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268章

唐末大军阀-第268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贵高尚书的门路,以后仕途前程,想来也必定会是左右逢源、万事亨通。
  然而冯道面色如常,默然不语,过了半响,他才意味深长的出言叹道:
  “凡事也都要有个度,高尚书是开国勋臣,虽然掌我朝财政大权,但是为自己着想也须适可而止,否则也难免招惹事端……而我司掌汴京市署,因此而有机缘攀附权贵,这也未必便是好事。”


第587章 这是你最后的机会,勿谓言之不预
  听冯道长声说道,众人先是一怔。而如他们这等官府基层的工作人员,平常的一大乐趣,便是谈论朝中那些大人物哪个风头正劲,哪个位子不稳,谁又与谁成了对头……等是非话题。所以朝堂中传出什么风吹草动,他们也十分清楚,一个有些年纪的胥吏便立刻接口道:
  “署丞,您指的是……如今御史台上书弹劾惩处的官吏,也都与高尚书有些干系,看来韦御史近期与户部十分不对付,所以这要是攀上了高尚书的门路……也有可能开罪了韦御史?”
  冯道闻言莞尔一笑,又摇了摇头,说道:
  “开罪倒还说不上,似我这等身份的小官,在韦御史、高尚书等重臣眼中不值一提,无论是谁,我也都得罪不起。上面有何指示,我等也只管照办便是,自然也是违背不得,只不过权臣既有结党的苗头,对于朝廷而言,终究不是好事……”
  冯道话虽如此说,可他也很清楚神仙打架、凡人遭殃的道理。虽然如今年纪尚轻,但是冯道既然会是历经五代的政坛不倒翁,他似乎是天生的一般政治嗅觉极为灵敏,预感到朝廷以后将会有大事发生,便立刻想到自己理应思量又当如何规避风险。
  而冯道忽的又想起当年他金榜题名时,曾经被魏国帝君召见的场景。
  当初李天衢出言勉励之时,他那双锐利的眼光直似要洞穿心底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冯道当然也很清楚魏朝能够称霸中原,势力凌驾于诸国各藩之上,也是因为开国皇帝李天衢知人善用、御下有方,以他的能力,自然也能够震慑得住麾下文武重臣。
  既然如今朝堂已有结党政斗的苗头……陛下不可能一无所知,想必也将要有所动弹了吧……
  ……
  李天衢的确出面了,然而他最先做的事,则是知会高郁,要亲自到他盘下的府邸走一遭。
  本来李天衢也乐得让麾下功臣买田建府,尽量保证生活质量,无论是在朝中为官,还是致仕退隐的,既然是对国家有大功的,斥资置地、买宅,大兴土木建造豪宅享受,也由得你们。然而这也使得汴京土地不断开发,不但寸土寸金,可用于兴建官邸的土地也愈发的紧张起来。
  而高郁为人贪婪,又极讲究排场,似乎也是不屑与同僚挤在汴京安住。非但在京城内购置豪宅,他于汴京城外不过数十里的封丘县左近斥资大量兼并土地,兴建田园府邸,无论园苑的面积、宅第的规模极尽奢华之能事。
  而李天衢刻意要前去观览的,正是高郁花费天价兴修的园苑府宅。
  一直身为魏朝最高权臣集团中的一员,高郁也十分敏锐的察觉到本国帝君似乎是看自己谋私敛财的行径太过出格了,而有意要拿他开刀……即便心中叫苦不迭,但是皇帝旨意又怎容违背?也只得恭恭敬敬的跟随者李天衢,往他于封丘县附近拓建的园苑府邸行去。
  车驾除了汴京,往北面行进。也不过几十里地的路程,便到了高郁所置办的田园宅院。但见周围湖光潋滟,山间泉水潺潺,依山傍水的几处亭苑垂柳翠绿,景色秀美。环廊曲桥、亭榭楼阁……更是一应俱全,继续往田园深处行去,又见数处府宅飞檐斗拱,装修富丽堂皇,也是十分的雅致。
  李天衢沉声不语,继续来回观望。他发现更为夸张的是,高郁大肆兼并土地,斥天价兴建打造的这处府邸园苑规模已赶得上一处大镇……买得地盘大了,佃户、庄丁、护院、仆从……人数也必定是数不胜数,高郁也无法遮掩,他乘机假公济私,广为聚敛,如今资产的确也可说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
  而高郁就在李天衢身后亦步亦趋的跟着,心中七上八下,极是忐忑不安,忽的他便听李天衢又别有深意的说道:
  “高爱卿果然是堆金积玉、贵不可言,你此处园苑府邸,看来也要比朕的宫苑还要奢华气派呐……”
  高郁闻言,身上登时渗出一层冷汗,浸湿了后背衣衫。
  直到李天衢视察观览尽此间广阔的园苑宅邸,也根本不打算在此用膳逗留,临行前夕,他又对着高郁语重心长的说道:
  “朕曾经说过,爱卿生财有道,我朝民殷国富,你也的确是居功至伟……所以适当为自己做打算敛财,朕也不会深究。可是如今爱卿已是朝廷中的达官显宦,非但位高权重,也更应当是群臣表率。
  你总管全国财赋,私下里却广为聚敛,以供各人奢侈之用。这生财的门路多了,想必也引得不少臣子争相归附吧?古人云上不正、下参差,可是助你敛财的臣子多了,其中又要坏了多少法度?久而久之,官吏假公济私的风气盛行,这岂不会引得我朝吏治腐败?
  姑念往日的功绩,朕便再劝诫你一次,可如若严惩重办,你又要背负多少罪名?而话只说到这里,你还是要好自为之才是……”
  “臣知罪!蒙陛下责言棒喝,的确是臣贪心太过,而有亟行乱政之过,也甘愿领受责罚!”
  噗通声高郁跪倒在地,并向李天衢高声请罪道,然而他也暗自松了一口气。因为高郁也很清楚自家主公倘若真要往死里办他,也不必再对自己大敲警钟,仍是以言语敲打,那么便还有回旋的余地。只要自己摆出副承认过错,并请求处罚的态度,那么多少年来积攒下来的身家富贵,应该还是能保得住的。
  而李天衢最后乜了伏倒在地的高郁一眼,便在一众侍卫的护送下登上车舆,往汴京的方向返程而去。到底高郁对于己方势力的贡献十分突出,于国还有大用,所以李天衢寻思对他起初也不应该动用类似“钓鱼执法”的手段,最后再给他一次警告,希望他能够克制收敛自己的贪欲……
  可是人的贪心,毕竟是永无止境的。
  熬过这段风头之后,李天衢也不能确定高郁是否仍会暗中谋私敛财,甚至愈发不知收敛……勿谓言之不预,而到了那个时候也不必顾念什么君臣情分,也不算是不教而诛了。
  李天衢自知由他亲手组建的巡院侍卫司,并不是明朝时节的锦衣卫,主要的职能,体现在培养密谍,收集情报、深入敌后、乃至在他国君臣身边安插密探等方面。也并没有权力逮捕包括皇亲国戚、公卿重臣在内的任何官员,而设诏狱进行不公开的审讯。本朝的官,巡院侍卫司要抓捕下狱,也必须要经过李天衢一人的旨意方可行事。
  所以巡院侍卫司这个情报机构,现在于魏朝文武臣子眼中,也远远没到谈虎色变的程度。而且从设立之初,直至今日,除了解青、张骁等心腹,大多官员也只会认为,巡院侍卫司不过也是负责自家主公守卫值宿的军事机构之一。
  而主要负责打入敌国从事密谍等任务,巡院侍卫司人手有限,再是精明干练的密探,也没有全知全能的神通本事,所以李天衢也无法通过直接对自己负责的情报机构掌握麾下所有臣子暗地里的行径。可如果是有的放矢,就盯准了几个目标进行长期监视,这点巡院侍卫司还是做得到的。
  是以李天衢不止是在给高郁最后一次机会,不管他是真心悔过还是死性不改……巡院侍卫司也已奉旨安排人手,开始密切关注高郁以及附庸于他的官员胥吏以后的动向……


第588章 若都懂得知足,那谁还会作死?
  “是罗隐那酸儒致仕时还要为难我,亦或是韦庄那老儿……到底又是谁,胆敢对陛下进谗言,而意图中伤于我!?”
  恭送走了自家主公之后,高郁登时便换了一副嘴脸,咬牙切齿,言语中还透着股强烈的恨意。
  而在官邸正堂当中,也有一众官员分坐在两侧。他们大多人面面相觑、神情忧虑,其中还包括在冯道面前颐指气使的户部王主事,如今眼见高郁愠怒的模样,他可不敢再摆出半分官老爷的威风,犹如一只受了惊的鹌鹑,窝在椅子上大气都不敢多喘一口。
  “可是高尚书……既然是陛下亲自出面,下官以为眼下是在不宜与韦御史再生冲突啊……”
  一阵沉静过后,隶属于户部的一员巡官犹豫再三,终究还是出言劝说道。高郁虽然脸上怒气不减,他毕竟也不是莽撞的浑人,闻言后思量片刻,也缓缓的点了点头。
  本来高郁与其他处于魏国权力顶端集团的功勋文臣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说是不远不近。他不似更为激进的李振那般与有些要臣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但居功自傲,为人又有些张狂,所以也说不上与谁更为亲密……基本上与其他地位相当的同僚打交道,高郁也秉承着一个原则:
  于公咱们都是魏国臣子,所以该配合时也自当协力;可是于私你们的事我不管,但也别碍着我发财。
  可是随着地位的不断提升,当高郁大肆敛财的行径对于魏朝负面的影响日渐加深,似韦庄等贤良能臣终究不能坐视不理,所以双方的裂痕也就难免越来越大。
  至此见好就收,安分守己做个老老实实的京官朝臣?可是权与利一朝掌握在手中,谁又会情愿拱手相让出去?
  高郁是淮南军扬州出身,当年经历毕师铎、秦彦背反高骈,杨行密兴兵讨逆,直至凶贼孙儒祸乱江淮、江东……他从同类相食的死人堆中摸爬滚打挣扎要求条活路,饿急过、穷怕过,越是如此,高郁对于财富与权力也越会有一种病态的执着。
  所以倘若有人胆敢站出来切断高郁敛财的门路,他的心态,便犹如后世民间的一句俗语那般:
  断人财路,犹如弑人父母,此仇不共戴天。
  然而以高郁的头脑,他也能拎得清自己身份立场。李天衢站出来予以敲打警告,高郁固然满腹怨言,但是他也从来未曾动过背反魏朝的心思。便如同宋时宦海沉浮数十载,历经几起几伏的奸相蔡京,也曾被宋徽宗数度罢官,可是他每次东山再起后打压政敌都要往死里整,也仍旧以大宋的忠臣自居……
  所以李天衢出面训责,高郁不敢表露出半点不快,也只得认栽了。然而他满腔的忿怨恨意,则尽数迁怒于其他开始公然指责他以权谋私行径的同僚。
  “……不止是韦庄主掌的御史台下属的监察巡按核察赋役、关税,监察各处漕务盐利、商货流通的转运使司也都有官员与他来往密切……太容易让外人抓住把柄,何况陛下既然也亲自出面,如今风头正紧,这口恶气,也只得暂且忍耐下来……”
  高郁忽然长长的吐出一口浊气,然而他脸上怒意渐渐褪去,眼中又流露出几分狡诈与精明:
  “不过韦庄那老儿如今也已是七旬高龄,大半截身子都已埋在黄土里,还有几年活头?朝中除了还有王师范那厮也不识抬举,至于韩建、张佶、梁震、朱简之流多是降臣,也不足为虑;
  张全义近些年来也是养尊处优,无意与我结怨;骆知详则是我户部副手,虽然私交不深,但是也不至公然要与我作对;唯独那严可求,也实在难以揣度他的心思……不过胆敢与我为敌的朝臣州官,大多既然自诩清流正廉,我与鸿胪寺李振也未尝不能携手合作一番……”
  高郁正说着,又站起身来,环视向在场一众为他马首是瞻的官员,又沉声说道:
  “我自问为国劳苦功高,本来为官行事也是不重虚荣,只重实利。可偏偏总有些自以为清正廉明的杀才,要断我等的财路。哼!我大魏方今民殷国富,到底又是谁的功劳?
  只可恨陛下如今尚还宠信韦庄那老儿,我等也只得暂且隐忍蛰伏……可是说到底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去,入仕为官,哪个又不想大富大贵?待时机成熟时,敢协同韦庄与我作对的官员,连本带利,我自会与他们算个清楚!
  毕竟钱可通神,到时由我执掌朝纲,御史台、提点刑狱司、转运使司中官吏多、为我所用时,还有谁胆敢在陛下面前煽风点火?尔等到时也只管听我指示行事,荣华富贵,也决计不会少了!”
  听高郁这一席话说完,在场一众人也立刻意识到:他非但不会就此服软认怂,而放弃以往敛取暴利的门路,甚至已开始盘算争权夺势、培植党羽,而意图于魏朝朝堂当中,站在只除帝君李天衢一人之下的权力顶端!
  有些人面露兴奋之色,也有个别人神情复杂,眼中仍不免夹杂着几分犹疑……但是随着高郁阴沉的目光又从他们身上一一扫视过去,在场依附于他的官员忙不迭的躬身称是……
  而敲打过高郁之后,李天衢抽空又召见李振入宫相谈了一番。
  虽然李振主掌的是鸿胪寺负责外交方面事宜,与韦庄、罗隐、王师范等同僚发生冲突争端的可能相对更小些,但是他毕竟心胸狭隘,是睚眦必报的性情。
  当年因为理念不合,彼此便曾闹得十分不快,李振可是因为数度科举落榜,便怨恨到要杀绝唐廷公卿清流的主……与彼此看不顺眼的同僚相处的时日久了,他又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所以这些年下来,也已有被拿来当枪使做试探的朝臣,开始处心积虑收集对方施政不力的罪状,而上书弹劾攻击对立的同僚了。虽然朝堂中争斗的风波,尚还没有波及到官阶从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员,但是明眼人也能觉察出朝堂中拉帮结派,互为派系的现象已经愈发明显。
  而李振为人狡诈精明,现在还尚无任何确凿的实证能够判定是他屡番暗做手脚,而开始意图打压政见不合的同僚……也犹如对待高郁的方式一般,李天衢对李振拿言语暗示做最后一次警告,告诫他好自为之,有些事可不许做得太过出格了。
  然而李振的反应却是叫起了撞天屈,他连呼冤枉、自表清白,直言自己忠心为国殚精竭虑,莫非是奸邪宵小混淆视听,意图诽谤诬陷云云……然而不等李振继续呈口舌之利,李天衢便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衢打发他离去。
  该说的也都已经说了,毕竟魏朝如今能够雄踞中原,实力居于诸国各藩之首,高郁与李振的确也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在的李天衢,虽然尚无法确定高郁是否能听进去劝,而能够克制收敛自己的贪念……可是估计以李振的为人秉性,他多半不会甘心,也只是挺过这段风头,而仍会盘算着阴谋害人、打击政敌吧……
  此后我也不会警示告诫,甚至在一段时期内还会装糊涂,且看你们以后到底又会如何……即便是开国功臣,可你们若仍是执迷不悟、死不悔改,到时也就怨不得我要清洗功勋宿臣了……


第589章 皇帝的近臣,宦官有宦官的用法
  随后几日,李天衢着重召见审核的群体,并非是朝中的文臣武将,也不是别国派来邦交的使臣,而是供皇帝与宗室役使的宦官群体。
  内侍监张居翰,做为管理宫廷内部事务,侍奉帝君与后宫宗亲机构的首要官员,也恭立在李天衢的身旁。
  如今的张居翰也已是年近五旬的岁数,他戴着幞头,身穿圆领窄袖袍衫,手中还揽着根拂尘,加上他慈眉善目的貌相,倒也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气质。
  然而张居翰就算生性慈善仁厚,也绝非是性情怯弱的老好人。他有能力做为监军督管虎狼之师,也能让三军将士敬服,要管理栽培宫闱中的内侍宦官,当然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