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第4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芙蓉花?断肠草?
郑鹏楞了一下,很快想起,芙蓉花、断肠草都是唐人对罂粟的别称。
罂粟生长和使用的最早时间是在公元前3400年,原产地是西亚地区,早在六朝时,即已传入中国,并有种植,南朝陶弘景《仙方注》曰:断肠草不可知。其花美好,名芙蓉花。李白也写过“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的诗,但罂粟在大唐种值并不广泛,作用多作为观赏或药用。
要是大量服用罂粟,短时间是可能强烈刺激人的神经中枢,从而身不由己做出不可思议的事,这样不难解释,当时郭通雄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哪里还听得进别人话?
没想到安禄山竟然还了解芙蓉花,郑鹏吃惊地说:“安禄山,你怎么知道芙蓉花的功效?”
安禄山恭恭敬敬地说:“回将军的话,小的也没见过芙蓉花,就是跟我兄弟走南闯北时,有一次无意中救了一个胡商,胡商为了感谢我们,就送了我们一包芙蓉花的药,说这是治痢疾、解除中毒等,很有效,有一次我兄弟安思顺弄错了,把芙蓉花制成的药和盐包弄错,在菜里放了很多,他吃完后又哭又笑又跳的,可吓人了,事后他说自己人好像吃了仙药一般,自己做什么都不知,脚扭了也没有痛感,小的拿鸡和野兔试过几次,就知它的功用,于是混合了壮阳药哄姓郭的喝下,没想到事情进展得挺顺利。”
郑鹏点点头说:“耐心、精明、仔细,又不拘一格,这件事干得不错。”
第838章。838 收服
说话间,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好像看什么热闹,动静还不小。
郑鹏皱了一下眉头,大声问道:“外面发生什么事,怎么那么吵?”
“回少爷的话”一名下人很快进来禀报:“贵乡郭家的外务总管郭通雄,被打断了双脚放在板车上,也不拉去治,而是在长安游街,大伙都在看热闹。”
打断双脚?
郑鹏眼前一亮,开口说:“走,我们上角楼上瞧瞧热闹,对了,叫上崔夫人也看热闹。”
听郭可棠说,贵乡郭氏就是郭通雄对郭可棠中伤、抵毁最多,两人不仅暗中竞争,还多次在家族会议上发生争吵,就是崔希逸也说过,只要抽出手就收拾郭通雄给爱妻出一口恶气,现在郭通雄自己送上门,郑鹏肯定不会客气。
拜访时带了重礼,态度也很端正,这些都抹杀不了郭通雄做假帐、转移公产的行为,都把郑鹏当成是傻子对待,上门商量拆伙时,又装成很大气的样子,早就看他不顺眼了。
知道他倒霉,心情愉快,看到他倒霉,心情更上一层楼。
“回少爷的话,崔夫人跟随夫人她们去逛街了,还说午饭不用等,夫人她们在外面吃。”下人连忙说道。
郑鹏有些无奈地笑了笑,自己带着安禄山和安思顺上角楼看热闹。
三个女人一台戏,绿姝、林薰儿再加一个小音本来就够热闹了,郑冰和郭可棠来了以后,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题,经常一吃完饭就结伴出行,逛街上香购物,每次出街都买回一大堆东西,好像要买东市和西市卖空一样。
算了,高兴就行,反正家里不差钱,光是一个酒坊的分红就够花了。
急匆匆上到角楼,正好看到躺在板车上的郭通雄,不知是不是没脸见人,郭通雄一直紧闭着双眼,他的脸色很苍白,额上还有冷汗,身体不时颤抖着,为了让人看得清楚一些,下身穿着窄裤,裤子上有嫣红的血迹,可以看到那两条明显变了形,板车一边前行一边颠覆,每颠一下郭通雄都露出痛苦的表情。
这时候的他,绝对是生不如死。
该!
安思顺被眼前的这一幕震惊了,有些不理解地说:“亲不亲,一家人,就算做错事,也不用这样对侍,太没人情味了吧?”
自己跟安禄山接受考验后,只想着怎么让郭通出个洋相,没想过伤害他,现在的情况是自己没有动手,可他的家人却不肯放过,这也太狠了。
安禄山不以为然地说:“逛青楼、喝花酒的人多了去,又不是见不得人,估计贵乡郭氏的人没那么狠,肯定是这位郭公子太轻挑,一高兴什么话都敢说,把太子都牵扯进去,贵乡郭氏肯定要太子一个交代,打断他双脚不马上治,用一辆没有蓬的板车拉着游街示众,一来用行动证明贵乡郭氏的清白,尽力挽回声誉,二是给太子看。”
分析得很到位,郑鹏点头附和道:“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竟然算计到我头上,嘿,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郭通雄只是一个小人物,像卤肉生意这种关乎家族发展的产业,上面的人没点头,他肯定不敢轻举妄动,拆伙是郭通雄出面运作,而幕后指挥的人肯定是贵乡郭氏的实权人物,这些人能见利忘义,自然也能对自己人下狠手。
受到不公平对侍的郭可棠,也是他们无情无义的牺牲品。
郑鹏心里冷笑:用自己的配方,以为改良一下就能吃独食,自己能捧得起他们,自然也能拉得下,让你们先得意一会,看谁能笑到最后。
安禄山和安思顺对视一下,很有默契地一起跪下,齐声说道:“请将军给个机会,让我们可以追随将军。”
看得出郑鹏很满意,打铁要趁热,二人马上跪下,恳请郑鹏收留。
郑鹏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安禄山和安思顺,心里暗喜,都是人才啊:安禄山精明能干,安思顺沉稳干练,执行力都很高,只要利用得好,这二人将会成为自己手中的两把利刃,黄三身边也多二个人得力助手,不至于扩展停滞不前。
心里高兴,可郑鹏脸上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闻言不动声色地说:“你们都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能追随将军是我们的福份,若是将军能收留,我们愿为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安禄山眼前一亮,连忙说道。
安思顺也大声附和:“小的早就对将军如雷贯耳,请将军给我们一个追随的机会。”
郑鹏身家丰富,前途似锦,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自己非常慷慨大方,现在的安禄山和安思顺可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二个到处流浪、三餐不继的小人物,只想着抱着一棵大树好遮荫,哪有什么要求。
“我说过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们做得很好”郑鹏点点头说:“起来吧,以后你们二人就替我办事。”
就算二人没完成任务,郑鹏也会找机会把这二个人留下,给他们一个考验,只是让这件事显得顺理成章。
“谢将军,谢将军。”安禄山和安思顺闻言大喜,一边磕了三个头才满心欢喜地站起来。
太好了,终于能投郑将军门下,以后锦衣玉食,不用再颠簸流浪,也不用担心被人欺负,安思顺和安禄山仿佛眼前出现了一条康庄大道。
郑鹏淡淡地说:“先别高兴得太早,我这个人赏罚分明,做得好,重重有赏;要是你们做得不好或做错,也会有处罚,要是你们敢背叛我,后果怎么样不用我说了吧?”
这二人的能力很高,只是现在还没有找到施展的舞台,郑鹏先给敲打敲打他们,免得到时得意忘形,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
“不敢,小的一定对将军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如有违者,天打五雷轰,死无葬身之地。”安禄山和安思顺神色坚定地说。
郑鹏上位已久,又多次率兵出征,早已养成一股上位者的气势,说话的时候,虽说语气很柔和,但是说到后面时,气场一放,安思顺和安禄山都感受到里面蕴含的肃杀之意,吓得二人连忙表态。
二人生怕郑鹏不肯收他们呢,哪敢有异心。
郑鹏亲自把再次跪下的二人扶起,随手拿了一张柜票放到安禄山手里,开口道:“现在快过年了,也没有什么事,这张柜票拿着,做几套好点的衣裳,好好游览一下长安,赏赏花灯什么的,就当是熟悉一下环境,看完上元节的花灯再来找我。”
还没干活就先发赏钱?
安禄山有些意外,当他无意中看到柜票上的金额时吓了一跳,连忙说道:“将军,这,这太多了,我们兄弟二人,不用这么多。”
本以为是一百几十贯的赏钱,就当是收人的见面礼,没想到那张柜票上的数额是一千贯,一千贯啊,相当于一百两黄金,妥妥的一笔巨款,安禄山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钱。
算一下,这是郑鹏第三次给自己钱了,第一次在牲畜市,第二次是献马时给,现在是第三次。
真大方,赏的钱越来多,收了人、给了钱,没急着安排差事,主动给了一个长假,快快乐乐地过年,这种东家哪里找?安思顺和安禄山心里暗喜:跟着一个有能力又大方的人,日子肯定不会差。
郑鹏摆摆手说:“是我的人,肯定不会亏待,给你就拿,好好玩一玩,看完上元节的灯会再回来报到,去吧。”
安禄山和安思顺闻言大喜,再三谢过才双脚带走地走了。
长安城又大又繁华,应有尽有,二人想吃的东西很多,想买的东西也多,只是苦于口袋里没钱,得了一千贯,这下可以好好的乐一阵子了。
第839章。839 两个穷措大
“姑爷,这二个小人物,不值得这般看重吧?”安禄山和安思顺走后,崔二有些好奇的说。
市集替二人解困,赠金;
二人前面来借献马投靠,再次赠金;
收下二人,第三次赠金。
前面只是五两,然后是十两,第三次直接一百两,要是一次二次还可以说是善心,一连三次,绝不是好心那么简单。
郑鹏淡淡地说:“别小看这二个人,以后他们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哈哈哈。”
说到后面,郑鹏忍不住有些得意地笑起来。
一位堪称乱世枭雄的人物,还没成长就被自己收为己用,郑鹏内心暗暗得意。
嗅到一丝机会就全力以赴,在有限的条件下给郑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是用五两黄金淘到一匹远超五两黄金的好马,然后抓住郭通雄上青楼的机会戏弄了他一把又能全身而退,都体现了他很强的应变能力和执行能力。
“是,老奴拭目以待。”崔二连忙说道。
老实说,崔二对安禄山和安思顺没什么好感,在他眼内,像这二个田舍奴一样的人,一抓一大把,没必要太过在乎,不过郑鹏看人的目光向来极准,说到底崔二是对郑鹏有信心。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冬至。
冬至对古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小年”,唐朝很重视这个节日,老百姓在家中烧香拜祭先人、神灵,皇帝也要到长安城南郊的圜丘祭祀天地,朝会群臣与各国使节,官府放假一天,还会下旨大赦天下,可以用“千官望长至,万国拜含元”来形容。
这么重要的日子,作为大唐的功臣,郑鹏也被征召进宫赴宴,对李隆基来说,这是施恩的一种方式。
除了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外,来长庆朝贺的外国使者也会参加,宴会的规模很大,郑鹏作为风云人物,本想随便找个不起眼的位置,喝完就走,没想到李隆基让高力士把郑鹏拉到身边。
大唐处在最强盛的时候,国库充盈,再加上有大批的外国使节,面子不能丢,宴席很丰富,山珍海味应有尽有,郑鹏看到满桌的山珍海味只能暗叫可惜。
现在大冬天,菜摆出来,很容易就凉,一凉就不好吃,刚端出来的时候,色香味俱全,郑鹏看到都垂涎三尺,可开席前,李隆基要先讲话,先说感谢上天庇佑,然后说今年取得的成绩,最后还要对远道而来的各国使者表示赞赏云云,等李隆基发表完毕,众人行完礼重新入席时,那菜都没有热气了。
想着年轻人不要紧,凉了也照吃,身体好扛得住,没想到刚开始吃,不断有皇亲国戚、重臣和外国使者前来敬酒,别人来敬酒时,李隆基可以安然就座,可郑鹏只能一次次站起来。
王公重臣在行礼,自己一个小小的云麾将军总不能在这些大人物面前摆架子吧?
郑鹏算是明白了,就吃饭来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体验:有的人吃饭是为了解决饥饿,有的人吃饭注重环境,有的人吃饭是为了应酬,而郑鹏感到,自己到宫中赴宴不是为了吃,而是做宴会上的“吉祥物”。
“这位就是威名赫赫的冠军候?真是年轻有为。”
“没想到,大唐新一代的战神是这么年轻,了不得。”
“冠军候,真是久仰大名,某是大食使者罕德,大食的众将士非常敬仰将军。”
“青出于蓝,上天对天可汗太眷顾了,大唐出了如此猛将,这下看哪个还敢挑衅天可汗的威严。”
“冠军候不仅玉树临风,还年轻有为,不知家中有几个妻房?什么,才二个,不行,太少了,老夫有个孙女,年芳十三,温文婉雅、清丽可人,不知冠军候。。。”
大唐灭了吐蕃,把西部最强盛的帝国并入自己的版图,消息传出,周边诸国皆惊,生怕哪天早上一睁眼就看到大唐的军队兵临城下,生怕自己被盯上,于是纷纷派使者到长安的进贡和祝贺,他们一边对李隆基表示忠诚,一边又对一旁的郑鹏表示好奇,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听说郑鹏只有一妻一妾,还没有儿女时,瞬间高能般化身为冰人,弄得郑鹏有些狼狈。
郑鹏感到自己不仅是“吉祥物”,还成了被人观赏的动物,约约还有“种马”的潜质。
一顿庆祝冬至的宴会,足足吃了一个半时辰,郑鹏看到那些菜都快冷成冰块了。
算了,回去弄个火锅,把绿姝、林薰儿、妹妹、妹夫还有郭可棠一起涮,吃个肚皮圆再睡。
眼看这场冬至宴快要顺利结束时,突然间,有两个中年人拉拉扯扯,走到李隆基附近,被御前侍卫拦住的时候,两人一起跪下,齐声叫道:“求皇上主持公道。”
郑鹏看到楞了一下,不会吧,快要过年了,在冬至宴时告御状?
李隆基一听到这两个人的声音,当场就皱了眉头,有些苦恼地说:“又是这两个穷措大,大过节的也不让朕顺心。”
说罢,摆摆手说:“让他们过来。”
高力士应了一声,过去把那两个互相推搡的年轻人领了过来。
趁着众人把注意力放在两个中年人身上的时候,郑鹏小声地问旁边的兵部尚书王晙:“王尚书,这二个是什么来头,皇上怎么看到他们就叹气呢?”
唐朝骂人的话不多,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骂法,像田舍奴、田舍郎、市井儿这类多是出自普通老百姓之口,穷措大是骂士子大夫一类的有学识的人,跟李隆基接触这么多,郑鹏还是第一次听到李隆基骂人。
不仅骂人,看样子,好像李隆基对这两个中年人好像没什么办法。
这两个是什么人,连李隆基也怕他们?
王晙闻言,呵呵一笑,有些无奈地解释说:“这两个是王贞的儿子,说到底就是两个市井儿、穷措大,一点芝麻大的事闹了一年多,皇上也让两兄弟弄到心烦,没想到他们竟然不顾朝廷颜面,在御宴上又闹了起来。”
“王贞?”郑鹏皱着眉头想了很久,很快摇摇头说“恕某孤陋寡闻,请王尚书解释一二。”
王睃点点头说了一声好,然后小声给郑鹏解释起来,经过王睃耐心的解释,郑鹏终于明白怎么一回事。
原来王贞就是王及善,王及善是武则天时文昌左相(宰相),“贞”是王及善死后的谥字,而闹事的二个人,是王及善的儿子,大的那个叫王仲文,小的叫王仲武,要说这二兄弟的事,还要说王及善。
王及善的父亲父王君愕于隋末率义军投唐,拜大将军,贞观十九年(645年),王君愕随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时战死辽东,年仅十四岁的王及善以父荫授朝散大夫,袭爵邢国公,一路浮沉,终于在武则天当政时,当上也宰相,才华平凡的王及善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