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大军阀-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鲁奇眼中似乎也闪过一抹讶异之色,他瞪视向张存敬,就见他脸上反而挂着一抹惨然悲凉的苦笑,虽然一对招子也直勾勾的凝视过来,可是双眼中的神采愈发黯淡下去……鲜血从被枪锋搠穿的窟窿间呲呲的喷涌,张存敬的脑袋猛的一耷拉,身躯向前倾倒,若不是胸腔几乎被夏鲁奇一枪钉穿,便当即要栽倒下马去……
张存敬既然已经战死,而在符存审的指挥下,气势汹汹的诸部魏军从四面八方席卷涌杀,战局想必也即将变成一边倒的屠杀……可是处于中阵的符存审,也并没有因为眼见要歼灭掉张存敬这一路的梁军流露出喜悦得意的神情,他的脑袋仍在飞速运转着,已经开始思索下一步的计划。毕竟还有两路侵犯至本朝中原地界的敌军,也要尽快荡尽杀绝!
第547章 与你交锋的劲敌,只不过是个打辅助的
唐州南隅,毗邻襄、随等州府,也处于按唐时行政疆域划分处于山南东道地界。本来向南面袭扰的王檀所部梁军,也终究无法隐藏踪迹,在一片开阔的平原上,诸部军旅来回调度,一场大战很快也将拉开帷幕。
听见呜呜的号角声传入耳中,又望见对面先是有数千骑军驱马前行,马鞍得胜钩上挂着诸般长兵刃触手可及,一面面旌旗迎风招展,林立竖起……梁军大将王檀面色阴沉、一言不发,即便是迫于无奈,他也不得不全力应付相继追击包抄过来的敌军。
现在还不曾听闻同袍张存敬已兵败阵亡,而由他所统领的兵马也将悉数被歼灭的军情。到底还有没有机会杀回梁国,王檀不得而知。除了身陷敌国境内,而随时要面对从各个方向围剿截击而来的魏军部众,眼下却还有件事让王檀极为急虑焦躁。
分兵三路沿途袭掠魏国治下各处城郭县坊期间,却收到了君主朱温败返退守潼关的战报。王檀便立刻派出快马,试图与杨师厚取得联系,商议重新商议协同进退的计划。然而派遣出去的斥候轻骑,便没有一个回来报晓杨师厚那边军旅动向的。由他统掌的镇国军部众,也是音讯全无。
眼下我等几路军旅形势险急,杨师厚这又打得什么鬼主意?由他统领的兵马,现在又在何处?
王檀满腹的疑虑,到底又难免与合围追击而至的魏军大战一番,但他也毫不胆怯,好歹早年至宣武军从戎,做为朱温麾下一员小校时便已是勇出诸将。
若不是因李天衢豪夺中原诸地,当时已经对李克用的河东军形成包围压制之势。而如果走史载线,王檀也会做为直捣晋国腹心所在太原的锋头人物。后来与晋军对垒之际,李存勖还曾洋洋洒洒的写下《晓谕梁将王檀书》意图招降他归从……要打硬仗恶仗,王檀也丝毫不怵,唯今除了兵来将挡,抵抗拼命,却又还能如何?
只不过这次交战前夕,王檀心里不由空落落的,却感到十分没底。毕竟现在无法联系上那两路境况相同的同袍军旅,在魏国境内奔走流窜,却又还能硬撑到什么时候?
然而对面已经擂起战鼓,诸部骑兵已经展开了攻击阵形,而各支步军也朝着前方徐徐挺进而来。王檀也顾不得多想,当即高声喝令,开始调动麾下军旅毫不示弱的上前应战……
箭矢满空、杀声震天,双方最先杀出的军阵撞在一处,彼此看来也都足以撼动对方的阵列。而随着魏军骑众也如骑军一股股汹涌澎湃的怒涛,从两翼撞杀过来时。王檀也立刻调遣麾下骑军前去拦截,马步军纷纷押上鏖战,不但战场的范围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各处战团厮杀惨烈的程度也在逐步升级。
王檀倒还不至于似张存敬那般走背运,而面对在这个时代大致可说得上用兵如神的符存审骤然发动的猛攻……从一开始便陷入被动,最终难免被夏鲁奇一枪搠杀于乱军之中。然而这场战事自打响开始,两军目前从场面上看来虽然是斗得个不分伯仲,可是王檀的面色却也渐渐变得愈发凝重。
毕竟现在这般形势下,甩不掉、走不脱而只得应战,可是陆续包抄截杀过来的敌军,可以输一次、三次、十次……也仍会有袍泽部众接应,迅速能得以重编歇整。可是他所统领的这一路孤军但凡败一次,便很有可能致使全军会被尽数歼灭。
今番与我对战的康延孝……只知他这两年来在魏国逐渐打响了名号,看来的确也有些手段,也难怪李天衢会委以他重用……
通过轻骑军校报说对面敌阵中打出的旗号,王檀知道这次与他交锋对决的敌军主将又是何许人也。但是康延孝当初随着朱友谦一并降从于魏朝时,在陕虢军中年纪轻、资历浅,王檀可不知晓他先后从戎于晋、梁军中,还是本国倒戈向李天衢叛将。
可是康延孝对于王檀这个朱温麾下的功勋宿将,却是十分的了解。
魏军中阵铁甲森然、兵戈林立,而处于诸队甲士正中策马关注战局的康延孝朝着对面眺望过去,半响过后,他忽的长声叹道:
“本来曾想着单凭我统掌的这一路兵马,便要歼灭那王檀所部梁军……如今看来,我到底还是有些托大了啊……”
好歹王檀于唐末群雄征讨黄巢时期便已征战沙场,虽然比不上同期涌现出来的一些名将,但是综合用兵统军的能力,也足以位居五代十国期间众多将领的上游水准;
康延孝按年头算则差不多要比王檀矮了一辈,属于梁朝后期大批名将凋零的时节涌现出来的将才。虽然按其史载战绩,会在后唐灭梁、灭蜀的战役中建立奇功,虽然善于打奇袭战,亦有统兵御将之才,只现在而言,到底临阵指挥的阅历还要逊色于王檀不少。
又磨耗了一段时间,魏、梁双方仍在胶着苦战,而康延孝无论是派出轻骑迂回包抄,疾扑攻向王檀所部军阵的侧翼,还是调动待战的步军方阵上前,协同头阵同袍部众撼动敌方的阵列,王檀很快也能做出回应……双方的兵力不但大致相当,双方主将的指挥能力,以及各部军卒的战力大致也能斗得个旗鼓相当。
只不过对于双方主将关注战局时的反应,王檀神情凝重,眼中也流露出几分焦急之色。终究不能被康延孝这么一拨兵马给拖住,还要不断的消耗军旅……康延孝起先面色虽然又几分不甘,可是又过了片刻功夫,他便长舒了一口气,随即喃喃念叨:
“罢了……这次即便不能独占全部功劳,毕竟及时截杀王檀统领的这一路敌军,阻扼住其继续流窜袭掠的路径。何况奉陛下旨意,经熊耳山南下围剿侵境梁军的兵马也不止我一路。
只消再拖住这拨敌军一段时候……王都点检使、高骁卫所统领的诸部军旅,也将遍张罗网,并朝着此处围剿齐攻了吧……”
……战事仍在持续着,直到王檀确定自己也无法击溃由康延孝所统领的魏军部众,已经开始盘算着只得割舍下一部分军旅,寻路脱离战场,而试图摆脱这一路敌军的纠缠之际,隐隐的有异响声传入耳中,也使得他双目瞳孔霎时紧缩,心中也暗道了声不好!
这片广阔平原四处的地平线上,嘹亮悠远的号角声,与滚滚雷鸣涌动声毫无征兆的响起,而且还是从四面八方传来。一道道的黑线朝着康延孝、王檀双军交战处迅速逼近,挟裹起来的震响,渐渐的也压盖住了各处战团当中的喧嚣喊杀声。
数不清的铁骑甲士汇聚成庞大密集的骑阵,自各个方向漫卷而来,这片平原很快的便被成片、成片的由人潮所覆盖,滚滚烟尘自疾速行进的骑阵队列中扬起,逐渐汇聚扬起,几乎要遮蔽整个苍穹。
而身处于战团当中,仍在与周围的敌军拼死厮杀的梁军将兵察觉到周围情况有异,几乎所有人脸上为惊骇震恐之色所笼罩,更有不少兵卒惊恐的喊出声来,眼中满是恐惧与绝望。似乎规模浩大的骑军甫一抵达战场,便已经将他们仍意图抵抗的战意击得个粉碎!
第548章 天罗地网?还有一条后路可退
浑身被坚固的重甲包裹,胯下雄俊异常的战马身上也尽是马甲披挂的龙骧重骑军发动集团冲锋,轰隆隆的朝着梁军军阵疾冲了过去。对面射来缭乱的羽箭射在甲胄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便纷纷颓然坠落了下去。
重骑甲士凿入阵列,周围惊慌的士兵下意识的挥舞着军械抵抗,然而马背上的骑兵便如钢铁铸造的雕像那般,即便兵刃加身,就好似徒劳的劈斩在一面面铜墙铁壁上。而大批重甲骑士持续目中无人的催马驰骋,轻易地撕裂开一道道阵列,呼啸着直接碾压过去,所过之处,便是一地血肉凋零!
钢铁洪流呼啸驰骋,成排的长矛马槊轻易的洞穿敌军士兵的身体,翻滚的马蹄生生的将倒在下面的尸体践踏的不成人形。而眼见大批同伙经受摧残的恐怖景象,也纷纷惊呼着退避奔走。可是大批战马奔驰时所发出滚滚洪雷声又传入耳中,诸队虎翼军锐骑从侧翼疾攻过来,犹如旋风一般从那些梁军士兵身边掠过时,一柄柄锋刃雪亮的马刀高高扬,旋即便劈头盖脸的斩落下去……
眼见周围部众所组成的阵列,已经被骤然杀至战场的魏国轻、重锐骑军旅冲击得七零八落。目所能及之处,到处都是一片血肉翻腾的惨烈景象……王檀面色惨白,他咬牙切齿,怒目朝着前方瞪视过去,就见一片人马具装,浑身尽被坚甲包裹住的钢铁怪物所向披靡,又摧垮冲溃了几层阵列,便硬生生朝着自己这边趟杀了过来。
即便我拼力要摆脱魏军的围剿,争取率部撤返回梁国的机会……可是既然已有一路敌军拦截过来,其余各部魏军部众,自然也会迅速朝着此处包抄合围……看来今日也是注定要落败……然而就算是要逃,却又能往何处逃?
王檀忽然间发出歇斯底里的咆哮,他扬起手中马槊,看来也不打算再逃下去,而就要在此地,用自己的身体抵挡眼前那势不可挡的魏军重骑兵锋!然而此时此刻,他心中也难免怅然念道:
即便是陛下的旨意违背不得,今番侵攻魏国,纵兵屠戮平民百姓,我也造了太多无谓的杀孽……本来便是凭着沙场上搏命要博一番功名,今日阵亡于此,也算是我的报应,死得倒也不冤了……
龙骧军前列重甲骑士,很快便扑到了自己面前时,王檀如癫狂发疯了一般,便挺起马槊催骑疾冲了上去。然而本来猬集在身边的梁军部众,大多骇得后退奔走,也仅有十几名面色悲愤的亲随跟着王檀上前迎战……两拳难敌四手,更何况是面对成队成群的精锐重骑?
先是抡臂荡开了两支长槊,然而几杆骑枪长矛,又在战马高速疾奔惯性的加持下轻易的洞穿了王檀的身子。他张嘴喷出一口鲜血,旋即便从马背上倒栽了下去,又眼睁睁看着无数铁蹄从自己的身子上狠狠践踏过去。须臾间,王檀便被滚滚而过的洪流给彻底淹没……
也根本不必王彦章、高思继等虎将亲自出手,这一路梁军主将,终究也无法率部突围,再逃回梁国,而只得在魏国治下几路敌军的围剿下战死殒命。
日色渐暮、残阳如血,几路魏军精锐趁势扫荡歼灭梁军余部,又迅速得打扫战场。只休整歇息一夜之后,便再度开拨启程。
无论是先前斩获大捷的符存审、夏鲁奇,还是如今又歼灭一路侵境敌军的王彦章、高思继、康延孝等魏国将领,毕竟他们也都十分清楚,那三个侵犯至魏国中原地界的梁军大将当中,张存敬、王檀都还是其次,杨师厚才是致使魏国功勋宿将接连阵亡,又导致大量平民百姓枉死于战祸的正主。
有些蹊跷的是,张存敬、王檀这两路梁军相继被歼灭,杨师厚也并没有试图与他们互通声息,彼此协同。现在想必也是刻意要隐藏行迹,躲避魏国大军的围剿,反而将那两路同僚当成了吸引敌军注意的靶子。
然而奉李天衢旨意,势必要将侵犯至本国境内深处的三路梁军赶尽杀绝的魏军将领,也并不担心杨师厚能够一直隐藏下去。这到底是在魏国治下领土,大规模的兵马转移流窜,也势必会引起周围如临大敌的州府警觉,早一时、晚一时,由杨师厚统领的军旅也必然会暴露行踪。
终于有急报传至统领几路魏军的将领这边,杨师厚率领所部敌众急行军奔走,眼下出现在与襄州接邻,处于山南东道西南面的房州地界。
有些将领闻报后心中不由犯起了嘀咕,按说杨师厚急于要逃回梁国,应该是处心积虑的往西北方向行军,可他却怎么往西南面走?直到符存审得知这一军情,他面色立沉,并喝骂了声贼子奸诈,也已立刻识穿了杨师厚的意图所在。
起码杨师厚这个劲敌,想必日后不会再为朱温所用,这又能进一步的削弱梁国的实力……然而眼下便要根除那个祸患,可杨师厚的确还有一条后路可退!
房州西南面的荒郊野外,远离城郭县坊,有一拨两三万规模的军旅正朝着西南方向疾速奔行。经历长途跋涉的行军,不少身形矫健的士兵也不免喘着粗气,而行伍中大多士兵都是轻装,脚下蹬着的靴子在这些时日途径艰险路径时也都磨得破破烂烂。可是在各部将官的号令下,行进中的士卒井然有序,大多都很维持严谨的军纪。
而行军行伍一侧,却正是杨师厚正在驱马前行,即便也很清楚各路魏军大将都恨不得要立刻取下他的首级,可是他面色默然,从表情看来依旧沉稳从容。只不过跟随在杨师厚身边的一名牙将时不时的回头张望,终究不免出言问道:
“节帅,我军腹背受敌,又是身陷在敌国境内,也正当与同袍协力才是,可是您却统领镇国军将士疾行转移,即便暂时甩脱了几路敌军围堵……可当真便要将张招讨使、王将军统领的部众弃之不顾?”
“就算与张存敬、王檀合兵一处,又有何用?反而更加难以掩藏行迹,正是因为我军身处于魏国境内,李天衢乃至他麾下众将皆视我等如仇寇,围剿追兵,也必然会源源不断的截杀过来。
三路兵马会合,纵然能抵抗一时,也终究难以在敌国境内一直顽抗下去……要尽快脱离险境,又绝对不能误了行程。那么他张存敬与王檀,便也只得自求多福了……不过如不出我所料,他们也终究无法从众部敌军围堵中突围杀出,眼下想必已被魏军所灭了吧……若不想同他们一并被讨灭败亡,如今也就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又听杨师厚以不容置疑的口吻沉声说道,那员牙将低下头踌躇了片刻,却也不住的喃喃念叨:
“若要博出一条生路,就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而我等却只能去投蜀国王建么?”
第549章 他们成了君臣关系,以后注定鸡飞蛋打
蜀国帝君王建,明面上与皇帝的身份与朱温、李天衢平起平坐,也是称霸一方的君主。但是在杨师厚看来,他比起李天衢、朱温、李克用等雄主,到底还是要差了一个档次。
然而如今这般形势,却也不是挑肥拣瘦的时候。
朱温孤注一掷的要与李天衢决一死战,这本来便是一场豪赌,杨师厚也很清楚梁国的胜算要比魏国更小。走一步、算三步,在他按朱温的旨意兵出熊耳山,袭扰中原诸地,以图彻底打乱魏国大军部署之时,便已经在暗自思量:
如果朱温终究还是会兵败溃退,李天衢也必然要封锁杀入本国腹地的敌军归路,而意图困死我等……倘若当真会落得这般境地,到了那个时候却又当如何?
就算是朱温对自己有知遇重用的大恩,可是杨师厚自问已经为梁国效力至今,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李天衢、李克用必然还要趁势向关中地域推进,梁朝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