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596章

唐末大军阀-第596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一味的妥协屈从,甚至因为时局演变,而鬼迷心窍要与本民族的主体势力脱离开来,到头来往往只会任人欺辱,被当做一条走狗般的使唤,这就是恒古不变的道理!
  “魏人既已杀至……撤!快撤!”
  耶律拔喇忽然惊呼嚎叫起来,也浑然不顾那些陷在城头上的契丹军卒,大批军马乱哄哄的开始掉头转向,就是要赶紧向北面逃遁……然而北面同样也有大股魏军正快速朝着文德县城的方向迫近过来……毕竟按魏帝李天衢的口谕,眼下还在燕云北隅杀掠肆虐的契丹兵马,自当尽可能的尽数歼灭!


第1310章 燕云十六州,尽数重归汉土
  本来意图破城杀掠的契丹兵马,如今反而成为被追击围剿的目标。大队大队契丹骑兵催马卷起烟尘,也顾不得再攻打文德县城,只是打算赶在魏军主力军旅杀至之前仓促撤退。
  然而还没奔出多远的距离,契丹骑阵前列将兵,便瞧见北面天际线那边突然又有大股兵马杀至,那拨军伍亦是旗号鲜明、锋刃如林,正气势汹汹的朝着这边截击过来。
  那大股军骑纵列行伍间奔驰起来时,气势也是相当地迫人,也都已武装到了牙齿,全身坚甲披挂,手中多持着大槊长矛,马刀铁锏,乃至弓囊撒袋亦是一应俱全,按所部编制,号令声此起彼伏,旌旗迎风招展,显然也是一支久经战阵,且训练有素的精锐之师。
  契丹军将耶律拔喇脸上神情夹杂着七分急躁、三分惶恐,本来正打算喝令麾下兵马再调整方向,以避让过从南北夹击过来的魏军兵锋……可是很快的他便发现东、西两侧,竟然同样也有魏军骑众犹如洪流一般,出现在视野当中,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着这边涌杀过来……
  毕竟按魏帝李天衢的旨意,各路魏军在拿下燕云诸州的同时,发现仍有打出剽掠的契丹敌军,便要尽最大程度予以歼灭……所以即便有远拦子在周围警戒,可是赶赴武州文德县的魏朝大军,也犹如张开天罗地网一般,从四面八方对攻打城郭的契丹胡骑形成合围之势,又怎能容得对方轻易逃脱得去?
  终于魏军骑阵呼啸而来,挟裹其如雷的蹄声骤然杀至,契丹骑众避无可避,却也只得仓促应战……但见魏军前阵诸队骑士势不可挡,抄起手中兵刃,每个人都从胸腔中迸发出浑厚激荡的喊杀声,便生生地撞入了契丹阵列当中!
  至于文德县城头上方,好不容易攀登杀上城头的契丹部众后继乏力,有人发现魏军也已杀至附近,更是骇得心惊肉跳……本来很有可能抢占公关,结果战意溃散,便又被拼命死守的汉儿军民一拨反推下来,而落得个被赶尽屠绝的下场。
  好不容易又挡住契丹这一轮攻势的城中将兵民壮,又赶忙猬集于城头。他们都尽可能的瞪大了眼睛,眺望过去,就见方才如狼似虎的契丹胡骑,眼下却都如猎物一般,正被那几波奔袭杀至的魏朝雄军追撵着打,也尽是倍感欢欣鼓舞,而发出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
  毕竟如果不是魏朝军旅犹如天降神兵一般突然杀至,这些汉儿军民深知如果让契丹人攻破城关,那么他们与亲人家眷的下场也必然是不堪设想……眼下盼来了救世主,城中汉民高声欢呼,也有不少人抱头呜咽,以表达着劫后余生的狂喜之情。
  而张砺喘息稍定,目睹周围欢呼雀跃的场面,他眼中却有一抹犹疑之色稍显即逝。却也似是认命了一般,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凭心而论,张砺最早出仕效力于后唐,还做过郭崇韬帐下的幕僚,一直一来勤勉尽责。所以后唐既然为魏朝所灭,按他本来的意愿,也并没有想过去投敌为魏帝李天衢卖命。
  可是中原乱世纷争、群雄逐鹿,到处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是说到底,彼此不都是前朝大唐治下的一方诸侯?
  而中土倘若还是一直维持四分五裂的局面,就会使得契丹那等在塞外崛起的外族帝国有机可乘……张砺如今也已是切身体会到了,汉人黎民百姓图个安乐生计,也势必还是要以一个强盛的汉家治世王朝做为强大的靠山。当初乱世凶年,即便有很多人迫于前程、生计的考量,甘愿处于外族政权的统治之下,那便会任人宰割,自己的尊严、财产、生命……也根本无法得到保障。
  再看旁边汉儿军民,对于中原王朝大军赶至武州文德县的反应……张砺自知他们先前几乎都未曾做过魏朝治下的子民,然而瞧这些人翘首以盼王师的态度,这就是因为血脉同源的联系,因为这些将官民壮都是汉儿,这块土地本来是汉土……所以契丹人来侵害本国治下的百姓,本来处于敌国立场的魏朝大军,却将会来救援这些仰人鼻息的汉儿黎民。
  魏朝一统中土,已可说是指日可待,自然也称得上顺天应民……而我再是愚钝,也终究不可再逆势而为了……
  张砺心中感慨叹罢,继续朝着远处眺望过去,就见烟尘之下,马头攒动,文德县城前方的那片旷野间,也已化作血腥战场,伴随着阵阵号角声起,魏军催马奔袭的甲骑兵将,仿佛汹涌的潮水,从各个方向掩杀了过去。
  利箭破空呼啸、兵刃耀日生寒,未战便已堕了几分气势的契丹骑众,遭受魏军几拨精锐的合围打击,自是被杀得人仰马翻,倒卧一片。而统领所部剽悍甲骑突入骑阵的那几名魏军悍将横冲直撞,呼啸如雷,十分神勇,他们各自挥舞着手中兵刃,喝骂不止,连带着身后大批将士排头攻取,所过之处,也直杀得挡者披靡!
  至于方才放话狂言要打破文德县,洗荡武州城池,要将城内汉儿军民杀得个鸡犬不留的契丹军将耶律拔喇,此刻却已骇得面色发白,便眼睁睁瞧着数百名具装甲骑,就驱使胯下高头大马,直朝着他这边疾奔过来。
  而周围有各有敌骑堵截,也来不及再掉头奔走了……迫不得已,耶律拔喇只是下意识的垂死顽抗,便嘶声怪嚎着扬起了手中马刀。然而那些头戴覆面兜鍪的魏军具装甲骑,只流露一对露出冷冽杀机的双眼,便凝视过去,纷纷平举起手中马槊,顷刻间好似在滚滚洪流探出无数钢铁倒刺……如此阵仗,却又怎能抵挡得住!?
  两支马槊,便势不可挡的贯穿了耶律拔喇的身躯,旋即“啪!”、“啪!”两声劲响,由于猛烈的惯性力道加持,硬木打制的槊杆应声而断,竟然卡在了耶律拔喇的体腔当中!
  刺穿敌将身体的那两名具装甲骑,随手便弃了马槊,又好整以暇的拔出胯下腰侧的马战短兵器,旋即便抡起膀子朝着前面那些惊慌乱嚎的契丹胡骑攻去……而耶律拔喇甚至还没来得及惨叫出声来,他那粗矮敦实的身体,也从马背上倒飞了下去,胸腔内卡着两支槊杆,也注定是活不了了……
  弥留之际,耶律拔喇那愈发模糊的视线里,就见周围半截的残肢,倒地的躯体铺满一地,而魏朝锐骑呼啸而来,眨眼睛的功夫又要呼啸杀去,便已将契丹骑众冲击得七零八落,而只顾收割着人命。
  差不多在同一时刻,倒还有一拨魏军甲骑,正拥簇着一员将领奔驰文德城下,其中为首的那人仰头望去,旋即高声喊道:
  “我乃大魏左虎卫统军都指挥使兼中书侍郎,时任面北招讨使霍彦威,张砺张相公何在?但请出面叙话!”


第1311章 帝星陨落,契丹易主
  听奔至文德城下的魏军将领自报名头为霍彦威,张砺乃至身边一些佐僚、将官倒也知道他本来是于魏朝元勋葛从周统掌的扬武军藩镇任职,当年曾据城抵御后唐名将周德威,虽力战不敌,好歹得以脱身……而后累有功绩,并于葛从周致仕归隐,扬武军改编大同军后转调至汴京朝廷,如今也已是五十多岁的年纪,在魏朝朝堂中也是说话有一定份量的重臣。
  虽说张砺以降,城中汉儿文臣武将、行伍军卒起初多为后唐、桀燕效命,而后被契丹收编,一直以来与魏朝都处于敌对的立场。可是他们以往隶属的割据政权,也都是过往的老黄历了,如今又被契丹当做要开剥的牲口……眼下张砺已想得通透,摆在自己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
  都已经被契丹逼到了据城抗击的份上,现在也就只有归顺魏朝。
  所以听闻霍彦威直接点名,张砺便立刻站出身来,他清了清嗓子,随即高声回复道:
  “卑下张砺,见过霍都指挥使!幸蒙都指挥使统领大军前来,解救武州汉儿军民。此等重生大恩、再造大德,卑下没齿难忘!”
  霍彦威仰起头来、循声望去,又豪声说道:
  “张相公无须多礼,我辈魏朝行伍将士,非但要安邦定国,而定天下,驱虏寇,重兴汉家、复我冠裳,亦为职责所在!当年中原,群盗并起,更有野心勃勃之徒逐鹿竞争,殄暴无厌,荼毒生灵,致使汉土分崩。
  我朝陛下则身擐甲胄,亲赴兵锋,素怀济世之伟略,有匡扶山河之壮志。殊方异域,有胡虏兴起,趁乱奴役汉儿,意图染指中原……陛下遂发熊罴虓虎之士,收复燕云、北击契丹,纳诸州百姓重归中原正朔,亦是势在必为!
  方今顺、檀、妫、辱……几州契丹胡虏,已被我军荡灭除绝,各处军民欢欣庆贺,也都愿归顺于我朝。所幸驰援武州及时,而未让契丹侵害文德城内汉儿黎民。如今张相公……想必也愿接受我朝招抚,且请开城细议相商。”
  听霍彦威都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也直接点明城中军民也是时候归顺于魏朝了……张砺自知再没有顽固抗拒的理由,遂吩咐下去,打开城门而恭迎霍彦威所部魏朝军旅入城……
  围攻武州治所文德县的契丹兵马虽是惨重,也仅有数百骑侥幸逃离战场,亡命北奔遁入草原……随后几日,魏朝各路军旅,仍以风卷残云之势,荡灭流窜剽掠的胡虏骑众,一举收复燕云北隅,自此将契丹彻底赶回塞外。
  而李天衢听闻捷报,得知武、顺、妫、檀……等诸州汉民非但认同归顺魏朝,而且踊跃响应,过程也都十分顺利,心想这也都在自己的预料之内。毕竟在当地处境还是要矮契丹一头的汉儿,还没有经过家传几代的时间积累,而对以后的辽朝形成一定的归属感……考量自身的处境,当中原逐渐形成大一统的强盛正朔王朝,他们自然还是愿意重归汉庭,以摆脱任人宰割的处境。
  如此一来,契丹彻底丧失燕云、辽西等地,按说本国治下汉人这一大群体,现在也仅剩下辽东一些地域,以及都城西楼还有少部分汉民聚集……现在国内汉儿的比例,已经锐减到不足先前的一成。
  表态愿意协助魏朝,梳理燕云北隅几处州府民政事宜的汉臣张砺,正往蓟北赶来觐见魏帝的途中之时……据北面探马传递军情,李天衢得知元气大伤的契丹国内,倒有发生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在北返途中便已不省人事,而距离国都西楼尚还有一段路程时,似乎也是因急怒攻心、积郁成疾的缘故,而已气绝毙命了……
  身为契丹开国雄主的耶律阿保机,如今也已离世了啊……李天衢心中寻思,按史载线估算,按说阿保机本来便已大限将至,而他身心又遭受重大的打击,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恶气,身子骨却扛不住了,最终一命呜呼,这大概也都在情理当中。
  而受契丹推崇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离世,再加上与魏朝会战的全面溃败,对契丹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再想到先皇亡故、新帝登基,李天衢寻思着想必也仍按史载线的轨迹,应该将会由二皇子耶律德光继承契丹国主之位吧……
  ……
  契丹国都临潢府,西楼龙眉宫内一处宽大的穹庐帐殿之前。地皇后述律平,就矗立在自家夫君耶律阿保机的身旁……她本来便是回鹘血统,深深的眼窝,高挺的鼻梁,此刻面色阴渗渗的,更显得骇人狰狞。
  而躺在述律平面前的耶律阿保机在途中便已被侍从清理过尸身,这个时候看起来面色倒显得甚是平和,也不似溃败于魏帝李天衢,舍弃了捺钵大帐,而只得铩羽溃逃时那般满面的不甘与忿恨……只是阿保机虽然宛然如生,看起来便好像正在平静地安睡一样,只是他面庞与躯体显得有些干瘪,仔细看去,也能看出这是一具经过处理的干尸……
  当耶律阿保机于败逃途中病逝的噩耗传至临潢府西楼,述律平深感悲恸,但生性强硬的她,也立刻派遣快马去传诏,务必要保全阿保机的完整尸首运回西楼。
  为了确保耶律阿保机的尸首不至在途中腐烂,那些一并败返奔亡西楼的契丹近臣经过商议,也只得遣人切开阿保机的尸首,摘除内脏,清洗干净体腔,并以盐沃之,填入香料植物、盐和明矾……最后再以五色线缝合尸体,以确保能够保存尸身不会腐坏。
  所以述律平目视耶律阿保机的尸首,就见她夫君的尸首虽然十分熟悉,看起来却又透着一股诡异……即便述律平面沉如水,可眉宇间也仍不由流露出一抹哀恸之色。
  而二皇子耶律德光,以及三皇子耶律李胡,乃至耶律氏其他宗室贵胄,就匍匐跪倒在他述律平,以及阿保机面前……其中为首的耶律德光当初也只得忍痛吩咐麾下处理的尸首,他固然也感到心如刀绞,一想到令耶律阿保机郁忿而亡的魏帝李天衢,心里更是感到咬牙切齿的痛恨……
  只不过耶律德光自是不知,按史载线的轨迹,本来应该是他于覆灭后晋,却发现无法坐稳江山,只得班师北返的途中却染暴疾口吐鲜血,一命呜呼,随行的文武大臣同样是按述律太后传来“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懿旨,遂对正史中那辽朝太宗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矾,五彩缝之,以做成帝羓干尸……如今的耶律德光,却需要做主按如此方式,来处理自己父亲的遗体……
  而眼见耶律德光只是默然跪伏在地上,述律平转过头来,目光落到了自己这个次子身上,便又沉声说道:
  “你且起身吧……天皇帝驾崩,不但要立刻准备丧葬事宜,我契丹还有重大事宜,即刻定夺才是……”


第1312章 大皇子、二皇子,派系之争
  有别于中原帝君出殡时群臣一片缟素,行哭临哀礼,招魂旗幡林立的场面。按契丹信仰天神地祗的丧葬仪式为主,可这般时节,由于契丹又受佛教影响,西楼龙眉宫穹庐宫帐两侧佛幡林立,亦有僧侣诵经做功果道场。而按契丹丧葬习俗,牲以白黑羊,也早有斡鲁朵卫牵着赤牛、青马……等牲口用以殉葬。
  由于当年契丹国内爆发诸弟之乱,也曾涉及到萨满教女巫师神速姑。耶律阿保机遂打压先前部落联盟中原始宗教的神权势力。可是帝君丧葬大事,眼下受佛教、汉家影响有限,尚还未脱离原始萨满信仰的契丹还须由萨满教的大觋(主持氏族宗教活动的女曰巫,男曰觋)主持丧礼。
  也正如《契丹国志》所载,巫觋主持丧葬祭祀时“戴野猪头,披猪皮,居穹庐中,有事则出,退复隐入穹庐如故”,但见那大觋以契丹先祖首领喎呵的扮相,手持头骨,脑袋被一颗野猪头套住,身上还披着猪皮,赤着双足,而手舞足蹈,口中怪叫连连……那般模样,倒也与后世仍能从影像资料所看到的跳大神十分相似……
  所以现场的氛围不但十分压抑,这让参赴葬礼的一些汉人臣子看来,也未免感到透着几分诡谲。
  而耶律阿保机那具经过处理的干尸……脸上覆金面具、身着银丝鎏金衣,就静静的躺在灵柩当中。而按皇后述律平的吩咐,择选西楼治下山谷(后世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