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58章

唐末大军阀-第58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好比两伙摇人码圈架,当中有个人骂着街抄家伙都撒腿冲到一半了,可回头一瞅,得,自己这边都散伙了。再转回头,就见对面那伙各个朝着木棍、板砖、镐把子正要往上上呢……
  估计当时诸葛爽少不得要把所谓的友军将帅祖宗先人给骂个遍,而那时尚效命于黄巢的朱温单骑赴营,晓以利害,这才促成诸葛爽又反了唐廷。
  当时被狠狠坑了一把的诸葛爽统掌河阳藩镇,除了与当时屡屡打算吞并邻镇魏博节度使韩简交锋杀伐,对其他藩镇也都是副爱答不理的态度。几处藩镇联合讨伐黄巢之时,李克用南下借道,诸葛爽非但不肯,还直接以驻军万余把守黄河要隘,迫使李克用只能来回绕远路,这便险些让朱温趁机给搞死。
  就连河东强藩李克用的面子都不肯给,李天衢本来心说虽是近邻,可去串个门拉近关系很有可能要吃个闭门羹,也就不必去自讨没趣。然而诸葛爽却被唐廷封作东南面招讨使,恐怕也是看他太过反复无常,不能光靠钻空子投机坐享节度使的好处。诸葛爽也只得出兵,想必也是不愿给任何藩镇兴兵问罪讨伐的理由……
  按说那诸葛爽应该也活不了多久了,而他那不成器的儿子诸葛仲方按原本轨迹因秦宗权势大,打破河阳藩镇而投了宣武军朱温,也不值得去关注……李天衢心中寻思,如今非是因为那诸葛爽,但有联合出兵的名目,我的心思所在,却尚是在他藩镇牙军中如今还很不起眼的人物……


第126章 李克用十三太保,就分我一个吧
  今番自义成军出兵,李天衢统领八千兵马,命葛从周、张归霸、安仁义、张归厚四将随同出战。王彦章、张归弁主持坐镇郑、滑二州,仍由霍存督管驻守牙军操练事宜。
  而做为李天衢的邻道藩镇,诸葛爽方面也已任命麾下大将李罕之为招讨副使,挥军往河南道宋州开拨,抵御秦宗权侵攻兵马,比李天衢点兵出发的时间早了七八日的光景。
  既然河阳、义成两处为邻道藩镇,李天衢进军的方向与李罕之所部兵马大致相同。招讨兵马进军宋州(后世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于西面、西南面也能与宣武军朱温、陈州赵犨遥相呼应,先图抵御秦宗权侵攻之势,进而谋求直捣秦宗权的老巢蔡州。
  不过非但李天衢,他揣摩集朱温、诸葛爽、赵犨等人心思,如今以彼此军力对比来看,想必联军各路将帅也很清楚,恐怕要一举铲除秦宗权这个祸害,这也很不现实。
  当李天衢一行军马出了滑州,过定陶、济阴,也快进入宋州地界之时,前方探马传来战报,禀说李罕之所统领的河阳藩镇牙军遭遇秦宗权小股反军,已厮杀过一阵小胜一场,如今趁着打扫战场之时,也正要安营扎寨整歇。
  毕竟仍是联合出战的友军,李天衢心说眼下也正是时候尝试实施先前的打算。遂传令麾下兵马加速前行,也正好去与河阳藩镇方面牙军会合。
  又行过大约二十余里的路程,李天衢望见前方散布的尸首大概被清理得干净,有军卒将残尸遗骸堆砌在一处,点起把火烧了事。也有些伤兵就地包扎歇息,空气中虽然仍能嗅到血腥味,但这次战事的规模不大,也根本用不着李天衢率兵协同出手,便已收尾完结。
  先前已有快马互通声息,是以眼见李天衢统领义成军牙军部众奔至,清理战场的河阳军兵卒见怪不怪。就算是它处藩镇节度前来,又不是本部上官,大多将兵抱着膀子斜眼望去,不过片刻的功夫,便又自顾自的言谈笑骂,该干嘛都干嘛去了。
  李天衢纵马在队列最前头,来回张望巡视。按他揣摩诸葛爽麾下悍将李罕之的为人秉性,想必以那厮性情,应该不会主动亲自前来会晤,可也不派遣个部将前来接应引路,任由着己方兵马在此处没头乱撞……好歹老子也与你的主公诸葛爽同为藩镇节度使,这般怠慢,可就有些说不去了。
  然而李天衢微微动了火气,就在这个时候,他忽听见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待他转头望去,就见近百军马打南面疾驰而来。待奔至面前之时,李天衢就见领头的那员将官看来也就二十出头的年纪,他双眼目光灼灼透着股锐气,非但相貌俊朗,他翻身下马踱步前来龙行虎步,也甚是干练。与周围河阳牙军将兵待李天衢一行兵马不理不睬的反应截然相反,那青壮将官打眼一见李天衢,便躬身施礼,豪声报道:
  “末将符存审,久闻义成军李节帅英名,仰慕久矣。听军士传报贵部牙军前来会合,又是李节帅亲自统领得义成军兵马,末将喜不自胜,特来接迎,今日终有缘拜识尊颜,实乃毕生之幸!”
  哦?……啊……呃?
  李天衢听着反而一愣,不住面露懵逼之色。对方明明也只不过是河阳军中一介将官,他下意识的也立刻下马上前搀扶,心里也不住嘀咕道:我以与诸葛爽联合讨伐秦宗权的名义心中算计,的的确确就是为你而来吖。可是本来以为倒也不便在河阳军到处打听,逮着个人就问你便是符存审么?
  毕竟以你现在的身份,久仰大名这等话可还说不出口,又不能让李罕之那厮见疑,本来以为还要费一番手脚……毕竟我又哪里晓得你在那支部曲中任职?可是你倒仍主动送上门来,且对我的态度又是如此热诚恭敬,这事……也未免太顺了吧?
  而那符存审眼见李天衢面色讶异,他也不住笑言道:“李节帅力斩黄巢首级,已是名动天下,末将非但极是仰慕……只是节帅有所不知,末将本是陈州宛丘出身,当初于乾符年间纠集民壮,保护乡里,到底是少不经事,只想着不愿屈沉于乡土,而仗剑离乡,后浪迹他处以求个功名。
  期间历经生死劫难,先投兴州,后从河阳,到底久离乡土。听闻当初巢贼大军侵犯我宛丘家园时虽心急如焚,但受约束于河阳藩镇只不过是军中小校,军令职责所在,也无法保卫家园抵抗巢贼……所幸陈州宛丘得以保全,非但刺史赵公指挥有方,也倚仗节帅当初奋死抵抗巢贼大军近一年之久,如此捍卫得家园父老乡亲不至为巢贼所害,对末将而言,也是恩情。”
  这就难怪了!
  李天衢闻言恍然大悟,按捺住一拍脑门的冲动,心说原来如此,符存审本籍所在就是陈州宛丘啊。他到底还是有着家乡情怀,我好歹也成了力保住宛丘不失,死扛住黄巢大军猛攻不可或缺的功臣之一,那么先前虽未与这符存审谋面,可他便对我已心怀感激,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相通了个中缘由,李天衢心下更喜。这倒是刚打瞌睡就被送来了枕头,也正方便我好生与这符存审亲近,进而加大能拉拢他为我所用的可能……
  李天衢当然十分清楚,现在的符存审,虽然尚在河阳藩镇牙军任职,也只不过是一介小校,可按他史载后来的命途轨迹,也将会投奔至河东藩镇,当然会被慧眼识珠的李克用被收为义儿,此后便又换了一层身份:
  按后世评书演义称呼,河东李克用麾下十三太保当中的九太保李存审。
  而此时此刻李天衢心中的欣喜之情,甚至比起当初逐步说通王彦章肯一直跟随自己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什么五代十国第一猛将李存孝,就算李克用那些义儿绝大多数的确都是能征善战的将才,可再加上李存勖、李嗣源、李嗣昭等后唐名将一起算,在李天衢的心目当中,若论厮杀征战,疆场决胜的才能,这个符存审,才是所谓的李克用十三太保当中最能打的一个。
  ……
  作者按:李存审,原本姓符名存,就算被李克用收为义子,也是五代史后唐列传中唯一得以保留原本姓氏的功臣,而按《新五代史·符存审传》中所载:存审微时,尝为俘囚,将就戮于郊外,临刑指危垣谓主者曰:“请就戮于此下,冀得坏垣覆尸,旅魂之幸也。”主者哀之,为移次焉。迁延之际,主将拥妓而饮,思得歌者以助欢。妓曰:“俘囚有‘符存审’者,妾之旧识,每令击节,以赞歌令。”主将欣然,驰骑而舍之……
  如此看他在投从李克用被收为义子之前,很有可能便已更名为符存审,如果不必再改李姓,这个名字到底比起符存更有辨识度。故而文中按如此论,还有史敬思现在应该叫史敬存,是因避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名讳,才更名记录。五代十国本来便多有彦、师、重等字夹杂的人物,更容易混淆,还是考虑到辨识度。严谨起见、做个说明……


第127章 讨伐残暴军阀的将军,却也是穷凶极恶之徒
  符存审与李天衢,一个待对方感恩仰慕,一个待对方“垂涎久矣”,如此顺利的彼此结识,也是相谈甚欢。然而自家主公是藩镇节帅,倒对于河阳军中一个小校如此上心,张归霸有几分不解,也不住低声说道:“这小校虽生得英武,但也未曾听闻他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主公待他如此热诚,这倒还……真是礼贤下士。”
  “除了归霸兄,我等得主公招拢之时,不也没什么名气可言?”
  葛从周叹声说着,随即目光与符存审正好对到了一处,这一对虽然说不上是毕生之敌,但按原本轨迹各自为朱温、李克用效力,击败了对方势力众多名将,堪称梁、晋双方最为出类拔萃的帅才便微笑颔首,和善的彼此点头示意……
  聊得投机,过了好久的功夫,符存审这才又想起一事,遂向李天衢禀说道:“节帅,末将这边待你去见我军将主李罕之李将军,他就在南面三里外扎寨整歇。”
  李天衢听罢也意识到:是啊……这个符存审,虽然与我甚是亲近,可他到底是李罕之麾下小校,已出仕为他处藩镇效力了……
  毕竟符存审先是投奔当初也曾做得光州刺史的李罕之,随后一并去投了河阳诸葛爽。如此虽是河阳藩镇牙军当中一个小校,也倒莫不如说他现在是李罕之的嫡系下属更为合适。
  如果符存审是无主之人,那么想必能顺利的将他拿下,但到底他追随李罕之已有一段时日,是名义上友军的将官,这也就不便公然挖墙脚撬人……
  想到这里,李天衢不由的感到有些奇怪。史书中记述的符存审(李存审)就算不说是完美人格,可他不但性情豪迈、谨慎笃厚,又是实打实的勤奋进取,投从于李克用之后便忠心耿耿的侍奉河东李家两代君主,征战四十多年,屡经危殆,从他身上取出的箭簇便有一百多个……甚至还保留那些箭头在临终时给他的子孙们看,告诫后人要以奢侈为戒……
  这个一个几无什么黑点的人物,怎么就会投从李罕之那种人呢?
  毕竟那李罕之为人秉性,若说他生性极端残暴,这都算是轻的了。按理说符存审性格与他应该十分不对路才是。
  李天衢转念一想,想到虽然李罕之、符存审按史载轨迹都曾去投从河东李克用,但是他们二人去投奔的时间点可就有些说道了……很有可能符存审早已对李罕之心存诸多不满,只不过一直苦无个另投他处的机会。
  想到这里,李天衢便对符存审有意试探的问道:“我与存审兄弟一见如故,也盼着你能出人头地得一番功名……而兄弟于李罕之李将军帐下听命,想必也能得受重用吧?”
  好歹符存审如今二十出头岁数,也到了当打之年,且经历过一阵战事磨砺,想必也展露出他卓越的军事天赋……李罕之那厮若真要重用他,符存审也不至现在仍只是军中一介小校了……
  李天衢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然而此言一出,就见本来笑吟吟的符存审脸上神情明显一顿,眼中似也有犹疑之色闪过。看来也是碍于眼下自己的身份,符存审苦笑一声,随即不免有些支吾的说道:“承蒙节帅眷注……只是末将资历浅薄,仍须奋力勤勉才是。而李将军待麾下将士……也固……固然还好……”
  符存审脸上神情的变化,当然也都被李天衢瞧在眼里,似乎有些言语,他说出来连自己都不信……
  ……
  由河阳军军士搭建起来的简陋大棚前方,燃起的篝火上面支起个乌沉沉的大釜。釜中水已经被烧开,沸腾翻滚发出咕噜噜的响声。水蒸气越来越浓,就见大釜有几大块肉就在沸水中上下翻滚着,周围近千名军卒耸然矗立,就见又有伙夫呈上剐肉刀、长铁筷,以及几小碟蒜泥酱料。
  而在大釜前方,有个壮汉大喇喇的盘坐着,他身躯十分高大,此时打着赤膊,露出半身不搽煤墨便已是黑黝黝的筋肉,就像是一头能直立起来的熊罴野兽。
  本来便是黑熊般一身粗肉,遍体的顽皮。再加上那壮汉一脸的横肉,显得无比狰狞凶恶,而更为显眼的是,较之寻常成年后须蓄发,束发髻,而不剃除的男子,他的头发明显要短上几截,索性也就不结发髻,任由着乌黑半长的头发披到肩膀上下的位置。几柳头发搭在面前,凶芒毕露的双眼隐约可见。他那对招子来回睥睨,也如欲择人而噬的野兽一般……
  这副尊容,让人望之便不由胆怯三分,看来非是杀人如麻的江洋大盗,便是在军中厮混时同样是杀人不眨眼,而且还十分享受个中过程的凶狠人物。
  河阳军大将李罕之,的的确确就身兼了这两层身份,早年他迫于生计,落发为僧,却因言行粗蛮无赖,化斋乞食也养活不了自己,索性便撕毁僧衣、砸了盆钵,自此做起强盗的亡命勾当,当初不肯施舍衣食于他的,有一个算一个,也教他们只能落得个零碎惨死的下场!
  此时李罕之把眼一乜,望向大釜对面七名恭立的军卒。那几个军卒身披的铠甲上面刀刮斧凿的痕迹十分明显,有些人身上包扎的伤口仍渗出鲜红的血迹。看来也都是不久前与秦宗权麾下小股部队交锋之时,激战玩命厮杀过的将士。
  李罕之凝视过去,忽的呲牙一笑:“老子先前便已说过,肯为俺卖命的,便教你们有肉吃!方才战阵,你们几个最是卖力,直捣主阵斩杀了统兵的驴鸟,老子也都瞧在眼里。以后好好干,俺也当然不会亏待你们,嗟!先去吃肉!”
  大釜当中胡乱煮熟的大肉块上飘起一层层油腻腻的肉沫子,离近了闻去还满是一股肉腥味,如此烹煮也未免忒过简单粗暴、敷衍了事了些。然而李罕之说的倒是好听,寻常他统兵出征之时军饷粮秣也时常克扣,麾下军兵多以糟糠粗粮等粗劣食物充饥,每天能勉强吃个半饱都算是好的。
  那几个军士厮杀一阵,经剧烈运动过来本来便已是腹中饥饿。眼见面前的大釜当中翻滚的肉食,又能闻见荤腥味,他们大多人瞧得眼睛都直了,喉头上下翻滚,也不住的连吞口水。
  再听得李罕之许他们吃肉过后,那些垂涎欲滴的军士匆匆道了声谢将军赏赐,便立刻扑了上去,有人甚至不顾滚烫的温度,下意识的伸手就要往大釜里面去捞肉吃。期间推推搡搡着,还险些生出冲突来……
  而李罕之饶有兴致的打量着那几个军士犹如自己豢养的家犬那般争食,他脸上戏谑张狂的神色更浓郁了几分。然而李罕之很快的又转过投去,望向另一侧几个被一众军士踩在脚底的兵卒,他的脸很快便又沉了下来,双目中又透射出凛然杀气,随即又语气森然的说道:
  “老子也曾说过,当俺的兵,老子叫你们往东,就绝不能往西!就算前面是刀坑火坑,老子让你们跳,你们就必须跳下去!可你们这几个驴鸟,临阵厮杀之时踌躇不进,还真把老子说的话当做放屁不成!?”


第128章 以后必然名震天下的,不止符存审一个
  那几个伏在地上听候发落的军士听李罕之厉声说罢,也都骇得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