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高歌 >

第497章

盛唐高歌-第497章

小说: 盛唐高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只要任意一项几辈子都不用愁了,然而,自家姑爷倒好,赚得多,“败”得更快,那么赚钱的买卖,竟然还要借外债,要不是亲眼目睹,说出去也没人相信。
 郑鹏笑嘻嘻地说:“人性是懒惰的,要是不找点事做,人生会变得很无趣。”
 “可是姑爷,就是找事做,也不要找这些多少钱都填不满的事来做啊,现在外面很多人都说姑爷。。。说姑爷。。。。”
 红雀不好说出口,郑鹏接过话头:“是说我败家,对吧?”
 “好像是这样。”
 换作其它人,红雀绝不敢这样说,不过面对郑鹏,红雀可以没有压力地说出来。
 郑鹏已是冠军候之尊,可侍人对事,还是跟他没有显赫时一样,二人名有主仆,但很多时候相处起反而更像是朋友,这一点,最让红雀感动。
 “钱财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自己觉得花得值就行,哪里管得了这么多,嘴在别人哪里,他们喜欢说什么,由他们说着去。”
 红雀嘴皮动了动,最后什么也没有说。
 本想说钱带不走,可以留给儿子,小姐不是有了身孕吗,不过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自家小姐的嫁妆非常丰厚,听大郎君的意思,会把家财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捐给族里购族田、办学、做善事,一部分留给从兄弟哪里过继的子弟,让崔源这一房不至于断了香火,还有一部分是留给绿姝,随着年岁的增加,崔源已逐步把手里的产业转到绿姝名下,不夸张地说,光是小姐的嫁妆,足以养郑家十代人。
 再说了,姑爷郑鹏还年轻,前途不可限量,就是省下一二年的利润就赶得上中等人家几代的积蓄,怕什么。
 对于郑鹏,红雀一直都非常看好。
 红雀对郑鹏很有信心,远在长安的李元甫,对坐在上座的武惠妃同样很有信心。
 胜业坊驸马府的偏厅内,武惠妃正在优雅地喝着茶,她的心腹太监牛贵儿小心翼翼地在一旁伺候着,李林甫拿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一脸感激地说:“哥奴谢娘娘厚赏。”
 这是一块古玉,据说是前朝隋炀帝杨广的心爱之物,李隆基把它赏给武惠妃,武惠妃又论功行赏赐给了李林甫。
 武惠妃优雅地放下茶碗,柔声地说:“哥奴劳苦功高,这是你应得的,以后寿王还要你多多扶持。”
 扳倒李瑛,李林甫可以说功不可没,虽说寿王李瑁不能如愿入住太子府,不过武惠妃也要论功行赏,增加凝聚力,只是宫规深严,就是李林甫也不能随意进宫见武惠妃,于是就改在驸马府见面。
 武惠妃看望女儿,天经地义,李林甫去拜访驸马杨洄,“碰巧”撞到武惠妃,就是有人想拿这个做文章也做不到。
 李林甫心中一动,连忙表忠心:“寿王天生贵相,一看就是非池中物,能辅助寿王是哥奴的福份,可惜微臣只是区区一侍郎,职不高位不尊,说话不够底气,就是辅助也出不了多力。。。”
 扳倒李瑛,寿王成了呼声最高的下一任太子,为了达到目的,李林甫可以说尽心尽力,还背上卖主求荣的恶名,付出那么大,武惠妃想用一块玉佩就打发自己?
 说什么也不能同意,看到武惠妃发话,李林甫很巧妙地把话题往自己的职位,要知武惠妃承诺过,要助自己坐上吏部尚书的宝座。
 武惠妃自顾把玩着那个精致的茶碗盖,并没有说话,一旁的牛贵儿嘿嘿笑了二声,用沙哑的鸭公嗓说:“娘娘这次出宫,就是想跟李侍郎商议这件事,李侍郎才华横溢,又是出自李唐宗室,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区区一吏部侍郎,委屈了,不知李侍郎可有心仪的职位?”
 说了大半天,等的就是这句话,李林甫眼珠子转了转,很多试探地说:“哥奴是娘娘的人,娘娘安排在哪里,哥奴就去哪里。”
 不是说好帮助自己谋取吏部尚书的吗?突然问这个,是忘记了还是另有安排?
 虽说前面有口头承诺,不过牛贵儿这么说,肯定另有深意,李林甫不敢跟武惠妃讨价还价,干脆顺着她的意思来。
 立了那么大的功,出了那么大的力,总不能安装自己走下坡路吧,再说寿王上位,还要自己多支持呢。
 牛贵儿嘿嘿一笑,开口说道:“李侍郎果然是忠心不二,请放心,娘娘一向言而有信,一直没忘给李侍郎的承诺,不过。。。”
 李林甫内心一沉,脸上现出紧张的神色,连忙追问道:“牛公公,不过什么?”
 “嘿嘿,李侍郎,娘娘说那个不识趣的张九龄走了,可是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位置空着,思来想去,只有李侍郎最合适,不知李侍郎可有意?”
 什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林甫眼前一亮,一张老脸瞬间激动通红,连声说道:“有,有,有,有,有。”
 生怕自己表达不清楚,一连说了五个“有”才停下。
第966章。966 过河拆桥的武惠妃
 牛贵儿的意思,分明是想自己接替张九龄的位置,出阁入相,这可是李林甫梦寐以求的职业,能不失态吗。
 武惠妃笑着说:“此事成与不成,最后还要看皇上的意思,本宫会尽力斡旋。”
 “微臣明白,一切就全倚仗娘娘了。”李林甫激动得老脸有些通红,一边说一边跪下行礼。
 三庶人事件的策划是李林甫,但执行者是武惠妃,武惠妃把一切都按排到洽到好处,李林甫本想李瑛是太子,就是犯了错,会软禁流放,没想到李隆基果断把他处决,对武惠妃的执行力更是高看一眼。
 谈完正事,行过礼后,李林甫很识趣地退了。
 李林甫退下后,武惠妃突然开口道:“爱婿,你怎么看?”
 话音刚落,杨洄从屏风后面走出来,对武惠娘行了一个礼,恭恭敬敬地说:“李哥奴的优点突出,有背境有能力,办事利索,说话玲珑,缺点是声名狼藉,野心也大,小婿说过,李林甫的野心不止只是一个史部尚书,现在一试就试出来了,一听到要助他入相,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
 “若是他做不了吏部尚书或不能入相,你说他会怎样做?”
 杨洄毫不犹豫地说:“他会改投一个能让他达到目的人。”
 武惠妃沉吟一下,很快作了决定:“都安排好了吗?”
 “安排好了,就是李家的李崿。”杨洄说话间,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行动吧。”武惠妃淡淡地说。
 杨洄应了一声,很快就退了出去。
 半个月后,正在长洛指挥部观看安装蒸汔机的郑鹏听到一个令他目瞪口呆地消息,押送物资来的许三科说,李林甫出事了,准确来说,是李林甫的儿子李崿出事,因教子不善李林甫也受到牵连。
 李崿在丽春院喝花酒,喝到一半,因为抢花魁跟新任京兆尹萧炅的儿子萧正峰起了争执,暴怒之下用匕首把萧正峰给刺死,这下萧家不干了,萧炅知道后,以京兆尹的身份把李崿抓了,打入京兆府的大牢,还告了御状,无论李林甫怎么赔礼道谦都没用,最后李崿虽说不用死,但被流放苍梧,教子不善的李林甫,改任宗正寺少卿,专门负责守护皇室庙陵。
 讽刺啊,前太子李瑛被赐死后,作为皇室子弟,虽说葬的规格大大降低,可也是葬在皇室陵墓,李林甫前脚出卖完李瑛,后脚又跑去给李瑛守墓,有种天道循环的道理。
 郑鹏有些好奇地问道:“丽春院的事,到底怎么回事?说到底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就是争执几句,也不用拨刀杀人吧?”
 “少爷”许三科小声解释:“听在场的人说,李崿有一个习惯,就是喝花酒时,喜欢服下一些助兴的药丸,这些药丸药性很汹猛,估计是药性发作,脑子一热就没想别的,御医也是下此结论。”
 提前服用助兴药丸,不用说,肯定是像cui情的那一类,郑鹏继续问道:“这是李崿的习惯,还是当天晚上这样?”
 “据说是一直以来的习惯。”
 “以前也出现这种冲动的情况吗?”
 “好像没有,也不知当晚是不是服食过量了。”
 郑鹏一听,心里肯定是武惠妃的手段,扳倒太子李瑛后,需论功行赏,也要继续前行,李瑛一倒,李林甫的作用就少了很多,信不过李林甫的忠心是一个原因,而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李林甫的人设崩溃,留在身边只会得不偿失,于是就想办法跟李林甫割舍。
 太过直接不好,传出去给武惠妃一个过河拆桥的罪名,于是绕了一个大圈,改对李林甫的儿子李崿下手,然后用牵连的办法,把李林甫扔去守皇陵,一个守皇陵的人,自然没什么作为,武惠妃用这种方式跟李林甫作一个分割。
 因为李崿那个特别的癖好,要做些手脚简直不要太简单,李林甫就是再精明,也防不了自己的儿子作死啊,再说李林甫妻妾成群,儿女满堂,又防得了哪个。
 过了河把板一抽,间接让郑鹏借到了“刀”。
 心情舒畅啊,盛唐两大隐患安禄山和李林甫,擅长领兵打仗的安禄山,正带人在给自己挖铁矿炼铁,让自己看得死死的;最擅长口才的李林甫,被派去看守皇陵,对着那些沉睡的死人,相信李林甫就是口舌生花,也不能让那些死人从墓地里活过来,完成了二件大事,特别是摁下了李林甫,郑鹏觉得心情莫名舒畅。
 还有二个隐患,史思明和杨玉环,史思明已让跟他一起长大、并且关系不错的安禄山写信,让他一起为自己效命,把他们的能力传化为商业能力。
 不过现在没有叫史思明的人,史思明跟安禄山一样,都是少数民族人,现在的名字叫阿史那崒干,至于史思明,那是立功后李隆基给他赐的名字。
 相信这辈子阿史那崒干都用不上“史思明”这个名字。
 至于杨玉环,郑鹏已让黄三找到,并严密盯着,有空得抽个时间亲眼看看,看过了再作打算。
 “恭喜姑爷,借刀成功。”许永科一走,红雀就恭喜。
 郑鹏哈哈一笑:“的确值得庆祝,今晚一定要好好喝几杯。”
 “快,用力。”
 “再多来几个人,稳住。”
 “向左,向左三分。”
 “快点固定,盯着手里的活,好好干,少爷就在这里看着,可不能让少爷失望。”
 郑鹏闻声扭头一看,只见一大群人正在卖力地抬着沉重地蒸汔机配件,动力室的安装终于开始,心中一动,马上走到上前。
 看到郑鹏走过来,鲁平把指挥的工作交给徒弟,然后小跑过来禀报:“少爷,安装调试工作一切顺利,请少爷吩咐。”
 “没什么吩咐,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鲁平应了一声,再次开口道:“少爷,顺利的话,今天就能安装完毕,明天就可以测试,要不要挑一个黄道吉日来测试呢?”
 黄道吉日,是中国传统历法“黄历”(万年历)中的特有词汇,指的是诸事皆宜的日子。黄历以“十二神煞”中的“青龙、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匮”称为六黄道日,又以“十二值日”中的“除、危、定、执、成、开“为小黄道日。这黄道六神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即为“黄道吉日”。
 古人依据天体星象运行变化对人类影响的规律制定了黄黑道日,从而对国人的用事择日趋吉避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选择,这种择吉文化自古以来已深入华夏人的思想,无时无刻的影响华夏人的生活,已经形成了一种习俗,像人红事白事、庆典、出征、修房子砌灶、出门远行等等,大至国家大事,小至平民百姓的小事,都会挑一个黄道吉日,算是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吧。
 郑鹏闻言眼前一亮,开口应道:“这倒提醒了我,现在不算正工开通,挑黄道吉日还早了点,暂时不用挑,黄道吉日暂时可以没有,不过观众可不能缺席,得请皇上来观看,这样显得有诚意,没错,我马上给皇上写奏折。”
 为了修这条路,郑鹏可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不过功劳要分李隆基一部分,要是没有李隆基的支持和默许,肯定没有这么顺利。
 钱银方面不说,为了加快工程进度,郑鹏公器私用,先后调动火器署几十次,都是以验验为名,为自己开山劈石,这件事刚开始有不少大臣反对、弹劾,可都让李隆基一一压下,这一点让郑鹏非常感动,知道李隆基也很关心长洛路的进展,邀请他到这里观看测试,也表示李隆基的尊重和感谢。
第967章。967 回宫邀请
 郑鹏静静在御书房前等候李隆基的召见。
 本想写一封奏折请李隆基前往蒲州观看,鲁平一句“少爷亲自去请更有诚意”的话,让郑鹏回到长安请李隆基。
 “飞腾,先坐一会,皇上睡着了。”高力士从里面走出来,小声地对郑鹏说。
 一声飞腾,这是高力士把郑鹏当成晚辈来看,被一个太监叫自己的“字”,郑鹏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妥,高力士也算太监中的正面人物,就是皇子、公主看到他,都尊称他一声阿翁,他把自己当成是后辈,也算是一种信任和看重。
 不知多少人想投靠高力士还投石无门呢。
 郑鹏小声地说:“最近发生这么多事,皇上也累了。”
 “可不是吗”高力士叹息地说:“俗话说虎毒不食儿,陛下亲自下令处决三位皇子,内心一直不好受,前太子一倒下,牵涉不少人,这样一来,不仅太子府没了主人,也有不少官位空置出来,站队的,跑官的,一个个不亦乐乎,为了争权夺名,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能不心累吗?”
 说到这里,高力士拍拍郑鹏的肩膀说:“陛下说了,要是臣子都像飞腾这般不计较地付出,那就不用如此忧心。”
 郑鹏笑了笑,谦虚地说:“皇上谬赞了,主要是我这个人懒,要求不高,也容易满足,要是臣子都像我这般没有进取心,对皇上和大唐都不是一件好事。”
 虽说高力士把自己当成晚辈看待,但该谦虚的时候还得谦虚。
 高力士摇摇头说:“知足常乐好啊,放眼朝野,有几个能体会这四字真义,一个人行还是不行,不是看表面功夫,得看他取得多在的功绩,要是朝中大臣个个都有飞腾一成的功勋,那大唐不知繁华昌盛到不敢想像了。”
 论军功,别的不说,光是打下一个吐蕃,就足以立于大唐将领的前列,此外还捣弄出那么多利国利民的东西,绝对值得赞颂。
 “公公过奖了,这些都是做臣子的本份。”
 “对了,你不是去蒲州的工地了吗,怎么突然跑回来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要是事情不大,不用惊动陛上,咱家或许可以协调一二。”高力士主动开口。
 最近事太多,李隆基心情很差,有好几个宫女侍卫因为犯小错,都让李隆基下令进行了杖罚,高力士有点担心郑鹏惹李隆基不高兴。
 “也没什么大事,就是上次提的那个火车,组装完成了,随时可以测试,想邀请皇上去点评一下。”
 高力士点点头:“陛下最近心烦,出去走走,散散心也不错,前二日陛下还提到长洛路,说不知修成什么样子,倒是巧了。”
 “那太好了,要是在皇上和高公公在,?我这把握又大了二分。”
 高力士笑了笑,突然开口问道:“李哥奴的事听说了吧?”
 “听说了。”
 “飞腾,你跟李哥奴不对眼,甚至可以说没少相互添堵,这里也没外人,开门见山吧,李家没少托人找咱家,希望拉他一把,李哥奴更是多次向咱家表忠心,咱家想听听你的意见。”
 李林甫会说话,也会做人,对位高权重的高力士,一向恭敬有加,因为裴武氏的关系,一来二去也算有点交情,看到李林甫有前途无限的吏部侍郎发配到宗正寺做少卿,还是负责看守皇陵,高力士偶尔也有些心软,现在看到郑鹏,正好听听郑鹏的意见。
 对高力士来说,李林甫和郑鹏都认识,但是论心中的是地位,肯定是郑鹏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