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碰到那些心生爱慕却又不能轻易亲近的花魁,总想着要是自己是郑鹏多好。
都不用费心思,那些花魁哭喊着倒贴过来,就是想想都觉得过瘾。
蔡嘉一听,眉头皱了起来,大声训斥道:“李元顺,这里是圣贤堂,说话注意分寸。”
“学生知罪。”李元顺看到蔡祭酒不高兴,马上认罪。
正当蔡嘉想再训几句时,郑鹏开口道:“蔡祭酒,交给我就行。”
看到郑鹏表态,蔡嘉犹豫一下,最后轻轻地点点头。
劝服蔡嘉后,郑鹏淡然一笑说:“年少有些荒唐,说出估计诸位不相信,我现在只有一房娇妻和一位红颜知己。”
寻花问柳都是逢场作戏,要说红颜知己,郭可棠算是一位,不过这话不能乱说,要知郭可棠快要成亲,要是传出去,让那些听风就雨的人知道了,说不定要出麻烦。
李元顺有些不相信地说:“可郑将将可是长安。。。公认的风流才子,不会只有一位红颜知己吧?”
本想说郑鹏有平康坊第一点花手的名头,不可能止一名红颜知己,话到嘴边想起这是国子监的圣贤,助教、祭酒都在这里,不能说得这么露骨。
说得太熟练,不是显示自己很熟络吗?
郑鹏想了想,最后淡然地说:“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这话说得很有水平、深度,一时间圣贤店鸦雀无声,众人都在体味着这句饱受人生哲理的话。
通俗易懂又有对人生的领悟,让人感受到郑鹏的洒脱之余,又发人深省。
郑鹏抢在第二个问题提出来前大声宣告:“好了,关于我个人情感的事,就不要再提,今天只聊学业不谈风月,要不然蔡祭酒可要赶人了。”
蔡嘉站起来,大声说道:“有关感情的问题不要再提。”
这个郑鹏真不错,这么多人面前也不怯,面对学生尖锐的问题也能轻易化解,还出口成章,蔡嘉暗暗点头:看来自己请对人了。
祭酒发话,众人有些可惜,不过也没人再提情感方面的问题。
王进业转过头,对人群中一位太原王氏的子弟使了一个眼色:机会到了。
“郑将军,某姓王,单名一个彬字,有几个问题请教。”
姓王的?感觉像是砸场子,郑鹏心里有一丝不太好的感觉,不过还是笑着说:“请说。”
王彬对郑鹏行了一礼,然后大声地说:“敢情郑将军有什么功名,某是说科举方面。”
“惭愧,只是一个小秀才,没有拿得出的功名。”郑鹏坦诚地说。
“听说郑将军跟平康坊的关系不错,对吧?”
“这是感情问题,说过这类问题不再回应。”郑鹏直接拒绝。
王彬被拒也不生气,而是开口问道:“郑将军,国子监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不知郑将军精通哪一个学科呢?”
果然是来挑事的,郑鹏都闻到浓浓的火药味。
“读书不多,坦率地说,这六门学科我一样也不精。”
“莫非郑将军在的科举上有什么独到的心得体会?”
“抱歉,对科举我可是二眼一抹黑,也没有什么心得体会。”
王彬转过身,大声地说蔡嘉说:“蔡祭酒,郑将军是一名武将,跟我们不符,再说某认为郑将军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人口堪忧,学生不认郑将军不适宜作为楷模出现在这里,难不成,我等是向他学习怎么敲鼓、怎么去寻花问柳?”
作为太原王氏的一份子,王彬对郑鹏的所作所为不满意,叔父王进业一开口,马上就办了。
“王彬,怎么说话的?”人群中一个人站起来,一脸不爽地指着王彬骂道。
说话的人叫崔成志,是博陵崔氏的子弟,看到王彬故意贬低郑鹏,马上就抱不清。
要知道,郑鹏娶的博陵崔氏之女,说起来是一家人,都不用考虑,崔成志马上站起来维护郑鹏。
王彬冷笑一声,理直气壮地说:“国子府可是大唐的最高学府,圣贤堂又是国子监最神圣的一块净土,岂能让郑鹏这中人玷污?”
“就是”一名跟王彬交好的生员大声说:“郑将军人品欠缺,声名狼藉,没资讲站在这里讲话。”
“笑话,洪明航你算什么东西?够不够资格岂是你说的?祭酒说有就有。”
国子监说到底就是贵族学校,有人的地方就有圈子,王彬和崔成志一闹,现场顿时分成二派:一派支持王彬,一派支持崔成志。
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不说话,他们是中心兼看戏的。
看到时机差不多,王进业站起来大声说:“好了,都静一静。”
第551章。551 口蜜腹剑
等众人静下来后,王进业大声说:“郑将军,某与你无怨亦无仇,说这番话并不是针对你,而是国子监是大唐士子的圣地,作为国子监的主薄,某有责任不容任何人玷污国子监的声名,你能理解吗?”
睁着眼睛说瞎话,在烧尾宴就看到他的不良用心,现在还说得那么堂而皇之,敢说敢做不敢认,郑鹏心里不屑,不过嘴上却说:“王主簿一番用心良苦,我能理解。”
王进业假装没听出郑鹏话里的讽刺的语气,一正正色地说:“能站在圣贤堂上讲话,方方面面也要以身作则,以免授人以柄。”
蔡嘉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王主簿的意思是?”
“简单,找一个认识郑将军的人,说说他的人品,也好让在场的师生讨论一下,看看郑将军是否有在圣贤堂讲话的资格。”
“王主簿”蔡嘉寒着脸说:“你这是什么意思?郑将军是本祭酒请回来的客人,有没有资格,本祭酒心中有数,确定要这样做吗?”
“蔡祭酒,国子监是大唐的国子监,不是某人的国子监,某这样做,也是为了保全国子监的声誉。”王进业振振有词地说。
“某也赞同王主簿的提议。”这时从蔡嘉旁边站起一个蓄着长须的老者,只见他一边抚须一边说:“有些事,弄清楚一点好,不能拿国子监的名誉作赌注。”
蔡嘉看了看站出来说话的司业李问平,嘴角动了动,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早在三年前,王进业的儿子和李问平的女儿结为夫妻,也是李问平的倒向王进业的原因,以至国子丞告假的情况下,王进业成了暗地里的二把手。
李问平一表态,不少博士、助教、直讲纷纷发表意见,大致是分成二派:一派支持蔡嘉,一派支持王进业,一时闹得不可开交。
郑鹏算是看明白了,出身寒门的蔡嘉虽说是国子监祭酒,但他的权力受到出身名门、以王进业为首传门豪门大族的挑战,隐隐有抢权的味道,王进业名义上只是区区一个主簿,可他得到像李问平为代表的豪门支持。
也有可能是被人当枪使。
看到双方争得火热,郑鹏突然大声说:“诸位,请静一静。”
争议的主角开口,在场的人纷纷静下来,看看郑鹏要说些什么。
等众人都静下来后,郑鹏开口说:“没想到我的到来,引起这么多争议,刚才说了,这不是分享什么成功经验,而是跟诸位未来的栋梁之材说说话,聊聊天,我觉得讨论一个人的得失也是一种分享,王主簿既然有疑问,那就问清楚好了。”
蔡嘉有些惊讶地看着郑鹏,而郑鹏则给他一个自信的眼神。
王进业不客气地说:“对了,国子监的孙耀州孙直讲正好是郑将军的同乡,让他评价一下最好不过,孙直讲,你来评价一下吧。”
孙耀州?
郑鹏楞了一下,没想到在这里碰上孙耀州,在贵乡一别后,再没听到他的音讯,没想到跑到国子监做了一名直讲。
孙耀州虽说骄傲自满,但他还是有实力的,要不然也不会号称魏州第一才子,只是没想到,昔日的魏州第一才子,做了一名小小的直讲。
此时孙耀州站了起来,向在场的人行了一礼后,很快说道:“某记得第一次看到郑将军时,郑将军还是一个卖卤肉的小商贩。”
什么,贱商?
孙耀州的第一句话就引起一片哗然声,谁也没想到,一个风光无限的人物,以前竟然做过这么低贱的工作。
国子监在大唐是妥妥的贵族学校,绝大部分的人都出身名门大族,在他们看来,做商人是很低贱的工作,孙耀州的话音一落,不少人看郑鹏的眼神都变了。
不再是羡慕、敬佩,而是带有一丝不屑。
本以为郑鹏会否认,没想到郑鹏大方地说:“是啊,当年跟孙直讲还斗过诗呢,没想到一晃眼,这么多年过去了。”
真是做个贱商。
以前听说过不少有关郑鹏的故事,不过很多人都不相信,以为是杜撰,元城郑氏说什么也是荥阳郑氏的分支,怎么也差不多哪里去,还有人以为郑鹏只是偶尔心血来潮玩玩,没想到他竟然当众承认。
现场一片哗然,不少学生对郑鹏指指点点,王进业对郑鹏的坦率也有些意外,不过他可不会因为郑鹏的坦率就放过郑鹏,先是示意众人静下来,给孙耀州一个鼓励的眼神,然后继续说道:“孙直讲,你继续说,郑将军在当地的风评如何?”
孙耀州犹豫一下,很快咬着牙说:“郑将军在魏州,也算是小有名气,当时才华还没有显露,成就还没有突出,但是为人仗义疏财,在外面请朋友吃饭、喝花酒,从不用朋友付帐,记得有一次郑将军在青楼,为了不在朋友面前失去面子,硬是把家里一年的田地的产出砸下青楼红牌,把家中长辈气得晕倒,还被赶出家门,也就是这个原因,耀州才能在贵乡结识郑将军。”
什么仗义疏财,分明就是败家子,在青楼花天酒地把长辈都气晕,都被逐出家门,简直丢脸都丢到家了。
都说开了,孙耀州不再保留,继续说道:“某还是挺佩服郑将军的,到哪里都能随遇而安,还多才多艺,给人读信写信起名,做商贩,干杂活,除了有点不思上进、不够孝顺家人、有些贪财好色之外,为人还是不错的。”
不错?
嘴上说得好听,语气也平和,实则句句诛心,典型的口蜜腹剑。
胸无大志、好吃喝好嫖、不尽孝道都占了,连最低贱的事也干了,把郑鹏贬得一无所值,还说为人不错?
就差没在脸上吐口水。
孙耀州的话音一落,现场更是哗然,谁也没想到,郑鹏还有那么多不堪的过去。
看到下面群情有些汹涌,不少人开始对郑鹏指指点点,王进业心里暗暗高兴:这正是自己要的效果,要的就是郑鹏无地自用。
最好是把郑鹏的名声搞臭,最好在民间形成一股兴论,到时就算有人护着,吏部也得对郑鹏采取措施。
古代官声很重要,官声不好的官员就得被赶下来,王进业拼着跟蔡嘉撕破脸皮的风险,就是想把郑鹏置于死地。
国子监是大唐的最高学府,拥有巨大的影响力,要是国子监都反对郑鹏,在国子监就达成对郑鹏不利的共识或影响,这种巨大的影响力可不容易扑灭,郑鹏倒霉的机率大大增加。
就是有人秋后算帐也没关系,区区一个国子监主簿,太原王氏也牺牲得起,多走些关系、多送点礼,或许能保住,要是利用这件事把蔡嘉扳倒,那回报更加可观。
蔡嘉神色有些复杂地看着郑鹏,现在他有点后悔让郑鹏来分享他成功的经验了。
有心想帮,可蔡嘉知道这个时候越帮越乱,反而给人一种心虚的感觉,现在只能指望郑鹏否认,最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首先是否认,反正现在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渡过这次难关,有了喘息的机会,就可以操作很多事。
这个时候,蔡嘉就祈求郑鹏千万不要冲动,更不能承认。
没想到,怕什么就来什么,郑鹏在台上大声地说:“诸位不必再争执,可以说,刚才孙直讲所说的,大部分都是事实。”
蔡嘉眼前一黑,差点没晕倒:天啊,这小子干什么,要是出了事,不但他不好过,自己也讨不到好处,真在这里出了事,高公公和博陵崔氏能饶得过自己这把老骨头?
第552章。552 无声的战场
现场没有出现哗然声,所有人都像傻子一样看着郑鹏。
哪有人揭自己短的?还是当众揭,传出去可是丑闻啊,真不要脸面前途了?
王进业看到郑鹏自己亲口承认,心里狂喜,大声说道:“郑将军,不管你的官职怎么来的,这里恐怕不适合你。”
成了,只要制造出郑鹏一种不忠不孝的舆论,那么郑鹏的好运就到了尽头,不仅郑鹏倒霉,也可以利用这件事把蔡嘉拖下水,一举两得。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郑鹏羞辱地离场时,没想到郑鹏再次语出惊人地说:“我不能离场,要不然就对不起蔡祭酒请我来的初衷。”
“哈哈。。。哈哈哈”王进业笑毕,嘲笑地说:“什么初衷,是恬不知耻吗?”
真是怀疑郑鹏的诗才是从哪里来的,脑袋这般不灵光,前面明明是一个陷阱,他硬是要跳进去,王进业都替他的智商感到担忧。
怕郑鹏不承认这些事,王进业还准备了不少的后手,没想到都没用上。
不少人也嘲笑起来,看着郑鹏的目光,好像看一个猴子一样。
蔡嘉的脸色有点难看,流露出后悔的神色:早知郑鹏这般不知进退,就不让他上台讲话了。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郑鹏脸色镇定自若,颇有唾面自干的感觉,等众人笑得差不多了,这才开口道:“诸位,请先静一下,容我解释几句。”
听到郑鹏要自辩,场面一下子静下来,所有人都想看看,郑鹏准备如何自救。
郑鹏环视了一下四周,开口说道:“左传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在这里敢问一声,哪位敢承认,从出生到现在也没有过错的,有吗?要是有,请站起来。”
众人面面相觑,半天也没人敢站起来。
过分大过、小过,别说几十年光阴,就是三五天没一点过失也难做到。
王进业有心想反驳郑鹏,可他却站不起来:别的不说,刚才就跟祭酒唱反调,严格来说这叫以下犯上,哪敢说自己没过。
孙耀州等人也低着头,谁也不敢站起来。
要知道,先贤孔子也因犯过错,这才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名言。
郑鹏嘴边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一切在自己的掌控中。
顿了一下,郑鹏继续说:“某年少轻狂,是犯了一些过失,幸好迷途知返,当然为了自己的过失,也吃了很多苦,体验过普通贩夫走卒的生活,不过我把它看成是一种耻辱,是一种历练,这里解释一下,刚才孙直讲说的话,只对了大部分的原因,是我跟家人的关系他形容得不当。”
“长辈为了锻炼我,特意让我到外面历练,这是一种教育方式,绝不是什么逐出家门,不尽孝道的说法,绝对是子虚乌有,不信可以到魏州元城打听一下,正所谓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
置办了族田,逢年过年都有厚礼送上,族人的事有上心,堂弟堂妹也四处奔走,谁也不敢说出一个不好,现在郑鹏是元城郑氏的希望,谁也不会乱嚼舌头。
就是派人去打听,郑鹏也不怕。
“郑将军,那你准备分享什么,不会只是说说话、聊聊天吧?”一个博士打扮的人有些疑惑地问道。
“这候问题提得好”郑鹏点点头说:“其实蔡祭酒把我请到这里,主要是想我跟诸位分享一下读书的乐趣。”
什么,读书的乐趣?
在座的人一个个目瞪口呆,谁也没想到郑鹏会提出这个问题。
郑鹏不待人发问,径直说道:“刚才说了,某年少轻狂,曾在红尘中迷失方向,差点自毁前途,幸好身边带着书籍,在人生最迷茫的时候重拾书本,从书籍中学知识、明道理,对我来说,书籍就是黑夜中引路的灯笼,指明我前进的方向。”
“不夸张地说,就是喜欢读书,才让我的人生得到的改变,什么改变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