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519章

唐末大军阀-第519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血肉之躯,身陷于杀阵当中,也终究难免要阵亡于城下。
  而魏军大将王景仁所统领的军阵当中,周本毕竟年事已高,他身上又多出四道鲜血淋漓的伤口,也早已累得气喘吁吁。方自又抡刀剁翻一个抢攻过来的魏军小校之后,周本忽的听见宣城那边响起嘹亮的号角声,一时间压过了喧嚣的喊杀声,他也立刻转头朝着城郭的方向眺望过去。
  伴随着一阵阵号角声响起,宣城西面的城门缓缓打开,旋即便有大批向潮水一般倾泻而出,便朝着西边仓惶的席卷了过去。
  徐知诰面沉如水,正处于这一路向西面突围的兵马当中。现在也还说不上一无所有,仍能率领些嫡系兵马试图尽快脱离绝境。虽说即便能够逃出生天,恐怕倒是也免不了要向越国国主刘(上龙下天)卑躬屈膝的讨好,还要处心积虑的算计,又能否争取来更大的权势……
  但是徐知诰自问我现在也不过三十出头,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就去效法越王勾践那般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但是我这一辈子,也绝对不可能一直俯首帖耳的屈居人下!
  至于周本……倒也要谢过你舍命前来救援宣城,由你带领残部兵马决一死战,吸引围城大军,正好可以破坏魏军的部署,而让我争取到突围逃脱的机会……只是你想必已不可能生还,也正好可以下黄泉去与你要保的吴王相会了!


第1139章 杀身成仁,吴国最后的忠烈
  追随徐知诰的,还有王令谋、崔太初、姚景、王舆、周宗、马仁裕、申渐高……等一众嫡系心腹,身处于向西突围的兵马当中。无数黑点渐渐形成汹涌澎湃的狂潮,便朝着宣城城外西侧的连营军寨滚滚而去。
  拼死突围,固然仍不免死伤惨重,但是有周本所带领的兵马主动前来充当诱饵,吸引住王景仁、米志诚等敌将统领的主力军旅,也为他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所以必须要把握住这次机会,当然也就顾不得周本这员赴国难血战的忠烈宿将了。
  至于仍在宣城南面同魏军激烈搏杀的吴军将士起初不明所以,按说戎卫国都的同僚军旅,不是应该打开南门速速前来接应,彼此拧成一股劲,而共同对抗声势浩大的魏朝敌军?却为何要往西边打,这岂不是要让魏军各个击破?
  直到有一员已杀得浑身犹如血葫芦的军将有所察觉,当即悲愤的喊道:
  “咦?宣城守军到底要干什么?怎么往西边冲去?难道他们压根就没打算接应我们进城,直接弃城突围,直接把我等当做弃子!
  老子日你十八辈祖宗!咱们豁出性命,拼死前来救援,你们这些囚攮的却见我等弃之不顾,就算注定活不过今日,老子做鬼也不会放过你们!”
  一石激起千层浪,周围伤痕累累、力乏气衰的吴军将士相继也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也都不由哭嚎着斥责咒骂起来……然而他们眼下深陷敌阵当中,与不断围攻过来的魏军兵马早已杀得眼红脑热,现在纵然想走,也早已晚了……
  与其说是浴血奋战,实则与遭受惨烈血腥的屠杀也没什么分别……周本的长子周邺嗔目怒吼,随着他激烈的动作,身上那几处深可及骨的伤口,却仍有殷红的鲜血泊泊涌出,很快便染红浸湿扯烂的内衫。
  周邺年少时便十分勇猛,作战风格也与他老子周本也有几分相似。可是面对源源不断杀来的敌军,他左支右绌、疲于应对,早已劈卷了刃的长刀抡砍,狠狠地剁进一名魏军步卒的胸膛。然而利刃撕裂血肉的闷响声,几乎在同一时刻也在周邺的身上响起!
  前后左右皆是密密麻麻的敌兵,根本避无可避,周邺拼得伤重力乏,虽然勉强又斩杀了一名敌兵,可是冷不防一支冰冷的长矛从斜侧探出,狠狠的攮进了他的腰肋……周邺猛的浑身一阵抽搐,又见周围如潮的敌军一并涌杀上来,数百支锋利的长矛迅速交错成一片钢铁倒刺,已然将他彻底包围……
  阿爹……咱们拼着性命不要,也要来救援宣城,可恨却是城中那些驴鸟却要舍弃我等,如此战死,也当真不值啊……
  周邺心中喟然念罢,疾刺过来的长枪便开始疯狂的搠穿,先后在他的身上开出了无数个血窟窿……周邺便如同滩烂泥倒在血泊当中,动弹不得,而渐渐的气绝身亡……
  至于周本的次子周弘祚,面对从四面合围过来的魏军将士,他眉宇间虽然尽是慌惧绝望之色,可终究还是发出一声歇斯底里的嚎叫,旋即举起手中兵刃,迎接从正面涌来的敌军部众直接冲杀了上去。
  按周弘祚原本的史载轨迹,虽然他倾向于由徐家篡位夺权,取代杨氏成为吴国国主,不但协助徐温、徐知诰父子捕杀了杨行密膝下第三子,而意图摆脱徐家的控制,遂向周本求助的杨濛;更是以他老子的名义劝进徐知诰称帝,而致使周本悲恸长叹“大丈夫岂能复事二姓乎?”,又过了十余日,遂因愧恨忧郁而死……如此看来,周弘祚不惜蒙骗自己的父亲,而要协助权臣权夺君主宗室的王位,也更像是个卖主求荣,逐利惜命的宵小之徒。
  然而直到后周大举征讨南唐,舒、泰、蕲、光……等诸州望风归降,唯独周弘祚奋力抵抗,兵败后则慷慨不屈,投水自尽,不但世人将他比作八王之乱时为守护晋惠帝战死的嵇康之子嵇绍,他本人也被记录于《十国春秋》的忠烈部名臣列传当中……所以周弘祚会协助徐家篡取吴国杨氏基业,也是出于趋炎附势,乃至保住家世前程的目的,可他也并非纯粹的贪生怕死之辈。
  所以周弘祚眼见如今已是万无生理,已被自己的父亲挟裹着只能深陷于死地当中。这个时候如若跪地乞活讨饶,只怕仍不免要被杀得眼红的魏朝敌军顺手宰了,英雄好汉做不成,临死时再要乞求活命,不但会被世人耻笑,还要致使家门蒙羞……既然横竖都是个死,那就莫不如死得轰轰烈烈!
  身上衣甲残破,又拖着憔悴伤疲的身躯……周弘祚如发了疯一般拼命的抡动着手中兵器。然而一员魏军骑将突然策骑冲来,战马长嘶扬蹄,两支前蹄重重的蹬在周弘祚的胸脯上,直接将他踹翻。
  盏大的铁蹄,再度狠狠落下,登时又发出一连串让人闻之心悸的骨骼碎裂声,周弘祚张嘴喷出一团血雾,胸膛顷刻间便凹陷下去一大块,他身子不定抽搐着,眼中生命的神采也已开始渐渐的消散……
  我好恨呐……本来以为徐温势倾朝野,也早晚会有废黜杨氏篡位的心思,而阿爹又忒过忠直,日后难保不会与徐家起了冲突,反倒要给我周家招致来灾祸……先前还曾想哪怕瞒骗过阿爹,也要与徐温、徐知诰打好关系,可如今什么都不用多想了……想必是徐知诰早就有弃城突围的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却对我们父子弃如敝履,到头来吴国难免覆亡,我等也终究难免一死,那也就只得死得壮烈些,起码身后尚还能留得个好名……
  周邺、周弘祚这两个亲生骨肉已相继战死,混战的人群当中,忽然又有一声炸雷般的怒吼声乍起,周本手中的长刀连环劈出,暂时迫退了强攻上来的敌军,扫除了一片空间,可是他步履踉跄不定,也随时都有可能一头栽倒下去。
  宣城内的守军既然向西突围,不知大王与先主宗室子嗣是否也在当中,如若能牵制住围城大军一时,而策应大王逃脱出去,那我战死于此也算是值了,只可叹以后也无法再为吴国竭力效死下去……
  周本叹然念罢,虽然他使得长刀砍到卷刃,便立刻劈手多下敌将的兵器继续厮杀,也已砍卷了三把长刀,记不清到底已亲手斩杀了多少敌军。可是他终究已经年迈,又是血肉之躯,也完全是在透支着自己的力气与生命死撑。
  眼见黑压压的敌方马步军众,汇聚成一片片浩瀚的人潮,也如一块大山般沉重的压在周本的心头上,令他喘不过气来……宣城那面这片旷野间,已经横七竖八的倒卧着无数具尸首。虽然周本已经杀得头昏脑涨,并没有亲眼看到周邺、周弘祚的死状,可是他基本上也能意识到自己那两个儿子,恐怕与所有追随他前来救援宣城的兵马一样,几乎也都已经被魏朝精锐之师歼灭。
  粘稠的血液,仍从身上各处惨不忍睹的伤口滴落下去,周本顿感脑袋一阵眩晕,紧绰长刀的双臂也显得愈发吃力,就算不继续血战下去,再不出一时片刻,周本情知自己恐怕便将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元气耗尽等原因身死。而他的意思愈发模糊时,忽的却听有人叹声说道:
  “周将军,你我本是有同袍情分的旧识,血战至今,你也为吴国尽忠职守,也已是仁至义尽了……我知你的为人秉性,想必绝不肯归附降从,那便由我这个故人亲手送您上路吧……”


第1140章 想要逃出生天,可是你逃得掉么?
  当周本颤巍巍的抬起头来,朝着前方凝视过去,就见王景仁在一众锐骑的拥簇下缓缓出阵,他眸中流露出几分感慨、几分敬佩,又沉声说道:
  “说起来当初我为杨渥小儿无端攻讨,被迫出走奔逃,辗转投从于魏朝,与将军也已逾十余载不曾相会,今日重逢,却要生死相搏……先主的子嗣,到底不堪为国君,所以辜负了将军的一片忠心,我倒也为您感到不值啊……”
  周本虽然已是性命垂危,但他仍呲牙一笑,旋即擎起手中长刀,尽可能的挺起身版,而豪声说道:
  “王将军,当年你被迫叛逃,我也知道你的苦衷,的确是先主的长儿不成器,无端迫害我等旧臣宿将,所以我也不会叱骂你是背忠忘恩……只是每个人各有活法,既然你转而做了魏国的军将,势必要覆灭我等追随先主打下的江山社稷……那也就不必再废话了,尽管放马过来便是,老子唯有死战而已!”
  王景仁闻言嘴唇微动,欲言又止,终于还是叹息一声,便举手往前一挥……他身边的将佐即刻厉声喝令,周围一众甲士驱使战马甩开四蹄,便朝着周本直接冲杀了过来。
  天地苍凉,周本只身一人,面色决然,悲壮满怀,突然又嘶吼一声,也断然擎起长刀,无所畏惧地向着迎面涌来的魏军骑众冲杀而去……
  怒目圆睁的周本早已拼到了油尽灯枯,在他身旁又倒下几具尸首,而残破的甲胄之上,也尽是大大小小刀砍枪凿的痕迹……躯体上交错的刀伤枪疮遍布,整个人几乎都已染成了血红色。一杆大枪,也捅穿了周本的胸膛,枪锋直接插入泥土,倒也支撑起他的身躯屹立不倒……
  然而虽已经气绝,周本瞪圆双眼,怒视前方,嘴巴张开仍似要嚎叫一般……他表情狰狞,宛然如生,至死也仍透着股凛然难犯的威武气概。
  王景仁凝视着周本的尸首,心绪十分复杂,也不住喟然叹息,便对身旁的将佐吩咐道:
  “周本与吴国将兵,也都须如我军阵亡的将士一般收殓尸骸,好生安葬……”
  王景仁旋即又转过了头,再瞟向西面漫卷起的烟尘,面色便立刻沉了下来,与周本厮杀时眼中的敬重感慨之色,也顿时消逝不见:
  “宣城守军将周本所部救兵当做弃子,集结兵马向西突围,眼下要攻取城郭也是易如反掌……传令命左厢军旅趁势占夺城关,也务必要尽快控制住吴国宫禁乃至城中官衙府署……其余将士,随我向西追击。
  必然是徐知诰情知宣城早晚要被攻破,再死守下去,也无异于坐以待毙……他便趁着我等与周本统领的援军血战之时,便意欲突围脱离险境。哼!他如意算盘打得倒响,可是我朝几路军旅围追堵截,那徐知诰又能逃出多远!?”
  此时此刻,徐知诰统领的军旅滚滚向西,约莫两万数千兵马,疾驰猛赶时拉开的队伍行列,也足有五六里地的距离。至于其余据守宣城的吴军兵马,情知大势已去,也不想再追随着徐知诰一条路跑到死,所以也早已趁乱四散逃了。
  所以仍旧残留在城中的溃兵,也与乌合之众没什么两样,既然自徐温死后,便仓促司掌吴国军政大权的国相都已弃城逃了……面对如狼似虎的魏朝大军,他们当然也不愿再负隅顽抗下去,还要抢先打开城门尽快表态投降,以争取个宽大处理……
  徐知诰所处的军阵急于突围,一旦行动起来,便不便挟裹起巨大的惯性,所有亲信、家眷、军卒都挟裹再当中,滚滚人潮混乱不堪。向西刚奔逃出一段路程,便已有不少车仗掉队……混乱的人群中哭喊声震天,所有逃出宣城的人都向尽快脱离险境,其中夹杂着那些养尊处优的文官,乃至徐知诰与他麾下嫡系的家眷……都与逃难的流民没什么两样,也致使溃乱的势头不断加剧,便如天崩地陷一般!
  徐知诰则沉着张脸,在颠簸的马背上尽可能伏低身子,快马加鞭亡命奔逃……他将城中三千余匹军马都集结起来,尽可能维系周围队列的严整,至于被远远甩在身后的溃乱人潮,现在他也顾不得了……
  毕竟徐知诰很清楚,吴国国都内的战马数目本来有限,向西奔逃的军旅也以步兵为主。而魏朝却多有精锐骑军,真要是被人追撵着打,只怕也着实难以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他急令麾下嫡系臣僚携妻带子,赶车追随着突围的军阵仓惶奔逃,也难免于途中溃散掉队,但是好歹或多或少,也能托缓魏军追兵的脚程。
  就连自己续弦所娶的正妻宋福金,乃至徐景通、徐景迁两个幼子,眼下身处于颠簸的马车当中,也早已被徐知诰远远的甩在了身后……毕竟他的长子徐景通(于徐知诰篡吴建唐后改名为李璟,正史中的南唐元宗皇帝)也才不过六七岁大小,次子徐景迁尚还在襁褓当中……
  妇孺幼子,也骑不得马,便如三国演义里刘备奔逃至长坂坡时在乱军中走失的甘夫人、糜夫人,在亡命奔逃的路程中也有极大概率会被冲散掉队。
  而徐知诰携妻带儿,与麾下那些嫡系臣僚带着家小突围,也做好了放弃其中大多人的心理准备……我不能让你们落入魏人之手,但是又不能让你们成为拖累我脚程的累赘……一并上路,到底还能逃出多远,也只得自求多福了!
  如今徐知诰这一拨混杂着大批官员家眷的军阵,溃乱之势便如群狼驱赶着羊群,亡命奔逃间也不免自相践踏……然而剽悍轻捷的魏军甲骑,也源源不断的集结成阵,迅速追击过来。
  训练有素的魏军骑众,虽然一时间难以追击已奔逃出好远一段距离的徐知诰与其亲兵部众,但是大批战马飞速疾驰,很快便扑向突围军阵后列的人群。骑军甲士顿时迎了上去,放手乱砍乱刺。血光四处迸溅,溃乱的人群中哭喊之声,顷刻间又爆发得更为激烈起来!
  更大的声浪在人潮中暴起,原本便难以维持秩序的队列,顿时炸散开来……众多步军士卒直接放弃与魏军交战,撒腿便逃,然而一时间却无法判断还要往向何处逃去……众多军卒只是下意识的要赶紧从死地脱离,然而如若继续随着徐知诰向西突围,也将会一直遭受魏朝骑众的穷追猛打!
  乱势不断的加剧,后面的逃兵推翻前面的同僚,紧接着又被从旁撞来的兵卒撞到……大批人自相践踏,脱离行伍,也就再不受所部将官的军法约束。这些吴军士兵本来不明所以,方才只是仓促结阵出城突围,然而徐知诰带领一小撮骑军,也早已将他们远远甩在身后了……这些溃军败卒便纷纷丢掉手中兵刃,拼命拔腿狂奔,还要解去身上负累的衣甲……所以四下逃窜,距离那些追击上来的魏军骑兵越远越好!


第1141章 距离绝境,已经越来越近
  凝视前方纷乱的人潮,犹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