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570章

唐末大军阀-第570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叱骂寻衅,进而一刀结果了那个恶霸……做为《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原型,郭威又有锄强扶弱、嫉恶如仇的一面,也是个具有豪侠气的人物。
  李天衢寻思郭威虽是邢州尧山出身,可是他幼时便随着母亲迁居至昭义军潞州治所。而先前昭义军节度使李继韬已经被魏朝借故废黜,藩镇治下几州,直接划由朝廷直辖统治……郭威又注定要凭着征战沙场来博个出身,估算年头,他现在年纪约莫二十岁上下,那么要从戎建功,便直接到投到频繁会与塞北外族交战的边军入伍……这一切也都能说得通。
  然而正史中的郭威推翻后汉,而建立五代中最后一朝后周政权……他毕竟也是通过谋朝篡位而坐上皇位的。那么郭威如今在魏朝军中效力,以后随着地位的提升,又会不会有谋反的打算?
  李天衢又思量一番,心说这个可能性不能说一点没有,可郭威也懂得审时度势,截然不同的大环境下,他以后要造反的概率也可说是微乎其微。
  毕竟正史中的后汉,是五代十国当中统治最为短命、最为黑暗、最为残暴的中原王朝。开国皇帝刘知远,单论打仗是一把好手,又具备一定的大局观,可是让他治国妥妥的就是军阀做派……重用的旧部幕僚,几乎尽是残暴贪婪之徒。按宋朝史学家司马光评述,刘知远失仁、失刑、失信,而失此三者,何以守国……历数五代每一朝开国皇帝,刘知远虽是能征善战的名将,可就属他最不足为一国君主。
  直到刘知远的次子刘承祐继位,便不甘大权旁落,而接连诛杀权臣……当时的郭威并无任何谋反的意向,然而以他功高盖主,实权过大的前朝旧将身份,也必然不会被猜忌多疑的刘承祐所容……所以他起兵推翻后汉政权,很大程度上是属于被逼造反。
  可如今的魏朝,又岂能与正史中的后汉相提并论?
  李天衢相信郭威有能力博个加官进爵,然而做为一统治世的臣子,他应该也不会意图谋反自立,而非要留下个祸乱江山的骂名。何况魏朝功臣勋将众多,郭威以后纵然能封侯拜将,也不可能一家独大,而掌握足以与朝廷对抗的兵权……也只管放心用他便是,而让这郭威以另一个身份在青史中留个好名。
  但李天衢的目光又落到史弘肇这个名头上,却不由的皱了皱眉头……这个与郭威同为托孤重臣的五代名将本是郑州人,虽是庄稼汉出身,却不喜农事,终日好耍弄拳棒,能日行二百里,脚程极快,甚至追得奔马。后来从军时由于已练就得出众的武艺,所以直接被选入了禁军。
  按史载轨迹,后唐灭梁之后,史弘肇转调成为石敬瑭的贴身侍卫,而后又被刘知远要走提拔为都将,而成了后汉开国功臣中的一员……不过郑州却是当年李天衢成为一方军阀时最初的根据地,梁国在中原的疆土又尽为魏朝兼并……当地庄农出身的史弘肇从戎投军,自然是直接效命于魏朝,而不会投到后唐那边去。
  李天衢知道史弘肇尤以善于治军而闻名,他统领的大军所到处秋毫无犯,这对于乱世的军队而言也极是难能可贵……按史载战绩,史弘肇统领军旅收复泽州、河阳等被迫降从于契丹的失地,所过之处杀得众将纷纷献城投降。而他定下的军纪最为严苛,带出来的兵勇猛善战,也称得上后汉战力最强的军旅之一。
  只不过……史弘肇治军不止是严明,甚至到了酷厉残忍的程度……违犯军纪者,直接乱棍打死,甚至滥用断舌、抽筋、折足等酷刑。由他掌管禁军,负责京师治安,那平民百姓就算只犯下一点过错,往往也会被处于极刑。史弘肇的初衷固然是为了惩治不法之徒,却又致使麾下又蔓生不少瞒上欺下之徒,而以他的名义敲诈勒索百姓……
  所以史弘肇以为自己是在维护法纪,要根除所有不稳定因素……可是手段太过偏激极端,杀戮过滥;却又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相当于天天搞严打,结果往往还抓错了人,这也就纯属好心造大孽了。
  而且史弘肇虽然与郭威那类的武将十分亲近,偏偏又极度藐视,甚至仇视文人群体……公然羞辱文臣,乃至拔剑相向,也致使他得罪了太多朝臣。再加上后汉隐帝听信佞臣大进谗言,迫切得要肃清前朝权臣,史弘肇招致来杀身之祸,死得虽然有些冤枉,可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也算得上是咎由自取。
  不过魏朝可不同于五代时节藩镇的节度使那般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就连审察讼案的司法权都要一手抓……而避免诸如后汉史弘肇、后唐王建立那类执法残酷严苛的将领插手治安事务。将军就只管带兵打仗,也根本没有必然担负自己根本不擅长的事务职责。
  至于史弘肇对文官抱有极大的偏见,治军往往也太过严酷的弊病……李天衢寻思他现在也还不过是个从军不久的牙校,初衷也依然是打算成为建功扬名的国之利器……似史弘肇这类军中后生,最好是要由战场阅历丰富,而且品行端正的宿将帅才悉心点拨,耳濡目染,并在其臭毛病发作时则需要好生敲打一番……
  毕竟本质上而言,史弘肇的确是能带出虎狼之师的后汉名将,所以也值得费些心思,让其改正自己性情上的弊端……李天衢前思后想一番,遂又唤来随行的内侍,并嘱咐道:
  “传朕的口谕,将大同镇边军郭威,与京畿北府马军牙校史弘肇调至蓟州,暂且在符存审帐下听命……”


第1252章 主动出击,配合你做完这场戏
  李天衢调动郭威、史弘肇赶往蓟北方面集结的大军,并安排到符存审帐下培植教诲一番的举动,虽然说有些突兀……可他们新近立功,在其他人看来,似乎也是帝君勉励军中基层将士的手段。皇帝有旨,那也就尽管遵从照办便是了。
  两日之后,魏军连营这边倒先有了大动作。寨门大开,铁甲铿锵、洪流滚滚,朝着东北面行进而去的军队络绎不绝……差不多有两万五千多人的队伍,除了骑兵、步兵之外,还有大量的攻城器械。行伍间将士衣甲鲜明,刀枪生寒,装备非但十分尽量,也要比寻常军旅精神更为饱满、斗志旺盛。
  既然已经预料到耶律阿保机不断的派兵袭扰挑衅,实则正筹谋摧毁己方大军的辎重补给……李天衢心说他做戏要做全套,那我麾下各路军旅会师于蓟北,是为了与契丹决一死战,也不能只一味采取守势。何况眼下已经投入二十几万大军,每日耗费粮秣无数,也不可能一直干耗苦等,那么倒要先配合着耶律阿保机继续演下去……所以大将刘词奉旨出兵,也是为了拱卫蓟州不再频频受契丹侵攻,而杀往位于幽州东北面的檀州。
  眼下还要诱使契丹方面把阴谋使出来,将计就计,再进行全面反攻北伐……所以李天衢对刘词也并没有下达限定日期,务必要夺下檀州的死命令。
  不过刘词振奋精神,仍要全力以赴,燕云北隅被契丹控制的州府,早取晚取,终究还是要拿下的……大丈夫当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在自己生平战绩上再添一笔,就是图个彪炳史册,那又为何不抓住这个机会?
  虽然战意高涨,可刘词自知统领军旅杀入契丹境内,也务必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而契丹远拦子哨骑探知魏军终于主动攻来,便迅速集结三万铁骑,也已准备好列开阵势,主动迎击了。
  虽然覆亡渤海国的战事当中,契丹众将便已领略到汉人军将挥军攻城时动用攻城器械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期间或多或少也学得些攻城的法门,然而驱使汉人工匠只做的攻城器械用具普遍不及魏军精良,守城战也并非契丹所长。
  所以得知杀来的魏军中携有大批攻城器械,契丹方面当然也不愿一味的闭关防御,还是要采取野战这等最拿手的战法。
  直至刘词挥军进入位于后世北京市密云区的檀州地界,又过一日光景,行军中的三军将士,便听见有隐隐的雷声好似自天际缓缓响起,并逐渐响亮起来……策马行进的刘词神情一整,猛的打了个手势,示意麾下兵马止步。
  隆隆的蹄声变得愈发激荡,也已能听出来有千军万马直朝着这边奔涌过来,一股杀气伴随着洪雷般的蹄声漫延开来。
  乌压压的骑兵排成密密麻麻的阵势,直朝着刘词所部军旅这边漫卷而来……为首的那员主将高大的身躯都被厚实的重甲所覆盖,他还戴着半覆面的兜鍪,露出一对精芒四射的招子,手中提着一杆沉重的大铁槊,胯下骑乘着一匹格外高大健壮的战马,身上也被厚实的马甲所包裹……这副人马具装,手持沉重马战长兵器的扮相,看来也是如李存孝、王彦章那般,是个惯于亲自摧锋破阵,撕裂敌军阵型的猛人。
  毕竟契丹猛将耶律沤里思,按史载他便是“负勇略,每战被重铠,挥铁槊,所向披靡”……如今除了契丹军中的主心骨萧阿古只,耶律沤里思论马战武勇当称翘楚,前些时日为夏鲁奇所杀的耶律老古,虽然自恃勇武,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及不上这耶律沤里思骁勇善战。
  耶律沤里思骑乘的那匹雄壮的坐骑猛的甩了甩脑袋,发出一串沉重的鼻响,而在这员契丹主将身后,有两千多名契丹铁骑,同样身着较之寻常骑兵更为坚固的铁铠,迎着阳光便映射出一片耀眼的寒芒。
  正史中的西夏铁鹞子,虽然是在后世知名度甚广的重装骑兵军旅。然而按《资治通鉴》所述,契丹覆亡后晋政权之时,便有“契丹主命铁鹞四面下马,拔鹿角而入,奋短兵以击晋军”、“契丹谓精骑为铁鹞,谓其身被铁甲,而驰突轻疾,如鹞之搏鸟雀也”的记载……比起改国号为辽之后,而按后唐称谓唤为铁林军的具装重骑兵部队,眼下的契丹便是将这支铁鹞军视为破阵的利器。
  旌旗迎风猎猎招展,随着诸部兵马呼啸而来,由一众铁鹞军拥簇着的耶律沤里思,眺望向前方魏军阵列,他嘴角微翘,露出一抹昂然笑意:
  “终于来了么……传令下去!宫帐军以骑射袭扰,远探拦子马从两翼包抄,断敌后路,铁鹞军则随我伺机凿入敌阵,抢夺敌军的攻城器械,亦或捣毁也无妨!魏军既然主动攻来,也都不必走了,就让他们尽数毙命于此!”
  耶律沤里思振奋号令,他连人带马被沉重的具装重甲所覆盖,浑如一头金属怪兽,然而催马动弹起来,霎时间竟迅疾如雷!沉重的马蹄声震耳欲聋,跟随在耶律沤里思把手中那一支支朝向苍穹的长矛放平下来,将锋尖指向前方;
  宫帐军、远拦子骑阵闻得耶律沤里思军令传来,也纷纷催马加速,扬起漫天烟尘,驱骑驰骋的士兵或是抄起角弓,搭箭于弦上,或是握紧兵刃,已做出准备劈砍斩杀的动作……便挟裹起排山倒海的声势,而直朝着刘词所部魏军夹攻了过去!
  契丹骑军来得虽然声势骇人,可是随着刘词发出“就地结阵,准备迎敌”的号令声划破长空,龙精虎猛的魏军将士麻利动弹起来,行动井井有条,迅速结成密密匝匝的步阵。
  行伍间大型的攻城器具,也都被排列紧密的军阵包裹在当中。军阵外围几排,一柄柄长枪如林一般刺出,诸队弓箭手也已准备拉满弓弦……训练有素,也已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之师,行列间透出股满满的透出昂扬斗志。
  何况先前听闻契丹兵马到处肆虐,所过之处村庄焚毁,无辜百姓惨遭屠杀外族铁蹄蹂躏……但凡有些血气的行伍儿郎,自然也会感到义愤填膺。眼见几拨契丹骑阵气势汹汹的杀来,前来那一排排军健攥紧兵刃,非但脸上全然没有半分惧色,一个个怒目瞪得溜圆,眼中却已似要喷出火来。
  这次大战的性子,已不同于先前中原军阀之间彼此攻伐、兼并的混战,在战场上讨生计的武人则各为其主,相互厮杀……而是让众将士感觉到自己肩负着戎卫华夏汉家的使命。
  前朝国祚虽已覆亡,可好歹当年泱泱大唐,巍巍盛世,以武功慑服诸邦各族,如今魏朝再称中原正朔,要一统天下的趋势也是愈发的明显。如今魏军将士的心气,自然不同于那些为了一己私欲,便勾结外族,引狼入室的军阀……又岂容得契丹如此猖獗造次?
  而刘词以身作则、治军严明,麾下将士奉旨出战,主动杀入契丹占据的疆土境内……也正盼着要好生大战一场。所以他们而言,无论来的敌人是谁,听从将主号令,只管杀他娘的!


第1253章 激烈对抗,旗鼓相当的对手?
  “我以勇敢而登贵仕,不可一日而忘本也!而我等将士蒙受皇恩,食国家俸禄。今日并肩作战,杀敌报国,正是时候!”
  刘词大声鼓舞,麾下众将士山呼回应,声炸如雷。那一边耶律沤里思双目如鹰隼那般锐利,绰起铁槊向前指去,也如风驰电掣一般冲驰在奔涌骑阵的最前面。
  而包抄上去的契丹远拦子,从两侧疾驰而过时,掣在手中骑弓纷纷被拉满,旋即张手便是一轮箭雨扑去……骑射在颠簸的马背上拉力有限,无论射程还是杀伤力,还是不及步射的强弓劲弩。
  所以按刘词军令迅速列阵的诸部弓弩手,也早已严阵以待,顷刻间箭簇驽矢,激射如雨。而一排排弩弓放下,一排排弩弓紧接着又被擎起扬起,此起彼伏的施射,频频撕裂开空气,也使得尖锐的呼啸声久久不息!
  在一蓬蓬羽箭驽矢的打击之下,从魏军大阵两侧疾驰而过的远拦子军外围队列溅出无数血花。很多骑兵当即被射成了刺猬,连人带马直接前扑翻滚起来。
  其余士兵见状,便将自己的身形尽可能的掩藏在马颈、鞍后,而缩小有可能被密集的箭簇射中的面积。可又是一轮穿透力极强的弩矢射至,直接贯穿马身,那些被射中的马儿虽悲嘶着向前扑倒……本来从两翼扑来,进行骑射袭扰的远拦子骑军,不得已又要与魏军大阵拉开一定的距离。
  半空中流矢来往交织,好歹又有宫帐军骑兵在旁牵制,来吸引魏军大阵中施射出来的箭雨。铁鹞军甲骑得以持续疾突猛进,直冲驰至距离敌军阵列不过二三十步远之时,那一众铁骑军士便又发出歇斯底里的怪叫声,犹如一群出笼的野兽。
  眼见要凿入魏军阵中,前列甲骑各个面色狰狞可怖,都平端起锋利的矛槊,而马刀、锏鞭等马战短兵器也早已安置在触手可及位置,已被骑枪马槊贯入敌人身躯,而因强烈的冲击力当即折断之后,再立刻抽出其它兵刃收割性命!
  然而很快的,那些铁鹞军甲骑面露诧异之色,因为他们看前方迅速落位的魏军部队整齐划一,只打眼一瞧,单看那气势便知那拨敌军不容小觑……而那支队伍擎起密密匝匝的大枪如林,就要一片片的招呼过来,做势便要在胆敢直扑过来的铁骑身上攒刺出无数血窟窿!
  刘词统掌的银枪效节军将士,用来对付冲锋杀来的敌军骑众,也实属行家里手的本事……又岂容得直撞过来,意图破阵的敌骑轻易撞入这密集如林的长枪阵中!?
  剧烈的撞击声,直震得周围的两军将兵耳边嗡嗡声一片作响,一时间再听不见其它声音……汹涌突进的铁鹞甲骑,虽然将一些银枪效节军士兵踏倒撞飞,可是几乎在同一时刻,从周围立刻又有无数长枪直搠过来,从甲叶缝隙间透入,而深深的刺入血肉当中……短兵相接,以命换命,从突入军阵的那一刻起,战况便已愈发惨烈起来。
  有些魏军长枪锐卒,身躯被铁鹞军平举的矛槊贯穿,也有些人迎面遭受铁骑撞击,遭受猛烈的冲击力口喷鲜血,倒飞而出……但是整个队形却没有因为敌骑的冲势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