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高歌 >

第250章

盛唐高歌-第250章

小说: 盛唐高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绿姝有此疑惑地说“不好?有吗?”
 对自家小姐,红雀有些无言,说这话的意思,是郑鹏在她心中已经没有缺点,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现在倒好,情人眼里有几个西施不清楚,现在西施眼里只有情人了。
 “就是有些花心。”红雀犹豫一下,最后还是说了出来。
 绿姝展颜一笑:“我没这样认为就行。”
 要是别人说郑鹏坏话,绿姝肯定不高兴,不过说话的人是红雀,红雀极少对男人假以颜色,能从她嘴里说出这种评价,已经是很高的赞赏了。
 从侧面也证明自己的眼光。
 红雀对郑鹏的印象让绿姝惊讶,远在长安的李隆基对郑鹏也惊讶,原因很简单,博陵的事传到长安。
 御书房内,崔源向李隆基禀报郑鹏在博陵造桥的事,李隆基惊讶地说:“什么,郑鹏建造的桥墩经受住了考验,在洪水中丝毫不损?”
 “是的,陛下”崔源恭恭敬敬地说:“按以往的惯例,大雨不会来得这么早,今年明显是提前,洪水之大,已没过河堤,据记录,上次发这么大水还要追溯到三十年前,那两桥墩,很多人都以为要功亏一篑,没想到它经受住了考验。”
 李隆基有些不敢相信地说:“三十年一遇的洪水,还能安然无损?”
 “是的,老臣不敢欺瞒陛下。”
 “好,好啊”李隆基一下子站了起来,背着手在御书房走来踱去,高兴地说:“软如泥,硬似铁,能修房能建桥,这个郑鹏,还真得对他刮目相看,巧妙地在河中建桥墩,所用的方法真是巧妙,建的桥墩还那么坚固,了不得,对了,崔爱卿,陵河有宽?”
 “陛下,窄处约二十丈,宽处约三十丈,郑。。。将军修的那座桥,宽度约在二十五丈,这是他说为了便利,主动放弃难度更低的地点。”
 本想叫郑鹏或郑家小子,想想在皇帝面前不太合适,于私是自己孙女婿,于公是有爵位的朝廷命官,在李隆基面前,得表示对他的尊重。
 说完,崔源很快补充道:“陛下,根据设计,郑将军设计的桥,单拱的跨度比起永济桥,还要长一丈。”
 “是吗?太好了,正所谓沧海桑田,人事几翻新,有些事需要改变印象了。”李隆基面带兴奋地说。
 永济桥是李春在大隋年间制造,号称天下第一桥,李隆基一直有些不服,可拿不出更有说服力的桥比较,要是郑鹏建成了这座桥,那是在自己即位年间完成,李隆基来说也面上有彩。
 崔源突然行礼道:“陛下,微臣有个不自之请。”
 “崔爱卿,有事只管奏来。”
 “老臣想回博陵看看,主要是孙女快要出阁,昔日老臣醉心工作,对她一直疏于照顾,现在出嫁在即,想回去多看看她,请陛下成全。”
 李隆基瞄了崔源一眼,亲自把他扶起,很体恤地说:“崔爱卿的家事,朕也略有耳闻,孙女待嫁在即,崔爱卿舍不得,希望出嫁前多陪她,这是人之常情,现在也没什么大事,爱卿这些年也辛苦了,回博陵吧,朕允了。”
 崔源本以为要再求几次,毕竟自己地位特殊,没想到李隆基这么爽快,当场喜出望外,连连谢恩。
 李隆基有突然一脸正色地说:“朕有种感觉,水泥会成为大唐的国之重器,崔爱卿回到博陵,多关注,有爱卿保驾护航朕也放心。”
 郭子仪把水泥上献给李隆基后,精明能干的李隆基那时就开始对水泥有了兴趣,还吩咐崔源留意这方面的信息,现在元城郑鹏新宅附近,一直有不良人在暗中收集与水泥有关的数据,听到郑鹏把水泥又应用在造桥上,李隆基敏锐地察觉到水泥更广泛的用途。
 对崔源与儿子的恩怨,李隆基略知一二,现在崔源希望能回博陵,李隆基也给予支持。
 “老臣遵旨。”崔源一脸感激地说。
 到达崔源这种地位,有着很多人没有的权力,也肩负着别人没有的重任,特别身为是不良人首脑,每天要处理的情报很多,这种时候还真不好离开。
 只是试探一下,崔源实则没抱多大希望,没想到李隆基不仅同意,还给了很多封赏了,心中自然十分感激。
 李隆基坐回自己的位置,挥挥手说:“这里没外人,这礼免了吧,对了,爱卿不在长安其间,不良人中,有事朕可以倚重哪个?”
 崔源心中一凛,眼中现出一丝复杂的神色,不过很快说道:“陛下,老臣举贤不避亲,不良尉崔希逸,为人机敏,做事细心,对陛下忠贞不渝,依老臣之见,可以重用。”
 只是一句短短的话,可以领悟出很多意思。
 岁月不饶人,崔源已是一个做大父的人,华发早生,要是绿姝争气的话,很快就能四世同堂,这是在古代是一个吉祥的符号,加入不良人已二十多年,不知不觉青春消逝、华发已生,满面都是岁月的痕迹,年纪这么大,是时候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来培养。
 对崔原来说,相当于是一种解脱。
 皇帝在察觉自己老了,在人选方面还征示自己的意见,这里又透出对自己的尊敬和信任。
 “崔希逸?好,朕记住了。”
 。。。。。。
 崔二在第三天就给郑鹏一个答复,大致是有下人不服从管教,故意损坏主家财物,并不是故意针对大桥,更没针对郑鹏,已被家法处置,请郑鹏放心,还向郑鹏保证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
 博陵崔氏的宅斗,郑鹏没兴趣;而朝堂的事,郑鹏也不清楚,现在全副身心都放建桥了。
 主要是要做的事太多了。
 后世看过有关造桥的书,也看过几次造桥,很多东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安排,每天都很多难题需要解决,特别是材料方面,怎么造出更长、质量更好钢材,郑鹏可以说煞费了苦心,不仅自己每天想办法,还把那些铁匠往死里压榨他们的潜力。
 材料方面要下大功夫,搭棚架方面也要付出很多精力,陵河宽二十多丈,为了保证让大船通过,郑鹏还得给它预留十二米的高度,方便大船通过,无疑又给自己增加了难度。
 别的不说,搭建一个长75米,宽10米、高12米的巨大棚架,绝对是一个大工程,特别是还要在陵河里搭建,难度更高。
 幸好,桥墩在洪水中经受住了考验,也得到当县衙和崔氏的信任和支持,给郑鹏推荐了很多技艺熟练的工匠,像县衙的工房直接派人到工地协助,这给郑鹏省了很多功夫,郑鹏也投桃报李,不仅给他们安排好食宿,还给他们一份丰厚的工钱。
 不能让别人白干,郑鹏既答应给博陵送上一份礼物,也不想让这份礼物打折扣。
 这些人来这里,不仅仅是帮助,不少抱着偷师的目的,郑鹏对此心知肚明,不过郑鹏并不介意,好的技术要广泛应用才能造福百姓,而核心技术,特别是水泥整个大唐只有自己有,这种优势别人就是想抢也抢不走。
 在郑鹏的努力下,大桥开始一步步地成形:先是两边桥头的桥墩建了起来,然后建了一个巨大的棚架方便架桥,就在郑鹏密锣紧鼓地准备开始架桥时,黄三传来一个不好也不坏的消息:崔源回了博陵。
 “他回来干什么?”郑鹏听到消息后,放下手中的设计图,有些惊讶地问道。
 黄三摇摇头说:“少爷,这个小的真不知,刚刚我去试探了崔二管家,就是他也不知这件事,应该是他自己回的。”
 郑鹏有些郁闷地说:“人就是这样,总不能事事称心,刚刚走上正轨,这堵心的人就来了,也不知这老小子会不会又整出什么妖蛾子,算了,由他去,就当不知道算了。”
 推一本搞笑力作《爆笑酒楼》,荐好朋友少穿的内裤最新力作!喜欢搞笑的可以看一下。
第481章。481 斗法
 崔源回来了,郑鹏也不好常到崔府跟绿姝话筒传音,现在并不怕他,而是得知马六的下场后,免得拖累绿姝身边的下人。
 名门望族的规矩,不能轻视,更不能挑衅。
 好像有默契似的,崔源回博陵后,只来过一次工地,那时郑鹏有事外出,二人没有碰面,处于一个相安无事的局面,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大桥一天天趋于完善,这种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
 不过不觉到了七月,经过四个月的日以继夜的努力,大桥的主休终于完工,虽说棚架还没有拆,桥身还在凝固中,但远远看去,已经感受到大桥的魅力。
 远远看到,大桥就像一条横跨陵河的巨龙,看起来非常雄伟壮观,绝不是是那些单薄的木桥所能相提并论。
 大桥的主体已经完工,郑鹏还不能休息,马上组织工匠完善这座大桥,修路接驳官路、组织工匠雕刻栏杆,到时安装在桥面上,桥墩也要用涂一层水泥油,这时候工场的人数原来最高峰时的三百余人降到一百人左右。
 所有人都看得出,这座大桥快要顺利峻工,也没什么可以阻止它完工了。
 四个月时间,大小洪水经历了五次,还有二次强风天气,可大桥都经受住考验,大桥能载多重现在还是未知道,但大桥确确实实是建成。
 “这块石的颜色和其他的差别有些大了,换一块。”
 “以前是在雨季前赶工,现在不同,这些栏杆都是大桥的门面,一定不能马虎。”
 “都好好的干,每一个兽面都要打磨好。”
 “黄三,你带人查一下有没有沙眼,所有沙眼都要堵上。”
 郑鹏在工地上,不断地巡逻着,看到不对的,马上指出来,力求做得尽善尽美。
 那么多钱、那么多心血都投了进去,最后的门面功夫,一定要做好,这是赠给绿姝的礼物,让绿姝可以风光出嫁,更是一次绝佳的宣传机会。
 以自己现在的名气,还有千年名门望族博陵崔氏的光环加成,婚礼肯定非常引人瞩目,正好趁机宣传一下水泥。
 水泥一旦推广,让大唐的基建推前几个世纪,郑鹏也看中里面蕴藏的巨大商机。
 在工地上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郑福突然急急忙忙地跑过来:“少爷,少。。。爷,老小子。。。不对,绿姝小姐的大父崔御史来了。”
 郑福说完,那脸又是红又是白,红是跑得太快气喘的,白是自己给自己吓的,天天听郑鹏念叨崔源为老小子,把郑福都带偏。
 一个下人,竟称呼自家主人的长辈、还是能上朝堂的官员为老小子,太没规矩,自己醒悟过来都有点后怕。
 作为一个职业的管家,郑福犯了一个致命的失误。
 好在,郑鹏没有注意这些细节,或者说根本就没觉得是一个问题,闻言点点头说:“是该见一面,他不来找我,本少爷都要去找他,对了,老小子人呢?”
 “少爷,不能这样叫,传出去影响很不好。”郑福马上劝说道。
 “影响不好?刚才你不是也叫吗?”
 郑福的老脸一下子就变得苍白,一边轻打自己嘴边一边说:“是,是,是,都是老奴不好,太没规矩了,请少爷责罚。”
 “干什么,停手,就是开个玩笑”郑鹏没好气地说:“这事不用你提醒,本少爷会注意,老小子人呢?”
 “在望月亭。”
 郑鹏点点头,开口说:“郑福,备马。”
 这老小子,都来到陵河边了,有事直接过来商量不行,非要摆摆谱,还得自己去望月亭见他。
 看着一身灰尘的郑鹏,郑福小声提点说:“少爷,你这一身不体面,换一身衣裳吧。”
 “就这身,不然哪显得本少爷劳心劳力。”
 一刻钟后,郑鹏在望月亭下马,一边登亭一边说:“不知崔老前来,有失远迎,还请多多恕罪。”
 说话间,瞄了一眼望月亭,郑鹏心里暗说这老子不仅会摆谱,还会享受,整个亭子打扫得干干净净,石凳放上绣垫,桌上铺了红布,酒水、果品、糕点一样不缺,两个美婢,一个倒酒喂食,一个替他轻轻按摩着后背。
 崔源眼皮一抬,瞄了郑鹏一眼,淡淡地说:“元城郑氏,源自荥阳郑氏,七族五姓,名门望族,怎么,见长辈怎么行礼也不会?”
 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味道,一见面就给自己下马威。
 郑鹏的老脸抽了抽,知道拱手礼不能这老小子满意,一咬牙,只能行顿首礼。
 “崔老教训的是。”
 说话间,郑鹏跪倒,跪倒后快速地用额头碰一下地面就站起来,这是见长辈比较隆重的顿首礼,跟后世的磕响头相似。
 华夏是礼仪之邦,礼数繁多,古代椅子不是很盛行,大家大多坐在地上或者矮床上屈膝待着,这样看来,“跪”和“坐”的姿态位置差别不大,大家对于“跪”这个礼节并没有太多屈辱感,可崔源一见面就训斥礼数不合,这让郑鹏很郁闷。
 偏偏拿他没办法。
 郑鹏也想明白了,自己越是不服他,越是引起崔源这老小子对自己的征服欲,在他眼中,自己就是一匹难驯的野马,只要有机会,总想找机会来折腾自己。
 “这礼行得不够标准,膝盖不是同时着地,头不够低,碰地也不响,也不知你家长辈怎么教的,罢了,老夫也不是不开化之人,算你过关。”
 “谢崔老体谅。”
 行礼的事告一段落,崔源很快又皱起了眉头:“郑鹏,你也是将军,还有爵位,怎么这般不注意仪表,看看你这身打扮,跟那些田舍奴有何区别?”
 好吧,又挑事了。
 郑鹏面不改色地说:“这座桥是我对绿姝的一份心意,也是送给博陵父老乡亲的一份礼物,亲力亲为才显得诚心。”
 崔源冷哼一声,转过头,吃起美婢用银筷给他夹的一块卤内,完了还美滋滋喝了一杯酒。
 喝酒时有些酒水沾在胡子上,美婢还细心替他拭去。
 老小子年过六旬,一头白发,美婢最多十六七岁,看到这两人的表现,郑鹏想起一句诗: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用来调侃好友张先在八十岁时迎娶十八岁小妾,梨花是白色的,暗示老头的白发,海棠是红色,暗示花样女子红润的面颊,说得通俗点就是老牛吃嫩草。
 郑鹏突然很不高兴。
 一见面就挑刺、下马威,大礼都给他行了,崔源这老小子,喝酒吃肉调戏美婢,他一个人风流快乐,把自己晾在一边,一桌子好吃的,丝毫没有叫自己坐下一起享用的意思。
 不但摆谱,还气人。
 郑鹏的眼珠子转了转,突然叫道:“咦,有蚊。”
 说话间,猛地一拍自己左边的肩膀,“啪”的一声,只见尘土飞扬,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看到那些灰尘飘落在桌子上的菜里、酒水里、点心上。。。。
 工地上本来灰尘就多,郑鹏刚才又长时间呆在雕刻石头哪里,衣服全是灰尘、细小的石屑,赏月亭不大,靠石桌很近,拍的时候刚好一阵微风,酒菜一下子全中招。
 崔源的眼睛都瞪大了,眼睁睁看着一桌被糟蹋,还没来得叫停,只听郑鹏一边说这里庠哪里有蚊,一边拍打着身上的衣服,一时灰尘四扬,现场堪称灾难,制造了一场微型沙尘暴。
 不仅酒菜全糟蹋,还有灰尘飘到崔源睁大的老眼里。
 “啊,老夫的眼睛,郑鹏,你在干什么?咳咳。。。”崔源大声吼道。
 由于激动,都咳嗽起来。
第482章。482 不要节操的崔源
 “抱歉,抱歉,都是晚辈的错,我赔,我赔。”郑鹏连忙道歉。
 三分颜色上大红,都给足他面子还百般挑刺,郑鹏还真不惯他。
 不是得瑟吗,看你还怎么吃得下。
 崔源气得胡子都抖动,要不是顾着皇帝和绿姝的面子,还真想让人把郑鹏揍一顿再说,这小子,分明是故意的,他没得吃,也要害自己没得吃。
 让婢女吹掉眼里的灰尘,洗过脸、再拭去身上的灰尘,崔源寒着脸坐回原来的位置,有些不满地盯了郑鹏一眼,就当郑鹏以为他又想挑刺借题发挥,手掌都举到一半,准备再打“蚊子”时,只听崔源有些冷冷地说:“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