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卤肉合作吃到了甜头,郭可棠对郑鹏有了莫名的信任。
郑鹏这才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把自己的想法说出:“印刷的成本过高,主要是印板,不仅容易出错、损坏,还不能循环再利用,如果我们设计出一种印板,用完了可以继续用,不用怕坏了一点点就要重新一整块雕刻,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好,问题是,有这样的印雕板吗?”郭可棠一脸疑惑地说。
“郭小姐有带印章吗?”
印章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种类也很多,像玉玺、将军印、官印都属于印章的一类,除了公务所用,私人印章也跟着流行,制作材料金属、木头、石头、玉石等等,郭可棠作为郭府的隐形商业总管,随身都带着自己的印章。
“有”
郑鹏要了过来,和自己新刻的印章并在一起,沾了印泥,在一张纸上一按,纸上同时出现郑鹏和郭可棠两个名字。
看到郭可棠还是一脸疑惑,郑鹏不紧不慢地说:“要是把印章都规规化,同一大小,不同的印章刻不同的字,找个框固定起来就是一个印板,用完了把框一解,回收起来,需要印别的东西时再排列。。。。。。”
郭可棠呆呆地看着纸上那两个名字,猛地一拍桌子,激动两腮通红地说:“天啊,这主意实在太妙了,郑公子,你真是一个天才,只有天才能想出这样的主意,不过,小女子倒有点好奇。”
“哦,好奇什么?”
“郑公子如此聪慧,想必郑家的人也不笨,为什么他们会将如此优秀的子弟赶出家门,逼他自立门户呢”
郑鹏心明似镜,不过却装着一脸无辜地说:“谁知道呢,某真是当局者迷。”
就在郭可棠说到元城郑家时,此刻,远在百里之遥的郑家,以郑老爷子为首几个主要人物在大堂内齐聚一堂,只是,气氛有点怪。。。。。。。。
第84章。084 有错也不改
郑家老爷子有一口没一口地品着茶,刚刚过完年,空气中还弥漫着喜庆的气息,可老爷子那脸阴得有点碜人,老三郑元兴和老四郑元旺苦着脸,好像错过了什么一样,老二郑元业有点坐卧不安,那张小胖脸一会笑一会绷紧,一双小眼睛骨碌碌地转,好像有很多主意没拿定,作为孙字辈唯一参加会议的郑程,脸色有点复杂,一会怨恨一会贪婪,那微微发福的肚子,好像在酝酿着什么坏水。
只有老大郑元家的神色轻松,悠然自得的磕着干果,嘴角不时浮现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半天没人说话,郑老爷子忍不住打破沉闷,把茶碗“啪”的一声放在桌面上,开口问道:“老三,你说兰亭会那事,是真的?”
郑元兴马上说:“耶,这事哪敢骗你,都传遍了。”
“三哥,这里离贵乡可不近,昨晚才发生的事,这么快就传遍,这有些夸张了吧。”郑元旺有点不相信地说。
“四弟,你有所不知”郑元兴解释道:“兰亭会是魏州最受欢迎的诗会,一年一次,年年都有不少佳作出来,每逢上元节,就有不少人在郭府外候着,得到好的作品就连夜飞奔带回去,那速度比驿站还要快,某一大早就被人莫名恭喜,弄得一头雾水,打探清楚才知道,昨晚鹏儿在兰亭会出尽了风头。”
郑元旺这才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解释完,大厅又陷入一阵短暂的沉默。
把郑鹏逐出家门,本意是保全元城郑氏一族,把一个大包袱扔出去自生自灭,只是没人想到,大伙眼中的败家子原来是一匹大黑马,不仅置宅买宅,摇身一变成了大才子,而元城郑氏,则成为众人耻笑的对象。
昨晚崔希逸为帮郑鹏开脱,把郑鹏的遭遇说了出来,当时全场哗然,兰亭会散后,人们在讨论诗句精妙的同时,一个个都在嘲笑元城郑氏的有眼无珠,睁瞎眼把一个能光耀门楣的子弟赶出家门。
还有人说郑老爷子是郑瞎眼(睁瞎眼),这把郑老爷子憋屈得差点没吐血。
桌面放着一张纸,纸上工整地抄眷着三首诗,正是昨晚郑鹏所作,看着那张纸,郑老爷子忍不住长长叹了一口气。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当日要是不把郑鹏赶出家门,还说得那么决绝,今日也不会。。。。。
郑元兴一听似有转机,知道老爷子不好说,小心翼翼地的说:“耶,一笔写不出两个郑字,现在鹏儿已改过自新,还那么用心上进,不如。。。让他回家吧。”
郑鹏不再是当日那个败家子,现在买奴置宅,卤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最重要的是,不知他哪来的好运,不仅和郭府走得近,还跟崔希逸称兄道弟,郭府的叔翁、国子监前任祭酒都对郑鹏赞赏有加,也就说郑鹏前途一片光明。
要是郑鹏回家,顺便把那些资源也带回家,元城郑氏就真的家业兴旺了,这样一来,郑元兴的两个儿子,也有更多的选择。
作为商人的郑元兴,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郑元兴话音一落,坐在旁边的郑元业阴声怪气地说:“老三,你这话什么意思?我觉得,最先要做的,就是看看大房,特别是郑鹏那小子这些年从家里弄了多少钱,被赶出家门,转眼就花三十贯买了一个美婢,三十贯啊,我们元城郑氏,买一个丫头片子花几贯钱也得再三考虑,阿耶当日严令谁也不许资助他,钱哪来的?”
“老二,你这话什么意思”郑元家性子有些懦弱,可不代表他没脾气,闻言马上反驳:“帐房某从没沾过手,你说大房弄了钱,今日你找不出证据,某跟你没完。”
郑元业有些语塞,不过他很快说道:“大哥,那你说说,你的好儿子在路上,眼也不眨就花三十贯买了一个小美婢,这事老三在贵乡也确认了,钱是哪来的?”
郑家设有帐房,郑元家是不经手,可他是长子,又是读书人,除了月例,老娘没少给他偷偷塞钱,老爷子一只眼开一只眼闭,郑元业不敢当着老爷子说出,于是死死咬着买小美婢的事不放。
还在路上,当时还没摆字摊也没卖卤肉,就是想说是挣来的也不通。
郑元家哪敢说妻子偷偷在换洗衣服塞金叶子的事,有些期期艾艾地说:“这事我也不清楚,说不定是路上捡的呢。”
“捡?”郑元业冷笑道:“哪有这么好捡,还一捡就是几十贯呢,我的好大哥,你告诉我哪里有得捡,让我也捡几贯,孝敬耶娘也好。”
看到二人闹翻,郑元兴连忙劝道:“两位兄长不要吵了,怎么说也是自家人,鹏儿是有错,可是他能改,我们也得能给他一个机会,说什么也是血浓于水啊。”
“三叔,这话小侄倒不敢认同。”郑程突然开口说道。
“程儿,你这话什么意思?”
郑程振振有词地说:“祖父大人吐个唾沫就是个一个钉,说出的话,岂能轻易收回,这不是陷祖父于不义之地吗,依某看,派人去郑鹏的宅子和钱财收了,就当是他补偿这些年的亏空,这是我们郑家的家事,就是到官府打官司,咱也不怕他。”
本以为郑鹏日子过得艰苦,没想到人家抱美婢住豪宅,呼奴喝婢,和达官贵人眉来眼去,郑程眼都红了,他不想郑鹏回来,因为郑鹏一回,这里也就没自己什么事,要是郑鹏做了家主,以自己和郑鹏的矛盾,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于是郑程故意挤兑老爷子,让他不好开口同意郑鹏回来,还怂恿老爷子去抢夺郑鹏的家业。
真抢回来,有一笔横财可以受益,就是抢不到,也可以加深郑鹏和元城郑氏的矛盾,自己的地位也就更加稳固,可以说一石二鸟。
郑老爷子同意郑元业和郑程去看望郑鹏,其实心里还放不下这个嫡孙,可还没开口,就让郑程变相堵住了嘴巴。
当日说得那么决绝,现在想改变主意都有些难,谁希望自家儿孙在外面流浪,何况是一个很有希望能中兴家族的人才。
“老四,你有什么意见?”郑老爷子心里有些后悔,可他还是面不改色地说:“一直没听你说话,有什么话就直说。”
都赶出去,声明不来往,可现在还开家庭会议,其实用点心都知老爷子有那么一点意思,问题是三房立场不够坚定,大房说话不够硬气,三房和大房加起来对付二房隐隐还落下风,于是老爷子把目光投向一向安份守己的四房。
郑元旺有些惊讶,没想到老爷子会点名让自己发表意见,这可是很少有的,家里有什么事,都是老爷子一言堂拍板,大房、二房、三房最多提供一点意见,自己还是第一次受到重视呢。
“耶,你拿主意就行,孩儿全听你的。”郑元程很快说道。
说了等于没说,郑老爷子突然发火道:“好了,某说过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郑鹏一事,以后不要提,没混出名堂,别想回这个家,没有证据,也不能指证他偷了家里的钱,就这样吧。”
人活一张脸,自己做长辈的,凭什么跟一个小辈认错?
天地君亲师,别说郑鹏现在混得好,就是他当了一品大员,还是元城郑家的人,还是自己的孙子,见了自己还得低头。
明知自己有错,可郑老爷子就是不认。
郑元家本想替郑鹏说几句好话,可郑老爷子一锤定音,心里有些不甘,可一看老爷子的脸阴得快要滴水,还是知趣地闭上了嘴巴。
郑元兴摇摇头,暗自叹了一口气,郑元旺有些无所谓,只有郑元业、郑程父子面露喜色。
然而,郑元业父子还没笑完,老爷子突然发话:“年过完了,是时候收心,老二,家里就你最空闲,小程的先生回家过年,托人说要晚几天开课,你们两个帮忙下田干活,一年之计在于春,得为春耕作准备,哪个敢愉懒的,看我不折了他的腿。”
郑元业和郑程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凝固,很快变成两张苦瓜脸。。。。。。
第85章。085 高兴就好
仲岛更热闹了。
在郑鹏的建议下,卤肉采取降价走量的策略,需求本来就旺盛,兰亭会后,一条吃卤肉吃出一个才华横溢的第一才子的传言,连带读书人都鼓动了,原来受到偏见或买了只能偷偷吃的卤肉,变得高大上起来。
对读书人来说,一壶酒、一包卤肉就是最好的享受,让卤肉的生意进一步提升。
读书人也有馋的,吃着觉得好吃,为了多吃点,没事也夸大功效,让不少长辈屁颠颠掏钱抢购,希望自家也“吃”出一个大才子,销量的激增促使规模的扩大,郭可棠一下子又补了一百人进去。
并不是所有人都进卤肉加工坊,其中一半人组成购生猪的队伍,四出购买生猪,以一头猪150斤计算,每天都要杀过百头猪取肉,才能稳定卤肉的供应,贵乡的猪坚持不了几天就没了,在需求的带动下,就是生猪的价格也上涨了近二成。
价格的上涨,促使附近的百姓兴起一股养猪热,郭可棠也决心把规模养猪的计划加快。
生猪价格上涨,郑鹏发展多种卤肉的计划也开始实施,这样一来,仲岛越发兴旺。
郑鹏来仲岛,除了巡视一下最新的生产情况,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和郭府合伙开发印刷技术。
比起卤肉,郭可棠明显对印刷技术重视多了,第二天就在仲岛选了一个秘密的地方,挑了最有经验的工匠供郑鹏使唤。
“少爷”登上前往仲岛的船上,阿军突然叫道。
郑鹏随口应道:“嗯,有事?”
阿军左右看了看,有些不太肯定地说:“不知为什么,这二天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出了大门感觉更明显,少爷还得小心为上。”
“估计是那些小毛贼吧,不管他,我们小心点就行。”
郑鹏最近买奴置宅,还在兰亭会得到了丰厚的彩头,有可能被人盯上,要在自己身上打打秋风什么的,这种人有多种称谓,像泼皮、混混、市井儿、流氓等等,反正都是一回事。
在贵乡县,自己和郭府走得这么近,还有人敢打自己的主意?
阿军应了一声,不过他还是很尽职地四下张望,生怕有人对自家少爷不利。
郑鹏上到岸,郭管家已在简易码头候着,一看到郑鹏,马上把他领到一间单独的院子。
一进门,郑鹏不由楞了一下,不仅郭可棠,就是郭家的郭老爷子和家主郭鸿都在,看到郑鹏到了,郭可棠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郑公子,叔祖父和阿耶听说要搞新式印刷,感到非常好奇,非要来看,想必郑公子不会介意吧?”
人都来了,能说什么?
印刷不比卤肉,相关原理郑鹏当场就跟郭可棠说了,不夸张地说,现在人家甩掉自己单干都可以,还有什么不行?
卤肉是迫于形势的合作,这一次新式印刷,郑鹏特意抛出来,就是测试一下郭可棠和郭府的信用,要是郭府能经受得住诱惑、诚信行事,那以后合作的机会多的是,要是经受不住诱惑,合作就到此为止。
郑鹏笑着说:“不介意,人多可以集思广益,求之不得呢。”
说完,笑着上门给二人行礼。
经兰亭会后,郭鸿对郑鹏的态度大有好转,闻言笑着说:“贤侄果然大才,此事能成,将会是大唐读书人之福。”
郭老头拍拍郑鹏的肩膀,笑呵呵地说:“你这小子,乳臭还没干,可是一会一个主意,一会一个惊奇,老夫真想敲开你的脑袋,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
“哪有,哪有”郑鹏不着痕迹地揉揉肩膀说:“郭老伯开玩笑了,就是晚辈平日没个正形,喜欢天马行空罢了。”
这老头,拍个肩膀用得那么大力吗,弄得肩膀都有些酸痛,郑鹏心里暗想:这老货肯定是故意的,不知是自己没让他看到没穿衣服小妇人,还是拒绝郭府联婚的提议,所以故意用力拍打自己。
那么老,手臂还那么有力,对了,郭老头整天去郭氏书院扫地,成不了传说中的扫地僧,估计臂力还是很可观。
客套过后,开始步入正题,郑鹏在郭可棠的带领下,进入一个临时用木板搭成的大工棚,里面已经有几个工匠在等着自己了。
里面的工匠,都是郭府的家奴,看到主人来,又是一番礼仪和介绍,最后郭家三人,包括郭可棠都站在一边,全场交由郑鹏处理。
按郑鹏的要求,工匠有铁匠、木匠、泥瓦匠和雕板匠,为首的人叫胡三,精通雕板和泥瓦,对木工也有涉猎,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工匠。
胡三年约四十,正是处在匠师的黄金时期,听完郑鹏对活字印刷的设想后,不由眼前一亮,对郑鹏行了一个礼,一脸恭敬地说:“公子大才,这主意实在太精妙了。”
“老胡,依你看,这法能凑效吗?”郑鹏开口问道。
“可行”老胡很认真地点点头,一脸兴奋地说:“郑公子,完全可行,小的现在都可以做得出来,只要找一个最合适的方案,就能大规模地印刷了。”
郑鹏的法子,不仅可以极大节约雕刻的成本,还有利于存放,以前一页一个印板,雕错一点要重雕,雕刻差一点也要重雕,人工和材料都很高,一页要一个印板,要是一本长一点的书,光是印板就惊人,除此之外,存放也是一个问题,一些规模大一点的印刷厂,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去保护印板,除了需要地方存放外,还要注意防火、防潮、防干裂、防虫等等。
但是,郑鹏的方法可以很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果熟练的话,几块印板就能大规模印刷,一边印一边排,简单快捷、存放方便,只要多刻一些字,连雕板匠都可以不要。
郑鹏点点头,拍拍老胡的肩膀说:“那好,你们开始做吧,慢慢摸索,一定要找出一套节约成本、实用还要高效的方法,要什么材料尽管提,到时做好了,重重有赏。”
“谢公子。”老胡一脸兴奋地说。
郑鹏把原理都说到透了,难度不大,就是找最合适的方案,对老胡来说,这是一项简单又非常有成就感的事,自然劲头十足。
几个工匠忙开了,郑鹏也乐于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