀成一团。
  大队的魏军甲骑,已然席卷杀入城中。当先几百名精锐骑士奔速极快,与仓惶赶来,试图再关闭城门,亡羊补牢的闽军士卒狠狠的撞在一处,顿时又爆出巨大的撞击声音。
  双方甲士团团纠缠在一起,一边要往里冲,一便则是下意识的要挡住敌军……兵刃四下盘舞碰撞,也不断的有人浑身血污,惨嚎着扑倒在地上。
  毕竟论战力而言,也明显是魏军历经的战阵远胜于极少对外用兵的闽国军旅……再加上城门由于守军临阵背反而迅速失守,眼下闽国将兵的士气低迷已极,而在这等慌乱的情况下,下意识地卷入惨烈的杀阵当中,那些将校兵卒惊呼乱嚎,就见越来越多的魏军锐骑甲士直朝着他们这边涌来!
  未过多久的功夫,建安城内的巷战便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势如虎如群羊的魏军甲骑连刺带砍、连劈带砸……杀得闽国守军节节败退,很快便崩散开来。而王延政在几名亲随,几百名军卒的护卫下一路浴血,好不容易冲出一段距离,却眼见身后又有一彪骑军杀透人群,席卷而来……处于后阵的那些兵卒,便被卷入纷沓的铁蹄之下!
  骇得面如土色的王延政,自是不敢再回身去与眼见便要追击杀至的魏军锐骑厮杀,只顾朝着东门的方向奔逃,从斜侧倒有一名亲军小校牵着匹战马疾步赶来,并急声说道:
  “殿下!快上马!”
  王延政只是仓促的点点头,如今形势险急,他也来不及多说多说什么,便一把接过那名小校递来的缰绳,旋即抬脚便要踩向马镫翻身上去。
  然而就在此时,王延政忽的觉察到一阵凄厉的箭啸破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